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跳珠亂入船 ——蘇軾詠夏雨詩賞析
白雨跳珠亂入船
——蘇軾詠夏雨詩賞析
川 雪
夏天來了,夏天的雨也會隨時光臨的。夏天的雨,常常雷電交加,傾盆大雨下個不停,猛烈而又迅猛,給人帶來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夏天的雨,像是踏著歡快節奏的精靈,驅趕這煩悶空氣中的暑熱。在古詩詞中,有不少描寫夏雨的佳作,給我們帶來雨中的美景、雨中的感受,以及蘊含在夏雨意象中的文化意蘊。宋代大詩人蘇軾就是寫雨的高手。
夏雨來得迅猛,去得也快,給人變化突然的感覺。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對此有生動的描繪: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詩人先在船中,後在樓頭,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劇變化的自然景物:雲翻、雨瀉、風卷、天晴,寫得有遠有近,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讀起來,你會油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自己也在湖心經歷了一場突然來去的陣雨,又來到望湖樓頭觀賞那水天一色的美麗風光。
第一句寫云:黑雲像打翻了的黑墨水,還未來得及把山遮住。詩中把烏雲比作「翻墨」,形象逼真。一個「未」字,突出了天氣變化之快。
第二句寫雨:白亮亮的雨點落在湖面濺起無數水花,亂紛紛地跳進船艙。用「跳珠」形容雨點,有聲有色。一個「跳」字,一個「亂」字,寫出了暴雨之大,雨點之急。
第三句寫風:猛然間,狂風席捲大地,吹得湖面上剎時雨散雲飛。「忽」字用得十分輕巧,卻突出天色變化之快,顯示了風的巨大威力。
最後一句寫天和水:雨過天晴,風平浪息,詩人舍船登樓,憑欄而望,只見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樣的明凈,一色的蔚藍。風呢?雲呢?統統不知哪兒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發生似的。
本詩描繪瞭望湖樓的美麗雨景。好的詩人善於捕捉自己的靈感,本詩的靈感可謂突現於一個「醉」字上。醉於酒,更醉於山水之美,進而激情澎湃,才賦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詩人用詩句捕捉到西湖這一番別具風味的「即興表演」,繪成一幅「西湖驟雨圖」。烏雲驟聚,大雨突降,頃刻又雨過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點。其次,詩人用「黑雲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給人以很強的視覺衝擊。再次,用「翻墨」寫雲的來勢,用「跳珠」描繪雨點飛濺的情態,以動詞前移的句式使比喻運用得靈活生動卻不露痕迹。而「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兩句,又把天氣由驟雨到晴朗前的轉變之快描繪得令人心清氣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開。
蘇軾還有一首《有美堂暴雨》,展現了夏雨的壯觀景象: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左眺錢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賜梅摯詩句「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而取的。此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夏末,蘇軾時任杭州通判。
此詩以雄奇的筆調、新妙的語言,有聲有色地摹寫了詩人於有美堂所見驟然而至的急雨之景。暴風雨是大自然中最能震懾人心的壯觀之一。蘇軾生性豁達爽朗,對暴風雨特別欣賞,寫了多首詩進行描摹讚歎。這首詩由於是在吳山頂上的有美堂中所寫,氣勢更為雄偉壯闊。
詩的起首很突兀,直接入題寫暴風雨來時,悶雷起自腳下,雲霧繞座不散。突出了所處的地勢很高,因而所見的暴雨,與平地所見不同,為下文鋪墊。接下來就別出蹊徑,描繪了一幅壯闊異常的場面。風是看不見的,詩人卻給它著色,說是黑風,以視覺代替感覺,很形象地表現了暴雨來時疾風挾著灰塵卷著烏雲的情況。「吹海立」是形容風的強烈。有美堂雖然很高,但不可能見到大海,「吹海立」是想像之詞,表現雨勢滂沱,如海潮洶湧。下句寫風帶著暴雨從東面漸漸而來,便是實指。夏天的暴雨,區域很小,來勢迅猛,通過「飛雨過江來」五字,將這一情況囊括殆盡。句中連用「飛」「過」「來」三個動詞,極為生動地展現了暴雨由遠而近、橫跨大江、呼嘯奔來的壯觀景象。
五、六兩句具體寫暴雨。雨落在西湖裡,水汽蒸騰,西湖像一隻盛滿水的金樽,幾乎要滿溢出來;雨聲急促激切,又如羯鼓聲,敲打著這世界。這兩句從高處著眼,氣勢充沛,繪聲狀形,寫景與寫意交相併用。而用誇張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聲,想像都很奇特。
結尾轉入觀感。這樣磅礴的雨景,令詩人震動不已,於是想讓這滿山飛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讓他看看如同倒傾鮫人宮室、灑下滿天珍珠的奇景;同時,又等於在說要喚醒李白,請他寫出美妙傑出如同珠玉般的詩篇來。
全詩如寫生畫家的即興揮毫,臨摹自然實景,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雄偉之景。
推薦閱讀:
※詞學基礎講座(十一)——賞詞/蘇軾
※陶淵明 蘇軾《和董傳留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的「想當然」難住歐陽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