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比清朝強在哪裡?
前言
有人一提中國傳統,完全是負面情緒:「落後、封閉、愚味」,比如劉仲敬阿姨。事實並非如此,華夏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一度是非常輝煌、非常開放、非常文明的存在,陳寅恪先生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直到被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斷。元明清三朝,華夏文明走了千年下坡路,張宏傑所著《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對此有深刻描述。
為便於理解,特轉發吳鉤先生總結的宋朝與清朝的歷史細節對比,讓我們直觀感受近千年社會的變遷。
藍字為簡評。
1、【文人煽顛】 北宋時期,四川有個文人,獻詩成都知府說:「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意在鼓動四川割據獨立。成都知府趕緊上報朝廷。宋仁宗批複說:「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給他個小官。」 六百年後,又有一個叫曾靜的文人,鼓動川陝總督岳鍾琪起兵反清,結果雍正掀起一場文字獄,將其九族連同弟子門生全部下獄,再後來,乾隆剛剛即位就下令將那曾靜等人「咔嚓」掉。
曾靜是個湖南書生,他認為岳鍾琪是岳飛後人,故投書岳鍾琪鼓動反清,岳馬上舉報。雍正帝認為曾靜是迂腐文人危害不大,為顯示自己的光明正大和寬宏大量,還將與曾靜的問答,編成一本《大義覺迷錄》,對華夷之分和雍正奪嫡等傳言進行批駁,還讓曾靜到江南各地宣講皇帝恩德。
曾案牽連出了呂留良案,呂留良在著作、文章中展現出的民族節慨與反清復明思想,讓雍正帝極為惱怒,成為清代思想罪文字獄之首。呂留良雖然已經去世49年,依然被開棺戮屍,子孫及學生或斬首或流徙寧古塔為奴,全部遺著被禁並焚毀。
乾隆即位不久,認為《大義覺迷錄》影響滿清形象,列為禁書,將曾靜以「誹謗先帝」罪名凌遲處死。
2、【大臣密奏】 宋真宗問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啟,為什麼你沒有?」李沆說:「臣有公事則公言之,何用什麼密奏?搞密奏者非讒即佞,我深為厭惡,豈可效尤?」 到了清朝,官員則以獲得密奏之權為榮,浙江布政使請求雍正:「藩臬皆賜摺奏,仰懇聖恩,賜臣一例用折」。獲准,像狗一樣興奮得直搖尾。
清代的告密是制度化的。
清代康雍乾,是中國文字獄的高峰。在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他們大規模地實施文字獄,不僅殘酷迫害漢族知識分子,而且以修《四庫全書》為名大規模毀滅古代華夏文化典籍。僅《清朝文字獄》列舉的文字獄,康熙朝13宗,雍正朝20宗,乾隆朝達到驚人的140宗。
乾隆年間,曾任五部尚書的梁詩正說過:「筆墨招非,人心難測,凡在仕途者遇有一切字跡,必須時刻留心,免貽後患。」「一切字跡最關重要……即偶有無用稿紙亦必焚毀」。
極度高壓之下,人們不敢留字跡,不敢說話,整個社會當然「萬馬齊喑」,哪來的人才和創新。龔自珍的感慨,和某人之問,都是廢話。
3、【君主風格】 宋朝的仁宗皇帝似乎沒什麼主見,政事無論大小,都交給朝臣公議,議出一個結果來再施行。所以時人說仁宗「百事不會,只會做官家」。 清朝的乾隆皇帝非常有主見,什麼事都由他說了算,又識武功、打仗、殺人,又會寫詩(看到名畫文物就題爛詩)、泡妞、遊山玩水,還會製造文字獄、收繳全國圖書肆意篡改刪銷,啥都懂,自號為「十全老人」。
有二句簡單易懂的話: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乾隆皇帝自以為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然而站在人類近代發展史的角度上,這所謂的盛世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乾隆和華盛頓都死於1799年,乾隆給兒子嘉慶留下了如此「遺產」:一是百年盛世的黃昏,二是中國歷史第一貪、當時的全球首富和珅,人們在康乾盛世中醉生夢死。而喬治·華盛頓留下的是另外一種遺產,他領導了一場獨立戰爭,讓北美地區擺脫英國統治,成為一個獨立的聯邦制民主國家。
4、【伶人問政】 宋徽宗時,有伶人演滑稽戲,譏諷宋朝的福利政策導致「百姓一般受無量苦」,徽宗聽了,「為惻然長思,弗以為罪」。 清朝時,內廷戲班演戲,因曲伎俱佳,獲賞賜酒食。席間一伶人無意問,當今常州長官是誰?雍正暴怒:「你乃優伶賤輩,膽敢擅問官守?其風實不可長!」命人將那伶人活活打死了。
夷人掌權百年,依然心虛之極。 5、【朋黨風險】 北宋時期,歐陽修寫過一篇《朋黨論》,為朋黨正名,提出君子結黨之說,開北宋政黨政治雛形之理論先河,讓宋仁宗「終為感悟」。 六百年後,雍正對歐陽修之論特別不爽,專門寫了一篇御制《朋黨論》,駁斥歐陽修的「異說」,還殺氣騰騰說,「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斥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大清治政理念核心就是「弱民」「愚民」。 6、【謚號風波】 夏竦死了,宋仁宗賜謚號「文正」。劉原父很不爽,上疏質問皇帝:「謚者,有司之事,陛下奈何侵之乎?」最後改謚「文庄」。 六百年後,尹嘉銓給乾隆皇帝上疏,為他老爹請謚,並請從祀文廟。乾隆大怒:你尹嘉銓算什麼人,「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下令將其凌遲處死,後開恩,改為絞立決。皇恩浩蕩,沒有犬決。
漢家傳統為君臣之分,游牧民族為主奴之分。
孔子說:「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孟子更狠:「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7、【宰相職權】 程頤對大宋皇帝說:「天下重任,唯宰相與經筵。天下治亂系宰相,君德成就責經筵。」宋朝皇帝也沒覺得程先生說的有什麼問題。 六百年後,乾隆對程頤這句話感到特別不爽,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批判程頤,意思是說,你一個臣子,居然敢以天下之治亂為己任,你這是目無君上,此尤大不可也!
錢穆認為:相權是對君權的一種制衡。
以道事君的士人精神,是儒家的傳統。 8、【士子尊嚴】 宋神宗一次與程顥論及人才,神宗說:「朕未之見也。」程顥立即質問皇帝:「陛下奈何輕天下士?」宋神宗只好聳然曰:「朕不敢!朕不敢!」 六百年後,我大清盛世,紀曉嵐為協辦大學士,嘗論國事,遭乾隆叱斥:「朕以汝文字尚優,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議國事?」
所謂盛世,不過紙糊爾。 9、【義莊救濟】 范仲淹創立的范氏義莊,其中有條規矩:凡族人嫁女,給錢三十貫;出嫁的女兒若因故改嫁,給錢二十貫。可見宋人對女性改嫁是持憐憫態度的,儘可能給予人道資助。 到了清代,范氏義莊的規則改為鼓勵寡婦殉節:達到守節年限者可領雙份米糧資助,如果「失志不終者」,則不予資助。這便是宋清兩個時代精神的差異。
對女性的壓迫越重,社會的自由度越小。
看看沙特伊朗穆斯林女性的遭遇,就能夠理解伊斯蘭的文明水平。 10、【對外貿易】 公元987年,宋太宗派遣使者,帶著敕書金帛,分為四路前往海南諸蕃國,招徠蕃商來華貿易,此後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走向繁榮的巔峰。 大約八百年後,公元1793年,大英帝國派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希望中英通商。但乾隆老大拒絕了這一要求,給英王複信說:大清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想像一下,如果跟馬戛爾尼相遇的是宋朝。
歷史雖然無法假設,但可以推理。按照宋朝的開放與心胸,會有與乾隆朝完全不同的結果。 11、【門戶開放】 南宋時,北至淮南,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南至廣州灣、瓊州海峽,整個宋境的海岸線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業貿易。 到了清朝,先是厲行三十年海禁,不許片板出海,違令者斬。康熙後期才設四口通商,但他的龜孫乾隆又將四口通商改為一口通商,關閉江、浙、閩海關,只保留廣州一個口岸與西洋、南洋通商。
封閉鎖國,不是唐宋傳統。 12、【重商輕商】 或說中國傳統社會有輕商傾向,但宋代的學者如葉適、陳耆卿,已提出「四民皆本」,宋代事實上也成為最重視商業的時代。
明代的王陽明、黃宗羲等人也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工商皆本」之說。但滿清立國,中國又重返抑末崇本、賤商重農之路,雍正說,「農為天下之本務,而工賈皆其末也。」
學壞容易學好難。 13、【奴隸制度】 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是人身依附的降低,唐朝之前還有奴隸制,奴隸為賤民,屬主家私產,宋朝時期在法律上已廢除賤民,奴婢跟主家不再是人身依附關係,而是經濟結合關係,相當於近代資本主義僱傭關係。 蒙元統治從草原帶入主奴關係,滿清入關,又再次殖入主奴關係,「嚴分著主奴」,即使到晚清,滿洲人內部仍保持著奴隸制習氣,很多漢人也被改造成奴性十足的包衣奴才,滿洲人統治中國的結果是「文化滅絕與精神奴化」。
見第六條,漢統是君臣關係,滿人是主奴關係。 14、【城市人口】 城市化是檢驗一個社會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宋代的城市化水平是歷代最高的,北宋人口在1億左右,城市人口達20.1%,南宋的城市人口更是達到22.4%。 六百年後,大清帝國的城市化水平下降到什麼程度呢?只有7%左右,跌入歷史谷底。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城市人口比重一直都未能恢復到22%的水準。
城市化,意味著可以實現低成本的公共服務,通過人們的分工合作與商品交換,財富被大量創造。 15、【聖君塑造】 宋朝人將宋仁宗塑造成堯舜那樣的聖君,清朝人也將康熙、乾隆形容為堯舜式的聖君。看起來好像是同一回事,都是儒家在拍皇帝的馬屁。但其實區別非常大。
宋人是在仁宗去世後才將他塑造成聖君的,目的是要樹立一個帝王準則,以約束眼前的君主。清朝人則是將活著的滿洲皇帝吹捧為聖君,目的是要樹立皇權的絕對權威。
華夷之辨,是根本問題。 16、【經筵差別】 經筵制度在清代發生了非常荒謬的變異,——宋、明經筵均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經筵居然變成了由皇帝訓導士大夫:當講筵官講畢,滿清皇帝即發表一通御論,然後講官們跪贊:「皇上聖學高深,發從前所未發,誠足羽翼經傳,昭示萬世。臣等不勝欣榮之至。」滿清皇帝儼然已是「天生聖人」,君師一體。
華夏士人的傳統是「從道不從君」。就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看了《孟子》後,說孟子的很多話實在是沒有規矩「非臣子所宜言」,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剝奪吃冷豬肉的資格。到了嘉慶年間,大臣們仍為皇統問題與皇帝大議禮,相持不下。
這在滿清朝是不可想像的。 17、【道統政統】 清代李光地曾大拍康熙的馬屁:「伏惟皇上乘天之命,任斯道之統。」另一名經筵官也露骨地吹捧康熙:「(皇上)治統、道統之要兼備無遺矣。」
我們知道,在宋人構建的理學譜系中,從未將「三代」之後的君主列入其中,而清代士大夫卻將康熙捧為「道統」的接班人。「道統」的獨立性與高貴性從此喪失殆盡。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清朝,離華夏道統遠矣。 18、【大臣氣質】 宋代士大夫是一群有脾氣的人。宋仁宗時,張知白(一說是張升)擔任台諫官,「言事無所避」。一日仁宗皇帝找他談話,大概是說他「孤寒」(孤單),沒有朋友,要注意說話的方寸之類。張知白一聽,回敬了皇帝一句:「臣非孤寒,陛下才孤寒。」仁宗問道:「何也?」張知白說:「臣家有妻孥,外有親戚,何來孤寒?陛下只有宮女相伴,豈非孤寒?」說得仁宗神情黯淡,回到內宮,與皇后說起這事,忍不住流淚 。為什麼?因為仁宗年事漸高,而他所生育的兒子都夭折了,膝下確實孤單。張知白那番話,戳中了皇帝內心最痛苦的地方。但宋仁宗不能因此怪罪張知白,張知白還是繼續當他的台諫官。 清代士大夫呢?沒脾氣了。最典型者,就如大學士曹振鏞的為官秘訣所言:多磕頭少說話。
看下辛棄疾的二首詞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生子當如孫仲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一面是豪情萬丈、迴腸盪氣;一面是用筆細膩、婉約柔美。後世再未見這樣的文筆。要到了滿清朝,辛棄疾這樣寫文章,隨便定個枉議的罪名,估計就給咔嚓了。
滿清皇帝明確說,朝廷不需要奸臣,也不需要名臣,只需要聽話辦事的奴才,這才是游牧民族本色。
後記
很好玩的張發財有句話:「當權者內心存在文化自卑感時,對文字敏感,進而化作被迫害妄想症」,比如流民皇帝朱元璋、張獻忠之流,都對知識分子群體大肆殺戮。如果是異族統治者,除了敏感症,還會產生環境焦慮症和陌生恐懼症。還不止如此,歷史學者孫青瑜認為,一個文化上的弱勢民族,從北方的蠻荒之地入主富庶中原,統治一個高度智慧的民族,其文化心理是相當複雜的,複雜的文化心理繼而又轉化成民族敵視。這也是清朝皇帝始終疑神疑鬼,心胸狹隘的根源。正所謂:「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學壞容易學好難。
回望千年前的宋朝,真是光輝燦爛。
科學技術:火藥、活字印刷和指南針,這三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在農業方面,實施水稻的雙季栽植,棉花成為普及性農作物。算盤開始應用。北宋楊忠輔制定《統天曆》,一年誤差只有26秒,與歐洲十六世紀頒布公曆的數據相同。
市場發展:政策開放,交易活躍,紙鈔出現。稅收主體是工商業,而不是農業。宋熙寧10年(1077)稅賦總收入共7070萬貫,其中農業的兩稅2162萬貫,佔30.5%,工商稅4911萬貫,佔69.5%。而到南宋淳熙年間,非農業稅更是接近85%。有心人不妨對比一下近代數據。
人文教育:宋時文化極為發達,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同時出現。除了公立教育,私人辦學也很普遍,書院興起,朱熹、陸九淵、周敦頤、程顥等各派自由講學。聞名全國的有石鼓、嶽麓、白鹿洞和應天書院,稱為四大書院。
社會秩序:治安相當好,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沒有爆發過全國性農民起義的大型王朝之一,宋江、方臘等都不超過一省的範圍。還有一個是西晉,但西晉不過四五十年,而宋朝歷經三百多年。
軍事能力:重文輕武的宋朝,卻堅持抵抗蒙古大軍數十年。當時蒙古鐵蹄橫掃歐亞大陸,其它國家要麼無條件投降或屠城,南宋是蒙古人攻佔的最後一個堡壘。
政治文明:北宋政黨現象的出現,以王安石為首的改革黨和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黨輪流執政近百年,這是世界政治史的奇蹟。
可以說,宋朝就是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
回望宋朝,才能理解華夏文明。
推薦閱讀:
※明朝滅亡後,投降清朝的六大漢奸下場如何?大多得以善終
※清朝統治者為什麼沒有毀了明孝陵?
※清朝皇帝子嗣最全列表:康熙最能生,乾隆最能熬,還有三個絕了後
※辛亥年,清廷還有機會反敗為勝,最終反擊成功嗎?
※閑談歷史: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