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革命家陳獨秀與一個大軍閥張作霖,為何是同窗學友兼義兄弟?
假如我告訴你,「張作霖自覺不如聰慧過人的陳獨秀,因而對陳獨秀也很敬重」,估計你不相信。
假如我告訴你,「張作霖的紅運,全靠陳獨秀的養父的栽培,張作霖永遠銘感在心!」估計你還是不相信。
假如我告訴你,「東北王張作霖與中共創始人的陳獨秀曾是同窗學友,還是義兄弟」,估計你更加會不相信。
其實不管你信不信,這是史實,這是湮沒近百年的歷史秘密:一個革命家,一個大軍閥,由於歷史令人驚訝的安排,讓他們成為同窗學友兼義兄弟。
熟悉東北王張作霖的都知道,早年的張作霖曾做過綠林大盜。張作霖從綠林大盜洗白成清軍將領,陳獨秀的養父陳衍庶是關鍵人物。
當時陳獨秀的養父陳衍庶時任遼寧省西北部的新民府知府,在剿匪中發現張作霖為環境所逼才成土匪,張作霖為人機敏勇猛有可能浪子回頭金不換,於是收編了張作霖。
之後張作霖對知府陳衍庶視如恩人,甚為崇拜敬仰。知府大人陳衍庶每逢出巡,都由張作霖充當衛隊首領,平常帶兵守衛知府,成了知府大人陳衍庶的貼身保鏢。很快張作霖任新民知府巡警馬隊幫帶,負責知府的安全保衛。而陳衍庶因剿匪有功,升為洮南鎮守使。
之後陳衍庶雖然名利皆顯赫,但也有讓他很不如意的事:沒有兒子。陳衍庶先後娶妻3房,但就是沒有生下一個兒子。為使陳家大業後繼有人,他相中了早逝的兄長的次子陳獨秀。
(1923年1月,胡適與陳獨秀在上海合影)
當時,17歲的陳獨秀在家鄉安慶參加府試,一舉中秀才第一名。
陳衍庶認為陳獨秀將來前程一定遠大,便要好好地教導。於是,在陳家祠堂辦理了過繼的正式手續厚,陳獨秀就過繼給叔父陳衍庶為嗣子。
陳衍庶很喜歡陳獨秀。到東北上任時,陳衍庶把陳獨秀帶在身邊,做些文書工作,並親自教導其讀書識禮。
陳衍庶對陳獨秀抱有很大希望,一再對陳獨秀說:
「不得功名,何以為官?要想出人頭地,就得先苦讀幾年,把書念好!」
長陳獨秀4歲的張作霖,緊隨知府大人陳衍庶,耳聞目濡,自愧不如,只恨自己少時沒讀書。於是,他萌生要拜陳大人為義父的念頭,以便受教於他。
一次,張作霖隨知府陳衍庶出訪,陳衍庶一回府就到書房裡親自教嗣子陳獨秀讀書,張作霖羨慕在心,不禁身不由己,在陳衍庶面前一跪,連磕了3個響頭懇求道:「知府大人開恩,小人幼年喪父,沒有讀什麼書,請大人收小人為義子,教小人讀書識禮!」
張作霖這一舉動令陳衍庶一怔,隨後便讓張作霖快快起來,不料張作霖又是3個響頭,聲聲懇求道:「請大人開恩!」
陳衍庶想張作霖雖然沒有文化,但為人機靈,勇猛可信,他要求讀書識禮也是善舉。於是陳衍庶欣然點頭同意,收張作霖為義子。這樣,張作霖與陳獨秀就成了義兄弟。
此後,當知府公事辦完後,陳衍庶就叫張作霖與自己的嗣子陳獨秀一起讀書,甚至親自給張作霖講解《增廣賢文》等之類的啟蒙讀物,手把手地教張作霖寫字。於是,張作霖與陳獨秀又成了同窗學友。
張作霖十分珍惜這樣難得的讀書機會,讀書發奮刻苦,幾年下來,大有長進。不過張作霖知道陳獨秀聰慧過人,因而對義弟陳獨秀也很敬重。但是張作霖與陳獨秀的同窗生涯很短暫。
陳獨秀自幼思想活躍,不安心於攻讀詩文和八股,且又接受康有為等變法思想,與繼父陳衍庶的觀念差異極大,在參加江南鄉試落第後,與科舉徹底決裂,獨自離開遼陽。
之後由於陳獨秀與結髮妻的婚姻破裂,讓繼父陳衍庶大動肝火,而陳獨秀寧願走南闖北,過著窮困的「寒士」生活,也不願依賴繼父的財產為生。繼父陳衍庶與繼子陳獨秀徹底決裂。
此後由於陳獨秀四處奔波革命,屢遭當局的迫害與通緝,致使家庭多次遭受牽連,也讓繼父陳衍庶大為頭痛。
由於陳獨秀與家庭及其繼父一直存有芥蒂,此後不願提及他與繼父陳衍庶過往生活。
時過境遷。1909年左右,辛亥革命的前夜,識時務而腰纏萬貫的陳衍庶,辭呈掛冠回故里安慶安度晚年。但張作霖對義父陳衍庶的大恩大德卻銘記在心。而此時的張作霖在陳衍庶的不斷提攜下,已羽翼豐滿,開始展翅高飛。
1916年,已當上奉天督軍兼巡按使、旋改奉天督軍兼省長,後又接任東北三省巡閱使的張作霖,已將吉林省、黑龍江省納入其統治範圍,成了「東北王」。
據史料記載,因陳獨秀牽連,陳衍庶過世而家道中落的陳家後來十分窘迫,陳衍庶的另一個侄兒曾到東北三省「總督府」拜見張作霖。
張作霖
起初門衛不予放行,而陳衍庶的侄兒堅持拜見張大帥,門衛不得不稟報。張作霖得知是陳大人的侄兒,立即請其進府並給予熱情款待。
得知陳衍庶於1913年病故後家道中落,張作霖不禁感慨萬千:「本人能有今天的紅運,全靠義父大人的栽培,義父對我恩重如山,張某永遠銘感在心!」
最後八卦一下,《增廣賢文》這類的啟蒙讀物,你讀過么?
推薦閱讀:
※梁山好漢革命的背後:他們為何要上梁山
※為什麼改革比革命更困難?
※浪蕩的革命者
※俄共關於十月革命的評價
※胡風成反革命「弟子」姚文元見風轉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