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隴原大地上的詩意詞韻 專家顧問團再薦最美甘肅詩詞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美
甘
肅
詩
詞
麻
鞋
漫
踩
元
時
路
尋找甘肅最美詩詞
西部商報訊(首席記者張子藝實習生唐豐豐馬自強)西部商報社聯合甘肅省詩詞學會推出的大型文化公益活動「甘肅詩詞大會」啟動五天來,廣大讀者對於這一充滿詩意的活動充滿了熱情,通過幾大渠道推薦至活動組委會的詩詞已經達到近百首,在這些詩歌中,我們看到了金戈鐵馬,看到了祁連逶迤,也看到霍去病,看到杜甫、李白,那些詩歌那些詩人,踏著歷史的節拍向我們走來。
甘肅詩詞大會,尋找最美甘肅詩詞,讓更多讀者重讀古詩詞,也讓我們重新了解甘肅大地上的詩意詞韻,發現傳統詩詞的獨特魅力。昨日,參與活動的徐先生說,他從上大學時就開始學寫古詩詞,喜歡古詩詞的韻味,在創作中,他堅守傳統詩歌的格律,並注重在詩歌創作中承襲韻律美、音樂美、繪畫美,在朗讀和學習中享受古詩詞之樂。而年輕的讀者劉小陽則說,舉辦甘肅詩詞大會,尋找甘肅最美詩詞,重溫那些傳統經典,可以喚起我們年輕人對國學文化的進一步關注。
西部商報訊(首席記者張子藝實習生陳夢迪黃召輝)「過玉關風吼,敦煌日落,大漠蒼黃。」「那些年,玉皇頂上,我大喊大叫,我吃蘋果」「山色東連關紫氣,河聲北注隴雲寒。」「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黃河」。
這些詩句,或壯美,或感性,都展示了詩人筆下不同視角中的甘肅。西部商報社聯合甘肅省詩詞學會推出的大型文化公益活動「甘肅詩詞大會」正在火熱進行之中,專家顧問團薦詩第二期今日出爐,看看他們心目中「最美甘肅詩詞」究竟是哪首,也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專家推薦的「最美甘肅詩詞」。
馬步升推薦詩歌:
《八聲甘州·夜過河西走廊》
周奉真
夜何其,秦月照河西,長車走長廊。過玉關風吼,敦煌日落,大漠蒼黃。依舊陽關古道,遺壘斷城牆。飲馬冰河處,西認天狼。漫數千年往事,莽祁連無語,惟剩滄桑。想張騫持節,衛霍掃胡羌。劍影處,飛沙走石,夢功名,投筆也昂藏。英雄路,正堪回首,標漢追唐。
創作背景:
你們在夜裡趕過路嗎?身側的風呼呼地吹著,黑夜像一塊巨大的幕布,只有月亮,不遠不近地照著旅人——每個人都覺得在照著自己。《八聲甘州·夜過河西走廊》寫夜行河西走廊的體會,用玉門關和敦煌兩個標誌性的地點概括河西走廊,用大漠古道來展示河西走廊的歷史和滄桑。詩人在夜行之路上,思緒穿越上千公里的廊道和幾千年的歷史,日落、大漠,遺壘、斷城牆這些現實中存在的實體,而詩人思緒中的張騫、衛青、霍去病們,從歷史間款款而來,構成了一幅濃縮的河西走廊歷史圖。
高凱推薦詩歌:
《秋登崆峒山》
第廣龍
在台階上移動
我是一個,用舊了的包袱
再艱難,我也不甘心
踩著落葉,上到山頂
憑高遠望平涼城
我已不再少年
那些年,玉皇頂上
我大喊大叫,我吃蘋果
來得次數多了
不把崆峒水庫的大壩提起又放下
我怎麼對得起家鄉的山水
這一次,我衰敗的腿腳
應和了深秋的顏色
病痛也能斑斕!
我的關節正在霜降
我的腰間掛著風口
三十年前,我騎一輛破舊的自行車
后座上帶著剛認識的新鮮女子
風凌亂,我凌亂
從山前走到山後
難走的路走了,不能走的路也走了
都老了,回憶也老了
指點前朝題字,思想山下生活
我走走停停,讓過去走到我前面的
都是我有過的年輕
都是和我當年相似的後人
回到山下,崆峒山下雪了
早來的雪,晚來的雪
我迎接雪花如迎接白髮
我仰頭的姿勢,伸胳膊的姿勢
創作背景:
不一樣的崆峒山,登高望遠,抒發情懷,第廣龍寫出了不一樣的感受,因為崆峒山在別人是風景,在他是生於茲,長於茲的家鄉,是一個激起回憶,又魂牽夢繞的符號。作者第廣龍的家鄉就在平涼,崆峒山是一座久負盛名的山,但是在作者心中,這是一座伴隨著許多生活記憶的山川。成年之後,每個人都像是蒲公英一樣,隨著風四散飄去,已經在外地工作生活多年的作者在年近半百的時候再次登臨這座充滿著記憶的大山時,看到山下的城市已經跟記憶中的有所不同,自己從一個少年即將成為一個老人,眼前看到的,記憶存在的,都被激活了,才有「病痛也能斑斕」這麼痛切的語句。
鄧明推薦詩歌:
《皋蘭山》
明·周光鎬
金城巍巍倚皋蘭,
絕頂青青立馬看,
山色東連關紫氣,
河聲北注隴雲寒。
天晴萬樹排高浪,
日落雙橋枕碧瀾。
見說古來征戰地,
驃姚曾此走呼韓。
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年,周光鎬登臨皋蘭山俯瞰蘭州大地,萬樹如浪,鎮遠浮橋、握橋溝通絲路交通,東連函谷關,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皋蘭山西起龍尾山,東至老狼溝,形若蟠龍,「高厚蜿蜒,如張兩翼,東西環拱州城(蘭州城),延袤二十餘里。」是蘭州城區的屏障,自從2000多年前匈奴人在黃河邊叫響「皋蘭」後,這座大山就成了蘭州滄桑歲月的見證。這裡自古就是軍事要地,傳聞霍去病鏖戰於皋蘭山下擊敗匈奴,開疆擴土。全詩觀示懷古,古今相通,氣勢雄奇,美好詩也。
楊繼軍推薦詩歌:
《黃河賦》
晉·成公綏
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黃河;
潛崑崙之峻極兮,出積石之嵯峨。
登龍門而南遊兮,拂華陰與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踰洛汭而揚波。
體委蛇於後土兮,配靈漢於穹蒼。
貫中夏之畿甸兮,經朔狄之遐荒。
歷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晉之南鄉。
秦自西而啟壤兮,齊據東而畫疆。
殷徙渉而永固,衛遷濟而遂強;
趙決流而卻魏,嬴引溝而滅梁。
思先哲之攸嘆,何水德之難量。
創作背景:
黃河從巍巍的昆崙山發源,衝出險峻的積石峽,在金城蘭州穿城而過,向東奔流到龍門,再轉而向南,一路砥柱激蕩終至大海。黃河上游的涇渭河谷是華夏文明的源頭,黃河兩岸的沃野孕育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文明,數千年來,多少王朝的故事在這裡輪番上演。這是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一篇《黃河賦》,距今已過去1700多年,河水悠悠,其德永續。
推薦閱讀:
※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民俗文化之宗教【圖文】
※為什麼來青海一定要走一趟最經典的青甘大環線?行程有哪些亮點?
※甘肅衛生廳長要求全省人人練真氣「無葯治病」
※深邃的目光----絲路遺珍在甘肅之歷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