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僚先生與北京紫禁城
06-16
三僚先生與北京紫禁城 我這個系列文章的刊發過程中,很多朋友關心我後面的內容,給我提出很多問題。最近一位朋友對我說:「我從你的文章里知道了十三陵是三僚的先生勘定的,但我還想知道北京的故宮是不是三僚先生勘定的?」 我只好對這個難答的問題進行一次考究了。 永樂6年3月24日,廖均卿捧詔到達當時的京城南京,第一次晉見明成祖時,就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廿四日宣廖均卿、王侃、巫涯三人入武英殿門首,問南京如何?均卿奏曰:「好!只因水口石頭朝外。」上曰:「朕亦嫌之。均卿之言是也。」可見,明成祖對京城的風水是很關心的。明成祖於永樂元年改燕京(北平)為北京,當年即集合全國能工巧匠,營建北京紫禁城,歷時14年,方才大致完工。在其工程建設過程中,正是廖均卿和曾從政在北京活動的期間。 廖均卿行程記中,記載了永樂六年(1408年)8月24日,廖均卿、曾從政在朱太監引導下,察看紫禁城風水格局的經過,先看午門和東華門,隔日從東華門看安定門,26日到西直門看至百順門。相傳廖均卿當時作了北京相帝都鉗記:「背*燕山,山脈重重,君臨平原,一望無際,黃河挽其前,鴨綠江界其後,南控江淮,北連朔漢,扼居庸關以制勝,擁燕雲而馭夏,總握天下大勢,萬里河山朝宗,藏風聚氣,朝迎萬派,實為『王不得不可為王』之風水寶地也。」永樂7年永樂皇帝下旨實授他們倆人為欽天監靈台郎,博士品。當時廖均卿在京城主要是負責督建長陵,而曾從政則主要是督建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就是今北京的故宮,其建築集歷代帝王宮殿之大成。主建築按「五門、三朝」設計,即從大明門(大清門)、承天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奉天門(太和門),符合五門之制。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符合三朝之制。從三大殿以後又設乾清、交泰、坤寧及東西十二宮,作為後宮以體現「前朝後寢」之制,但在建築形式和布局又作了許多創造和發展。如午門,把闕和門結合在一起,使建築形象更為壯觀。又如三大殿,把原來分立的三個建築,用高大的台基把它們連為一體,使之更為集中而壯觀了。尤其是午門,以高大城台和五個大小高低不同的屋頂所組成的門樓,顯得雄壯威嚴,它既作為皇宮正中的大門,又作為皇宮核心部分前朝三大殿的前奏,在建築藝術上造型效果上,可說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一個偉大藝術傑作。 永樂18年(1420年)庚子,曾從政第二次奉詔進京,勘建北京天壇的祈年殿。曾從政第二次去北京,在北京去逝,三僚村內的太監墓碑上載「太史從政公再召入京都, 旋卒」。明成祖親派太監護柩還鄉。第二年,明成祖正式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 嘉靖15年廖均卿的從孫廖文政奉詔進北京堪輿時,嘉靖親自帶他察看紫禁城內一些建築的風水。在察看乾清宮前丹墀內時,廖文政奏曰:此處「不宜砌牆開門,因華蓋殿高雄,砌了牆丹墀窄了,兩邊開門,尤恐三地犯沖。」隨後,從寶京門轉出去,看了咸熙宮至毓德宮、螽斯宮,他再次奏曰:「不宜開門南行,尤恐穿破天心。」又轉到玄極殿、極寶殿,左復回會靈門,又復回會岳門至君祥門首,廖文政又奏請嘉靖:「此處開門不宜,經曰:疏通煞路,聖壽無疆。」嘉靖皇帝很欣賞廖文政的風水術,當即加封廖文政為員外郎中主事。 可惜我還有找到曾從政在北京堪輿活動的筆記,無法知道他勘譯紫禁城的全過程,但可以斷定,故宮的建築過程,和三僚的風水先生是有著密切關係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北京「世界上最小的城堡」面積1600平方米,多數遊客擦肩而過!
※您眼中的北京是什麼樣子的?
※北京小吃街有哪些?
※寫給北京的十字情書,北漂就不要看了
※中國有哪些知名度不大但值得鑒賞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