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吃的垃圾也是你們給喂的
馮導這次又開炮了,被譽為小鋼炮的他果然不辱這個稱號,先是懟小鮮肉,說小鮮肉娘,接著懟觀眾,說觀眾是垃圾。
聽起來挺痛快的,其實經不起推敲。
懟小鮮肉這部分很正常。現在影視圈懟小鮮肉、小花已經成了潮流,人人得而誅之。我之前就挺想寫一篇《論罵小鮮肉的政治正確》的,一直沒動筆。對於目前業內披露的小鮮肉的作為,比如大量用替身、拿錢不幹活、扎戲,我也很憤慨。您都拿那麼多錢了,比我兩輩子掙得都多,還這麼不敬業,耍大牌,只因為長了一張好皮囊,也太不珍惜了吧。
但是想一想,小鮮肉拿那麼高的片酬是誰給的?
市場決定的啊。
資本都是逐利的,利是一個中性詞,無所謂好壞。如果一部劇只因為一兩個小鮮肉加上ip就可以賣高價,獲得電視和網路平台的競價收購,甚至還沒拍出就可以收回成本,那為什麼不呢?既然觀眾只是看臉,那就把這個門面豎起來好了,有省力的方法,為什麼要要求資方非要出品一部精耕細作,但有可能不賺錢的片子呢。
別再拿《人民的名義》舉例子,《人民的名義》確實老戲骨林立,確實沒有小鮮肉,也取得了成功。可那是在政策保駕護航,尺度突破現有影視劇的基礎,加上精準的市場營銷,多重因素相加才有了現在的成績。而《人民的名義》的經驗並不具備可複製性,否則看看其他反腐劇播出仍遙遙無期就知道了。
供求關係決定,既然供小於求,必然造成小鮮肉們的炙手可熱。價高者得,沒什麼爭議。至於用替身,用扣像,那是片方用於壓縮成本的方式。明知道沒有檔期,不惜用天價換取對方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這麼短時間拍出一部五六十集的電視劇,小鮮肉們不成「表臉藝術家」怎麼可能做到?
————————————————
小鮮肉們的高片酬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對高片酬監管卻是必須的。
但現在的結果卻是,小鮮肉們一部片可以拿到數千萬片酬,基本都是稅後。而國內高收入的群體都會想盡一切辦法逃稅。一些企業高管的工資單甚至為零,因為他們的一切花費都由公司承擔。前不久vice報道了一個富二代,家在北京有兩棟樓,每月工資只有6千,就是為了逃稅。
高收入群體各種避稅,稅收的大頭是像我這樣的工薪階層。上次我因為出國旅遊需要單位開工資證明,這才知道我那點可憐的收入,其中有4000多要交各種稅費,拿到手所剩無幾。而且退休後可能只能領取每月兩千的退休金。
與其關注小鮮肉高片酬,這種收入分配的不公才是最應該關注並解決的吧。
————————————————
小鮮肉們秀氣、陰柔,畫眼線,沒有男子氣,這樣的小鮮肉我也不喜歡,他們組cp在屏幕上談情說愛,彷彿兩個姐妹親熱,看的我也很尷尬。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屏幕上的膚白貌美大長腿,情義千金不抵胸脯四兩,大家習以為常,卻對「國民老公」難以忍受,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女性有了發言權讓許多男權癌不舒服。
中國消費女色的傳統已經綿延幾千年,對男色的消費才剛剛開始,為什麼不可以?這是女性身份的覺醒,地位的相對提高啊。
至於粉絲們的瘋狂也和東亞文化中崇拜偶像,與國內教育中抹殺個性有著密切的聯繫。國外的粉絲也追星,但更強調個性,關注點也在明星的作品上,不會發生花數十萬、數百萬追著名星跑,甚至為了追星跑到香港自殺的事情。
貝克漢姆曾經出現在我在英國上學的那個小城中,但他矗立在街頭數十分鐘竟沒一人圍觀;湯姆克魯斯的前妻懷孕時攜帶胎教儀看電影,因為發出噪音還被觀眾投訴不得不離開影院;我曾經在倫敦做地鐵,車廂里一位英國很有名的電視明星,也沒一人搭訕。
什麼樣的土壤培養什麼樣的作物,一片缺乏獨立思考的國度怎麼可能開出自由的花朵。
小鮮肉們甩大牌也是被人寵的。
但我相信,粉絲都會成長,隨著眼界的開闊和欣賞能力的提高,他們也會改變的。我好意思告訴你我年少時還喜歡過林志穎、蘇有朋嗎?囧
要相信粉絲們的成長,最近幾年大家越來越呼籲口碑劇,反感ip劇就是證明。要相信,一旦觀眾的品味提高到一定水準,依靠ip和流量明星的方式一定會淘汰,而且隨著影視業的迭代,這個時間來臨的會很快。
———————————————
馮導演懟天懟地,懟的基本都是影視業的下游,卻從來不反思是誰為觀眾製作這些垃圾的。或者在馮導的眼中,自己的片子從來就不是爛片。
平心而論,馮導的片子也是他用心製作的,如果說爛片太有失公允。但馮導的電影如果說是喜劇,那確實也是對喜劇有失公允,馮導的電影不屬於喜劇,挺多算脫口秀或是小品。
真正的喜劇並不是靠語言和段子取勝,絕不是只有同樣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看懂,而一定是世界的。我曾經看憨豆的電影笑的前仰後合,雖然其中的台詞卻很多都聽不懂,但這不影響我獲得它的笑點。而馮導的電影,恐怕只有中國人,還是北方人才能看懂,到了南方,觀眾一臉懵。
但是電影票房不好,評價不好,中國的導演們卻從來不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除了怨觀眾就是怨體制。我承認體制的束縛確實令很多導演無法自由發揮,但是條件是一樣的,為什麼還是有人能拍出《老炮》這樣的口碑片呢。
伊朗的束縛大不大,除了政治因素還有宗教這層緊箍咒,不一樣拍出了《一次別離》,還有阿巴斯這樣的大師;《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全是正能量,不一樣火爆全球。《入殮師》沒有涉及社會陰暗面,還不是照樣得了奧斯卡。
將一切歸於體制是最容易的,但呆在裡面怨天尤人其實還是因為能力不足。這就像一些第六代之前拍地下電影,儘管質量一般,靠著意識形態在國際上掙了一些獎項,但走到地上就再沒出什麼影響力的作品。
————————————————
國內的影視行業說到底還是一個個的小作坊,沒有形成正規的工業化體系。
像韓國形成那麼強大的造星體系,明星層出不窮,韓國的明星誰敢耍大牌,誰敢要高價,誰這樣干很快就會被其他新人所取代。
好萊塢那樣嚴格的工業流程能保障成品在一定水平,就像麥當勞、肯德基,不管在任何一個國家,只要按照配方,製作出的漢堡都大差不差。作坊式卻使片子品質無法保障,既有可能出現一些亮眼之作,但爛片出現概率更高。
作坊式另一個後果就是缺乏監管,無法實現良性循環。最近幾年都說中國的電影市場熱,所有資本一擁而上都想分一杯羹,但實際上,除了另一部分導演、演員受益,這個體系中的其他環節的人也就是維持溫飽。
曾經一位以才華著稱的名導,拍攝的以民國時期上海為背景的魔幻主義大片,剛剛搭建而成的布景就被莫名其妙一把火燒掉了,幾千萬一夜之間蒸發。
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懷疑這個導演在洗錢。畢竟影視拍攝中大量白條,真正花了多少錢,恐怕只有導演知道。要不為什麼影視行業很多夫妻店呢。群演盒飯里少個雞腿都能扣出不少錢呢。
好多號稱票房十幾億的大片,投資方根本不賺什麼錢,反而賠錢的話,卻要投資方自己承擔。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這種缺乏嚴格的監督,規範的流程的影視製作水平怎麼打造與好萊塢抗衡的產業托拉斯,又怎麼實現文化軟輸出呢。
————————————————
平心而論,中國已經給了導演太多的名聲與社會地位,觀眾也相對更能容忍,拍的片不賺錢照樣有名有利。在好萊塢,一個導演敢有幾部連續票房失利的片子試試,早就被打入冷宮了。
所以馮導,片子不好別抱怨觀眾,觀眾吃的也是你們給喂的,天天喂垃圾,能不胃潰瘍么。還是要以作品說話。您要拍出一部《摔跤吧,爸爸》我給您點一萬個贊。
另外,給您一個建議,人性是共通的,您只要能在電影里把人性講好就肯定成功,您能嗎?
更多內容,請關注 吹風會
推薦閱讀:
※中國大片,用錢砸出來的垃圾
※16種食物幫你清除體內垃圾告別小肚腩
※垃圾堆上的那群人(二)
※睡在垃圾堆,吃在廁所旁!比張柏芝美,卻嫁給了嫁殘疾老人!
※5個經典開髖胯體式,清掃骨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