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

引言

同志們,下面我們開始講課,我今天講課的內容是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立足於治國理政的實踐,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初步形成了一個科學的體系。這個科學體系,它是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的實質性內容。我們現在強調要學習貫徹習主席的系列重要講話,從這些內容來看,實質上就是要學習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

所以今天,我想圍繞著這一個課題,講三個問題:第一,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徵;第二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內容體系;第三,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要求。

一、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徵

本質特徵是事物本質的外部表現,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基本特點。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作為一個科學體系,它的本質特徵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表現在思想主題、實踐基礎、理論品格和歷史底蘊,我主要從這四個方面來做一個回答。

(一)鮮明的思想主題

第一這個科學體系是在探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重大課題中創立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思想主題。這個就是它的思想主題。我們都知道任何科學體系,都有一個前後貫通的思想主題。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作為一個科學體系,它的思想主題是什麼?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主席治國理政的所有思考都聚焦於這個主題,所有思想、觀點、論斷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

在這個問題上,我想我們要看到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共同的思想主題。這一點我們要看到。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階段性特徵,有不同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從來是這樣一個主題,在不同的階段它又具有了不同的特徵、不同的具體內容和不同的要求。比如,我們從改革開放1978年到1987年,這一段時間我們的具體任務是什麼?它是要解決溫飽,是要建設溫飽型社會。1987年到2002年這十五年的時間,我們在解決溫飽以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要建設小康社會,要達到小康水平。2002年黨的十六大宣布,我們已經建成了小康社會。但是我們的小康社會還不夠全面,所以我們看到,2002年到2012年這十年,我們的具體任務就是要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到了黨的十八大,2012年以後,我們的具體任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鮮明主題,它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是一樣的,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又有它自己的一些鮮明的個性特徵,這是思想主題問題。

(二)深厚的實踐基礎

它的第二個本質特徵,就是它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這個科學體系是在系統深入地回答解決中國改革攻堅期深水區的矛盾問題中創立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實踐基礎。任何科學體系都不是主觀虛構的產物,而是對與思想主題緊密相關的現實矛盾問題的理論化、系統化回答。當矛盾問題還沒有充分展開為「體系性矛盾問題」時,我們的思想認識難以成為科學體系。

比如說,在社會主義發展的過程當中,曾經有一個空想社會主義,提出了社會主義的一些思想。它為什麼是空想的?就是因為在那個時期,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還沒有充分的暴露出來,它的很多觀點都是想像出來的。所以恩格斯針對空想社會主義曾經說過,「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生產狀況和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和制度,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係中,所以只有從頭腦中產生出來。這種辦法和制度,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成為空想,它越是制定得詳盡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純粹的幻想。」這是指空想社會主義。

與之相反,馬克思主義提出的社會主義,為什麼稱之為科學社會主義?就是因為在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創造的這個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充分的暴露,體系性的暴露。一開始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導致了公民運動,出現了政治危機,導致了資本主義的整個社會危機。所以這些體系性矛盾的充分暴露,為馬克思主義創立科學的社會主義學說,奠定了基礎。

我們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狀況。當代中國的矛盾問題,它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情況?現在,我國改革進入到了攻堅區、深水區,它的矛盾問題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深層次矛盾問題不斷凸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些矛盾問題,都不是淺層次的、表面的,而是深層次的。習主席曾經說過,那種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現在面對的都是一些「硬骨頭」,所以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要敢於涉險灘。講的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矛盾,都是一些深層次的矛盾。我們現在為什麼要提深化改革?我理解這個深化改革,就是針對深層次的矛盾來延展。這是當前矛盾問題的一個突出的特點。

第二個特點,就是矛盾問題的關聯度體系性進一步增強。這個特點實際上是有第一個特點引申出來的,因為現在的矛盾問題都是深層次的,所以在這下面盤根錯節,相互交織,以至於要解決一個問題,那不得不解決十個問題,甚至解決更多的問題。我們現在為什麼要提出除了深化改革以外,我們還要提出叫全面深化改革?為什麼提出「全面」二字?我想就是針對我們現在這個矛盾問題的關聯度體系性進一步增強而言的。

第三點,就是現在重大矛盾問題的消極影響日益顯現。我們現在有很多重大的矛盾問題,比如說,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我們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問題;還有腐敗現象的多發、易發等等這樣一些現象、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問題不解決,會對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形成巨大的消極影響。

所以說,習主席他主要就是在回答這些矛盾問題,解決這些矛盾問題的過程當中,把他治國理政的思想創立起來了。系統深入地回答解決這些矛盾問題的過程,就是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創立形成的過程。這些矛盾問題的邏輯和內容,從根本上決定了科學體系的內在結構和基本要素。這是我講的第二個本質特徵。

(三)先進的理論品格

這個科學體系是在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中創立形成的,具有先進的理論品格。任何科學體系都是從特定價值立場和思想方法出發而創立的理論成果。價值立場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思想方法有先進與落後之別,所以作為價值和思想的前提,站在什麼樣的價值立場,採取什麼樣的思想方法來分析和認識問題?價值跟思想前提不同,規範著科學體系的理論性質和思想內容,深刻影響著科學體系的理論品格。

習主席的價值立場是什麼?他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的價值立場。他的思想方法是什麼?他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來觀察、分析和回答問題,形成了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他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到了一個新境界,展現了當代中國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

講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們可以簡要的展開一下,來看一看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際上有兩次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個理論成果叫毛澤東思想。關於毛澤東思想,我們黨曾經對它有過兩次概括。

第一次概括是在1945年的5月,劉少奇在中共的七大上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這一篇著作後來被收集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題目改成《論黨》。在《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劉少奇把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容概括為九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關於現代世界情況及中國國情的分析,也就是對世情和國情的分析,這是毛澤東思想的九個方面內容的第一個方面。

在這個基礎之上,還有八個方面是什麼?就是我們針對當時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八個主要方面的問題,分別給予了回答,形成了相應的理論和政策。比如說,關於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於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於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等等八個方面。這八個方面加上第一個關於世情與國情的分析,九個方面,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的九個方面的內容。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對毛澤東思想所作的概括。

第二次概括是1981年的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毛澤東思想又作了第二次概括。為什麼要做第二次概括?有好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順應理論發展的需要。中共七大對毛澤東思想的第一次概括是在1945年,1945年以後,毛主席還有我們黨的主要領導人,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在建國初期、在過渡時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也發表了或者說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正確的理論觀點。這些觀點都沒有納入到毛澤東思想裡面去。因為第一次概括是在1945年。所以第一個,要順應理論發展的需要,這些思想都要進入到毛澤東思想的內容體系。所以為了順應理論發展的需要,要對毛澤東思想進行重新的概括,這是一個理由。

第二個理由,為了回應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因為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粉碎「四人幫」以後,當時大家的思想都比較混亂,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毛澤東思想的真理性、科學性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毛澤東思想過時了,說如果毛澤東思想不過時的話,為什麼會指導我們發生了像「文化大革命」這樣巨大的錯誤?說如果毛澤東思想不過時的話,從它的哪一條理論裡面能夠找到社會主義建設怎麼建?它沒有,因為它是一種當時的概括,概括了八個方面加上一個方面,九個方面,我們把它稱之為叫並列式的這樣一種概括。所以為了回應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我們要重新對毛澤東思想進行第二次的概括。

這一次的概括跟第一次概括,在方法上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的概括,九個方面是並列式的,回答了什麼問題,就概括什麼問題出來。

第二次概括,也就是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所做的概括,是把毛澤東思想首先概括為活的靈魂。活的靈魂包括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第二個層面,毛澤東思想包括六大獨創性理論。第三個,六大獨創性理論裡面又包含著一系列具體的觀點。它是這麼來概括的。所以這種概括我們稱之為叫立體式概括,它抓住了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什麼?它的精髓的東西是什麼?把它概括出來了。這個精髓的東西、靈魂的東西,它實際上就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脈相承的那個神的東西、那個魂的東西。

這一次概括,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種繼承,同時也能看到對它的一種發展。有的同志就說了,現在看來第二種概括比第一種概括方式要好,我們說,可能也不能做這樣一個判斷。

這兩種不同的概括,都體現了時代性、科學性和先進性特徵,同時也展現了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方式、概括方式的深化和發展。我今天之所以要講這個問題,就是下面我們要對習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進行概括。這兩種不同的概括方式,為我們學習研究和概括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和方法指南。這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叫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個理論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篇大文章,它裡面有三個篇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科學發展觀,這是其中三個精彩的篇章。習主席說,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就是這三個精彩篇章的光輝續篇。所以我們說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當代鮮活的馬克思主義。這是我講的,它的本質特徵的第三點,理論品格。

(四)厚重的歷史底蘊

這個科學體系是在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基礎上創立形成的,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任何科學體系都離不開歷史傳統的支撐和滋養,區別在哪裡?就是依靠歷史傳統的這部分內容還是那部分內容,僅此而已。不管利用哪一部分,它都離不開歷史傳統的支撐和滋養。在歷史上也曾經有一些思想家,他們期盼離開歷史傳統來構建自己的思想體系,但是做不到。

比如說,西方思想家當中比較著名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最大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尼采。尼采最大的學術理想和學術追求,就是要顛覆或者說徹底摧毀西方以上帝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價值體系。他曾經有一句名言,「上帝死了,要重估一切價值」。希望把以前的價值全部推倒,然後在一片廢墟上建立他自己的思想體系。但是他做到了嗎?他沒有做到。

尼採的哲學叫悲劇哲學,這個悲劇哲學實際上就是對他的前任,叔本華的悲觀哲學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尼采哲學有一個核心概念和核心形象,就是超人概念和超人形象。超人概念和超人形象也不是他自己虛構出來的,他實際上是對古希臘的酒神形象和酒神精神的一種直接的運用。所以他也超越不了歷史傳統對他的影響,要在這個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來發展他自己的學說,他必須是這樣。

所以習主席也說,說中國的今天是從中國的昨天和前天走過來的,所以我們「兩個不是」。不是什麼?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既然不是歷史虛無主義,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我們就必須要做到「三個需要」。習主席說,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這是一個需要;需要對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和優秀文化傳統有深入的了解,這第二個需要;第三個需要,需要積極深入中華民族歷久彌新的精神世界,把長期以來我們民族形成的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繼承和弘揚起來。習主席他是這麼認為的,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

比如說習主席,他聯繫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和延續發展,來理解當代中國的使命任務。當代中國要幹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民族復興的任務,不是從今天才有的,按照習主席的說法,他是把它放到整個中華民族5000年的歷史發展,放到近代以來一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中,來理解當代中國的使命任務。

習主席還聯繫中華民族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歷史探索,來把握當代中國的發展道路。我們現在走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個道路也不是現在才有的,它是我們近代以來的探索,我們民族要振興,我們應該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我們現在走社會主義道路,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成功地開創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發展道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我們又成功地開創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這個道路,要聯繫中華民族特別是近代以來的歷史探索,來把握它、來理解它。

習主席還依託中華民族的盛世的經驗和衰世的教訓,來總結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他吸取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凝練當代中國的核心精神;他注重從中華文化的經史子集,選擇運用簡樸深刻地民族語言。

所以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貫穿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展現著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風格,成為感召民族心靈、凝聚民族力量的一面旗幟。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我們要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徵,這是第一個問題。

二、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內容體系

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是個科學體系,這個科學體系的基本要素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內容?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我們的各個部門,特別是一些科研部門、學術部門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也形成了一些成果。我們經過認真學習習主席的系列重要講話,經過認真的梳理,我們是把習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的內容體系概括為八個方面。

一,以造福人民、務實創新、問題導向、學習實踐為基本內容的立場觀點方法論。這是他的哲學性的這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立場觀點方法論。第二論就是要推動中國的發展,目標在哪裡?這就是第二論,叫以「中國夢」為引領的奮鬥目標論。有了目標以後,要堅持什麼樣方向和道路?這就是第三論,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堅定指向的發展方向論。有了這個發展方向,怎麼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貫徹落實到各個領域?這就是第四論,以「四個全面」為事業抓手的戰略布局論。要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我們應該確立一種什麼樣的發展理念?這就是第五論,叫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基本內容的發展理念論。

前面是五論,第六論是什麼?第六論,除了講物質文明建設以外,還要講精神文明建設,要把兩個文明統一在一起,這就是第六論,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的文化軟實力建設論。習主席治國理政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他不僅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而且也強調發展和安全的統一,這就是第七論,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的安全保障論。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統一,強調發展和安全的統一,而且還強調要統籌國內大局和國外大局,兩個大局要統一到一塊,這就是第八論,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捍衛國家正當權益為基本理念的新型國際關係論。下面我就圍繞這八個方面,來簡單的做一些介紹。

(一)立場觀點方法論

第一論,是以造福人民、務實創新、問題導向、學習實踐為基本內容的立場觀點方法論。我們把習主席的立場觀點方法論,概括為這四句話。為什麼要概括為這四句話?我們當時有三點考慮:第一點考慮,將習主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最好是習主席自己說的話,他提出的一系列的重大觀點,這是一點考慮;第二點考慮,就是他講的這個立場觀點方法,不是一般的觀點,所謂立場觀點方法,是要達到哲學層面的這樣一些基本觀點,這是第二點考慮;第三點考慮,這些觀點之間應該有相互的邏輯關係,是一個緊密的體系。所以從這三點角度考慮,我們通過學習,我們以造福人民、務實創新、問題導向、學習實踐,把它作為習主席的立場觀點方法論的基本內容。下面我們來分別看一看這四句話,看看習主席是怎麼說的。

關於造福人民:習主席說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最持久的力量。習主席說,造福人民,增進人民福祉,使人民享有「七個更」,哪「七個更」?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三個共同享有」,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和發展的根本目的。這是講造福人民。

怎麼樣才能夠造福人民?習主席說,要造福人民的話,就必須要務實創新。他說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要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和根本目的,必須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務實就是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制定政策、推動發展,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創新就是不因循守舊、滿足現狀,發揮主動性創造性,探索真知,開拓進取,在前人基礎上不斷超越。這就叫務實創新。要造福人民,就必須要務實創新,務實創新的根本的著力點在哪裡?

這就是第三點,問題導向。習主席說堅持務實創新,必須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我們黨領導人民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我們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的突破口。要務實創新,務實創新關鍵抓什麼?抓問題,所以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怎麼樣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好?

這就是第四點,學習實踐。所以習主席說,不論是新問題還是老問題,要認識好、解決好,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本領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學習和實踐才能獲得;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學習和實踐相輔相成,在學習中深化實踐,在實踐中深化學習;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國家要上進,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這就是習主席對這四句話的一些主要的論述。

對於這四句話,我們來做一個簡要的分析,從兩個角度分析。第一,圍繞這四句話本身我們做一個分析;然後這四句話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論什麼關係,我們做一點分析。

首先我們圍繞這四句話本身來看,這一立場觀點方法論是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的統一整體。就造福人民、務實創新、問題導向、學習實踐各自內涵和功能而言,它們既是立場,又是觀點和方法,是三者的統一。這什麼意思?就是說,不能夠認為造福人民就是立場,務實創新就是方法,不能這麼認為,它的每一句話都是立場、觀點、方法的統一。造福人民既是立場、也是觀點、也是方法,問題導向既是立場、也是觀點、也是方法,是三者的統一。這是想強調的一點,就是每一句話都是立場、觀點、方法的統一。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當我們把這四句話放到一起,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時候,每一句話,它又是有各有側重的,造福人民講的主要是根本價值立場,務實創新主要講的是根本思想方法,問題導向主要指的是根本著力基點,學習實踐主要指的是根本實現路徑。它們從不同方面展示了習主席立場觀點方法論的豐富內涵。這是我們首先對這個立場觀點方法本身來做一個分析。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個立場觀點方法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是什麼關係?我們說,這一立場觀點方法論既充分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精神和本質要求,全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根本原則,同時又具有新的時代內涵,賦予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新的時代特色。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分析一下。

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這是我們一個通俗的說法,它的理論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那我們都知道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學問,所以哲學是要回答世界基本問題的。有哪些問題?第一,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第二,世界的存在狀態怎麼樣?它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它是孤立的還是聯繫狀態?這是要回答世界的存在狀態問題。第三個,就是我們怎麼來認識這個世界?第四個,就是人類社會和歷史如何存在、如何發展?

所以我們看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回答這四個方面問題的時候,已經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內容。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常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和唯物史觀這四個部分,實際上就是對我剛才所講的那四個基本問題的一種回答,而形成的一個理論的成果。

這個四句話,我們再來看一看。造福人民堅持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這一唯物史觀的核心要求;同時,把幸福生活突出出來,著重強調了人民的力量來自對幸福生活的追求,一切依靠人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力量之源,為了人民就是創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人民的幸福生活不只是經濟生活,還包括更加豐富的內容等一系列觀點。

務實創新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這個辯證唯物論的核心要求;同時,進一步把創新突出出來,著重強調了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統一起來、腳踏實地和開拓進取要統一起來等一系列觀點。

問題導向堅持了抓住矛盾、分析和解決矛盾這一唯物辯證法的核心要求;同時,進一步把問題突出出來,強調了矛盾是問題的根據,問題是矛盾的表現,認識問題就是認識矛盾,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觀點,這也是一個豐富和發展。

學習實踐堅持了實踐第一、勇於實踐、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真理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核心要求;同時,把學習突出出來,著重強調了學習和實踐的關係,依靠學習推動實踐等一系列觀點。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習主席的這個立場觀點方法論,它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論的一些核心精神、基本原則,同時又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是一種豐富和發展。這是我講的第一論,立場觀點方法論。

(二)奮鬥目標論

第二論,就是以「中國夢」為引領的奮鬥目標論。要推動中國的發展,必須要明確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哪裡?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習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的時候,聯繫「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首次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命題。當時提了三句話,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命題一提出來以後,當時在學術界,實際上也引起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這是兩步,有人認為這是三個目標。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然後再來建成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然後我們再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它是三步走。所以有一段我們的爭論,到底是兩步還是三步?

在2014年的3月,習主席在德國的科爾伯基基金會發表演講的時候,把這個問題明確下來了。習主席說,中國已經確定了未來發展目標,這就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形象地把這個目標概括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際上就這兩步。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建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了,我們就認為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圍繞著中國夢,習主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比如,習主席說,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凝結了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夢的歷史淵源。他說實現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深刻地揭示了中國夢的本質內涵。習主席說,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每個中國人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地為人民造福,深刻地揭示了實現中國夢的依靠力量和根本目的所在。還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要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揭示了實現中國夢的根本要求。他說,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勤奮勞動才能實現,真抓實幹才能夢想成真,深刻地揭示了實現中國夢的科學的路徑。他說,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追求幸福的夢想相通,揭示了中國夢的世界意義,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

習主席關於中國夢的論述是一個重大的思想創新,具有重大的意義。這個意義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邏輯意義。這種概括更加簡練、更加好記。

第二個就是它的理論意義,當我們講「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候,它強調的重點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我們用「中國夢」為引領的奮鬥目標的時候,它強調的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統一。它不僅有政治內涵,還有民族意義在裡面。這樣就使這個目標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

第三個就是它的實踐意義,這個實踐意義就是,現在提到了實現中國夢,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每個炎黃子孫的願望和理想。因此,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在實踐中能夠最大程度地達成社會共識,最大程度地統攝民眾意志,最大程度地凝聚民族力量,最大程度地統一行動步伐。這就是它的實踐意義。

另外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它的世界意義。因為中國夢的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和世界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要振興本民族的夢想是相通的,所以更容易得到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的認同,也更容易成為世界話語。這是我們講的第二論。

(三)發展方向論

第三論,就是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堅定指向的發展方向論。我們有了一個奮鬥目標,我們要堅持什麼樣的方向和道路來實現它?

近代以來,中國人為了實現民族的復興,進行過一系列的探索,先後舉起了社會大同、求強求富、變法維新、三民主義等旗幟,也先後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社會變革,先後嘗試了王朝封建主義、封建改良主義、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民主共和資本主義等發展道路,雖然不同程度的推動了社會進步,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我們這裡所講的嘗試了四條道路,其中兩條是封建主義的,一條叫王朝封建主義,一個叫封建改良主義;兩條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叫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一個叫民主共和的資本主義,實際上是兩條大的道路。王朝封建主義道路,這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蔣廷黻他對洪秀全的革命以及他探索道路的一個概括。他說洪秀全的革命,裡面有宗教革命,因為他倡導以基督教來反儒教,裡面還有種族革命,因為他強調漢族起來反滿族,但是裡面缺乏社會革命的內容。洪秀全雖然也提出了男女平等一系列的社會改革的主張,甚至到了後期走上採用一些資本主義社會的改革方案,但是都沒有成為現實,洪秀全和他的將領們到了南京以後,一個一個的都過起了帝王的生活。所以蔣廷黻說,洪秀全的心思不在於建設一個新社會,他是在建設一個新王朝,所以他走的仍然是王朝封建主義道路。

在這麼多的探索當中,最高的成果應該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這是它的成功之處。但是辛亥革命最後為什麼又失敗了?因為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了私家軍隊——北洋軍閥的手中。私家軍隊在中國近代,是從湘軍開始的,湘軍之後是淮軍,然後是北洋軍閥。私家軍隊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只認直接長官不認統帥,更不知道國家為何物。看那個湘軍,湘軍的統帥是曾國藩,湘軍有一個將領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曾國荃帶的部隊在打戰的過程當中損失比較大,他回去招兵,把這支部隊交給他的哥哥,但是他的哥哥三天都沒有帶住,這支部隊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曾國藩寫信給他的弟弟,讓他趕快回來,來帶這支部隊。私家軍隊它的突出特點是只認直接長官,不知道統帥,更不知道國家為何物。所以我們看到,像北洋軍閥一樣,他們為了自己的各自利益,相互之間進行混戰,成了民族分裂、國家動蕩、人民遭受痛苦的禍根。所以我們大革命時期,為什麼提出對外要打倒列強,對內要打倒軍閥,這就是原因所在。所以這些革命雖然都在不同程度的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最終都是以失敗而告終。

所以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是在探索了很多道路都走不通的情況下,我們才選擇了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然後又根據中國的實際,成功的走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然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當中,又成功的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道路。

所以圍繞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主席也有大量的論述。比如,習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科學的選擇,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淵源、歷史淵源和它的客觀必然性。習主席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構成的整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還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要堅持「三個自信」,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地揭示了堅持這個方向、堅持這個道路的極端重要性。習主席還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我們要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中不斷譜寫新篇章,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放的特徵和發展要求。這是我講的第三論。

(四)戰略布局論

下面講第四論,就是以「四個全面」為事業抓手的戰略布局論。我們提出了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沿著這個方向、沿著這個道路前進。怎麼能夠貫徹落實到各個領域,這就需要有一個發展的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提出兩個布局。一個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這個總布局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總依據、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總任務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謀劃。有了總體謀划行不行?習主席說,我們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兩點論指的就是「五位一體」的總布局,重點論指什麼?這就是「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習主席說,我們提出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這是重點論。既然是主要矛盾,這從根本上決定了以「四個全面」為事業抓手的戰略布局論,是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核心內容。圍繞著「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習主席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

習主席說,這個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叫「兩個得出來」「一個提出來」,深刻地揭示了戰略布局的客觀基礎和它提出來的必要性、緊迫性。

習主席還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它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深刻地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間的一種整體的聯繫。

然後習主席還分別論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意義、內涵、要求。最後習主席還指出,「四個全面」既是戰略布局,也是新形勢下中國的治國理政方略,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充分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意義。

所以我們看到,習主席關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系列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是習主席理論創新的集中反映,治國理政方略的集中展現,是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內容。深入學習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要把這個核心突出出來,深刻把握它的思想觀點和精神要義,用它來指導發展、推動實踐。這是我講的第四論。

(五)發展理念論

第五論,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基本內容的發展理念論。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來推進社會的發展,要確立一些新的發展理念。

習主席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所以我們這一次在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時候,習主席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把發展理念是什麼搞清楚,把發展理念搞對頭了,我們的目標任務就好定了,後面的政策和舉措跟著也就好定了。所以這次「十三五」規劃建議有一個重頭戲,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

關於創新發展,習主席指出,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因此,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是關於創新發展,習主席說了這麼一些觀點。

關於協調發展,習主席說,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反映在很多方面,如果這一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一系列社會矛盾就會不斷加深,為此,必須正確處理髮展中的重大關係,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這是第二點協調發展。

第三個就是綠色發展。習主席說,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乾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已經成為突出的民生問題,必須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關於開放發展,習主席指出,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必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關於共享發展,習主席指出,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安排,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必須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所以習主席說,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要求全黨同志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拓新境界。

五大理念的提出,進一步回答了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把我們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這是我講的第五論。

(六)文化軟實力建設論

第六論,就是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的文化軟實力建設論。習主席治國理政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兩手抓,既注重物質文明建設也注重精神文明建設,並且圍繞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思想。

比如,習主席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刻地闡述了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加強文化建設核心是什麼?核心,習主席認為就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主席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追求;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公民層面的價值追求。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共同的理想信念,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文化建設核心內容就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抓文化建設還有很多方面,比如習主席認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要大力加強道德建設和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營造全社會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特別是黨風政風社風家風建設,是最近一再強調的問題,這是把我們的文化建設落實到社會生活當中的一個重要的舉措。

抓文化建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所以習主席說,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有「四個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塑造好國家形象。什麼國家形象?「四個國」,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社會主義大國的這樣一種國家形象,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習主席對中國傳統文化高度重視,它也是我們加強文化建設、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習主席指出,要充分看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於中國人的心中,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是涵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泉。所以我們不能夠丟掉根本,丟掉了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所以要努力地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是第六論。

(七)安全保障論

第七論,就是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統領的安全保障論。習主席堅持把發展與安全統一起來,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在考慮安全問題時,不是從局部來考慮,堅持從整體上思考和處理安全問題。比如,在實踐中,設立了國家安全委員會,來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在理論上,他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的安全觀念。在這方面,習主席有一系列的重要思想。

主要有: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深刻地揭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極端重要性。

另外,習主席指出,要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深刻地揭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科學的途徑。還提出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揭示了維護國家安全,根本依靠力量在哪裡?根本目的是什麼?

另外,還提出了要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提出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深刻地揭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方面和它的整體性要求。

習主席還指出,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所以要求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網路強國,深刻地揭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一個關鍵性的時代課題。

另外,還提出了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要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大人民軍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深刻地揭示了軍隊在維護國家安全當中的地位作用和職能使命。這就是第七論。

(八)新型國際關係論

第八論,也是最後一論,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捍衛國家正當權益為基本理念的新型國際關係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是習主席理論思考和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把握世界發展變化的新趨勢、新態勢、新要求,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把世界發展與世界和平聯繫起來,提出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捍衛國家正當權益、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新思想、新戰略,豐富發展了黨的外交和國際戰略思想。在這方面,習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觀點。

比如,習主席說,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我們要牢固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深刻地揭示了在當前的形勢下,建立新型國際關係的必然性和極端重要性。

要建設這種新型的國際關係,我們的態度、立場和原則是什麼?習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維護國際公平正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要堅決維護和捍衛我們的正當權益,我們不惹事、不怕事,決不能以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為代價換取和平,這深刻地揭示了我們在構建這種新的國際關係當中,我們的立場、我們的原則。

在構建這種國際關係當中,我們怎麼處理好和大國的關係?和周邊國家的關係?和其他地區的關係?習主席指出,說我們要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加強對話、增強互信,提出了「三個共同」——共同享受尊嚴、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共同享受安全保障,來建立新型的大國關係。

怎麼樣發展周邊關係?要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價值理念,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建立新型周邊關係。

同時還提出,深化中非合作和亞非合作,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積极參与多邊事務,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最後習主席還指出,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在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當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習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我們要積極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九)小結

上面我講了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的八個方面的內容。上述八論涵蓋了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全面系統地揭示了新形勢下治國理政的立場方法、目標任務、鮮明主題、核心內容、發展理念、精神支撐、安全保障、新型國際關係構建等內容,形成了一個思想整體。而且這八論,堅持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統一、發展與安全的統一、國內大局與國際大局的統一、理論與政策的統一、目標與手段的統一、繼承與發展的統一,充分展現了辯證思維、整體思維、系統思維的鮮明特色。這八論既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先後貫通,又與新的社會生活和時代實踐同頻共振,展現著黨的指導理論與時俱進的創新品格。這是我要講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他的思想的內容體系。

三、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要求

下面我再講第三個內容,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要求。深入學習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最根本的是在學而知、學而信、學而用上用功著力,把其中所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一系列基本觀點引入實踐,指導和服務實踐,並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這一科學體系。

(一)推進「學而知」

首先是要推薦「學而知」,在知體系、知方法上用功著力。我們說,不知無以信,更無以行。深入學習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首先要推進「學而知」。知什麼?一個是知體系、一個是知方法,在這兩個方面用功著力,這是基礎。

所謂的在知體系上用功著力,就是要原汁原味地學習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觀點,深刻把握這些觀點之間的本質特徵及其內在聯繫;在知方法上用功上著力,就是要深刻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既是原則、原理,也是科學方法,其科學體系既是觀點的體系,也是方法的體系。

對觀點的體系我們比較容易把握,因為它已經講得很清楚了,當我們說它是一個方法的體系的時候,我們直接把握起來就有點困難。因為它裡面有的方法,習主席已經提出來了,有的他沒有提。所以說這些方法,有的是可以明確的闡述,有的是以顯性的方式存在,有的是蘊含在觀點和論斷之中以隱性的方式存在。怎麼辦?所以我們就要立足於觀點的體系,把方法的體系要把梳理出來,內化為自己觀察、分析問題的科學工具。

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方法,它由一系列的方法成為了一個體系,方法的體系蘊含在治國理政思想的創立形成之中、內在結構之中、具體觀點之中,蘊含在「三個之中」。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科學體系的還原分析、科學體系的結構分析和具體觀點的轉化分析來找方法。

所謂的科學體系的還原分析,指的就是當我們在閱讀科學體系的時候,我首先不進入科學體系本身,而是把這科學體系還原回去,看它是怎麼形成起來的。比如說,習主席治國理政的思想怎麼創立起來的?這是習主席建立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實踐基礎之上,經過抽象、概括提煉出來的。你看這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它就出來了。習主席在提出治國理政方法的時候,提出他的治國理政這一系列這觀點的時候,他必然要涉及到對以前的思想家觀點的一種態度,習主席有的進行了繼承,有的他覺得不對的,他就放棄,這就是一種揚棄的方法。這就是科學體系的還原分析,就是把科學體系還原回去,看它的創立者是運用什麼方法把它創立起來的,找方法。

第二種分析,叫科學體系的結構分析。任何一個科學的體系也好,甚至包括一篇文章也好,它都是有結構的。當我們給了一些材料,給十個不同的建築師,這十個不同的建築師會造出十所樣式不同的房子。為什麼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頭腦當中的方法不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分析結構,來找到他的方法。比如說,我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毛澤東選集》的第一篇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是有結構的,毛主席首先分析了社會上的各種人,他佔有多少土地,首先從經濟上來分析他們的地位,他佔有多少土地,然後把他劃分到地主、富農,做這一個劃分,然後正因為他是地主、他是富農,所以有的對革命的態度就積極,有的對革命就反對。然後我們再依據他們對革命的態度,再來制定革命的具體的政策。這裡面我們分析以後,我們就可以看到它裡面就蘊含著一些方法,比如說經濟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從社會存在出發,來揭示人的基本態度、思想觀點等等這樣一些方法。這就是通過結構分析,我們能把這些方法給它尋找出來。

第三個,就是具體觀點的轉化分析。任何一個具體觀點實際上也蘊含著方法,問題是我們要把它轉化出來。比如,我舉個例子,我們哲學上說,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你到一個商店去,說我要買杯子,你講出事物的質,但是你沒有講出量,所以售貨員不可能拿出一個東西給你;你說我要一隻,你講出了量,但是你沒有講出質,他也拿不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給你,你只能說我要買兩個杯子、三個杯子,既有質又有量,他才能夠拿出一個完整的、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給你。這就是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這是個觀點,我們要給它轉化,要把它變成方法。

我們就要問了,既然任何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那我們在認識事物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把握事物的質,這叫定性分析,我們還要把握事物的量,這叫定量分析。因為事物它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是不能分割的,所以我們要完整準確的認識一個事物,我們就必須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事物都是質和量的統一體的觀點,經過轉化以後,就變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統一的這樣一個方法。在習主席的一系列的觀點當中,同樣也是這樣,他的很多觀點我們都能給他進行分析,並轉化成為一系列的方法。這就是知方法。

我們還強調,就是知體系知方法,不是界限分明的兩個階段,而是既相互銜接,同時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統一學習思考過程,這是我們要把握的一點。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體系和方法,僅僅通過學習難以真正把握,我們在聽課,在看書的過程當中還要通過思考、沉思、體悟,才能消化內化。

這一點也非常的重要,你像中國古代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特彆強調學和思的結合。像孔子就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西方也是這樣,非常注重思考。像西方的唯理論的著名的哲學大師笛卡爾就說了,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所以我存在。他把思考看成了和人的生存、人的本質相統一的這麼一個東西。

西方經驗論的著名哲學大師,培根也非常注重這一點,培根把學習劃分為三種:一種叫螞蟻式的學習,就是把材料從這個地方搬到那個地方,而不做任何加工。另外一種學習叫蜘蛛式的學習,只會從自己的肚子當中來吐出知識之網,而不與實際結合。培根說這兩種學習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所主張的是第三種學習,那就是蜜蜂式的學習,先採花後釀蜜,先搜集材料,然後怎麼辦?進行思考,進行內在的加工,這樣才能變成一種有價值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也說過,說理論的學習要靠什麼?我們靠的是抽象力。顯微鏡、放大鏡都不行,要靠抽象力,而抽象力只有通過學習,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夠得到提高。所以這是我講的第一點,要推進「學而知」。

(二)推進「學而信」

第二,要推進「學而信」,在堅定信仰信念、提升境界上要用功著力。知是信的基礎,但知不等於信。並不是說我們對東西知道越多,我們就肯定去信仰它,對它抱有一種堅定的信念,不是這樣的。

在西方,有很多的哲學家們,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很熟悉的,但是他不信,他熟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恰恰是為了批判馬克思主義。我們可能有很多同志都到過井岡山幹部學院去學習,井岡山幹部學院地方叫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和它周圍的龍江書院,這兩個地方陳列著兩份共同的東西,就當年紅軍在入黨的時候,他們所面對宣誓詞。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這一份入黨宣誓詞是原件,龍江書院的也是原件,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共同點是什麼?錯別字連篇,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的原件24個字錯了10個字,龍江書院錯了9個字。你看犧牲個人錯了3個,嚴守秘密錯了4個字,後面還有一個服從黨籍,服字也錯了,黨籍的籍字也錯了。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錯別字連篇的入黨宣誓詞之前,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我們軍隊有一個著名的將領,上將陳士榘,就是在這一份入黨宣誓詞之前,宣誓入黨的。這說明了什麼道理?知是信的基礎,但知不等於信。我們一方面要學習,但同時要錘鍊。要在「學而知」的基礎上,通過思考,通過實踐的錘鍊著力推進「學而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提升自身精神境界,這是核心。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兩手抓」的戰略方針,既抓物質文明建設,也抓精神文明建設,抓文化建設,我國的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出現了「四個深刻」——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深刻變化變在哪裡?多元、多樣、多變,各種社會思潮競相紛呈,一些社會成員的信仰信念缺失,一些理念誠信缺失的局面也非常的嚴峻。八九十年代我們曾經提出,當代中國出現了「信仰危機論」「道德崩潰論」,這種論調當時講的人還是比較多的,我們認為雖然誇大其詞、言過其實,但也絕非空穴來風。

信仰信念問題是政治問題,但同時也是一個境界問題。我們通常把社會的境界劃分為四個層面,最低叫自然境界,高一點的叫功利境界,再上去的叫道德境界,最高的境界信仰信念的境界。所以信仰和信念是社會和人生的靈魂,它是崇高的精神境界的一個首要的標誌。

為什麼信仰信念是最高境界的一個首要的標誌,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因為信仰它首先是體現人的本質的最重要精神要素。我們看西方的很多的思想家、哲學家,像黑格爾、費爾巴哈、,他們都把理性看成是人的最本質的東西。說什麼是人?人和動物的區別在哪裡?理性,你有精神。精神是分層次的,那個信仰信念就是最高的層次。這種觀點我們認為它不一定正確,但是你也不能否認,精神理性確實是人的本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另外信仰和信念,它還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軍隊,它的力量從哪裡來?我們說來自於「四同」,或者說四個方面的因素可以產生這種力量。

第一叫同宗,有共同的血緣關係。典型的代表就是曾國藩的湘軍,都是子弟兵,同一個族同一個村子出去的,同宗它能夠產生凝聚力。

第二個叫同制,在一個單位裡面這種制度是共同的。比如在春秋戰國時期,有很多國家的軍隊不同制,打仗當了逃兵,如果逃兵是一個普通人,可能就要殺頭,但是如果逃兵是一個貴族,可能就免於處罰。因為當時的制度針對各種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不同制就比較要命,凝聚力就比較弱。比如說有同制,同制的典型的軍隊是誰?就是秦國的軍隊。秦國的軍隊對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對貴族,它的制度是一樣的,叫二十等軍功制,一切憑你的戰功說話,制度相同了,對大家都一樣了,這樣它的凝聚力、戰鬥力它就起來了。

第三個,同利,也可以產生凝聚力。有共同的利益,它的典型代表就是西方的僱傭軍,那也是很有戰鬥力的。但是這些都不是力量的最深厚的源泉,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是來自於同魂。

同魂指什麼?共同的文化信仰、共同的信仰信念。這是產生凝聚力、戰鬥力的最深厚的源泉,它的典型代表就是我們的紅軍、八路軍、解放軍等等。

還有一個就是信仰是贏得尊重和未來的基礎。我們在朝鮮戰場的時候,一開始的時候美國兵是非常看不起中國軍人的,他看不起有他的道理,因為你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你沒有漂亮的軍服,你也沒有很可口的飯菜,你們很貧窮的,他自然的沒有把你放在眼裡。但是後來整個朝鮮戰爭,隨著戰爭的逐步展開,特別到了後期以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美國兵對中國的軍人越來越尊重?甚至過了半個世紀,還有很多的美國老兵,一談起我們的志願軍,都表現出了由衷的敬佩,原因在哪裡?因為他在和你的戰鬥的過程當中,他越來越感受到這支軍隊,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但是你是一支有信仰的、有信念的,是一支不怕犧牲、為了信仰和信念可以犧牲一切的一支軍隊,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所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是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一以貫之的靈魂,集中展示了這個科學體系的崇高境界。學習這個科學體系,不僅要把握觀點和方法,更要把握蘊含其中的崇高境界,把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牢固確立起來,在整個社會強基固魂,在一些領域撥亂反正、重塑靈魂,築牢民族和國家、社會和個人的精神高地。

你要想把握住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裡面這樣一種崇高的境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為什麼?因為經驗、思想、境界如同一條寬廣深厚、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浮在河面的是經驗,流淌其中的是思想,而境界則是崎嶇不平的河床山峰,它是最基層、最底層的東西,它承載著經驗和思想,並深深地影響著其緩急和方向。境界是最基礎、最深沉的東西,理解它、把握它絕非易事。怎麼來理解、怎麼來把握?

我們就要聯繫民族發展史、近代史、黨史、軍史,聯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曲折發展和闊步前進,聯繫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實踐,聯繫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與碰撞、競爭與選擇,來學習把握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深刻透析融貫其中的信仰信念以及與之相伴而生的人民情懷、民族意志、堅定決心、擔當風範等精神境界,不斷強化自己的信仰信念追求。這是我覺的是第二點,要學而信。

(三)推進「學而用」

第三,就是要推進「學而用」,在修身正德、促進工作上要用功著力。我們大家可能都到過英國的海格特公園,馬克思就埋在那個地方。馬克思的墓碑上寫了兩句話,第一句話就是它的1845年,《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最後一句話,他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不光要認識,更重要的是要行動、是要改變世界。毛澤東也強調,說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所以深刻學習習主席的治國理政思想,我們要著力的推進「學而用」。用在哪裡?用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自己——修身正德,一個是對工作對實踐——推動工作與實踐,這是根本。「學而知」是基礎,「學而信」是核心,「學而用」是根本、落腳點。

首先要用在修身正德,我們說修身正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國共產黨純潔肌體、贏得民心、壯大事業的成功經驗,是當今社會大課堂必須盯緊夯實的功課。中國的四書五經,裡面的一本《大學》,它就特彆強調修身正德,它把修身正德看成是「兩個本」,一個是個人的生存之本。《大學》提出,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僅是個人的生存之本,而且是建功立業之本。因為中國的傳統政治講究內聖外王,你看《大學》裡面講的「三綱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然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有做到了內聖,也就是修身正德,才能夠達到外王,也就是把外面的事情做好,才能修身,才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

把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用於指導修身正德,對於黨員幹部來說,關鍵是要準確把握這個科學體系內含的政治、道德和生活要求,培育和踐行為政之德、為官之德、為人之德,做到對黨忠誠、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個人乾淨。這講的是用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來指導我們修身正德。

另外一個用,就是要用治國理政的思想來指導工作與實踐,關鍵是要把這個科學體系的鮮明立場和崇高境界,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工作態度和實踐熱情,把握這個科學體系的科學方法,緊密結合現實,規劃實踐思路,謀劃工作布局,建立一個中間環節,就是既體現黨和國家的理論原則、思路要求,又符合本領域本部門實際的科學的「實踐理念」,就是我自己單位的發展目標、發展規劃、發展思路等來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有所作為。

今天我就給大家講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是講了三個方面。一個是講了一下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徵,四個特徵;第二個是講了一下習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內容的體系,是八論;最後是講他的實踐要求,是「學而知」、「學而信」和「學而用」。

有什麼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給予批評和指正。

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 不信鬼神的毛主席為何相信「風水相術」
毛主席任何人不見住了11天原來此地是龍脈
是什麼原因讓毛主席心甘情願的花高價買下李宗仁將軍的假貨?
許多國家元首都好頂個「大元帥」頭銜,毛主席拒絕了
三國里孔明荀彧哪個更足智多謀?卧龍與王佐之才的比拼,毛主席一語點破

TAG:科學 | 思想 | 主席 | 治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