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敘利亞出手,冷戰來臨?錯!美國眼中「新冷戰」主角是中國

國際局勢,從來就不會太平。但無論是美俄,還是美中之間的爭執,還是美國糾集盟國與中俄這樣的合作國之間的戰略較量,都無法複製前冷戰時期的那種局面。即便美國決策層想要全面開撕,美國國內的民意,也難以形成統一的意志。所謂「新冷戰」並不那麼容易。

第一軍情作者:肖余恨

美俄這兩個老對手這段日子在敘利亞鬧的不可開交。一個月前,美國與俄羅斯曾就敘利亞問題,達成停火協議,似乎讓局勢緩和下來,但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絲樂觀情緒很快就被重啟戰端的情勢給攪壞了——近兩周來,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博弈進一步升級,圍繞敘利亞人口最多的阿勒頗的爭奪,堪稱白熱化。

阿勒頗曾是敘利亞的經濟中心,目前大部分區域由敘利亞政府軍控制,但東部地區仍在反政府武裝的掌握之下,也是敘反政府武裝最後一個位於大城市的「堡壘」。俄美雙方分別支持的敘利亞政府和反政府武裝對於阿勒頗的爭奪,主要著眼點在於停火後的權利分配。戰場上爭奪為的是積攢談判桌上的本錢,而敘利亞局勢,則是美俄爭奪「勢力範圍」的前哨陣地。正因如此,雙方動作不斷,就差直接動手了。

雖然兩個大國還沒有面對面的交手,不過也發生了一些所謂的「誤炸」,雙方也都心知肚明,互相指責不斷。圍繞敘利亞局勢之爭,美俄的其他方面的對抗也頻頻次第上演,呈不斷升級之勢。

10月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局發布消息稱,俄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暫停與美國達成的旨在削減武器級鈈的《鈈管理和處置協定》。俄緊急情況部宣布將展開一項覆蓋人數逾4000萬的全國性的民防防核演習;10月4日,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少將證實,俄S-300防空導彈部隊已進駐敘利亞。俄方稱,將俄S-300防空導彈引入敘利亞的目的是保障俄駐敘海軍基地及其附近海域內俄艦隊的空中安全。

與此同時,美國指責俄羅斯政府曾授權並幫助黑客入侵美國網路,意圖以此影響今年總統大選,宣稱要對俄開打網路戰。而普京則斥責美國一直利用網路技術手段監聽、偷看其它國家領導人的言行,聲言不懼美國威脅,毫不讓步。對此,輿論界就這一系列現象熱議,美俄開始「新冷戰」了嗎?

以前圍繞美俄在喬治亞、烏克蘭的交鋒,就不斷有人說是新冷戰,但都是各說各話。那麼,這一次圍繞敘利亞激烈的對抗到底算不算「新冷戰」?「阿勒頗爭奪戰」會不會是「新冷戰」的發動機呢?

美俄開始「新冷戰」了嗎?

「新冷戰」,是個定義含糊的概念

近些年來,國際局勢一直不太平。北約與俄羅斯的角力;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和遏制,越來越激烈……為此,「新冷戰」一詞呼之而出,且使用頻繁。不僅學術界產生了激烈爭執,在輿論圈裡也時常提起,但都莫衷一是。所謂南海仲裁案和美韓宣布在韓部署薩德系統,也不斷被學者稱美中開打「新冷戰」,而俄羅斯與西方國家交惡,更是數次被指出是實際上的新冷戰。

蘇聯解體後,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宣告結束。但隨著俄羅斯的強勢回歸,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加大了對俄戰略空間的擠壓;面對中國的逐步崛起,美國也率眾加強了對中國的遏制和封堵。這一切似乎讓人們看到,「新冷戰」借屍還魂了。但無論是學術界,還是政治家們,對新冷戰還沒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界定。因此,眾說紛壇。有人認為,「新冷戰」是指,隨著美國的「重返亞太」或「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美國希望通過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多個方面加大對亞太地區的投入,聯合併擴大盟友,維護美國的全球霸權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推動美國經濟復甦,遏制中國的崛起和不斷擴大的影響。同時,繼續在戰略上擠壓冷戰時期的老對手——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

綜合各種觀點,與冷戰相比,「新冷戰」大約具有以下五大特徵。

第一,在對象上,「新冷戰」主要將在中美之間展開,其根本原因是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了美國眼裡的「最大威脅」,俄羅斯不過是附屬對象。地位的變換導致「新冷戰」的主角隨之改變;

第二,「新冷戰」脫胎於冷戰,是美國抱著舊的冷戰思維並在冷戰「種子」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美國是冷戰的是最大受益者,也自然會想著用新的冷戰繼續獲益。

第三,「新冷戰」不以意識形態為陣營,更注重國家利益和地緣戰略利益,力量整合上可以「再合縱」。

第四,「新冷戰」時期雙方的對立表現為競合關係,對抗的烈度或低於冷戰時期,但競爭更多屬於戰略層次,合作更多屬於戰術層次;

第五,「新冷戰」將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對峙過程。美國防長卡特在第15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就表示,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不是暫時的而是長久的。

且不說這個概念依然難以聚焦,即便以這樣含糊的概念來說,美國真的願意打這場「新冷戰」,並最終取得像冷戰時那樣的勝利嗎?

美俄曾圍繞烏克蘭交鋒。

美國真有能力來一場「新冷戰」?

美國這些年表面風光,但內心倉惶。雖然依舊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不過,它統治世界的能力和威信,已經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啦。

台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地區最具國際聲望的政治學者朱雲漢教授,敏銳地洞悉出當前正出現的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

第一重趨勢反轉,就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正在式微。這個形成於後冷戰時期的歷史結構,在不到20年就出現了根基動搖,與其說是一種「例外」,不如說是美國統治集團傲慢黷武的結果,昔日的「山巔之城」如今光芒大不如前。用美國政治學者沃勒斯坦在「9·11」之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問題不在美國是否衰落,而是如何衰落得更體面一點,不至於因為自己的衰落而給世界帶來災難。

第二重反轉就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當年有人曾下過斷語,妄稱人類已經走到文明演變的終點站,沒有其他體制可以超越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但距其「蓋棺定論」之後僅僅40餘年,人們看到的是,美國的民主體制也一步一步走向衰敗,其它國家從美國移植的民主體制更是漸被腐蝕。

第三重反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陷入困境。隨著「華盛頓共識」的破滅,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社會運動興起,美國金融泡沫破裂,這個推進將近60年的歷史趨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第四重反轉是西方中心世界的沒落,此消彼長的則是以中國為代表的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權力的重心明顯向亞洲移動,「新亞洲半球」的突起,可以跟20世紀崛起的西半球一樣,撐起了半邊天,世界舞台上西方國家獨佔鰲頭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

或許,這樣的判斷,並不能讓所有人認同。但一個顯然的趨勢是,自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以來,美國國力正在走下坡路,在諸多國際事務中力有不逮,暴露的問題多多。美國一意孤行發動的一系列戰爭,不僅耗費了大量國力,還因單邊主義的強權政治,而讓世界諸多國家側目和不滿。

與美國的霸權衰落相對應的,是中國發展模式石破天驚。本不被西方人看好的「中國道路」,如今越走越寬,中國的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亞投行」直指美國金融霸權,中國模式撼動西方話語權,中國參與全球規則制訂的能力越來越強。G20取代了過去富國俱樂部八大工業國(G8)的角色,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五國,表現出越來越強大的活力,2012年的《德里宣言》更是有可能改變現存世界秩序。

冷戰,是指雙方勢均力敵的國家集團或軍事聯盟之間發生的。雖然美國一直以冷戰思維,視中國為最大的威脅,不斷糾集其盟約國,對中國進行遏制。中國卻一不走對抗路線,二不搞冷戰思維,三不搞結盟,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兩者不在一個頻道上,美國如何打冷戰?而俄羅斯在實力上遠不是美國的對手,美俄的對抗不過是為地緣政治利益而進行的爭奪而已,不構成冷戰的要件。雖然中俄被逼在戰略上越走越近,但也絕不是軍事同盟,而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自然也不構成冷戰的要件。

不過,在西方學者眼中,中俄雖然不願意和美「打冷戰」,但並不意味著中俄沒有實力與美國對抗。最近,就有美國軍事觀察家認為,美國現在在軍事上打不贏聯手的中俄。美國對此恐怕也是心知肚明,上述種種分析,說明美國雖然小動作不斷,咄咄逼人,不過是另有玄機罷了。

俄羅斯人眼中的美國和歐盟。

「混合冷戰」不過是美國的戰術動作

俄羅斯《獨立報》剛剛刊登題為《談混合冷戰》一文。文章稱,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責美國不僅發表「仇俄言論」,俄美兩國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莫斯科再也無法表現出「戰略性忍耐」。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上周在解釋為何停止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作時,也談到了「耐心消失殆盡」。加上其他一系列對抗行為,一些分析人士不出預料地將當前局勢定性為「新冷戰」。

新冷戰會不會成真?如果這指的是複製過去,那可能不會。在邊境開放、網路普及的時代,掀起冷戰並不容易,也不現實。俄羅斯已經融入全球經濟,並於不久前加入了世貿組織。世界上並不存在親俄聯盟。俄羅斯為發展民生事業,甚至減少了未來幾年國防支出占國家預算的比重。因此,與其說是新冷戰,不如說更像混合戰。它包括莫斯科與華盛頓在涉及本國利益的別國境內發生衝突、口水戰、制裁和反制裁,以及在某領域凍結關係,但同時在其他同樣重要的領域保持關係。在這場混合戰中,俄羅斯提出的目標不再是像原來那樣爭取意識形態上的勝利,而是要在美國主導的時代維護主權。

這種混亂戰,對美國來說,不是戰略性的,而是戰術性的,是美國為了維護自己霸權的手法。對俄羅斯來說,這種混合、甚至幻影冷戰的氛圍有助於解決內政問題。繼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政治統治集團正在形成更為廣泛的反西方共識,而普京總統的民意支持率也達到歷史高點。

國際局勢,從來就不會太平。無論是美俄,還是美中之間的爭執,還是美國糾集的盟約國與中俄這樣的合作國之間的戰略對抗,都無法複製前冷戰時的局面。

第一,且不說美國的國力下降,二戰以來甚至冷戰結束以後所形成的國際領導能力大不如前,對盟約國的號召力也不斷下降。歐盟與美國之間既合作,也有矛盾。歐盟內部也並不心齊。土耳其、菲律賓,最近都幾乎與美國反目,日本看起來是鐵杆,但心裡有自己的小九九,澳大利亞的國力也處於極端糾結之中。以這樣的殘陣,如何下得了冷戰的大棋?

第二,中國雖然不斷崛起,但一直保持戰略定力,不以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尋求對抗,更不會以進攻性姿態與美國主動對抗。除非觸及國家利益的底線,否則不會與美國翻臉。中國與歐盟之間一直保持友好的關係,經濟合作份量極大,與澳大利來、韓國,都是重要的貿易夥伴,所以,美國即便想打冷戰,恐怕也身不由已,難以周全。中俄有極強的互補關係,俄羅斯也不是對美國持進攻態勢,基本上還是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這與冷戰的局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即便俄美之間發生對抗,也是斗而不破、冷而不戰,一直都在可控範圍內。

第三,互聯網和全球化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美國以戰術性的動作,堵中擠俄,不過是想維護自己的老大霸權,已經不具有開打冷戰的實力和環境了。全球經濟都面臨寒點,需要抱團取暖,而中國對提振世界經濟的貢獻率極高,如果冷戰一開,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災難,這自然也是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盟友們不願意看到的。謀求合作共贏的中國曆來是世風和平的重要一極,即便俄美衝突加劇,中國可以居中轉寰;即便面對挑釁,中國也擅以太極化解金鋼拳。所謂南海仲裁案所一度形成的緊張局面,不就因杜特爾特總統的訪華,而基本上暫時平息了嗎?

面對中俄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影響力,美國真要打一場新冷戰,又能佔得了什麼便宜嗎?即便真要全面開撕,美國國內的民意,也難以形成統一意志,決策層就算有心,怕也是無力吧。

這樣看來,所謂的新冷戰既不成立,也打不起來。不過,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冷戰思維一直陰魂不散,再加上日本的別有用心,世界局勢尤其是亞太局勢恐怕一時也不會太平,甚至還會進一步產生更劇烈的衝突,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的理性,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美國加大反導系統,不斷提升軍力,企圖保持絕對軍事優勢,這對中俄來說,是不能坐視的。中俄既要加強軍事合作,又不必隨之水漲船高地陷入軍備競賽的泥潭,更不能發生戰略誤判。對中國來說,在軍事上不必與美國保持對位競爭,完全可以運用「超限戰」思想,以錯位發展,你發展矛,我可以研究盾,只要保持一種相對動態平衡和反威懾,就大體可以維護主權安全和世界和平。此外,對網電戰和太空戰,也要保持必要的節奏和步伐,不能造成實力上的落差。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思想戰和輿論戰,這是西方國家的傳統強項,也是美國一直沒有停止的動作,相對與硬圍堵,這種軟滲透破壞力更大。這一點,尤其需要我們認真應對。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最深度的一號公路游兼我的第一次露營記
伊核協議存廢倒計時9天!修訂還是退出,這是個問題
新羅夫人:富裕與美國的邏輯關係
Tidal猛升21位高居美國App Store免費下載Top3

TAG:中國 | 美國 | 主角 | 美俄 | 敘利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