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國傳統節日的過法,都在這本書里
明天就是冬至啦!
那麼,關於冬至,你了解多少呢?
也許,在微博上,「中國節氣大使」靳東會告訴你,「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不過,這樣文縐縐的解釋只會讓人覺得枯燥
我們還是用大白話來說吧。說白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古人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新循環的開始。現在看來,仍然很有道理。
此外,大家會在冬至那一天燒紙,其實自周代以來,就有在冬至祭天祭祖的習俗。久而久之,祭祖之餘,冬至也成了一個合家團圓的節日。
而冬至的前一天晚上被稱為「冬至夜」,小時候媽媽老說,「冬至夜不要出去啊,當心鬼來抓你啊!」
雖然沒有老媽說的那麼嚇人,不過冬至夜是陰陽轉化之時,陰氣極盛,所以引得民間浮想聯翩。實際上,冬至夜也是一個祭祖團圓的節日。大家圍爐飲酒,驅陰扶陽。
按照中國傳統,從冬至那天起,就要開始「數九」了。啥是數九?
你肯定聽說過「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話吧?
這裡的「三九」,就是以9天為一周期,為一個「九」。從冬至開始之後的第3個「九」,這個時候恰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而數到「九九」的時候,就歸一了……哦,不,就差不多到驚蟄了,那時候萬物復甦,春天到來,所以就有了「九九艷陽天」的說法。
中國人是個在極俗和極雅,兩個極端間來回奔跑的民族,所以,連「數九」都要發明個更雅的玩法,便有了「九九消寒圖」。
一般的都是九個字,每字九筆,一天塗一筆,一九畫完一字。
再雅一點呢,就是畫梅花花瓣,一天一瓣,一九一朵。全部畫完,春暖花開。
最後來說說大家最關心的,冬至該吃點啥?
首先,冬至要吃餛飩。至於為啥,有說可以冬至吃餛飩能變聰明,有說吃餛飩是打破混沌。
其次,要吃糰子。因為中國有「天圓地方」之說,天代表陽,糰子是圓的,所以糰子=陽,證明完畢!
最後呢,是要吃陽氣很旺的肉,比如羊肉,還有狗肉。當然,眼下吃狗肉已變得不近人情,但在漢高祖劉邦那會兒還很流行。當年,就是劉邦在某個冬至日吃了樊噲煮的一鍋狗肉,才將這個習俗確立了下來。
好了,關於冬至就說到這兒吧,你以為以上這些都是百度上搜的?
不,不,那太low了。
播放GIF
關於中國節氣和傳統節日的方方面面,你根本不用百度,也不需要靳東,你只需要一本書——《國民過節手冊》。
這本書會告訴你,原來「鬼門關」不僅是個「關」,還是個日子,另有個日子叫「鬼門開」。
我國民間以農曆七月為「鬼月」,七月初一稱「鬼門開」,意思是次日的凌晨,「地府」會將「鬼門」打開,把陰間的鬼魂放出來,讓他們回到陽間探訪自己的親人。而那些無家可歸、到了陽間到處遊盪的孤魂野鬼,人們也會為他們準備一些祭品,讓他們「飽餐」一頓,由此相安勿擾。
這本書會告訴你許多已經漸漸失傳的節日,讓你明白,作為中國人,你根本不用湊著啥聖誕萬聖瞎起鬨,我們有足夠多的節日讓我們去過。
西方有聖誕節,我們有太上老君誕。
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為三清之第三位。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宮觀「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執扇子。相傳其原形為老子。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
同為「鬼節」,洋人們在萬聖節上討糖,我們可以在中元節上放燈。
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而來。民間認為,上元節是人節,中元節是鬼節,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所以上元節張燈在陸地,中元就是在水裡了。
外國人一年到頭也就在感恩節上吃個火雞,而我們一年到頭,只要是節日,基本上都有得吃。這本書還會告訴你,在每個節日,你該吃點啥,以及干點啥。
比如秋分那天,要吃點桂花糖等各類桂花食品。
與桂花有關的食品不少,如桂花酒、桂花茶、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鴨等,還可以做成桂花醬,放在酒釀、湯圓之類任何你喜歡的地方,增添食物的香氣。
重陽節,除了登高敬老,還有重陽糕吃。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製法較為隨意。但講究的是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呈寶塔形,頂部還要做上兩隻小羊,以寓「重陽(羊)」之意。有的重陽糕上面,會插一面小紅紙旗,並點上蠟燭,大約是用「點燈」、「吃糕」來象徵「登高」,用小紅紙旗來指代紅色的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為重陽糕。
比如餃子,可不是過年才有,立冬就可以開吃了。
我國北方習俗的習俗是立冬要吃餃子,老人們稱之為「安耳朵」。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傳說跟東漢名醫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有關。一個寒冷的冬天,為了救濟凍爛了耳朵、前來乞葯的百姓,張仲景製作了「嬌耳湯」,也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切碎了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下鍋煮熟,然後連湯帶嬌耳熱氣騰騰地分給大家吃。大家吃後,血脈通暢、寒氣盡消又吃了若干天,凍爛的耳朵也漸漸好起來了。一來二去,這「嬌耳」也就成為了餃子。
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所以要去剃頭。
二月二,剃龍頭。這當然不是給龍剃頭,而是給人剃頭,說是可以給人帶來一年的好運。但實際上,是因為正月里忌諱剃頭,剃頭挑子也過年休業,所以到了二月二,終於方便剃頭了。就這樣,實際的情形與民間的俗信相結合,就有了一年中最該剃頭的日子。直到今天,二月二的其他節俗不那麼突出了,剃龍頭之俗卻仍然十分盛行。
農曆八月一日是天醫節,那一天要「點百病」。
所謂「天灸」,有點兒像武俠小說里的「點穴大法」。早期是用露水和硃砂來點,後來是用露水研墨。這一風俗多行於山東地區的民間。老太太們在黎明前到田間採集草葉上的露水,到了中午時分用此水磨出墨汁,然後用筷子蘸著墨汁、點在兒童的心窩及周圍,叫做「點百病」,意思是點過之後、百病皆消。
反正,在每個中國傳統節日,都有特定的習俗。實際上,在某個特定的日子,做一些特定的事,這本身就是節日的意義。
隨著節氣的成功申遺,中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已經日益顯露,此時,本書的出現甚為合適。《國民過節手冊》是有關中國傳統民間節日和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知識手冊。內容涵蓋全年的民間傳統節日和農曆節氣,介紹其源流、傳說、風俗與禮俗,揭示歲時節令中豐富的文化內涵。書中輔以100多幅手繪的中國傳統繪畫淡彩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各種節慶場景。
總之,這本書圖文並茂,老少皆宜,有了它,你可以化身升級版的「靳東」。最關鍵的,可以撿起那些正在丟失的中國傳統,撿起那些我們民族文化的珍貴遺產。
此外,本書還入選了「魔法童書會·媽媽眼中的2016中國原創好童書評選」,詳情請見今天的第二條微信。
推薦閱讀:
※內心安適,仰俯無愧_中國佛教寺院網
※中國姓氏起源 DM(轉載)
※中國古代錢幣里哪些古錢幣收藏價值高?
※1975年越南統一罕見舊照,北越軍人駕駛中國援助的坦克攻下西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