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1964年10月1日)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舞劇《紅色娘子軍》首演於1965年,由中央芭蕾舞團演出,作曲:吳祖強、杜鳴心;編導:李承祥、王世琦、粟承廉、蔣祖慧。它是在同名電影的基礎上創作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誕生在60年代,和《白毛女》被評為「中國20世紀舞蹈經典」作品。此劇受到前蘇聯戲劇芭蕾的深刻影響,繼承了其優秀傳統。《紅色娘子軍》的藝術水平很高,無論是舞蹈、音樂和舞台美術(服裝和布景)都很有特色,時代特徵明顯。幾經修改錘鍊,今天的《紅色娘子軍》在戲劇結構上要比我國其他一些芭蕾舞劇簡練清晰、邏輯嚴密、通俗易懂。劇中的幾位主要人物-洪常青、瓊花、連長、小龐、南霸天、老四等等,個個性格鮮明飽滿,有血有肉,各有特點,互不雷同。這一點與傳統古典芭蕾舞劇大不一樣,通過舞蹈和啞劇塑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個性特點的正反主人公形象,這就是我國自己創作的芭蕾舞劇的《紅色娘子軍》的一大成就。從舞蹈本身來說,《紅色娘子軍》的編導也是非常成功的。他們深入海南島的漁村山寨,收集當地的民間舞蹈素材,然後又根據芭蕾藝術規律,進行選擇取捨,加以提煉、組合和發展,從而排出了既有民間舞蹈基礎又合乎芭蕾的規範,能夠體現時代氣息、塑造人物性格的新舞蹈。例如,立腳尖的「黎族少女舞」、「五寸刀」、「斗笠舞」等等。表現娘子軍操練的大型群舞更是前無古人的新創造,將一個嶄新的內容引入芭蕾藝術。在這方面,作者確實作了認真、有效的芭蕾民族化的試驗。所謂民族化,應該首先理解為民族氣派、民族風格,而決不能局限於把若干民族舞蹈動作揉進芭蕾舞,或者穿戴一些民族的服飾或使用民族特色的道具。《紅色娘子軍》:六幕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於1964年在北京首演。該劇由中國中英芭蕾舞團根據梁信所作的同名劇本改編,舞劇《紅色娘子軍》上演後,以其感人的故事情節,剛勁有力的舞蹈動作和富於中國民族色彩的音樂,受到中國音樂、舞蹈界及觀眾的熱烈歡迎,六十年代中業到七十年代中業,中國的報刊雜誌發表了數以百計的評論文章,讚賞了這部舞劇的藝術成就。並稱它為「中國第一部表現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創作者編導:李承祥、王錫賢、蔣祖慧。作曲:吳祖強、杜鳴心、戴洪威、施萬春、王燕樵。舞美設計:馬運洪(景)、梁宏洲(燈光)、李克瑜(服裝)。  演出者主要演員: 白淑湘  、鍾潤良(飾瓊花A、B)、劉慶棠、王國華(飾洪常青A、B),吳靜珠(飾娘子軍連長),李新盈(飾通訊員小龐),李承祥(飾南霸天),萬琪武(飾團丁頭目老四),許龍珠(飾南太太)。樂隊:中央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劇團管弦樂隊。伴唱:中央歌劇舞劇院歌劇團。指揮:黃飛立、李華德。舞劇排練者:丁寧、石聖芳。    演出大事記  本劇是六十年代在周恩來總理直接關懷下創作演出的;是我國芭蕾舞按照周總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進行改革的首次嘗試。1964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首演時,周總理出席並邀請了柬埔寨國家元首西哈努克親王觀看。1964年10月8日毛主席觀看,稱讚《紅》劇的改革:「革命是成功的,方向是對頭的,藝術上也是好的。」此後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觀看,並屢屢招待來訪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等。1964年由編導蔣祖慧等赴阿爾巴尼亞為地拉那歌舞劇院排演本劇。周總理在當地觀看了演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也排演了本劇,由松下洋子飾瓊花。1986年中央芭蕾舞劇團去英國、蘇聯和1979年中國藝術團訪美時都演出了《紅》劇第一場。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在國內演出《紅》劇的藝術單位遍及全國。《紅》劇在中央芭蕾舞劇團曾復排多次。先後飾演瓊花的有白淑湘、鍾潤良、趙汝衡、蔣菁華、郁蕾娣、張丹丹、馮英、王珊等;飾演洪常青的有劉慶棠、王國華、孫正延等。
推薦閱讀:

在個人興趣愛好和家長對未來的規劃之間應當如何平衡?
成人芭蕾一年可以學到什麼程度?
如何評價寶塚歌劇團的舞蹈水平?
說起芭蕾,大家常給出的答案就是疼,累,苦,枯燥~那我想問如何讓芭蕾大眾普及化?我們舞蹈人該做些什麼?
冬天在俄羅斯有什麼高水準的芭蕾舞演出可以看?

TAG:芭蕾舞 | 現代 | 舞劇 | 紅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