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里約奧運開幕式,你看懂了嗎?

8月5日,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馬拉卡納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幕式上的焰火表演。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記者:賀萌 李放

北京時間今天一早,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盛大開幕。華麗絢爛的開幕式演出一定讓電視機前的你耳目一新,嘆為觀止。

但是,巴西畢竟是一個離我們十分遙遠的國家。一場開幕式濃縮出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社會全貌。看完轉播,小夥伴們是不是有一種看熱鬧的感覺?

其實,整場開幕式演出蘊含了豐富的巴西文化元素和符號。我們在第一時間採訪了巴西文化研究專家、巴西文化界活躍人士,深度解讀開幕式文化內涵。這樣一來,你就可以全面又透徹地看懂里約奧運開幕式了。

解讀嘉賓: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 胡續冬

巴西聖保羅孔子學院院刊主編 語言學家 莫言作品巴西譯者 何覓東

巴西「雷達中國」公司創始人 首部巴西人撰寫的中國旅遊指南作者 熱娜

Gambiarra到底是什麼?

開幕式開場部分一開始就展現了一個難以理解的理念——Gambiarra。這個詞在字典里都很難見到,但卻是巴西人引以為傲的民族特徵。

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難壞了翻譯者。何覓東解釋說,Gambiarra是湊合的、不專業的解決方式,用不太合適的、簡陋的工具或材料修復解決問題,但是通常Gambiarra的結果都是奏效的。比如用勺子做門栓,就是一個Gambiarra。胡續冬則把Gambiarra譯成「因陋就簡」「急中生智」「權宜之計」。

用簡易的材料達成出其不意的效果,這是巴西人引以為傲的處世哲學。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開幕式開場部分看到用紙為鼓,用十分簡單的飾物製造出的一些奇特的東西,這就是Gambiarra的具體體現。比如有件非常奇怪的樂器,一根棍兒上有一根弦,弦上綁了一個像蟈蟈籠一樣的東西,發出類似彈棉花的聲音。這個樂器是巴西很奇特的一種樂器,叫做Berimbau——貝林缽。

貝林缽是巴西戰舞卡普埃拉的必備伴奏樂器,是典型的「因陋就簡」,但卻成了巴西特別獨有的、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見不到的一種樂器。

這是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 簡易的材料製造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開幕式上看到的14bis飛機也可以算是巴西人Gambiarra的代表作。在表演部分「大都市」一章中,舞台以南美最大城市聖保羅為背景,上空有飛機掠過。胡續冬把這架14bis稱為飛機的鼻祖,飛機中的「山頂洞人」。

14bis飛機引領觀眾認識美妙里約。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這個設計是為了致敬桑托斯·杜蒙特(Santos Dumont)。他在法國讀書時,於1906發明了造型極為奇葩的14bis飛行器,用金屬和竹子搭成,外面罩著絲綢。他坐在一個籃子里,在巴黎離地5米的高度平移了60米。

由於桑托斯醉心於研究飛行器的改造升級,沒有做任何專利註冊,因此被萊特兄弟搶先佔了風頭。但巴西人很敬重他,把他視為飛機的真正發明者,里約的桑托斯·杜蒙特機場就是以他命名,以此紀念這位「機械怪咖」。

而在熱娜看來,奧運會開幕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Gambiarra。她說,巴西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預算收緊。開幕式花費只有5000萬雷亞爾,只是倫敦奧運會的15%。開幕式的藝術導演們,包括電影《上帝之城》的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就是創造了一個Gambiarra!但Gambiarra也是一種創造力,這也是里約奧運會想向世界傳遞的重要信息。

舞台不僅僅是熱鬧

藝術大師的設計風格滲入到城市建設中,幻化出特有的巴西城市形態。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開幕式的布景特彆強調了巴西人對圖案的審美和感受。開場部分金色紙片的現場效果用了很多阿托斯·布爾康(Athos Bulc?o)的設計圖案。阿托斯的造詣最精華的部分在於對建築立面的處理,尤其是建築內部瓷磚的運用。阿托斯的瓷磚設計結合了巴西本土印第安原住民對幾何的感受,以及早期殖民者葡萄牙人的瓷磚藝術。葡萄牙的藍色瓷磚(Azulejo)是非常有「魔性」的。阿托斯在此基礎上融入了現代抽象藝術手法,設計出了很多龐大的瓷磚圖案。

阿托斯到底有多牛?他與大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配合締造了巴西利亞城。巴西利亞很多大建築里的瓷磚都是阿托斯設計的。

尼邁耶又有多牛?升國旗的舞台和超模吉賽爾·邦臣走過時留下的印記設計明顯就受到了尼邁耶的啟發。尼邁耶是全球知名的頂級建築設計師,在巴西地位崇高。巴西利亞城市中的很多「像外星人營地似的未來主義風格」建築,如高原宮(總統府)、曙光宮(總統官邸)、水晶宮(外交部大樓)、大教堂等,都出自尼邁耶之手。在國際上,例如法國法共總部大樓、聯合國總部大樓都是尼邁耶設計的。

尼邁耶說,自己的靈感來源於對詩歌和巴西女性的熱愛,他建築設計最為人所稱道的是「自由曲面」,舒暢和靈動的效果。尼邁耶也是世界上堅持工作到最高齡的設計師,100多歲的時候仍在進行設計。2007年百歲生日的時候,巴西總統宣布次年是巴西「尼邁耶年」,巴西境內所有尼邁耶設計的建築都獲得了等同於歷史文化遺產的地位。

開幕式舞台效果還大量參照了羅伯托·布雷·馬克思(Roberto Burle Marx)的景觀設計。羅伯托是與尼邁耶齊名的人物,他的景觀設計在巴西甚至全球都有很大的影響力。他是出生在巴西的德裔猶太人,家族原來居住在德國特里爾,是卡爾·馬克思的親戚。羅伯托具有強烈的綜合創造力。他是植物學家,又是畫家,造景的時候特別善於利用巴西特別豐富的植物資源,而且特別能夠搭造出植物和建築之間相互映襯的效果。他自己說:「我不是在設計景觀,而是在大地上作畫,只不過利用的手段不是畫筆」。

里約弗拉門戈海灘花園設計就是出自羅伯托之手。他的經歷也充分說明巴西是一個移民社會,很多來自不同族裔、擁有不同文化和身份的人很快融入巴西社會,並把各自的智慧和創造力加入民族自我更新的行列中。胡續冬評價說:「這一點是巴西最偉大的地方。」

舞台整體效果融合了多位藝術大師的設計風格和理念。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開場倒計時階段還融入了其他兩位藝術家的視覺設計元素。一位是富蘭克林·卡薩羅(Franklin Cassaro),出生於1962年,是一個以生態中心主義著稱的當代藝術家。以前是一個科學家,從事藝術之後,主張利用輕質材料,善於利用空氣、風等自然資源,強調藝術設計作品要能動起來,不是僵死僵硬的。他的作品與巴西整個民族對生態對自然的偏愛有很大的關係。

另外一位是澤拉爾多(Ziraldo),在巴西是各個年齡層的人都很熟知的老資格的漫畫家。他的作品——包括符號設計、卡通形象,被一些國際生態保護組織用作標誌。巴西人豁達、樂觀、敢於辛辣的諷刺一切的特點在他身上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開幕式上綠色小樹的標誌就是他設計的。

平多拉馬,原住民的鄉土

開幕式表演的第一部分叫做Pindorama——平多拉馬。這個詞揭示了巴西的起源,是巴西原住民最初的生活狀態。在葡萄牙人到來之前,巴西生活著眾多印第安的族裔,其中圖皮和瓜拉尼兩支土著族裔,語言比較相似,圖皮-瓜拉尼語相對來說能起一點點通用語的作用。在圖皮-瓜拉尼語中,稱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為「平多拉馬」,意為「棕櫚樹之地」。

平多拉馬,印第安原住民賴以生息的土地。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表演揭示了1500年葡萄牙「發現」巴西之前,那裡生活著豐富的族裔,有豐富的文化形式,意在向原住民致敬。巴西土著每一個支系、每一個部落群體都有著自己鮮明的特徵,語言差別也非常大。這一點在某種意義上埋下了巴西多元共生文化的源頭。

現在巴西依然保留了非常豐富的印第安原住民文化形式和語言。巴西國土約13%都是印第安保留地。巴西通過立法形式出現的第一個印第安保留地是辛谷河(Xingu)地區。有一部電影叫做《辛谷》,講述的就是保護原住民保留地的故事。今天大約還就八九十萬印第安土著以純粹的原生態生活方式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印第安保留地里。政府尊重土著保留與先祖一脈相承的生活方式,也歡迎他們加入城市,是對原住民非常友善的態度。

原住民的耕種、遷徙、狩獵方式是與熱帶雨林最親和的方式,他們最知道怎樣可持續性地利用自然,怎樣與自然結成最親善的朋友。巴西印第安人可以說是「地球之肺」的守護者,他們在合理地守望著地球最後一塊清潔的領土。胡續冬說:「全球都應該向巴西的印第安人致以敬意。」

這一部分的表演中還加入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舞蹈形式。這個舞蹈來源於亞馬遜州小城巴林廷(Parintins),這裡每年六月底會舉行巴林廷斯民俗節。這個節日可以說是巴西除里約狂歡節之外最熱鬧的節日。這個節日和早期黑人奴隸的傳說有關,又有大量的印第安原住民的歌舞形式,尤其是舞蹈,融入到狂歡的氛圍中去。

在巴林廷斯民俗節上,人們還會舉行斗舞比賽。Caprichoso(卡普里首索)和Garantido(卡朗奇多)是「當地兩支斗舞競技隊伍。卡普里首索隊的標誌是額頭上有星星的黑牛;卡朗奇多隊的標誌是額頭上有心形圖案的白牛。開幕式「平多拉馬」一章的舞蹈演員都是這兩支隊伍中的土著舞者。

幾何化:巴西式多元共生概念

表演部分的「幾何化」這個章節中,很多的形狀、圖案、形態碰撞融合成了「巴西」這個概念,其核心主題就是巴西的移民過程。

不同族裔的移民與巴西原住民共生共存,相互融合,構成了今天的巴西多樣性。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巴西的移民史開始於葡萄牙人。1500年,葡萄牙「發現」巴西,當時葡國的殖民重心在亞洲,在包括印度的果阿、中國的澳門等地經營香料、瓷器、絲綢等商品。當時的葡萄牙沒有能力深入巴西,沒有設總督府,沒有體系性的行政權力,沒有組織化的軍隊,只能「民間殖民」。

葡萄牙人在巴西伐木,砍下的樹木有紅色的液體冒出來,可以做染料和顏料,這種樹木叫做Brasil(巴西木),巴西的國名就是因此而來。葡萄牙殖民巴西時期兼容性好,重「人情」,殖民者主動學習被殖民對象的生活方式,這也就奠定了之後來到巴西的其他移民得到了開放和包容的對待。

後來,非洲黑人慢慢來到巴西,主要從事甘蔗種植。在巴西,從16世紀到1888年廢奴,中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蓄奴制。蓄奴制下,只有黑人奴隸才從事體力勞動,對勞動效率不夠重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巴西人的「散漫」性格。

巴西社會學大師吉爾貝托·弗雷利(Gilberto Freyre)的巨著《華屋與棚戶》(Casa Grande e Sinzala)提到,莊園主房子坐落於中央,黑奴都住在莊園內,圍繞著莊園主的房子。奴隸的生活方式影響了主人的生活方式,相互滲透性很強,比如吃黑豆飯的習慣、音樂的習慣。黑人的文化因此得以存留。來源不同的黑人到巴西之後,發展出了巴西本土的黑人文化,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黑人文化給巴西文化融合注入了最強音。

這是開幕式上的文藝表演。 黑人奴隸帶著腳銬,在巴西甘蔗園中勞作,在巴西歷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跡。 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1822年,巴西獨立以後,更多移民湧入。政府有組織、有目的、有協議地與歐洲、亞洲一些國家協商向巴西移民。開幕式上可以看到提著箱子的阿拉伯人,日本人,這都是史實。巴西有大量的德裔居民、義大利裔居民、有大量主要來自於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阿拉伯裔居民、有大量的日本人。還有來自東歐的猶太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土耳其人。移民群體在巴西相互理解,共融共存。

吉爾貝托·弗雷利創造了一個詞「種族民主」。儘管他的觀點在80年代遭到一些質疑,但總得來說,巴西是比較好地做到了各種族之間文化共融,習俗共存,「有容乃大」。在巴西很少會聽說因為膚色不同、信仰不同、來源地不同而導致的仇恨或衝突。每個族群都帶著自己特有的文化融入了巴西這個主體。阿拉伯人給巴西帶來了商業智慧,日本人為巴西帶來了柔術、禪和佛教。

阿拉伯人提著箱子來到巴西,為巴西社會帶來了商業智慧。新華社記者程敏攝

在這個問題上,熱娜說,各族裔間的共處不是一個平和的過程。原住民們曾被奴役過,有人被迫害致死,有人不忍凌辱自殺。為了保證勞動力充足,黑人從非洲被販賣來,夜以繼日地無償在田間地頭、城市農村勞作。這些是巴西歷史上的教訓。直到19世紀,更多的歐洲亞洲移民進入巴西,巴西社會才開始學會族裔間尊重、融合。

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 葡萄牙人坐著帆船進入巴西。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巴西在繼續接受移民。中國移民數量近幾年已經從20萬達到了50萬。現在,世界都在關注難民問題,其中很多難民來到了巴西,敘利亞人、海地人、哥倫比亞人、玻利維亞人……巴西社會儘力為他們提供穩定的生活環境。熱娜說,開幕式的很多情節就是展現了巴西人的熱情特點,「我們願意為世界做貢獻。不應該以膚色、人種、信仰分裂社會。」

來源:新華社 「我報道」


推薦閱讀:

明天早起!里約奧運開幕式十大看點
溫家寶在第八屆亞歐首腦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全文)
看了《長城》,感覺又看了遍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
上海電影節開幕式星光熠熠 明星開啟紅毯返場模式

TAG:開幕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