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氣功拍打健身功
這套功法是大雁氣功體系中用於中老年人健身治病的一套 功法。特點是結構簡易,動作柔和,宜於中老年人鍛煉,對疏 經活絡,氣血流通,調節陰陽,習時短,見效快。本功法採用 對十二正經順序拍打之法,來通導全身經絡;通過對一些大穴 位貫氣和排甩病氣以激發全身起主導作用的經穴的效應;動作 中穿插了走簡易八卦步,使八卦方位效應起到對人體陰陽調節 的作用;同時每節動作配一句口訣,動作和訣相結合從而加強 了人體氣場的激導。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作到疏通人體的百 會和湧泉兩個主穴,氣貫上、中、下三個丹田,理通三焦(心 肺、胃肝牌、膀胱、帶脈、命門和腎臟)。通經活血,平衡陰 陽,調節臟腑的機能活動,收采天地大自然之元氣,補充人體 的精氣,排除體內的病氣、毒氣,提高醫療和健身的效果。這 套功法傳授後,使不少老同志多年不愈的病患,經過練功而逐 步減輕。些則完全康復,恢復了機體的活動能力。這套功法也 同樣適用於中、青年人習練。對身體虛弱、經穴閉塞,不能做 較複雜動作的人尤為適宜。此功法適用於治療備種慢性病,男 女皆宜,沒有禁忌。此功若與「後六十四式」合練,還可治療 各種胰腺疾病。本功採用自然呼吸法,不用意念導引,輕鬆自 然,所以,能夠絕對防止出偏,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糾偏 作用。
〔口 訣〕 雙手對心胸, 經絡要疏通。 帶脈晃三晃, 五臟六腑松。 抬膀慢行步, 氣貫湧泉通。 病氣甩入地, 收氣歸丹田。
〔功 法〕 l、預備 身體自然站立,兩腳平行與肩洞寬,頭微上 頂,頸直雙肩放鬆,虛腋,兩臂自然下垂於體側,掌心向里, 內勞宮對環跳,五指分開微屈,口微閉,舌輕舔上齶。眼平視 前方,全身自然放鬆,寧心入靜片刻,排除雜念,沉氣三遍。 以下各節動作,在動作開始時默念該動作名稱口訣三遍。
2、雙手對心胸 兩手從兩側緩緩上提,手心向下,當手 提至與肩同高時,手腕內旋,同時松肩墜肘;呈胸前抱球勢, 十指相對約距3~4寸,掌心對胸氣戶穴,手離胸約一尺左右。 眼視前方。稍停片刻接下勢。
3.經絡要疏通 兩手沿前胸下落至環跳穴,用空心掌循 經拍打九個九數,共拍打八十一下。拍打時默念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九、九、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一九,足少陽膽經拍打。雙手從胸前呈弧形 下移,手心向里內勞宮對環跳,稍停,然後手變空掌拍打環跳 三下,再順足少陽膽經(下肢外側)拍打六下,拍打至足外踝。 即在大轉子、股外中、膝外上、膝外下、腓外中、外踝各拍一 下。 二九,足三陰經拍打。雙手空掌,從內踝開始,左手拍打 左腿內側,右手拍打右腿內側,從內踝沿足三陰經拍打至大腿 根內側,再從小腹拍打至胸,共九下。即在內踝、脛內中、膝 內下、膝內上、股內中,股內上、下腹、上腹、胸(乳下方)各 拍一下。 三九,足陽明胃經拍打(右手)。右手空掌從左胸上部氣戶 穴開始拍打,經膻中至右側,沿右側足陽明胃經向下拍打至足 背,共拍打九下。即在氣戶(左胸上部)、兩乳間、臍右側,腹 前上、腹前中、膝蓋、膝前下、脛前下、足背各拍一下。 四九,足陽明胃經拍打(左手)。左手空掌從右胸上部氣戶 穴開始拍打,動作順序同上,唯左右相反,對稱。 五九,足太陽膀胱經拍打。雙手掌分別從兩足跟向上,沿 足太陽膀胱經拍打至腎俞穴,共拍九下。即在足跟上、小腿 肚、腘窩下、腘窩、腿後中、臀橫紋、臀中部、臀上部、腰部 各拍打一下。 六九,左手三陰經拍打。右手空掌,從左胸氣戶穴起,循 三陰經(上肢內側)拍打至上肢端指尖,共拍九下。即在腋下、 肩前、肩上、上臂內中、肘關節、前臂內中、腕關節、手掌、 五指各拍打一下。拍打腋下時,中指端正拍在極泉穴,掌心拍 在天池穴。 七九,左手三陽經拍打。右手空掌從左手背指尖開始,循 手三陽經拍打六下至肩井,即在手指背、手背腕、前臂中、肘 後、後臂中、肩井各拍打一下。第七下拍腦後大椎、玉枕,第 八拍頭頂百會,第九拍神庭、印堂。 八九,右手三陰經拍打。同左手三陰經拍打,唯左右相 反。 九九,右手三陽經拍打。同左手三陽經拍打,唯左右相 反。有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在拍打經絡時可以不彎腰。前述九 個九是激導經穴效應的口訣,在拍打時要默念。八十一下拍打 完以後,手自然落下。
4.帶脈晃三晃 兩手從體側呈陰掌(手心向下)緩緩向前 向上提起,提至與腰等高時,小臂內旋,掌心向內,對臍腹。 十指相對,間距7寸左右,形成環抱姿勢,置於帶脈前,腰部放 松,寧靜片刻,先向左轉腰90度,再緩緩右轉腰180度。左右 為一次,共轉三次。然後歸正,兩眼平視。轉腰時要緩慢,雙 腳不能移動,腿隨腰轉而不得彎曲,兩手不要移位。此勢兩掌 對臍腹,自然貫氣於下丹田。兩手臂環抱,兩手三陰經形成閉 路,手三陰經氣盛,故易產生抱氣團之感。此氣團的直徑是由 掌心到腎俞。也就是說腰也在該氣團之中,而丹田在氣團之中 心,有促「氣化精」之功。身體左右晃,樞紐在腰,有疏通帶 脈的作用。疏通帶 脈可防治帶脈病症。
5.五臟六腑松 接上勢,雙手捧氣上行,變空心掌,分 別輕扣於心胸區上焦),顫動點按三次;雙手下移扣於兩肋肝脾 區(中焦),同樣顫動點按三次;再向下移置於小腹、膀胱、大 小腸渠道(下焦),顫動點按三次,體內要有振顫鬆動感。最後 兩手落於體側。兩眼平視前方。此勢主要通過兩手顫動點按而 達到放鬆五臟六腑的目的。振顫放鬆相應臟腑組織的同時,也 促進了血液環循,壓迫使組織血液排出,放鬆有利血液對組織 的灌注。從而改善其血液循環,促進其功能,防止其疾病的發 生,促進其疾病的康復。帶氣振顫,還有自我發氣的作用。
6.抬膀慢步行 雙手從體側呈陰掌緩緩提起至肩平,環 抱成一個陰陽魚狀。右高左低,右臂略與肩平,左臂低於肩。 左手四指對著右手合谷穴,相距約尺半,左手拇指對膻中穴, 間距同身約三拳頭寬。兩手掌心向下,右手臂弧形伸於身體右 前方,眼視右手。然後,慢步行時,手型不變,眼視右手。左 腳先以淌泥步向左前方邁出一步,腳前掌先著地,兩腳成外側 八字形,重心在右腳,然後重心前移,右腳向左前方內扣一 步,繼而左、右、左、右向前共走六步,第六步右腳腳尖朝 前,第七步左腳從右腳跟後歇步叉到右邊,身子下蹲呈「坐盤 勢」,屈膝稍蹲2~3秒鐘,然後起身,第八步,收左腳提起, 同時右腳蹲地跳起,左腳蓋步落在原右腳右側,右腳向右橫跨 一步與肩同寬),兩腳平行站立與起勢方向同。跳步正立勢,其 意之妙在於跳出病氣(濁氣)圈外。否則,病氣(濁氣)易再復身。
7.氣貫湧泉通 接上勢,兩手順勢在胸前變為劍指,順 前胸導引下行,垂於兩腿前,直指湧泉穴。眼平視前方。劍指 透過腳背對湧泉穴貫氣5~10秒鐘。此勢劍指發氣,氣貫湧泉 有兩種意義:一是打通湧泉穴,繼續排濁,使濁氣降至地下深 處;二是令湧泉和地氣打通(無病者,練功場無病氣的情況 下),以采地靈之氣。前者吐故,後者納新。
8.病氣甩入地 右手變爪成梅花瓣形,上提置於右肩井 穴,左手亦變爪形移置於左後側,合谷對腎俞或命門穴;身體 向左扭動45度,然後迅速向右涮腰,使身體歸正;涮腰的同 時,帶動手臂,左手臂甩在正前方,手心向前,指尖向下,排 病氣入地,右手臂甩在身體右後側(環跳外側),手心向後,指 尖向下,排病氣入地。以上為「左轉右甩」,繼而作「右轉左 甩」。動作相同,唯左右相反。顧名思義,本勢的作用和目的 是將病氣甩入地。方法是「甩」。「甩」有兩個作用:一是收 濁氣由體內甩出;二是收濁氣和清氣用「甩」的方法將它們分 離開來。這是 因為濁氣重,清氣輕,如石頭和棉花,用「甩」 的方法可將它們分離開來,石頭「甩」的遠,棉花「甩」的 近。
9.收氣丹田中 雙手從體側捧氣緩緩向上,舉至太陽穴 並在額前收攏,虎口相對,手心向內,緩緩向下,經額、面、 胸、腹導引至下丹田,內視稍許,限平視前方。腳步不動,雙 手自然落於體側,還原預備式,全身放鬆,入靜片刻外氣收 回。最後收功。
推薦閱讀:
※八 段 錦(郭林新氣功教材之一)
※80年代的氣功熱
※氣功武術
※淺談健身氣功中的「基本功訓練」
※為什麼近些年練氣功的人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