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萬億商業王朝西遷記(「棄港投歐」)

從減持香港嘉湖銀座商場,到準備出售上海陸家嘴「OFC」寫字樓項目再到拋售西城都薈廣場。李氏家族的商業帝國正慢慢撤離他深耕的這片土地,轉而西進。

  除去仰鼻呼吸之外,李氏家族企業已經滲透了香港人的生活,交通、電訊、電燈、零售、地產、超級市場、基建、酒店、保險()、水泥、網路、3G·····從而形成一個逾萬億資產的跨國企業帝國,因此,也有人戲稱香港人無法想像沒有李嘉誠的生活,因為近600萬港人每時每刻都在為其積累著巨額財富。

  李嘉誠名下的兩大上市旗艦平台——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是其最終要的資本運作平台。也即通常所說的「長和系」,內部分工也頗為明確,長江實業負責集團資本調配,而和記黃埔主要負責業務運營。

據21世紀網查證資料,李嘉誠擁有多家藍籌股公司,僅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就佔據恒生指數的兩成比重,據數據顯示,僅長江系旗下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高達10000億港元。

  縱觀李嘉誠的投資經歷,22歲正式創業,到如今的世界級富豪,作為一個「香港夢」的代表,他的商旅生涯足以寫成一本經典的商界教科書。

  而最近,從減持香港嘉湖銀座商場,到準備出售上海陸家嘴「OFC」寫字樓項目再到拋售西城都薈廣場。李氏家族的商業帝國正慢慢撤離他深耕的這片土地,轉而西進。

  萬億商業帝國崛起

長江系 上市公司 總市值
長江實業 4364億元
長江基建集團 2700億元
長江生命科技 100億元
和記系 和記黃埔 4000億元
和記電訊 200億元
和記港陸 90億元
TOM集團 50億元

  最近有關李嘉誠資產西移的消息甚囂塵上,從被外界稱為「左手交右手」的長江實業向同系的置富產業信託以58.49億港元出售嘉湖銀座商場,到出售上海陸家嘴「OFC」寫字樓項目,再到近日拋售西城都薈廣場。

  而其長子李澤鉅斥資77.53億港元收購WWU,從而控制英國天然氣近三成市場,以及之前還合計斥資990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和供水網路兩大業務,種種跡象表明,李氏家族的資產西移並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李氏家族一直具有相當濃厚的「歐洲情結」,除了收購英國電網、水務、燃氣等資產外,還以13億歐元收購奧地利3G通訊(行情 專區)業務,以7.8億港元收購加拿大電廠資產以及97億港元購入荷蘭能源公司等。

  而李氏家族作為一代「香港夢」的代表,李嘉誠一手締造了他的商業王朝。而他輝煌的商業帝國史,還得從40年代說起。

  1950年,李嘉誠瞅準時機,創立長江塑膠廠,生產塑膠花,創業五年後,憑藉香港的地理位置,長江塑膠廠逐漸成為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型塑膠花廠,李嘉誠被業內人士冠以「塑膠花大王」的雅號,這也是他原始資本積累的開端。

  商人的骨子裡,天生孕育著蠢蠢欲動的創業因子,撈到第一桶金的李嘉誠隨時都在期待著一場變革。

  憑藉對塑膠行業敏銳的直覺,李嘉誠很快意識到塑膠花製造已走向夕陽,不宜長期經營,1958年開始,便進軍地產業,儲存土地。

  據公開資料顯示,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了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2年之後,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落成之時,正遇香港地產物業的價格上漲,由此,李嘉誠便開始將資金轉移至房地產(行情 專區)市場。

  在經過3年的爆炒之後,香港房地產一度狂跌,李嘉誠便在此時更具規模的收購地皮和舊樓,這些地皮李並不出售,而是用來興建樓宇或者出租,以此等待著地產物業增值的最大化。

  1971年6月,李嘉誠正式成立了負責地產業務的「長江置業有限公司」,1972年7月,更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11月份,長江實業在香港主板上市,成為華資地產的又一虎將。

  1980年,李嘉誠利用長江實業6.93億港元的資產,收購價值超過50億港元的英資財團「和記黃埔」,並最終擁有超過40%股權,是其商業運作最漂亮的一次戰役。收購和記黃埔奠定了李嘉誠在香港企業界的龍頭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捂地」是和記黃埔房產業務慣用的運營策略以及地產升值最大化的有利武器。

  和記黃埔慣於率先佔有大量地產而不急於開發,一般都是最先入盤、最後開盤,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獲取地產市值上升的溢利。

  和記黃埔主要負責業務運營,而長江實業負責集團資本調配。

  長江系分別包括長江實業、長江基建集團以及長江生命科技。和記系主要包括和記黃埔、和記電訊以及和記港陸。而除了上述公司之外,長和系參股的港股公司還有香港電燈及TOM集團。

  據21世紀網查證資料,李嘉誠擁有多家藍籌股公司,僅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香港電燈及長江基建,就佔據恒生指數的兩成比重,據數據顯示,僅長江系旗下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高達萬億港元。

  業務全面開花

  1980年李嘉誠在通過長江實業收購和記黃埔公司之後,便開始大舉進軍船塢港口行業,集裝箱碼頭業務目前也成為長和系的核心業務。據21世紀網了解,和記黃埔已經建立了一個橫跨亞歐美三個大陸的30個港口的「碼頭帝國」。

  1981年12月,李嘉誠通過和記黃埔收購屈臣氏集團,涉足零售行業。

  1986年12月,以32億港元收購赫斯基能源52%的股權,其產業觸角延伸至能源行業(行情 股吧 買賣點)。同年,李嘉誠還設立和記通訊有限公司,統轄電話、傳訊和電視業務。

  1985年和記黃埔在香港成立和記電話有限公司,率先在香港推出蜂窩式行動電話,和記黃埔開始涉足3G領域,通過和記黃埔資本運作平台,李嘉誠建立了一個以歐洲為重心的「3G電信帝國」的版圖,「3G帝國」是李嘉誠有生以來最大的一筆賭注。

  1994年推出以Orange(橙)為品牌的第二代行動電話業務,1996年Orange在倫敦與紐約證交所上市,1998年,Orange的行動電話業務拓展至荷蘭、比利時、瑞士和愛爾蘭。

  1999年,德國曼內斯曼鋼鐵(行情 專區)公司以480億港元現金、時值700億港元的10%曼內斯曼股份(總值1180億港元)收購和黃集團在Orange中45%的股份,這是和記系有史以來一筆最大宗的交易,寫下了「和黃賣橙賺千億」的神話。

  2001年,長江實業通過Imarkets(一個股票掛鉤票據的交易平台),首次涉足金融業。

  2003年長和系開始向銀行(行情 專區)業伸出了橄欖枝,並宣布聯手澳大利亞聯邦銀行集團拓展財富管理業務,正式進軍銀行業,不僅如此,長江實業還與滙豐、恒生兩大香港銀行合組成立一家「尚盛理財」金融公司,長江實業為大股東。

  據21世紀網了解,尚盛理財將主攻香港的零售財富管理市場,其目標客戶群是高收入人士,產品包括基金、債券、證券、保險和高息票據、高息存款證等。

  而在去年10月份,長江實業就宣布將旗下四間酒店分別是馬鞍山海澄軒海景酒店、紅磡灣海灣軒海景酒店、海韻軒海景酒店及葵涌區雍成軒酒店,以核定證券形式在港上市,此次分拆出來上市的四間酒店,共有4833間套房,總面積332萬方尺,該分拆上市物業的估值達到280億港元。

  對於自己旗下的產業帝國,李嘉誠曾多次公開表示:「這是一個多元的年代,四面八方都是挑戰,我們的業務遍布55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如何相得益彰,是關鍵。在進取中不忘穩健,在穩健中不忘進取,也是長和系發展這麼多年的投資宗旨,並且還會持續下去。」

  縱觀李嘉誠的商旅投資生涯,其投資特點除了其個人敏銳的投資眼光跟直覺外,傾集團之力維持有巨大盈利潛力的產業,待經濟上揚周期再以豐厚回報反哺集團,是其實業運營的慣用手段。

  尤為明顯的則是長和系在3G和地產開發業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從2002年開始,3G業務的虧損一直是和記黃埔管理團隊面臨的棘手問題,其中2003年—2005年,3G業務在息稅前盈餘方面的虧損均超過了當年的息稅前盈餘總額,而在3G業務虧損期間(2003——2009年),集團每年都有一筆出售投資及溢利,而且3G業務虧損越大出售投資數額也越大,這種大手筆的資產處置動作就是為了彌補3G業務的持續虧損。

  好在3G業務的前景終於開始明朗,從2010年開始首度盈利,李嘉誠的3G帝國也開始逐步建立。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李嘉誠的資本累計是從進軍地產開始,然而由地產發家的香港富豪,絕不僅僅只是李嘉誠而已。

  在21世紀網梳理香港富豪的投資經歷時發現,香港富豪無一例外的都對地產行業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郭氏家族是香港第二富豪,郭氏家族的天下是當年郭得勝一手打出來的,由成衣到地產,做的風生水起,身家財富超過1600億元,主要公司是新鴻基、載通國際,業務主要涉及地產和運輸。

  素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李兆基,其業務範圍也是主要為房地產,主要公司為恆基兆業、新鴻基,「新鴻基地產」是他最穩固的收入來源,其身家財富一直名列香港富豪前三甲,身家財富超過1520億元。

  香港最富有的女性,也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亞洲頭號女富豪,也是地產世家,身價財富大概為1000億元,業務範圍主要涉及地產、物業、商貿。

  李嘉誠410億賣資產 248億「移情」海外

  香港首富、身家過2000億的李嘉誠家族正在勾畫248億資產大騰挪的路徑圖,李嘉誠「棄港投歐」意圖越來越明顯。

  在被譽為「超人」的李嘉誠,近期一系列減持中資項目引來外界諸多猜測,「逃離香港入駐海外」的傳言喧囂至上。

  雖然,2010年以來,長和系總共在香港和中國內地以外完成了11筆收購,涉及金額約1868億港元。

  但最近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便相繼宣告或將拋售百佳超市、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寫字樓和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涉及金額約為410億港元。

  21世紀網發現,李嘉誠這邊在出售內地、香港資產的同時,卻大舉在歐洲收購資產,僅2013年上半年就完成四宗海外併購共耗資248.7億港幣。而英國媒體更稱,李嘉誠要併購「整個英國」。

  390億港元變賣內地香港資產

  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企業帝國締造者之一的李嘉誠的發家史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從最早的「塑膠花大王」到「鋪王」,再到香港人人稱之的「超人」,李嘉誠演繹傳奇人生。

  李嘉誠以難民身份來到香港,高中時被迫輟學,20歲剛出頭就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塑料產品生產廠。而後憑藉李嘉誠的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李嘉誠在香港、中國內地和歐洲市場均佔有一席之地。

  近期,李氏家族的「長江系」和「和記系」頻頻拋售內地、香港資產,李嘉誠「棄港投歐」的傳言喧囂至上。

  華人首富李嘉誠為旗下創立了40年的百佳超市尋找買家,已設定8月16日為第一回合競購截止日,其估值最高達40億美元(約310億港元).

  百佳超市是和記黃埔旗下的零售業務,據和記黃埔年報顯示,百佳超市是香港第二大連鎖超市,市場佔有率達33.1%,270家門店位於香港,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只有56家,2012年百佳超市毛利率不到3%,尚不及內地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和記黃埔的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增長率已從2010年的最高點38%下跌至2012的8%。百佳超市在2012年營業額雖高達217億港元,但毛利也僅2%至3%,僅占和黃集團整體收入的5%。

  雖然百佳的業績逐漸走下坡路,但卻不乏一些零售業巨頭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日前,華潤、家樂福、泰國卜峰蓮花、香港利富、日本永旺、中糧集團均有意拿下百佳。

  在百佳出售消息沒多久,李嘉誠計劃以60億元人民幣(約75億港元)底價叫賣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 寫字樓的消息不脛而走,此消息一直未得到長江實業正面回復。有消息人士稱,潛在接盤的投資者或為中資銀行。

  東方匯經中心OFC 毗鄰上海中心,緊鄰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和記黃埔年報鋪路,東方匯經中心OFC 佔比面積9298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約8萬平方米。

  在李嘉誠叫價60億元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OFC 寫字樓短短几天后,8月31日消息,和記黃埔公告稱,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售價26億元人民幣(約32.68億港元),買家為獨立第三方離岸公司GCREF Acquisitions 22 Limited.

  近日,長園集團(行情 股吧 買賣點)宣布,遭到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投資減持,今年來累計減持已經達到5%。

  8月12日,長園集團接到公司控股股東長和投資有限公司通知,長和投資在8月9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408.6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0.47%。此前,長和投資在2013年1月28日至29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3908.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4.53%。至此,長和投資自2013年1月28日至2013年8月9日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317.55萬股,達到公司總股本的5%。

  李嘉誠認為,現在歐洲的資產處於低位階段,內地和香港是高位,減持高位資產,增持低位資產,符合李家的投資理念。

  短短一個多月,「李氏家族」內地、香港資產出售事件連發生三宗,出售總價格在410億元,然而李氏幾組從香港、內地慢慢撤離的資產究竟去向何方?

  1868億港元併購「整個英國」

時間 出售中資 海外併購
2013年1月 紐西蘭EnviroWaste廢物管理公司
2013年3月 亞洲貨櫃碼頭
2013年6月 荷蘭一家廢物轉化能源公司
2013年6月 愛爾蘭O2業務
2013年7月 百佳超市
2013年8月 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
2013年8月 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
2013年8月 減持長園集團

  「李嘉誠拋售內地、香港部分資產,是加大海外投資的關鍵一步。」深圳某PE合伙人表示。

  我們從和記黃埔的2013年半年報中可以發現,和記黃埔的6大主營業務港口及相關服務、地產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電信在歐洲收益總額佔比最高,達到43%,其中英國佔到16%,其次加拿大和香港的收益總額佔比同樣為15%,中國的收益總額僅佔11%。

  海外業務無疑成為和記黃埔收益總額佔比最高的市場,而從近年來李嘉誠購買海外資產,也可以看出李嘉誠逐漸把一些事業重心轉向歐洲。

  李嘉誠的「歐洲情結」尤其濃厚,從2000年第一次海外投資被人熟知後;2010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率領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李嘉誠基金會聯手,斥資58億英鎊(約700億港元)從法國電力(行情 專區)公司(EDF)手中拿下英國電網業務後,李嘉誠的海外投資版圖迅速拉開;2013年上半年李嘉誠共4次出手購買海外資產。

  2013年1月,長江基建以32億港元代價收購紐西蘭EnviroWaste廢物管理公司,開拓廢物管理基建業務。

  2013年3月,和記港口信託以39億港元從DP World收購亞洲貨櫃碼頭全部股份,提升葵青港區整體操作的靈活性及效率,加強國際中轉業務。

  2013年6月,嘉誠旗下長江基建集團、長江實業、電能實業按35:35:20:10的股權比例成立一家合營企業收購荷蘭一家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AfvalverwerkingB.V。,作價9.4億歐元(約97.7億港元)。該公司廢物轉化能源廠房的處理量為歐洲第一。

  2013年6月,和記黃埔旗下3愛爾蘭將以7.8億歐元(約80億港元)收購其愛爾蘭O2業務。

  英國媒體更戲言稱,李嘉誠海外併購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李嘉誠在長江實業的2013年半年報業績報告中稱,海外基建項目為新增穩定優質收益來源,將以多元化發展模式,把握新業務領域的收購機遇。

  和記黃埔則稱,歐洲的基建業務都來自英國,盈利約56億港元,比整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盈利之和還要多。

  李嘉誠的觸角從內地、香港伸向歐洲,在歐洲經濟被陰雲籠罩時,他卻大刀闊斧地進行拓展。李嘉誠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解釋「生意人的眼光不應該太過短淺。」

  李嘉誠表示,雖然英國加入歐盟,但其貨幣英鎊並沒有加入歐元區,貨幣匯率比較穩定。英國的法律和秩序非常好,相信這個國家有承擔,我們對在英國的投資有充分的信心,英國的的機動性較強,因此我對英國的擔憂程度不如歐盟其他一些成員國般大。

  一些機構也對李嘉誠「移情」海外十分看好,瑞信指出,相信和記黃埔2015年盈利有望較2011年翻一番。

  棄港投英

  為什麼李嘉誠會放棄中國、香港資產而深耕英國?這實際上李嘉誠投資海外業務出彩以及與香港、內地房地產投資受阻有密切聯繫。

  2012年,和記黃埔在歐洲收益總額佔比為42%,其次加拿大和香港的收益總額佔比為16%、15%,中國的收益總額僅佔11%。

  而到2013年上半年,和記黃埔在歐洲收益總額佔比提高1%。為43%,香港收益總額佔比減少1%,為15%,其他地區的收益總額維持不變。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一直在歐洲拓展併購業務。

  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和黃歐洲業務占和黃整個集團盈利的比重已經由2010年的19%增長到了34%,而通過一系列的資產出售,其香港業務占集團盈利的比重,則已由2010年的25%逐步降到了16%。

  李嘉誠在報告中回應稱,集團致力於鞏固現有業務發展,同時放眼全球投資機遇。他強調,「長和系」會繼續在香港及海外投資,推動企業長期持續發展。

  李嘉誠的「和記系」征戰內地幾經波折,近期出售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及位於其停車場,是因為廣州西城都薈經營狀況並不理想,商鋪的出租率也僅只有75%。

  而在香港「地產霸權」的聲音越演越烈,樓市見頂的說法也不斷傳出,香港政府為抑制房價出重拳打壓樓市,讓房地產商受挫。

  更不順的是,近三年,李嘉誠在香港僅參與的兩個碼頭在併購後,爆發了大規模的碼頭工人罷工事件。2013年5月,碼頭近千名工人因不滿工資低而停工40餘天,最後和記黃埔妥協加薪9.8%才得以平息事端。

  在港投資壓力越發加大,海外業務卻一片飄紅,最終讓有「歐洲情結」的李嘉誠棄港投英。(21世紀經濟報道)

  李嘉誠分享中港土地盛宴 或加速增資歐洲

  華人首富李嘉誠今年頻頻在中港套現,轉而加碼歐洲市場。

  據21世紀網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李嘉誠在歐洲投資超過200億元,僅今年6月份針對愛爾蘭電訊的一項收購就耗資7.8億歐元(摺合人民幣63億元)。與之對比懸殊的是,李嘉誠今年上半年未在內地投資半毛錢,反而傳來其將廣州西城都薈廣場、百佳超市與上海東方匯經中心出售的消息,預計將為所屬長和系帶來超過400億元收益。

  對此,多位接受21世紀網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商業考量,長和系做生意低買高賣很正常,需要多從戰略上分析。「客觀來說,這是一個商業行為,公司是在增加歐洲、紐西蘭的投資,這本身是公司下一階段的重點,因為目前歐洲資產便宜,回報率也相對較高,此外,電訊業屬於收成期,加快整合步伐可以增加收益。」長期關注和記黃埔的國泰君安國際分析師宋然對21世紀網表示。

  「明知現在歐洲這樣(還這麼做),(是因為)我相信五年後這些業務都有好增長」,去年8月李嘉誠在業績記者會上曾直言看好歐洲機會,這些國家的政治環境穩定、法律有保障、資產質量高,收購令上市公司的股價、盈利和派息都能很快增長。

  抄底歐洲加速併購

  2012年全年,和記黃埔的零售部門收益總額佔比為37%,但貢獻利潤僅佔15%,稅前利潤增長率從2010年的38%跌至8%,落後於電訊、基建、能源等核心業務。

  有著四十年歷史的百佳超市是屈臣氏全資子公司,和記黃埔稱其為香港食物零售業的翹楚。目前,百佳超市共有店鋪345 間,2012 年收益總額為港幣217億元。儘管百佳超市佔據了香港零售市場的四成左右,但其為公司貢獻毛利僅有港幣6億元左右。

  有著敏銳投資嗅覺的「超人」,自然早已將目光轉向高資產回報業務。

  2012年,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經濟低迷。然而,2012年伊始,和記黃埔逆勢收購奧地利Orange Austria全部權益,合併當地第三及第四大移動電信供應商,並出售Yesss!品牌與若干其他資產。合併後的業務收益不斷增長,李嘉誠在奧地利的收益顯著增加。2013年上半年,奧地利貢獻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9000萬歐元,同比增長374%,EBIT(息稅前利潤)則同比飆升2,500%。

  在2013年,李嘉誠加速進軍歐洲電信業。4月,旗下3義大利對義大利電信發出收購要約,義大利電信佔有34.6%市場,是義大利最大電信公司,與市佔率10.3%的3義大利合併將繼續主導義大利電信產業。7月,旗下愛爾蘭公司3愛爾蘭以7.8億歐元收購愛爾蘭O2,奠定其在愛爾蘭電訊業統治地位。

  而李家對英國的偏好則從2010年就開始了,目前幾乎「買下了英國」。

  2010年、2011年,李嘉誠先後以港幣700億元與300億元收購英國電網與水務業務,2012年7月,又耗資港幣235億元收購英國管道燃氣業務。目前,李家控制著英國天然氣近三成市場、四分之一的電力分銷市場以及約5%的供水市場。

  目前,在歐洲市場的併購進程中,也並非一帆風順,李嘉誠還將面臨資費價格戰的插曲。 「目前,義大利正在進行資費價格戰,市場分為預付費和後付費兩種,但對和黃影響不大。目前,收購談判暫時擱置,但市場收購標的仍然存在,且公司表示繼續積極尋找市場中的收購對象。」宋然表示。

  分享中港土地盛宴

  在向歐洲發起號角的同時,李嘉誠在中港頻繁拋售資產套現。

  2011年3月,長和系將中、港、新加坡的港口業務分拆在新加坡上市,套現港幣450億元。

  2013年7月,部署出售香港百佳超市,預計帶來收益港幣160億元。

  2013年8月,廣州西城都薈廣場易主,長和系30億元進賬。

  近日,有消息稱,長江實業計划出售旗下上海的首個寫字樓項目,位於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一位上海地產界人士對21世紀網表示,該項目剛剛竣工,預計樓麵價5萬-8萬,東方匯經中心建面超過11萬平方米,預期能帶來50-80億元收入。

  綜上看來,李嘉誠拋售的業務集中於地產與零售,而這兩塊業務的利潤增長率遠不及歐洲電訊及基建業務。

  上述地產界人士認為,美國退出QE3,歐美經濟在復甦,這個時候地產界從亞太市場退出,抄底歐美是明智之舉。「歐洲的資產價格相對處於比較低的水平,雖然收益率不算太高,但是資產本身比較廉價,而且有固定的現金流回報,而亞洲新興市場不確定性太多了。」

  宋然也認為,新投資的主要取決於資產價格,香港和國內的資產比較貴。

  21世紀網梳理長和系今年8月發布的中報業績發現,長和系在今年上半年地王頻出的內地土地市場上一無收穫。長江實業董事郭子威在上海錯過競地後表示,不是不希望在上海買地,而是這裡的開發商實力確實很強。

  2013年可以稱之為「土地的盛宴」。2013年5月以來,中國土地市場持續升溫,高單價、高溢價地塊頻現、多地「地王」記錄屢被刷新。

  2013年6月27日,上海徐涇鎮會展中心3地塊(02-01)最終由5號競買人上海綠地聯合福建泰坤貿易有限公司以總價47.21億競得,再度刷新了上海今年以來總價地王紀錄。經測算,該地塊成交樓板價為8539元/平方米,溢價6.74%。同日,重慶江北區溉瀾溪組團G分區五宗地以底價53.72億成交,樓面單價4342元/平方米,由萬科和保利聯合摘得。

  7月23日,中糧地產()以23.6億、配建公租房3.3萬平方米的條件競得北京朝陽區孫河鄉HIJ地塊,樓面單價超過4.4萬元/平方米,成為北京樓面單價最高的地塊。

  然而,就在本地開發商不斷刷新地價上限時,長江實業卻悄悄邁開了出售資產的步伐。這是否意味著公司對內地地產投資將減緩?對此,21世紀網聯繫上長江實業推廣經理,但截至發稿前,公司未有回應。

  和記黃埔在2013年中報中提及,在內地,政府壓抑住宅樓價上漲之措施繼續對市場氣氛有不利影響。中報中未提及下半年將新增項目,僅稱「2013年下半年之目標為在內地十個城市完成應占約六百六十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之住宅及商業物業。」

  而對於百佳超市遭拋售,多位專家認為是由於利潤下降與受到電商衝擊。

  德勤今年8月份發表研究報告《中國零售力量2013》指出,當前零售行業正處於低迷的不景氣狀態。從2012年零售行業上市公司年報數據來看,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12.2%和-7.7%,營業收入增速明顯回落,凈利潤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從企業運營角度來看,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也降到六年來最低水平,增長僅為10.8% .

  德勤中國消費行業)主管合伙人龍永雄先生認為:「行業正面臨不同形式的挑戰,首先是零售業人工、物流等各類成本居高不下,行業利潤受到嚴重擠壓;另一方面,電子商務正通過低廉的價格、便捷的支付系統、送貨上門等周到的服務迅速搶佔傳統零售市場份額。」

  經濟學家關焯照表示,百佳規模龐大,在市場有佔有率高,有利在入貨等環節壓低成本,絕對有利可圖,可是零售盈利不會太高,香港市場小並且人口增長慢,超市市場已達飽和。

  對於和黃有意出售百佳,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梁認為,各間企業都有各自的商業決定,本港營商環境過去成功吸引不少外資,近期有不少創意產業及創新科技公司,都有意來港開業,反映不同行業對本港營商環境持正面態度。(21世紀經濟報道)


推薦閱讀:

為什麼殺了魏忠賢,大明王朝就垮了呢?
雷頤:清王朝的最後時刻
中國歷代王朝興亡四字歌
大明火器排行榜,看看大明王朝的火器有多先進
鮮為人知的歷史:一隻雞竟然毀掉了一個王朝

TAG:商業 | 王朝 | 李嘉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