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轉載】張世煌: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是玉米育種創新的探路者


以下內容全部轉載於張世煌搜狐博客:http://chinamaize.blog.sohu.com/


現在,幾乎所有公司都爭相推廣適宜機收籽粒的玉米新品種。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是玉米育種改革與創新的探路者。對國內育種者來說,其意義是在現代育種的理論與實踐之間搭橋鋪路和樹樣板。在現行品種審定製度下,華美1號玉米品種是中國種業涉水探雷的急先鋒。

誰都知道,我國現在必須調整玉米育種方向和技術路線,新的、適於現代產業發展的育種理論基礎已經深入人心,現在把理論和技術路線落實到種質改良與創新,正需要有有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這樣的品種作為演示當前農民需要的矮早密宜機收品種的樣板。

國產品種經機械收穫,落穗率較高;而更大的損失是籽粒含水量高,導致機收籽粒破碎率高達13%~17%。這不但造成產量損失,降低產品等級,還大幅度抬高了生產成本;農民迫切需要更適合機械收穫的矮早密型新品種。

國家糧食局統計,東北玉米在農戶存放過程中,損耗達15-20%,試想,多年研發一個新品種增產5%實屬不易,而機械收穫損失超過10%,再加上貯藏損耗競超過15%,可見宜機收籽粒的玉米品種對穩定國家糧食產量有多麼重要。鄭單958由於晚熟,含水量高和後期倒伏,不適合機械收穫;先玉335也由於倒伏、不耐密植和生育期長的弱點,起不到現代育種的示範效應,它屬於手工操作時代的進步品種,好於國產主推品種,但不算合格的機收品種。

推廣宜機收玉米新品種需要具備八個前提條件:1. 莖桿堅韌抗倒伏,成熟後直立性好;2. 比鄭單958早熟5-7天;3. 植株清秀,上部葉片少短窄薄顏色淺,果穗苞葉薄而鬆散;4. 籽粒脫水速度快,容易脫粒;5. 耐旱性好;6. 抗病性強;7. 適合密植(6000株/畝)。8、半形質(偏粉質)胚乳的品種脫水快,烘乾速度快。滿足這些條件才能減少損失,降低成本,獲得較高產量和收益。這些要求是對中國育種者的嚴峻挑戰。

恆基種業率先於2011年從美國Stine公司引進了幾乎是量身定製的華美1號品種,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恰好適應了中國玉米產業轉型時期的生產需求。

實踐證明,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品種耐密植、抗到伏,收穫時含水量和籽粒破碎率都比較低,基本上符合機收籽粒的各項要求。

難能可貴的是華美1號這個品種不但適應吉林、內蒙、黑龍江南部、山西和陝西等春播地區,在黃淮海夏播玉米區也表現良好。而農民接受的理由就是能夠機收籽粒。

該品種適合機械收穫,要求種植密度6000-7000株/畝,但各地方的區試密度只達到4000至5000株,個別省要求5500株/畝,不能發揮該品種的高產潛力和耐密植優勢。該品種植株矮,在小區試驗中不能與高桿大穗晚熟稀植型品種競爭,所以很難通過區試和審定。但農民,特別是種植大戶和農機合作組織迫切需要這類型品種。這是個迫切問題,農民需要的優良品種不能通過審定,而審定的絕大多數品種不適合機械收穫,大田生產的產量和收入都不高,因此不受農民歡迎。

在現行體制下,德美亞系列能被審定,實在是個奇蹟,不知道墾豐種業用了什麼高招。但不管怎樣,墾豐種業和黑龍江省的種業管理部門算是為全國玉米產業做了一件大好事。對育種方向的帶動作用首功一件,而對舊審定製度的挑戰,更具有體制改革與創新的執導意義。

現在,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已成為育種者學習甚至模仿育種的標杆品種。華美1號的良好口碑對該品種做了詮釋。農民知道如何算計產量與損失和收入之間的關係;品種審定委員會和管理部門應當到基層去了解農民的需求和他們評價品種的方法與思路。華美1號和德美亞系列雖然都不完美,但應該給它們一個引領創新的合理定位。

我國玉米產業技術發展戰略概括成「一機兩改一保障」,即種植業全程機械化帶動品種改良,帶動土壤改良;今後培育的作物品種和研發的田間管理技術都要適合機械化作業的要求;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控,保障高產和穩產。

如果能激發和保護企業的創新積極性,把注意力集中在種質改良與創新和育種技術創新,而不是被迫熱衷於模仿育種,中國種業才有更廣闊的空間。國家期待的真正能與跨國公司抗衡的大公司才能順利誕生。


推薦閱讀:

童子命名人有哪些?不乏政界要人
歷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六十九:夏侯嬰
如何評價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吳江名人:費孝通(圖)
013—2015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備選篇目(提名人選)公布

TAG:創新 | 名人 | 轉載 | 玉米 | 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