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治蕁麻疹妙方

治蕁麻疹妙方

1當歸飲子

【來源】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

【歌訣】 當歸飲子白芍芎,生地黃芪草防風,

首烏荊芥白蒺藜,養血祛風症可痊。

【組成】 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防風、白蒺藜、荊芥各30克,何首烏、黃芪、甘草各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方解】 本方由四物湯加味而成。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風燥所致的纏綿日久之各種皮膚病。故方用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首烏養血活血,養陰生津;配以白蒺藜、荊芥、防風祛風止癢;黃芪益氣固表,合當歸則益氣生血;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合用,共奏養血潤燥,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 丘疹、皮膚瘙癢、乾燥或紅腫等。可用於蕁麻疹、皮膚瘙癢症、泛發性神經性皮炎、銀屑病、毛髮紅糠疹、原發性皮膚澱粉樣變、魚鱗病、濕疹、乾燥性皮膚病、斑禿,以及疥癬濕毒瘙癢等病症。

【加減】 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故在臨床應用時可適當加入寧心安神之品,如酸棗仁、朱茯神、夜交藤、合歡皮、遠志或牡蠣、靈磁石、代赭石等,以增強其療效。凡氣虛者,加党參、白朮;陰虛者,加丹皮、元參;濕熱甚者,加黃芩、土茯苓;寒濕甚者,加吳茱萸、肉桂;血瘀者,加赤芍、丹參。

2蕁麻疹丸

【來源】 《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 蕁麻疹丸歸蟬麻,荊防英桑丹豉力,

參芪芩連地丁草,芷蒺薄萍芍地黃。

【組成】 蟬衣、當歸各6克,麻黃、荊芥、防風各4 5克,蒲公英、桑白皮各15克,生地炭、豆豉、丹皮各12克,白芷、白蒺藜、赤芍、大力子、党參、薄荷、浮萍、地丁草、黃芩、黃芪各9克,川黃連3克。

【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如小米粒大。每次服6克,日服3~4次,用溫開水送服。一般7~14天開始見效,連服60天,以鞏固療效。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益氣涼血。

【方解】 方用蟬衣、麻黃、荊芥、防風、白芷、白蒺藜、薄荷、浮萍祛風勝濕;蒲公英、地丁草、黃芩、黃連清熱解毒;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清熱;党參、黃芪益氣健脾;桑白皮、大力子清熱宣肺;豆豉解熱除煩。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益氣涼血之功。

【主治】 慢性蕁麻疹。

【附記】 ①外洗方:在服藥同時配用外洗方洗浴或搽身。藥用樟木90克,苦參片、浮萍、明礬各30克。用紗布包紮好,入鍋內加清水3000毫升左右,煮沸10分鐘左右後去紗布藥包,用藥水洗浴或搽身。日洗2次。②療效:用本方治療慢性蕁麻疹21例,結果痊癒19例,顯效2例。患者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7年。③禁忌:忌食酒、辣、海鮮、蝦、蟹、羊肉、蒜、韭、毛筍、雪菜等發物。

3白朮湯

【來源】 《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 白朮湯中茯苓皮,枳殼蟬衣與防風,

荊芥瓜皮赤小豆,健脾利濕除風疹。

【組成】 炒白朮、炒枳殼、蟬衣、赤芍、防風各6克,茯苓皮、赤小豆、冬瓜皮各12克,荊芥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健脾利濕,理氣活血,祛風止癢。

【方解】 方用炒白朮、茯苓皮、冬瓜皮健脾利濕;赤芍、赤小豆活血利水;枳殼理氣寬中;荊芥、防風、蟬衣祛風止癢。諸葯合用,共奏健脾利濕,理氣活水,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 丘疹性蕁麻疹。

【加減】 若見劇癢者,加地膚子3~6克,蒼耳子1 5~3克;若合併感染者,加銀花、綠豆殼各9~12克。

同時配用外治法:一般用15%百部酊(百部15克,薄荷腦1克,75%酒精加至100毫升,浸泡5~7天後濾液備用)外搽患處。若合併感染者則外塗地虎散(炒地榆、虎杖各等份研細末,植物油按25%的濃度調成)。

【附記】 用本方治療丘疹性蕁麻疹56例,結果痊癒者53例,佔94 6%;有效者3例。本組病例中,44例服藥3~9劑,12例服藥10~15劑。

4加味柴平湯

【來源】 張奇文《幼科條辨》(張奇文方)

【歌訣】 加味柴平蒼朮楂,柴胡黃芩茯苓曲,

厚朴陳皮荊蟬蛻,酒軍甘草姜棗引。

【組成】 蒼朮、焦山楂各9克,厚朴、茯苓、柴胡、黃芩、神曲、陳皮、荊芥、蟬蛻各6克,酒川軍4 5克(泡水兌入),甘草3克,姜棗為引。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消食導滯,表裡雙解。

【方解】 方用神曲、山楂、厚朴、茯苓、陳皮、酒川軍消食導滯;配以荊芥、蟬蛻、蒼朮、柴胡、黃芩表裡雙解;甘草調和諸葯;姜棗和中。諸葯合用,共奏消食導滯表裡雙解之功。

【主治】 蕁麻疹,症見風團疹塊持續不消、反覆發作、疹色多紅赤、奇癢難眠、伴有脘腹脹滿、納呆、喛腐吞酸,嘈雜噁心或腹痛,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脈滑苔白厚或膩等症。

5風疹湯

【來源】 《名醫治驗良方》(焦樹德方)

【歌訣】 風疹湯中歸芍紅,防芥蟬蛻白僵蠶,

連翹知母苦參入,山甲蒼朮鮮陳皮。

【組成】 當歸9克,赤芍12克,紅花10克,防風9~12克,生芥穗6~10克,連翹12~18克,知母10克,蟬蛻9~15克,苦參10~30克,白蘚皮10~30克,白僵蠶10克,炙山甲6~9克,蒼朮6~10克,陳皮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功效】 清熱活血,祛風止癢。

【方解】 本方是由消風散加減而成。方用當歸、赤芍、紅花活血涼血,血行風自滅;生芥穗、防風、蟬蛻、僵蠶、白蘚皮祛風止癢,而芥穗,防風辛散輕浮之力以祛全身之風;蟬蛻、僵蠶輕揚輕散之力,更兼以皮走皮之性,而祛皮膚之風;連翹、知母清熱養陰;苦參、蒼朮清熱利濕;山甲通絡,無處不到,引葯達病所;陳皮理氣和中。諸葯合用,共奏清熱活血,祛風止癢之功。

【主治】 頑固難愈之風疹(蕁麻疹)、血風瘡、牛皮癬等皮膚病。

【加減】 風疹頑固久治不愈者,可再加皂角刺6~9克,蛇蛻3~5克,忍冬藤30克,丹參30克,苦參、白蘚皮均用30克,連翹可加到20~30克;兼有頭痛、月經錯後、月經量少者,加川芎6~10克;皮膚瘙癢處用手搔抓後發紅而感到灼熱者,可加生地10~20克,炒黃柏9~12克;兼口渴、惡熱,或多在夏季或熱環境中發病者,可加生石膏30克(先煎),川黃連6~10克,薄荷3~5克(後下),生地10~15克;紅疹隱隱癢而不易外透者,加牛蒡子10克,升麻9克,桔梗3~6克。

【附記】 在臨床上,我常用此方治療上述皮膚病人,皆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

6蕁麻疹方

【來源】 王渭川《王渭川臨床經驗選》

【歌訣】 蕁麻疹方生蒲黃,槐花大黃板藍根,

紫草紅藤大青葉,荊芥茜草蒲公英。

【組成】 大青葉9克,大黃6克,槐花9克,紫草15克,紅藤24克,蒲公英24克,茜草9克,板藍根24克,青荊芥6克,生蒲黃9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功效】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

【方解】 方用大青葉、紅藤、蒲公英、板藍根清熱解毒;槐花、紫草、茜草、大黃、蒲黃涼血活血;荊芥祛風止癢。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祛風之功。

【主治】 蕁麻疹。

【加減】 血虛者,加熟地、當歸各9克;血熱者,加生地、鱉甲各9克。

【附記】 屢用屢驗,效果甚佳。

7風疹湯

【來源】 龔志賢《龔志賢臨床經驗集》

【歌訣】 風疹湯中用當歸,赤芍生地與玄參,

麻黃連翹丹參皮,茵陳升麻澤瀉襄。

【組成】 當歸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玄參15克,丹皮10克,丹參12克,麻黃10克,連翹12克,升麻6克,茵陳12克,澤瀉12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 補血涼血,疏風除濕。

【方解】 此方為四物湯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而成。方中當歸補血和血;生地清熱涼血、滋陰;赤芍涼血活血,祛瘀散腫;丹皮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玄參滋陰瀉火解毒;丹參活血祛瘀,清散血熱;麻黃開腠理,散邪毒;升麻、連翹、茵陳、澤瀉清熱解毒除濕。諸葯合用,共奏補血涼血,清熱解毒,疏風除濕之功。

【主治】 風疹(蕁麻疹)。

【附記】 此方還可加虎耳草30克。余用此方治風疹,取效者甚多。

8益氣祛風湯

【來源】 張夢儂《臨症會要》

【歌訣】 益氣祛風用生芪,歸芍枳殼白蘚皮,

防風二地翹桑葉,牛蒡玉竹荊芥奇。

【組成】 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生地10克,炒枳殼15克,白蘚皮10克,地膚子10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桑葉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荊芥3克。

【用法】 水煎服。每月1劑,分3次溫服。5劑為1療程。如愈後複發,可照方再服。

【功效】 益氣滋陰,祛風瀉火。

【方解】 方中以黃芪益氣固表,表固則邪不易入,《本草正義》云:「固護衛陽,充實表分,是其專長,所以表虛諸病,最為神劑。」當歸、生地、白芍、玉竹滋陰養血,使營陰內守;防風、桑葉、牛蒡子、荊芥疏散風邪,透熱於外;以白蘚皮、地膚子清熱除濕;配以枳殼理氣除濕止癢;更以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合而用之,共奏益氣滋陰,祛風瀉火之功。

【主治】 蕁麻疹(風疹塊,風疙瘩)。

【附記】 忌食魚蝦、酒類,各種發物

推薦閱讀:

桂枝麻黃各半湯加味治療蕁麻疹46例
「蕁麻疹」要注意的細節
蕁麻疹飲食注意哪些內容
慢性蕁麻疹
「七年之癢」一個濕疹患者戰鬥史

TAG:蕁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