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學如何與管理聯姻?

國學如何與管理聯姻?

昨天還在向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以及約翰·科特(JOHN KOTTER)這樣的西方管理大師求取真經,今天,《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國學經典已經擺在了很多企業家的案頭。形形色色的總裁國學班更是身價不菲,學費動輒以萬計。從歷史的煙塵中走來的國學,似乎突然又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國學雖然依託中國千年歷史而生,但最早被用於企業管理,卻是在國土之外。有人曾對日本的發展進行過研究,並認為其管理現代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在對東方文化的應用。這種東方文化來源於中國的儒家思想。

  被譽為「經營之神」的著名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學就來源於中國的《易經》。他把「生生之謂易」的哲理運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使得松下電器在世界最大工業公司中排名迅速上升。同在儒家文化圈的亞洲「四小龍」也深受中國國學的影響和熏陶。

  當前在中國,推崇國學的企業家也不在少數:張瑞敏曾稱自己有三位老師―老子、孫子以及孔子;皇明集團的掌舵者黃鳴在網上開了3個博客和2個專欄,在全國各地的媒體面前亮相,四處宣講傳播孔子和《論語》;匯通匯利董事長鬍小林在企業中落實推廣《弟子規》,按照《弟子規》來管理經營企業;方太廚具的創始人之一茅忠群對各派思想兼收並蓄,並將其形成一系列制度……

  國內企業界的「國學熱」像是擦亮了一顆蒙塵多年的明珠,但是如何藉助這顆明珠的光亮為企業管理錦上添花,如何避免認識以及應用上的誤區,則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國學熱的現實基礎

  企業界「國學熱」的興起並非偶然。雖然自改革開放以來,西學東進,國人得以與西方管理方式親密接觸,但中國企業成長的環境與階段自有其特殊性。在《世界經理人》最近進行的相關調查中,超過60%的人認為國學熱興起的具體原因在於:

  第一,在浮躁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家感到迷茫和彷徨,希望找到精神上的皈依。

  企業家追捧國學,除去跟風因素外,有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現實處境: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後的無力感、財富觀的困惑、人生道路的迷茫。在掘得第一桶金之後,他們所承載的財富和資源開始變成一種壓力,迫切需要尋找精神的慰藉與出口。

  第二,企業界希望以國學智慧來彌補西式管理的弊端。

  西方管理方式重視制度,比較理性,而中國的企業看重人情。經過近三十年向西方管理模式的學習,中國企業界開始意識到管理制度的建立並不困難,中國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人心浮躁,員工對企業的歸宿感缺失,幸福指數不高。這一點從富士康今年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可見端倪。因此企業界逐漸意識到不能照搬西方管理方式,而需要根據中國企業的特點對其進行微調,使管理更具藝術性。

  在現實中,企業家們也多是處處碰壁,於是轉而向國學求解。皇明集團在2000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內,曾出現較大波折。企業在經歷了十幾倍的飛行式增長之後,回落到了百分之十幾的增幅。2003年則最為混亂,企業文化認同度差,企業戰略也越來越不被認可。當時產品可以很差、很爛,做事可以沒有底線,與皇明太陽能所堅持的企業文化戰略反差很大,撕裂很多人的心。

  周邊有太多讓人「往下滑」的力量,讓黃鳴意識到:一些看起來很先進的西方管理理念,在企業里卻無法貫徹。科學管物,管理管人。西方先進的科學成果,是可以暢通無阻嫁接的,但是管理看起來不可能。於是他開始另闢蹊徑,在管理理念中嵌入中國傳統文化,其中尤以《論語》最為突出。慢慢地他發現很多平時強調的東西,都可以從《論語》里找到依據。在經過調整之後,企業戰略認同度大大提升,皇明也開始重回快速增長的軌道。

  在海爾最困難的時候,張瑞敏總是去翻三本書:《孫子兵法》、《論語》和 《道德經》。《孫子兵法》中對他啟發最大的是一句算不上經典名句的話―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他從這句話得到靈感,開始考慮如何調整海爾:把產品、市場、技術更新換代與《孫子兵法》的這句話相對照,水是產品,石頭是市場,快速流動是技術的更新換代。也就是說,要讓產品佔領市場,讓廣大消費者接受。因此一直以來,海爾必須把技術的更新換代作為生存發展最重要的原則。

  張瑞敏曾如此闡釋海爾的成功:「日本式管理(團隊意識和吃苦精神)+美國式管理(個性舒展和創新競爭)+中國傳動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爾管理模式。歸根到底,我們要造中國自己的名牌。」

  不能以國學否認制度

  國學中的智慧對企業管理功莫大焉,但它畢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曾因出版《中國式管理》一書而蜚聲內地港台的曾仕強,雖然對中國式管理極為推崇,但也承認中國式管理不過是中國式管理哲學,並沒有發展出一套不同於西方現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學。

  香港大學SPACE學院副院長暨中國商業學院總監劉寧榮則認為,不管是中國的管理還是中國的文化,都有自己有特色的地方,沒有必要去照搬美國的管理模式。但他認為不能因為這個不同,就對西方管理方式加以否定,在本質上,中式管理和西式管理其實是相通的。所謂的國學管理,其實是根據中國企業的特點,對西方那一套管理方法的補充。西方管理方法制度嚴密,負責的是科學的那一部分,而中國國學講究人情,則負擔著管理中藝術的那一部分,即如何讓管理更順暢地進行,更適合中國人的心理特點。在《世界經理人》所進行的調查中,有80.6%的被調查者認為,在企業管理上,國學與西學應該兼收並蓄。另有30.2%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學管理只適合務虛,務實層面還是要靠西方管理.

我們都知道,重人情是國學中值得提倡的一面,但很多企業往往會步入只重人情、忽視制度的誤區,這樣必會導致管理中的混亂。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個事例:某位對國學深有研究的企業家秉承「愛」的理念,認為人生的最大意義是讓更多的人快樂、健康成長,因此他的想法是讓別人開心、賺錢。在這點上,他的做人之道、治企之道完全統一。「客戶說,這個貨架我想便宜3000塊,我說便宜3000你能開心嗎?他說可以。我說那就便宜給你了。員工說想加工資到2500,我說2500你能開心嗎,開心啊,那就加到2500。」

  看起來這位企業家很好地貫徹了「仁者愛人」的行為準則,但這種無條件的「愛」對企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劉寧榮認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其實是一種不講誠信的表現,因為這樣做是對別的客戶、別的員工的不公平。如果企業制度不健全,一切全憑老闆口頭決定,員工就會覺得企業是沒有信譽的。這位企業家在答應給員工加薪之前要做的工作是,是問他過去對企業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將來還會做出什麼樣更大的貢獻,這樣才能保持對其它員工的公平,沒有公平可言的企業是不可能去激勵員工的。真正成功的企業必定是有一套嚴密的管理制度在支撐著的,而不是只講人情,不講管理的。

  雖然積極探索國學管理之路,但是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很反對把西方管理和國學管理對立起來。他認為「方太在探索的是怎麼樣把我們學習到的西方現代管理成果,跟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很好的完美結合,最後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管理模式,如果簡單認為是單純、封閉的國學管理,又會走偏了」。

  在國內企業界,海南航空也可以稱之為實踐國學管理的楷模。海航文化的特色就是「內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粹,外兼西方科學管理技術之精華」,有很多國外的先進管理方法在海航都得到了應用:ISO-9000、六個西格瑪、麥肯錫的銷售系統、應用微軟和INTERNET中最先進技術的海航E網等等。

  推崇國學不能「無為」

  道家講究「清靜無為」,很多企業家也將「無為而治」視為管理的最高境界。在調查中,也有39.9%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學管理的優勢在於「無為而治,有助於克服過度管理的弊端」。西方也將老子的「無為」翻譯成NO-ACTION,意思是什麼行為也沒有。而事實上,真正的「無為而治」是把事情成功的那些條件都創造齊備了,貌似你沒有去為成功做事,實際上你是無所不能,而不是你天天在家裡睡覺就是無為了。張瑞敏最喜歡的書是老子的《道德經》,對書中「無為而治」的思想尤其推崇。他說:「我經營海爾主要是無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業的大事就是文化、組織和戰略。」可見,無為而無不為。真的做到了無為的人,沒有什麼事做不到。

  在企業推行國學,要做大量的工作,並不是「無為」就能解決。值得慶幸的是,很多企業家已經將學國學納入到對員工培訓的內容中。在奧康集團一年一度的 「思考周」活動中,商戰研究專家普穎教授為員工們闡述對《孫子兵法》特有的理解,這讓員工們感覺非常新鮮。「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更深層次的提升,國學培訓涉及到很多古典文化的精粹和智慧,很適合公司高層管理幹部。」奧康集團人才資源中心高級總監江興華說。

  而海航董事長陳峰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都會用於員工「三為一德」(「為人之君、為人之師、為人之親」)的培訓,親自講課,告訴員工怎麼做人,怎麼做事。經過十多年的鍥而不捨,作為公司行為規範的「同仁共勉十條」已經被每位員工熟記在心。深圳愛車族汽車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只有百來人的小企業,其創始人唐日慶推崇國學,認為「誠信」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並由此引申出一套誠信的企業制度。如修車時先報後修,明碼實價;換出舊件交還車主;堅決不用假冒配件,不無故擴大維修範圍等。在修車行業諸多貓膩、車主談修理廠色變的當下,唐日慶以誠信築起了一道道德的防線。

  除了對員工進行國學培訓,在公司各處張貼國學經典語句外,唐日慶還在員工打卡處放置「誠信鼎」,上書兩行大字:愛車族商道,誠信為本。他認為誠信鼎的作用在於:「上班打卡時,它會提醒員工,誠信的一天開始了,不能欺騙同事和顧客;下班打卡時,它又會提醒員工,誠信的夜晚開始了,不能欺騙家人和朋友。」 可見其用心良苦。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管理的核心使命是要培養人的責任心和道德感,作為一名企業家,首先修鍊好自身,把這種人格在自己的身上鍛煉成功,才能影響和教育員工。在調查中,61.4%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學管理的局限在於太依賴於公司一把手的認識和水平,這也說明,要在企業推行國學管理,需要企業家身體力行,以為表率。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說:全世界很多企業之所以失敗,一半是因為貪婪。在當前社會轉型期間,由於財富的誘惑,企業家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價值觀缺失,君子愛財,「取之無道」。著名戰略管理專家姜汝祥認為:國學應該是一種道德概念,國學管理應該強調的是有道德的市場經濟。他舉例說:「我的80%以上的客戶,都被道德問題困擾,也即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關係、企業和客戶的關係等。其實,大家都渴望道德,但是,目前的市場環境對那些不道德的做法又缺乏制約,因此,企業家不得不常常在道德與投資回報率之間徘徊。」

  黃鳴曾經遇到過一件很「沒面子」的事。2007年,他在深圳大學舉辦的中國經營大師論壇年會開幕式上做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企業的影響》的演講發言。在發言過程中,他發現PPT上有錯別字,便向聽眾解釋說報告是秘書做的,還對其不認真的態度進行了批評。但當講到「不遷怒,不貳過」時,他意識到自己剛剛才犯了這個典型的錯誤。於是立即向聽眾道歉,並進行了自我檢討,認為秘書工作任務繁重,而作為主管的自己沒有認真檢查秘書的工作,也沒有對其整理的報告進行校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現場聽眾對他這種誠懇的態度報以熱烈的掌聲。

  對於國學在企業界的復興,一直以來不乏反對之聲,原因其實並不在國學本身,而是人們將國學在管理中的作用過分誇大,導致對國學的誤讀及濫用。在硬性的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加入國學的因素,讓管理更具藝術性,才是真正的國學管理之道。

  國學中的智慧對企業管理功莫大焉,但它畢竟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在企業推行國學,要做大量的工作,並不是『無為』就能解決。

  國學管理的作用

  國學在企業中的運用有三個方面:

  1、心智教化,即對管理者和員工的教化。管理的實質其實不是管別人,而是管自己;管自己實際上是管心,只有修己,才能安人;人心正了,人心齊了,企業就管好了。

  2、指導具體操作環節。管理的環節包括生產、營銷、人力資源、研發、財務、物資,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用國學的思維來管理,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可以用「五行人格」、「八卦人格」為標準來識人、用人。

  3、幫助預測和決策。決策需要一些數據基礎,但是最重要的是決策那一瞬間的判斷,這一瞬間的判斷包括企業家的直覺和靈感。直覺和靈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只有靠不斷的修行、掌握國學功夫。國學修行能夠觸發智慧的「引爆點」,激發人的潛能,有助於在關鍵時刻形成正確的決斷。


推薦閱讀:

作為管理者,如何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給下屬?又該如何把握自己的本職工作的量?
踩了這麼多技術管理的坑,如果在來...
高績效團隊的三個秘密
【七彩神仙】七彩神仙的日常管理大全
黃金管理法則:玫琳凱的營銷心理學與領導藝術

TAG:管理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