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手掌柜」,練不好太極拳(練陳拳者不可不看)
如果盤點太極拳的核心要領,掤勁不丟絕對算得上一個。
什麼是掤勁不丟?
就是周身上下時刻保持一種飽滿外撐的張力,如同一個氣球。
說著簡單,做到卻非易事。
能周身上下掤勁不丟的,十里挑一。
能整套拳架周身上下掤勁不丟的,說百里挑一,都有些誇張。
對於下肢的掤勁不丟,老六在之前的文章沒少啰嗦,本文重點解析一下手臂的掤勁。
許多人練拳,手臂毫無張力,軟塌鬆懈,甩來甩去,姑且稱之為「甩手掌柜」。
之所以「甩手」,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受毒雞湯「鬆鬆松,太極功」的戕害(可參閱文章《練拳這麼松,為什麼沒有丹田氣》),不敢使勁;二是明知非故犯——知道掤勁不能丟,卻一不留神就給忘掉。
有人可能會問:沒有掤勁又會怎樣?
其實也沒有什麼,只是練出丹田內轉的可能性極小而已。
所以,掤勁不能丟,丟掉的也一定要找回來。
怎麼找呢?
首先,腦子裡得繃緊「掤勁不丟」這根弦。
怎麼綳?
陳鑫、郝少如等前輩早就告訴我們了——身肢如弓,要把後背和四肢想像成彎弓,時刻保持張緊狀態。
第二步,需把握兩個關鍵點:
第一個:屈!
第二個:屈!
屈、屈!
這可不是蟋蟀的昵稱,是要屈肘、屈腕的意思。
只有屈肘屈腕,才能做到手臂如弓,不丟不頂。
需要說明的是,「屈屈」不是太極拳術語,老六隻是借用一下,它的來歷,有一個小插曲:五一集訓時,有一個學員是健身教練,老六提醒他注意屈肘折腕,他問:「是屈屈嗎?」然後解釋說,健身也講屈肘屈腕,目的呢,是拉筋——與太極拳抻筋拔骨的要求如出一轍。
屈肘不用解釋,屈腕這個概念,估計許多拳友不太清楚,就是手掌和前臂不要在一條線上,手掌要麼前俯,要麼後仰。屈腕還有幾種叫法:塌腕、坐腕、折腕等等,老六更習慣於叫折腕,易於理解。
有些拳友戴「鬆鬆松」這個緊箍咒多年,對於折腕可能難以接受。沒關係,如果你哪天突然發現鬆了這麼多年,丹田依然空空如也,再來嘗試一下「緊」也未嘗不可。
最後是兩條建議:
1.折腕時,手掌手指不能用力!
2.如果你練陳氏太極拳,需要明白:折腕是手臂上產生纏絲勁的前提,一刻不能鬆懈。
逆纏時折腕的幅度要大一些,順纏折腕的幅度要小一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