標籤:

真實的羋月傳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后」的女人;第一個把持一國朝政的女人;第一個江山愛情兩不誤的女人,所以被稱為「戰國時期的武則天」。她就是秦宣太后羋月。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羋月是個什麼樣的人? 她有著怎樣的出身?她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有著怎樣波瀾壯闊的一生?她的感情生活是否像影視劇中一樣精彩? 作為一國太后,她為何敢在重要的外交場合毫不避諱與夫君的床底隱私?她是怎樣色誘義渠王,消滅秦國的心腹之患的?秦兵馬俑跟羋月又有著怎樣的關係?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真實的羋月傳。

  

  羋月的名字,據說是由兵馬俑上的殘字「羋月」和阿房宮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羋月」的合體陶文而來。在正史中,有關秦宣太后的記載只有區區十餘條,大部分還都是她執政秦國之後的事迹,其早年生平,和中國歷史上大部分女性一樣,不著於史。我們只知道她是楚國人,《史記》、《戰國策》稱之為羋氏。

  羋這個字,是楚國的國姓。秦宣太后姓羋,有可能是楚國宗室,不然不太會因秦楚之間的聯姻而嫁給秦國國君惠文王,但是考慮到史書中沒有明言其具體身份,不像文姜、哀姜、弄玉、趙姬等都是國君之女而得到史家多寫幾筆,再加上入秦宮後只得到一個「八子」的封號,其出身地位估計不會太高,可能是楚威王妾室所生。

  在正史里,羋氏嫁給秦惠文王后,一直到登上太后之位前,封號一直是「八子」,所以史稱羋八子。秦國的后妃制度共有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個品級,羋氏只是中等,但應該頗受寵愛,畢竟和惠文王生了三個兒子:稷、芾和悝。稷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在世的時候,羋八子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她庶出的身份,其二可能是王后的壓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秦惠文王並不是個容易被女色迷惑的君王。

  秦惠文王是秦孝公的繼承人。秦孝公啟用商鞅施行變法,而秦惠文王上台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用車裂的酷刑把商鞅大卸八塊,還滅了商鞅三族。處死商鞅,是為了奪權,但惠文王絕不糊塗,不會為了奪權而損害國家利益。因此,「商君雖族,法令不更」。並不會因為殺了商鞅,就改變使秦國富強的國策!

  秦國自秦襄公擁立周平王東遷洛邑獲得諸侯身份,到秦穆公稱霸以後,從沒有出現像樣的國君,直到秦孝公啟用商鞅變法,秦國才看到了強盛的希望。而到了惠文王執政期間,秦國真正開始走上了統一天下的道路。

  惠文王當政時,東——他打敗魏國,盡奪魏國河西之地。從此,秦國以黃河、函谷關為界,取得了戰略優勢。進,可以步步蠶食東方各國,退,可以退守函谷關。從此,六國諸侯再也沒有一兵一卒進入函谷關。換言之,秦國可以出去打別人,別人沒有能力攻擊秦國本土。南——全面平定漢中和蜀地,把富庶的巴蜀之地收歸囊中,秦國從此有了一個穩定的糧倉。戰略上,惠文王破壞東方各國的合縱,用了一個張儀,就把楚懷王耍的團團轉。

  有這樣一個夫君,羋八子很難利用女色上位,因此,在惠文王生前,羋月始終是羋八子,沒有任何在政治上表現的機會。

  

  公元前311年,惠文王去世。羋八子是不是有機會出頭了呢?更不可能了,因為惠文王有王后,王后有兒子。

  惠文後的兒子繼位後,史稱秦悼武王。武王名盪,是惠文後嫡出,惠文王活著的時候,也是最得寵的一個兒子。魏國河西之地,多一半都是盪太子率兵打下來的。武王即位後,羋八子的長子稷馬上就被發配到燕國去當人質。秦國都城咸陽在今天西安附近,燕國都城薊在今天的北京,相聚1000多公里。本來就是個品階較低的妾室,身邊又沒有了兒子的依靠,羋八子想出頭,更是難上加難了。  

  本來以羋八子的身份,她的兒子是沒有機會登上國君之位的,她自己也萬萬做不成太后。但是歷史總是充滿偶然性,就在母子二人已經看不到出頭的希望之時,他們的人生卻突然發生了180度的轉彎。

  秦國尚武,武王也是個勇武之人,歷史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就是他力氣很大還喜歡跟人比試。武王不但親近力士莽夫,還把他們一個個封成大官,比如任鄙、烏獲和孟說等人都因為力氣大而得到高官厚祿。公元前307年,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時與烏獲、孟說比賽舉鼎,結果被巨鼎壓得兩眼出血,還折斷了小腿骨。當天晚上,剛剛即位4年的秦悼武王因流血過多,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武王死的時候沒有子嗣,換言之,就是沒有繼承人。史載「諸弟爭立。公子稷質於燕,國人迎而立之,是為昭襄王。時王年少,宣太后聽政,以魏冉為將軍。」什麼意思呢,就是武王的弟弟們都來爭王位,最後卻是在燕國當人質的稷脫穎而出,繼承了王位,是為秦昭王。羋八子則被尊為太后,史稱宣太后。因為秦昭王年少,便由太后主政,以國舅魏冉為將軍。自此,羋八子迎來了在秦國呼風喚雨的下半生。

  這個段歷史很奇怪,一個遠在燕國做人質的庶出王子,是怎麼成為秦國國君的呢?

  

  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史書上語焉不詳。但可以確定的是,稷能當上國君,是羋八子使用了一系列外交和政治手段的結果。稷本人,當時只有十來歲,還只是個孩子,又遠在燕國當人質,不可能有什麼作為。而惠文王生了很多兒子,比稷更有資格和條件繼承王位的有很多,也就是史書上所說的「諸弟爭立」。而所謂「國人迎立」這句話,實在有敷衍之嫌。國人是誰?為何迎立一個庶出的王子?

  最可能的,就是羋八子聯合其他各國,並藉助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將自己遠在燕國的兒子迎立為秦王,自己為太后,可見她的政治手腕之強。據宋人高承《事物紀原》考證,君王之母稱太后,就是從羋八子開始的。宋人陳師道在《後山集》又說,母后臨政,自秦宣太后始也。也就是說,不僅拿了名頭,還擁有了實權。

  秦昭王年少,宣太后主政,以魏冉為將軍、樗里疾為相,控制了秦國的軍政大權。魏冉,是中國出現的第一位官稱為將軍的統兵官,將軍之職,也算是宣太后的一個創舉。

  不過,秦國這時的政局是動蕩不安的。秦武王諸弟爭立,惠文後、武王后及大臣擁立公子壯即位,稱季君,與宣太后、魏冉對抗,內亂3年不止。秦昭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宣太后、魏冉盡誅公子壯、惠文後、昭襄王異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后回魏國,「季君之亂」得以平定。

  隨後,宣太后封同父弟弟羋戎為華陽君,封兒子悝為高陵君,另一個兒子市為涇陽君,此三人與受封為穰侯的魏冉合稱為秦國「四貴」,從而形成黨親專政的格局。秦國原來重用客卿制的傳統被打破,這也是宣太后獨具膽識之處,以其強有力的政治手腕,維護了國家統治的穩定。

  

  此後三十六年,秦國的當家人,始終是宣太后,一直到宣太后死前一年,秦昭襄王才算真正實現「親政」。

  兒子年幼,母后攝政或許還多少有點借口。可是兒子當了三十六年國君,年屆五十,宣太后還插手朝政,這就是宣太后控制欲過強的緣故了,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她能力出眾的體現。

  秦昭襄王,可不是任由擺布的窩囊廢,他也是一代明君。能讓一代明君服服帖帖三十多年,需要的不僅僅是陰謀手段,還要有足夠的政治才能,足夠的政治眼光。也許在秦昭襄王看來,自己的母后並不是自己的操縱者,而是他最有力的後盾。

  秦宣太后執掌秦國朝政期間,任用魏冉為相,白起為將,鯨吞蠶食諸國,秦國蒸蒸日上,日漸強大。《史記.穰侯列傳》中說,「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自稱為「西帝」。秦國之所以從一個沒有資格參加會盟的弱小秦國,變成 「戰國七雄」之首,並由宣太后玄孫秦始皇嬴政最終統一六國、締造秦朝,宣太后的功績是不可抹殺的。

  但在體現宣太后的執政能力一事上,史書中的記載並不多,值得一提的也就兩件,還都帶有那麼一點點不雅。

  

  第一件是《戰國策》里記載的。公元前307年,楚國攻打韓國附屬的一個小城邦——雍氏。圍城達5個多月後,韓國扛不住了,派遣大臣尚靳出使秦國,以唇亡齒寒為由遊說宣太后派兵救援。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於是宣太后對尚靳說了這樣一番話: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韓,兵不眾,糧不多,則不足以救韓。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獨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這段記載,被後人戲稱為《戰國策》里唯一的 「黃色故事」。宣太后是說,當年我服侍先王,先王把一條腿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感到很重難以支撐;但當他把整個身子壓在我身上的時候,我卻不覺得沉重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我有承寵接歡、興雲受雨之愉悅。如今秦國兵不足、糧不多,如果我國出兵攻楚,每天的軍費開支要耗費千金。請我們出兵是可以的,但至少先要給點什麼好處吧,這樣我們才有理由救助韓國。」

  這種在重大活動和外交場合對於床底隱私毫無忌諱的做法,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可以說是極為少見。兩千年後,清朝大文豪王士楨批點宣太后:「此等淫褻語,出於婦人之口,入於使者之耳,載於國史之筆,皆大奇!

  其實,位於函谷關以西的秦國,在那時被視作 「蠻族之邦」,根本沒有中原文明的種種計較;又因為這樣的一種不計較、負累少,它才能最終吞併六國,車同軌、書同文,順利地實現政治、文化和經濟的大一統。

  

  第二件雖然充滿了捨身為國的大奉獻精神,但情節也是很難宣之於眾的。話說宣太后在位期間,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誘滅義渠。

  義渠,是羌戎的一支。華夏民族裡有「四夷」的說法,是古時華夏族對四方少數民族的統稱,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北狄後來稱為北胡。

  後來,商紂王滅九夷,「夷」被滅掉了,併入了華夏。當時所謂的夷,是指今天的山東、浙江一帶。後來周武王把姜子牙分封到齊國、周公分封到魯國。齊魯大地由此得名,「夷」,也退出了歷史舞台。

  到了周王朝,「蠻」的重要力量併入了中原,也就是楚國。楚國最初地位低,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是蠻。而更遠的蠻,在五嶺之南,也就是今天的廣東、福建一帶,古時候那裡一直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而狄,一直稱雄北方,雖然在此後幾千年成就了衛青、霍去病、李靖、李績等等不可勝數的蓋世名將,卻始終如同噩夢一樣困擾著中原王朝。

  而滅掉「戎」的,恰恰就是宣太后的「銷魂帳」……

  對於當時的秦國而言,「戎」一直是他們的噩夢。自從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攻破鎬京,「戎」們勢力強大,幾度入侵中原大地。雖然後來中原大地也出現過齊桓公這樣的強勢諸侯,但也僅僅是把西戎趕出中原而已。後來西戎乾脆將周王朝的發祥之地據為己有。秦穆公畢其一生,雖然暫時性從西戎手裡取得了優勢,但西戎仍是秦國的心腹之患。

  

  到了宣太后時期,西戎最強大的一支,就是義渠。義渠盤踞在今天的甘肅、寧夏一代,長期與秦國爭戰。這個位置無疑是頂在秦國後心上的一把刀子。  和歷史上很多游牧草原民族一樣,義渠國勢強盛就南下牧馬,衰微則或遠逃或臣服。義渠和秦國的故事就是在臣服、南下、失敗、臣服、南下之間循環。如果不把他們徹底除掉,秦國別說出函谷關爭雄天下,不被抄了後路、丟了咸陽,重演周幽王那一幕就算不錯了。

  但是雙方一直這麼耗下去也不是辦法,對於想要一統天下的秦國來說,義渠如芒刺在背,必須解決。怎麼解決?宣太后充分利用了女性執政的巨大優勢——美貌,她選擇先征服義渠王。當時秦昭襄王剛剛繼位,義渠王前來朝賀,於是宣太后把義渠王征服了。

  如果說宣太后對義渠王之間毫無感情,可她為義渠王生了兩個兒子。若說有感情,她卻與秦昭襄王日夜密謀攻滅義渠的計劃。只能說,國事面前,宣太后隱忍了自己的情感。

  而那個草原漢子義渠王,卻是實實在在動了真情。直到最後,他都沒有看穿這場陰謀。他們在一起的第34年,宣太后引誘義渠王入秦,殺之於甘泉宮。秦國趁機發兵攻滅義渠,在義渠的故地設立隴西、北地、上郡三郡。

 

  宣太后先後有過許多名情人,而最後一名也是最出名的便是大臣魏丑夫。這個 「丑」是天干地支中的丑,而不是對他相貌的描述。宣太后對魏丑夫極為喜愛,常常以共商國事為幌子宣其入宮相聚。喜愛到什麼程度呢?宣太后病重將死時傳出命令:「為我下葬時,一定要魏丑夫殉葬。」

  《戰國策·秦策》上記載,魏丑夫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恐懼。大臣庸芮幫他向宣太后進言:「人死了以後還有知覺嗎?」宣太后回答:「沒有知覺了。」庸芮進一步說:「如果人死後無知,那麼您豈不是白白犧牲了心上人的性命?假如人死後有知,那麼先王這幾十年來,在地底下的怒火已經積得夠多了,太后您去了陰間,補過還來不及,哪還有機會跟魏丑夫相聚?萬一讓先王發現了,豈不是更要惹出大麻煩來?」

  宣太后一想,確有道理,於是應道: 「你說得很有道理,就照你說的辦吧。」這才打消了把魏丑夫帶去黃泉的主意。

  

  秦昭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65年),魏國人范雎被封為秦國丞相,宣太后失勢,不久後去世。宣太后下葬於酈山西麓。據說,其子秦昭襄王孝心可嘉,製造了大批兵馬俑來陪葬宣太后。所以有一種理論說,號稱 「世界第八大奇蹟」的西安驪山麓秦始皇兵馬俑,實際上屬於秦宣太后羋月,而不是秦始皇。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無稽之談。


推薦閱讀:

《羋月傳》:看儒家、法家、縱橫家鬥法
甄嬛傳羋月傳都是扯淡,來扒歷史上真實的后妃宮斗
《羋月傳》中羋月是一個怎樣的人?
為什麼《羋月傳》在豆瓣上的評分不高?
《羋月傳》中羋月愛過哪幾個男人?

TAG:真實 | 羋月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