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茶香中 走完中國名茶之旅之——湘、鄂、閩名茶
第一站恩施——恩施玉露
站點特色
恩施位於湖北省的西南端,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這裡生活著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27個民族。崇山峻岭包圍著恩施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恩施的美在於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旅遊者來到這裡,可以隨興遊玩,於不經意間就能隨時發現好風景。這裡的山水風光如詩如畫,奇洞異穴光怪陸離,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吉慶時跳的擺手舞,無不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
茶史追溯
恩施玉露是我國傳統名茶。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在玉綠的基礎上,研製出的綠茶香鮮味爽,毫白如玉,因其白毫格外顯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恩施玉露以其別具一格的品質特色,贏得世人讚賞,屢次被評為名茶。
茶導遊
恩施玉露的主產地位於恩施東郊五峰山。五峰山因五座山峰如珠相連而得名,古代亦稱五珠山。在五峰山的龍首山頂,有清代道光年間建成的連珠塔,塔頂由七顆大錫珠重疊而成。現在,連珠塔被列為恩施重點保護文物。每逢盛夏,人們相約爬山登塔,於塔舍周圍茶舍乘涼賞塔,品飲玉露茶,別有情趣。
名茶鑒賞
恩施玉露茶是我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其品質特點為: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
順道一游
八百里清江清江闖灘位於恩施城區清江中游至汾水河大橋段,全長公里,最窄處15米,最寬處200多米。沿途既能感受到驚險刺激的險灘漂流,觀賞到如夢似幻的清江畫廊,還能體驗古樸獨特的土家民俗,被譽為"神州第一漂"。
每年四至十月間是清江闖灘的最佳時間,此時河水水量較大,水流湍急。漂流時乘坐橡皮艇,遊程中要穿過48道險灘,最大落差4米,越5段峽谷,在水流緩處,可仰望兩岸幽靜的景色;而水面急處,浪花飛濺,一不小心會撞上大石頭,既驚險刺激,又頗有意趣。全程漂流需6小時,到終點後乘車返回恩施市。
魚木寨位於利川西部,地處318國道線利川至萬縣途中,寨樓空兀於萬山之中,兩邊一色懸崖,中間只有一狹窄寨門與外界相通。
相傳古代馬、譚兩大土司交戰,魚木寨的險要地勢令譚土司久攻不下,數月後,守寨的馬土司扔下活魚無數,落於前來攻寨的譚土司帳前,譚土司嘆道:"吾克此寨,如緣木求魚也",從此便有了魚木寨這個名字。目前,魚木寨中居住著五百多人,均是土家族。寨內還保存有清代碑墓10座,碑高一般都在5米以上,墓石大都石雕工藝精湛,技藝高超。寨中的"三陽關"卡門、"亮梯子"石棧道鑿於絕壁之上,十分險要,"古城牆"、"六吉堂"等遺迹則古樸典雅,環繞山寨的"雞頭溝瀑布"高達百餘米,氣勢磅礴。
門票:15元
交通:從恩施或利川坐長途車先至大興鄉,然後步行3公里山路可至魚木寨。或者先從利川市坐班車到謀道鎮,再從謀道包車前往。
住宿:寨中沒有旅館,但可以住宿於土家族山民家中。
特別提示:在魚木寨寨門口的收費處掛有一幅對聯,但只有上聯而無下聯,如果能當場對出下聯則可省去門票費,有文採的朋友不妨一試。
交通指南
武漢和宜昌有通往恩施的航班。
從恩施機場坐計程車前往市中心不到10元。
從恩施飛往省會武漢的航班每天有兩班,時間為08:40和15:30,票價530元,需時1小時20分鐘。
每周一、四的13:40有航班飛往宜昌,票價300元,需時40分鐘。
每周一、四的10:00有航班飛往重慶,票價420元,需時1小時。
公路
恩施客運站位於舞陽大街西首清江姊妹橋處,有發往武漢、宜昌、襄樊、荊州,以及州內各縣和外省如重慶、廣州、溫州的班次。另外,位於舞陽大街4號的清江賓館服務站也有發往州內各縣的長途車。
恩施至武漢、宜昌每天有多班。至武漢的普通卧鋪車票價100元,空調卧鋪再加50元,全程耗時18小時;至宜昌的普通卧鋪60元,耗時12小時。至州內各縣的汽車流水發車,基本上坐滿就開了。
除了普通汽車外,恩施客運站還有發往宜昌的小轎車,車型是富康,耗時只需6小時,包車價格580元,散客票價145元/人,坐滿四人發車,人數如果不夠則預設的票額由坐車的人分攤。
市內交通
恩施的計程車很便宜,起步價才3元,2公里後每公里加收1元,車型大多是奧拓和夏利。
另外在當地被稱做"麻木"(一種機動小三輪車)的小車滿街都是,只要是在城區範圍之內,一律收費2元。
湘、鄂、閩名茶 湖北名茶-宜昌--宜昌紅茶
第二站宜昌——宜昌紅茶
站點特色
"三峽門戶"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長江中、上游交界處,地處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古稱"夷陵",歷來被稱作"川鄂咽喉,鄂西重鎮"。悠久的歷史和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使宜昌聞名於世。旖旎的三峽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構成了宜昌神奇浪漫、多姿多彩的迷人畫卷。
宜昌人傑地靈,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和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誕生在宜昌。三國古戰場遺址、三峽水利樞紐等名勝古迹遍布全市,旅遊資源極為豐富。不僅有玉泉塔、屈原廟、昭君祠、三游洞等寶貴的文化遺產,還有高嵐的幽靜、大老嶺的神秘、清江的秀麗以及三峽大壩、長江大橋的雄偉等自然風光…,宜昌,以她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每年數十萬的中外遊客。
茶史追溯
湖北宜昌地區是我國古老茶區之一,據記載,宜昌紅茶問世於19世紀中葉,至今有百餘年歷史,因交通關係,由宜昌轉運漢口出口的紅茶,取名"宜昌紅茶",宜紅因此得名,
宜紅工夫茶,早在公元一千八百年就銷往俄國英國,到1886年前後大量出口,銷往國際市場,享有較高聲譽。
宜昌紅茶產於鄂西宜昌、恩施地區,這裡崇山峻岭,森林茂密,河流縱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茶樹生長。
名茶鑒賞
宜紅工夫茶:外形條索緊結秀麗,色澤烏潤顯毫,葉底紅亮柔軟;湯色紅艷透明,香氣清鮮純正,滋味鮮爽醇甜。
小貼士
長江三峽上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下至宜昌南津關,長192公里,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三大峽谷組成。西陵峽是長江三峽的最後一段,東起湖北巴東縣香溪口,西至宜昌市南津關,約長七十公里,是長江三峽中最長的峽,以灘多水急聞名。
土特產推薦
在宜昌有許多本地和三峽的特產可買,水果中有柑桔、彌猴桃、柿子;茶葉有宜紅工夫茶、峽州翠綠茶、茉莉春尖茶、仙人掌茶等等:另外還有優質板栗、香菇和木耳。
宜昌還出產魔芋,又叫"麻芋子",生長在背陰潮濕、土壤肥沃的山地中。其營養很豐富,具有減肥、降血壓、防治痔瘡和靜脈瘤的功能,對防治腸道癌也有一定作用。用魔芋製成的魔芋豆腐口感柔韌而有彈性,非常好吃。
順道一游
葛洲壩位於長江三峽的出口處,全長2561米,將長江一分為三,是世界上最長的水壩之一。如果乘著萬噸巨輪過葛洲壩,可以親眼目睹人類的智慧是怎樣巧妙地改造自然的,巨大的輪船可以通過大壩的水位調節,在轉眼之間上升幾十米,那種感覺令人驚喜。
作為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葛洲壩的泄洪閘放水時有著極其磅礴的氣勢,迸發的波濤和巨大的水聲令人震撼。泄洪閘周圍的環境也十分優美。
交通:從武漢到宜昌有高速班車,到宜昌後可以乘3路和9路中巴車到船閘處下車。
門票:3元
交通指南
航空宜昌三峽機場距市區26公里,有飛往全國各地的航班。
鐵路從宜昌始發有到北京、鄭州、柳州等地的列車。
公路宜昌的交通十分方便,它是湖北省的公路交通樞紐,從省會武漢乘班車四個小時就可以到宜昌。
湘、鄂、閩名茶 湖北名茶-隆中--隆中茶
第三站隆中——隆中茶
站點特色
隆中風景區位於襄樊市近郊,古城襄陽西13公里處。這裡"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我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青年時期曾在這裡隱居長達十年之久。膾炙人口的《隆中對》和劉備"三顧茅廬"的史事都發生在這裡。
今天,山鄉古隆中仍以她特有的人文魅力吸引著中外遊客。
這裡環境清靜幽雅,山青水碧,古迹眾多,文化沉澱豐富,諸葛亮當年活動遺迹諸葛草廬、六角井、躬耕田、小虹橋、抱膝石、梁父岩等歷千年而安然。茂林修竹間,掩映著先賢憑弔諸葛亮,引以托情的武侯祠、卧龍深處、隆中書院、古牌坊等景點。著名的有:隆中牌坊,建於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隆中的標誌;諸葛草廬,1987年重建的仿漢建築,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此作《隆中對》;卧龍深處,建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相傳諸葛亮常在此交友聚會。
就在隆中的青山秀水之間,出產一種名茶——隆中白毫。
茶導遊
隆中白毫茶產於隆中風景管理處茶場。沿隆中風景區的隆中牌坊、武侯祠、老龍洞等景點,拾級而上,但見萬綠叢中,綠蔭深處,散布著碧綠的茶園,林中種茶,茶中有林,林海峻秀,茶園如染,漫步景區,頓覺心曠神怡。
名茶鑒賞
隆中白毫茶於20世紀80年代初問世,一經問世,即倍受好評,在湖北省名茶評比中,多次獲獎。其特色為:外形銀直略扁,身披白毫,銀綠映翠,香嫩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甘。
小貼士
為推廣隆中茶及便於遊人歇息,隆中風景區特在東山建有一座兩層游廊式的"卧龍茶室",遊客可在此煮泉品茗,一品名茶甘美之時,盡覽隆中秀色。奇特的是,該茶若用老龍洞泉水沖泡,茶香撲鼻,多次沖飲而香味不減。
順道一游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周長7公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台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湘、鄂、閩名茶 湖北名茶-武當山--武當針井
第四站武當山——武當針井
站點特色
武當山,因一代宗師張三丰所創的武當派而揚名,又因金大俠的精彩描寫而真正名揚天下。武當山古名太和山,位於湖北省北部十堰市境內,山勢雄偉,面臨丹江口水庫,背依神農架林區,連綿400多公里。有72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其餘各峰均傾向天柱,蔚為奇觀。自古以來,武當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築遍及全山,規模宏偉,相傳上古時玄武在此得道飛升。
"山不封不名",自東漢道教誕生之後,歷代帝王曾數次在武當舉行封山儀式,武當山聲名日盛,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宮後,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馬,浩浩蕩蕩開進武當山,共建造7宮,2觀,36庵和72崖廟,一時被稱為"大岳"。武當山風景兼泰山之偉、黃山之奇、雁盪之幽,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將之譽為"天下第一山",雖有誇張之嫌,卻也可見得這裡是一個值得一游的地方。
游武當有三大看點,一是山上宏偉的古建築群。當年明成祖朱棣役使30多萬軍民工匠,在武當山大興士木,用了將近十年時間建成的宏大建築群。這些建築在設計上充分利用地形特點,布局巧妙,各具特點又互相聯繫,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現存的主要建築有金殿、紫霄宮、遇真宮、復真宮等。二是山巒清秀,風光壯麗。自然景觀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十一洞,十石,九泉等。而這些自然景觀又與精緻的古建築融為一體。三是聞名中外的武當拳。武當拳的創始人是北宋時武當山著名道士張三丰,他創造的拳術稱為動靜結合的太極十三式,是我國武術上的重要遺產。
茶導遊
湖北名茶——武當針井就出自武當山,主產於武當山山脈中段的八仙觀茶場。這裡西連汽車城十堰,東領繁華城襄樊與襄渝鐵路,地理位置極為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是武當旅遊觀光及生態茶園基地,著名景點之一。
這裡茶園層層繞山轉,四季花開,霧靄籠罩,土質肥沃,所產名茶——武當針井多次榮獲湖北省名茶評比特等獎,獲湖北十大名茶稱號。尤為一提的是,茶場融中國茶藝與武當道樂,獨創出武當茶道,值得欣賞。
名茶鑒賞
武當針井外形緊細似針,色澤油綠顯毫,湯色清澈明亮,香氣高爽持久,葉底嫩綠,勻齊成朵。
小貼士
武當針井茶名的由來很有意思,還和中國的著名成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有關呢。據說當年這個成語故事就發生在武當山鎮磨針井村,當地至今尚有磨針石雕屹立其間,已成為武當一景。武當針井以此命名,大約有兩層含義,一是此茶茶味之甘醇來之不易,包含了制茶者的艱辛勞動;二是描述了此茶外形如針般細直,做工也很精細。
湘、鄂、閩名茶 湖南名茶-洞庭湖--君山銀針
第一站洞庭湖——君山銀針
站點特色
偉大的詩人屈原曾經講述了這樣一個愛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叫湘君,他用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造了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他的愛人湘夫人的到來。美貌的湘夫人來了,湘君和湘夫人牽著手,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游弋在秋風裊裊的碧波上……這個讓人神往的故事就發生在美麗的洞庭湖。
洞庭湖,碧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人所共知的美景絕佳。湖中有山名洞庭,洞庭湖因此而得名。以湖為界,南邊是湖南省,北邊是湖北省。其南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四水匯入,北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湖水最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它猶如一個天然的大水庫,容納四水,吞吐長江。
洞庭湖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湖裡盛產鯉、鯽、鱅、鰱、鯿、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湖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據傳清雍正、乾隆二帝先後游江南時,均曾品嘗過銀魚,評價甚高。銀魚嬉遊於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
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歷代被視為蓮中之珍。每當荷花盛開季節,滿湖荷葉襯托著婷婷玉立的花朵,素雅高潔,"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泛舟採蓮是一項很有特色的旅遊項目,眾多遊客心生嚮往,躍躍欲試。
洞庭湖中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名君山(洞庭山),而且出產許多奇珍,尤以君山茶聞名,自唐代即被列為貢茶。
名茶鑒賞
君山產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因茶葉滿披茸毛,底色金黃,沖泡後如黃色羽毛一樣根根豎立而一度被稱為"黃翎毛"。相傳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時就曾選帶了君山茶。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到君山銀針,十分讚許,將其列為貢茶。
君山銀針屬黃茶類,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著稱。銀針茶在茶樹剛冒出一個芽頭時採摘,經十幾道工序製成。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內呈橙黃色,外裹一層白毫,故得雅號"金鑲玉",又因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故名君山銀針。沖泡後,開始茶葉全部沖向上面,繼而徐徐下沉,三起三落,渾然一體,確為茶中奇觀,入口則清香沁人,齒頰留芳。
茶導遊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描摹洞庭君山島的最貼切寫照。君山由72座山頭組成,相傳這些山頭系由青螺變化而來。君山古稱洞庭山,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望,現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君山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淵源流長,有"江南第一祠"之譽的湘妃祠;有秦始皇"封山印";有漢代武帝射蛟台;有宋代農民起義的楊幺寨。這裡四時景色各異,自然風光秀美。由於四面環水,君山島上水霧繚繞,再加上疏鬆深厚的土壤,很適宜茶葉生長。在春季游君山,可欣賞到君山茶園春色。君山銀針與君山金龜、洞庭銀魚,一起被稱為"君山三寶"。
小貼士
君山有一著名景點柳毅井,相傳柳毅傳書救龍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柳毅井與洞庭湖近在咫尺,井水面卻比湖水面高出數米,其水質清洌甘甜,最宜烹茶,用柳毅井水烹君山銀針茶,則更得君山茶之真味。明代詩人譚元春曾駕舟30里往柳毅井取水試茶於岳陽樓,留有"臨湖不飲湖,愛汲柳家井。茶照樓上人,君山破湖影"的詩篇。
名茶傳說
君山銀針原名白鶴茶。據傳初唐時,有一位名叫白鶴真人的雲遊道士從海外仙山歸來,隨身帶了八株神仙賜予的茶苗,將它種在君山島上。後來,他修起了巍峨壯觀的白鶴寺,又挖了一口白鶴井。白鶴真人取白鶴井水沖泡仙茶,只見杯中一股白氣裊裊上升,水氣中一隻白鶴衝天而去,此茶由此得名"白鶴茶"。又因為此茶顏色金黃,形似黃雀的翎毛,所以別名"黃翎毛"。後來,此茶傳到長安,深得天子寵愛,遂將白鶴茶與白鶴井水定為貢品。
有一年進貢時,船過長江,由於風浪顛簸把隨船帶來的白鶴井水給潑掉了。押船的州官嚇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只好取江水魚目混珠。運到長安後,皇帝泡茶,只見茶葉上下浮沉卻不見白鶴衝天,心中納悶,隨口說道:"白鶴居然死了"!豈料金口一開,即為玉言,從此白鶴井的井水就枯竭了,白鶴真人也不知所蹤。但是白鶴茶卻流傳下來,即是今天的君山銀針茶。
茶詩為證
汲君山柳毅水試茶於岳陽樓下(三首)
譚元春
湖中山一點,山上復清泉。
泉熟湖光定,甌香明月天。
臨湖不飲湖,愛汲柳家井。
茶照上樓人,君山破湖影。
不風亦不雲,靜瓷擎月色。
巴丘夜望深,終古涵消息。
湘、鄂、閩名茶 湖南名茶-張家界 沅陵--碣灘茶
第二站張家界沅陵——碣灘茶
站點特色
訪碣灘茶可順便走訪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因為碣灘茶產區沅陵縣是張家界的近鄰。張家界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全市154萬人口中約有72%為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張家界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她以神奇峻峭的石英砂岩峰林、奧妙莫測的深谷幽境、艷麗多姿的溶洞奇觀、清澈幽靜的溪澗流泉、古老茂密的原始次森林等景觀,被譽為"人間仙境"、"天下第一奇山"、"立體山水畫"、"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和索溪峪自然保護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三大景區共同構成了湖南的天然旅遊大寶庫——武陵源景區,這其中,張家界的名聲和地位尤為顯赫。198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全國第一園。
游完張家界,便可造訪張家界的南鄰沅陵縣。沅陵縣位於沅水中游,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之稱,是全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沅陵旅遊正在成為湖南旅遊的新熱點,這裡不僅自然景觀獨特,而且物產豐富,尤以碣灘茶最為有名。
茶導遊
"碣灘茶,香又美,喝上一杯使人醉。"著名的碣灘茶產於沅陵縣城東北五十公里處的碣灘山。碣灘,因"灘中礁石豎立如碑"而名,碣灘茶,又因產於沅水北岸碣灘山坡而名。碣灘山位於沅水江畔,這裡峰巒挺秀,林木蒼翠,重雲積霧,湍急的沅水在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後飄然繚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每臨陽光普照顯得神秘如幻。高山霧雨出好茶,馳名中外的碣灘茶便出產於此。就在碣灘山的山坡上,座落著3000餘畝蓊鬱青翠的碣灘茶園,茶園綠染碣灘兩岸,有"栽培布局奪天工,碧毯陳鋪十五峰,唯有碣灘茶最好,知音海外話田中"之贊語。碣灘茶茶香遍全球,歷史久遠,在唐代已成為貢茶,歷久不衰。`
茶史追溯
碣灘茶,得名於唐,明清時代稱它為"辰州碣灘茶"。1972年,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華訪問,曾向周恩來總理誇讚碣灘茶,並稱之為"中日友好之茶"。相傳1300多年前的盛唐時期,唐睿宗的娘娘胡鳳姣從故里沅陵胡家坪回京,夜泊碣灘,品嘗到碣灘茶,覺香氣馥郁,甘醇爽口,便擇其佳制,帶回京都,唐睿宗賞賜眾大臣品嘗,無不交口稱讚。此後,碣灘被指令闢為茶園,官府每年派人督造監製。以後又逐漸傳到了日本和印度。
名茶鑒賞
碣灘茶為綠茶,其形、色、香、味均很獨特。其外形條索緊細,挺秀顯毫,色澤綠潤,內質香高持久,有栗香氣,滋味鮮醇甘爽,飲後回甘,沖泡後湯色黃綠清透,杯中茶葉時起時落如銀魚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聞其香,遠者因"渴"倒倍覺芬芳。一人品茶滿屋香氣,正是碣灘茶與眾不同之處。因其品質優秀,碣灘茶連續被評為湖南名茶。
名茶傳說
關於碣灘茶,民間還流傳著一段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碣灘山下住著父女倆,老爹七十有八,身板硬朗。女兒年方十八,模樣俊俏。因這女兒是老爹六十歲那年在灘邊撿到的,人們都管這女娃叫"撿妹"。老爹-輩子在碣灘碼頭擺渡為生。因家中無茶,只能將米炒焦,然後用開水沖之而喝,要是有杯香茶解渴該多好啊!父女倆常常這樣想。
一天夜裡,撿妹睡夢中朦朦朧朧來到碣灘山坡,發現山頂上有一塊坪,坪里長著一些似竹非竹、似草非草的綠樹,有幾個穿紅著綠的姑娘,說說笑笑,在綠蓬叢中穿梭。撿妹正欲上前施禮,一團雲煙飄過,姑娘們便無影無蹤了……
第二天清晨,撿妹好奇地提著籃子上山了。她踏荊踩棘走到溪的盡頭,爬上坡的險處,正愁無路可行,突然,從刺蓬里竄出-只白兔子,她追著白兔跑,跑著跑著,眨眼間,白兔鑽進了一個岩洞,她也跟著進去,出了洞,她一下子懵了,白兔不見了,只有雲霧在眼前飄蕩。彎腰細看,發現自己已到了夢中的草坪里,一蓬蓬青翠欲滴的小綠樹,暢著嫩尖,伸著細葉,彷彿在向她致意,她樂不可支地-朵一朵摘了起來……
籃子裝滿了,她笑著唱著回家了,經過炒焙,茶葉制好了,撿妹泡了一杯端給老阿爸,頓時滿屋飄香,老阿爸品一口,拍手叫絕,連連稱好。後來,客人們喝到撿妹泡製的茶水時,無不讚揚。
撿妹發現好茶的事很快被一個財主知道了,財主帶人"請"撿妹去制茶,撿妹不甘心好茶被財主霸佔,手提茶壺便跑,財主和家人隨後就追,眼看就要追上了,撿妹將茶壺朝後擲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茶壺變成了一座山(即今碣灘南面的銀壺山),將路堵住了!財主氣急敗壞,只能望山興嘆。從此,撿妹再也沒有回來,但是,她採過的茶樹卻越長越蔥籠;碣灘人也學會了製作茶葉,他們製作的茶葉也越來越香。
土產推薦
碣灘茶
葛粉張家界特產。葛粉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補腎健脾、益胃安神、清心明目、潤腸通便及醒酒等功能。臨床表明,對防止動脈硬化和降血壓、抗衰老、治療冠心病、健美皮膚、增加腦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強記憶力、提高兒童智商等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土家織錦又名"西蘭卡普",是全國四大名錦之一,秦漢時期被列為朝廷貢品。它以工藝精湛、造型生動、富有濃郁古樸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民族特色而著稱。
石耳又名岩耳,長於絕壁上的真菌植物,多生長在背北朝南、潮濕的砂岩絕壁上。石耳性涼味淡,可以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石耳"久食益色,至老不改,令人不飢",可"明目益精,延年益壽"。對肝癌患者有治療作用。
土家腊味是真正的柴火熏烤成的腊味。品種很多,有臘魚、臘肉、臘腸、臘豬肚、臘豬肝、臘野味等。這些腊味黑中透紅、肥而不膩、焦而不脆,聞之臘香撲鼻,食之滿口留香。
湘、鄂、閩名茶 湖南名茶-長沙--嶽麓毛尖 高橋銀峰
第三站長沙——嶽麓毛尖高橋銀峰
站點特色
長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的之稱,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之一。1998年又率先成為全國第一批優秀旅遊城市。長沙,又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曾有"革命搖籃"的讚譽。黃興、蔡鍔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以及後來的一代偉人毛澤東、蔡和森、劉少奇等都在長沙度過了"風華正茂"的"崢嶸歲月",勾畫了中國革命的宏偉藍圖。當代總理朱鎔基生於斯、長於斯。長沙,不僅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而且風景秀麗,旅遊資源極其豐富。市內,湘江由南而北分市區為東西兩區,水陸洲浮碧江心,瀏陽河曲繞古城,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中所描寫的"湘江北去,桔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就是長沙自然風光的寫照。嶽麓山風景區、桔子洲、嶽麓書院、灰湯溫泉以及馬王堆西漢古墓、走馬樓17萬枚孫吳簡牘等獨具特色。青銅器人面鼎、大銅繞、四羊方牌等更是稀世之珍。
長沙,確是一座不可不游的城市,這裡出產兩種名茶——嶽麓毛尖和高橋銀峰。
嶽麓毛尖
嶽麓山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自古以來就是著名風景區。這裡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錦山秀水,無限風光。嶽麓山主峰海拔300米,湘江在其腳下緩緩流淌,這裡自然風光以奇、珍、幽、美著稱,人文景觀更是亮麗多彩,著名景點有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清風峽、愛晚亭等。嶽麓山不僅風光秀麗,還出產歷史名茶——嶽麓毛尖。
嶽麓毛尖為歷史名茶,其品質特點為:捲曲多毫,深綠油潤,湯碧微黃,清澈明亮,栗香持久,味醇甘爽,湯色黃綠明亮,葉底肥壯勻嫩。
高橋銀峰
高橋銀峰是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於1959年研製的新創名茶,產於長沙高橋。這裡地處玉皇峰下,周圍山丘疊翠,河湖掩映,土層深厚,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歷來就是名茶之鄉。高橋銀峰因堆疊起來似銀色山峰及產地高橋而得名。1978年,高橋銀峰獲湖南省科學大會獎,後又多次獲湖南省名茶和全國名茶稱號。1964年,高橋銀峰寄贈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郭老品嘗後,即興賦詩讚道:"肯讓湖州誇紫筍,願同雙井斗紅紗。"將高橋銀峰與紫筍茶、雙井茶媲美。高橋銀峰品質風格獨特:外形條索緊細微曲,色澤翠綠,周身銀毫雪白豎立,內質香氣鮮濃,滋味醇厚,湯色清亮,葉底嫩勻,飲後回味持久。
小貼士
愛晚亭位於清風峽內,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原名紅葉亭,後據唐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改名愛晚亭。毛澤東求學時常與學友來此遊憩、學習,現該亭匾額"愛晚亭"三字就是毛澤東主席於五十年代初親筆手書。愛晚亭由四根紅柱支撐,單檐歇山頂,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亭內立碑,上刻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詩句。到此一游,收穫絕對會有,而且也絕不止只是留一、二張影那麼簡單。
湘、鄂、閩名茶 湖南名茶-衡山--南嶽雲霧茶
第四站衡山——南嶽雲霧茶
站點特色
南嶽衡山在衡陽市以北50公里處,這裡岩壑深幽,寺院棋布,流泉飛瀑點綴著鬱郁森林,歷來就是旅遊勝地。衡山方圓800里,共有72峰,據說每座峰的峰名各有來歷,對遊人開放的遊覽面積有85平方公里,其主峰祝融峰海拔1298米,它最南端的就是著名的回雁峰,古人一直認為南遷的大雁飛到回雁峰後就不再往南飛了;它的北端則始於長沙境內的嶽麓山。衡山在2000多年以前就已經名聞天下,歷代帝王都曾在此狩獵祭天;杜甫、朱熹等名人也都來遊歷過。
衡山屬於衡陽地區,衡陽市是湘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別稱"雁城"。衡陽風景秀麗,有不少自然和人文景觀,除了衡山以外,還有著名的"衡陽八景"。
名茶鑒賞
南嶽雲霧茶,在唐代就列為"貢茶",唐代陸羽的《茶經》亦有記載:"茶出山南者,生衡山縣山谷"。南嶽衡山,林壑幽深,山嵐瀰漫,古木參天。這裡氣候溫和、溫潤,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長年雲霧籠罩,對茶葉生長尤為有利。
南嶽雲霧茶無蟲害,無化學污染,製作工藝精細,品質特點是:外形細秀彎曲如螺形,秀麗多毫,翠綠勻潤,鮮爽醇厚,嫩香持久。相傳南嶽雲霧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唐代,就成為貢品,當時的雲霧茶是少數富貴人家的必備茶飲。現在的雲霧茶,南嶽到處都有種植。最適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別是廣濟寺、鐵佛寺、華蓋峰等地,這一帶雲霧交織,陽光和煦,森林覆蓋面積大,種出的茶"條索緊細,挺秀多毫,內質優良,清香馥郁,飲後回味。"1980年至1982年連續三年南嶽雲霧茶被評為部優、省優產品,暢銷海內外。
茶詩為證
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節選)
唐李群玉
客有衡岳隱,遺余石廩茶。自雲凌煙露,采掇春山芽。
圭璧相壓疊,積芳莫能加。碾成黃金粉,輕嫩如松花。
顧渚與方山,誰人留品差。持甌默吟詠,搖膝空咨嗟。
交通指南
來衡山旅遊均可以乘火車,可以乘到衡山站下車,另外也可以乘到衡陽或株洲火車站下車,這三站都有開往衡陽市南嶽區(原南嶽鎮,是衡山景區的門戶)的班車;山上有公路,可在山下坐旅遊班車或計程車到半山亭和磨鏡台。
湘、鄂、閩名茶 福建名茶-安溪--鐵觀音
第一站安溪——鐵觀音
站點特色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置縣歷史悠久。安溪是中國特種茶類烏龍茶的故鄉,極品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產茶歷史悠久,茶葉品質優良,香高味醇,獨具一格,名聞遐邇。1974年安溪被列入全國100個年產茶葉5萬擔基地縣,1982年被列為福建省茶葉出口基地縣。"鳳山牌"特級鐵觀音自1982年起連續18年榮獲國家金質獎,1985年特級黃金桂被評為全國名茶。1995年3月,農業部、中國農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行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大會,安溪縣被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稱號。
安溪的茶俗文化,堪稱閩南一絕,每逢採茶季節,茶園裡茶歌飄蕩,茶山成了天然的對歌台。茶藝更具文化內涵,融閩南音、茶歌、茶舞為一體。從沖泡到品嘗,一共經過15道工序,人們一邊品嘗濃郁甘醇的茶香,一邊享受絕妙的藝術表演。"安溪人待客茶當酒,茶杯一端好朋友",成為世代相承的禮俗。
茶導遊
自古高山雲霧出好茶。安溪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地表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多山,群山環抱,峰巒疊翠,溪流潺潺,氣候溫和,水量充沛;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加上千年實踐得到的精湛制茶技藝,使安溪茶葉品質格外優異。安溪人,種茶、制茶、品茶、泡茶,賽茶王、吟茶詩、唱茶歌、跳茶舞……因為茶,安溪被譽為飄香的土地。安溪,以鐵觀音而蜚聲海內外。
茶史追溯
安溪境內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樹。在藍田等地發現的野生茶樹,樹高7米,冠達米。據專家論證,已有1000多年的生長歷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斷發現野生茶樹,表明了安溪具有豐富的茶樹資源和悠久的產茶歷史。
據考,安溪產茶始於唐末。明清時期,是安溪茶葉走向鼎盛的一個重要階段。明代,安溪茶業生產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飲茶、植茶、制茶廣泛傳遍至全縣各地,並迅猛發展成為農村的一大產業。
名茶鑒賞
鑒別鐵觀音是一項高深的學問,安溪著名茶師和老茶農觀形聞香即可鑒別茶葉優劣,道行高者甚至能品斷此茶產何地何村、幾年生茶樹,特點突出者還能品味出自何名茶師之手。外行人品飲鐵觀音可從"觀形、聽聲、察色、聞香、品韻"入手來辨別茶葉優劣。觀形:優質鐵觀音茶條捲曲、肥壯圓結、沉重勻整;聽聲:精品茶葉較一般茶葉緊結,葉身沉重,取少量茶葉放入茶壺,可聞"噹噹"之聲,其聲清脆為上,聲啞者為次;察色:成品茶色澤鮮潤,帶砂綠色,紅點鮮艷,葉錶帶白霜。沖泡後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茶葉展開後葉底肥厚明亮(鐵觀音茶葉特徵之一葉背外曲),具綢面光澤,此為上,湯色暗紅者次之;聞香:精品鐵觀音茶湯香氣濃馥,其獨特香氣芬芳撲鼻,且馥郁持久,令人心醉神怡。品韻:古人有"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之妙說。細啜一口,舌根輕轉,可感茶湯醇厚甘鮮;緩慢下咽,韻味無窮。以上種種,正是安溪鐵觀音之魅力所在。
自上世紀初開始,安溪鐵觀音就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
茶藝欣賞
鐵觀音的茶藝別具一格,自成一家。首先,必須嚴把用水,茶具,沖泡三道關。"水以石泉為佳,爐以炭火為妙,茶具以小為上"。
茶藝按其程序可分為八道:
白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凈茶具;
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茶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
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
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
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里;
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
鑒賞湯色(看茶):觀賞杯中茶水的顏色;
品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喉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小貼士
"賽茶王"是安溪茶文化一大特色。每當新茶登場,縣、鄉鎮、村各級制茶高手紛紛取出自己的"功夫茶"雲集一處,擺開賽場,經過"眼觀色,手觸形,舌嘗味,鼻聞香"等嚴格的程序鑒定和比較,推出本季、本地區各個品種的"茶王"。對中獎者給予金牌或獎金重賞,以資鼓勵,有的地方還敲鑼打鼓把"茶王"迎送回家,視為一種無尚光彩。近年"茶王賽"又開辦到上海、北京、廣州、香港等地,安溪茶葉進一步推向國內外市場。
名茶傳說
關於鐵觀音品種的由來,在安溪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茶農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年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散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果然在山崖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製成之後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認為這是茶之王,就把這株茶樹挖回家中進行繁殖。幾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盛。因為此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託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從此鐵觀音就名揚天下。
湘、鄂、閩名茶 福建名茶-武夷山--武夷岩茶
第二站武夷山——武夷岩茶
站點特色
"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前人如此盛讚武夷。武夷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有"奇秀甲於東南"之譽。這裡群峰相連,峽谷縱橫,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相傳長壽老翁彭祖茹芝飲瀑,隱居此山,生有二子,長子名"武",次子名"夷",二人開山挖河,疏干洪水,後人為紀念他們,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武夷山,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這裡岩峰聳立,挺拔秀偉,群峰連綿,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人間仙境。
武夷山懸崖絕壁,深坑巨谷。武夷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著名的武夷岩茶就生自絕壁岩谷之中。當地茶農利用岩凹、石隙、石縫,沿邊砌築石岸,構築"盆栽式"茶園。"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岩茶因而得名。
名茶鑒賞
武夷岩茶屬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之一的青茶類,俗稱"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具有"三紅七綠"(三分紅邊,七分綠)特點。
武夷岩茶經歷代變遷,種類繁多,品質各異。采自正岩的稱"奇種",采自偏岩的稱"名種",在正岩中選擇部分優良茶樹單株採制的,品質在奇種之上的,稱"單叢"。名岩專選一二株品質特優的茶樹單株採制的,稱"名叢"。著名的四大名叢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
大紅袍武夷名叢中聲譽最高,四大名叢之魁首。傳說大紅袍原產地位於天心岩九龍窠的岩石峭壁之上。據行家評定,大紅袍的品質很有特色,與其他名叢對比,大紅袍沖至第九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叢經七次沖泡味已極淡。
鐵羅漢武夷最早的名叢。清代郭柏蒼《閩產錄異》(1886年)記載:"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止一株,年產少許。"傳說原產地在慧苑岩內鬼洞和竹窠岩長窠。據傳,惠安施集泉茶店於19世紀中葉經營武夷岩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有療熱病的功效,極受歡迎。目前為小包裝名牌產品之一。
白雞冠白雞冠之名在明代已有傳聞,早於大紅袍。產地一說在武夷宮止止庵白蛇洞,一說在慧苑岩外鬼洞。白雞冠樹高米,分枝頗多,該樹葉色呈淡綠,嫩葉淺綠微黃,葉面開展,春稍頂芽微彎,茸毫顯露似雞冠。這也是白雞冠名稱之由來。
水金龜原產於牛欄坑杜葛寨峰下半岩上,後被洪水沖至牛欄坑坑底的蘭谷岩。1919~1920年間,為此樹曾引起訴訟,費金數千,因天然造成,判歸蘭谷所有,足見此樹之名貴。
武夷岩茶的沖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袁枚《隨園食單》)。更有上者"七泡有餘香"。武夷岩茶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性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成茶茶條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稱為"寶色"。部分葉面呈現蛙皮狀白點,俗稱"蛤蟆背"。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中央淡綠帶黃,稱"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品岩茶重在"岩韻",滋味濃醇,鮮爽回甘,所謂"品具岩骨花香之勝"也。
詠武夷茶
元杜本
春從天上來,噓弗通賓海。
納納此中藏,萬斛珠蓓蕾。
謝尚書惠臘麵茶
唐徐夤
武夷春暖月初圓,採摘新芽獻地仙。
飛鵲印成香臘片,啼猿溪走木蘭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輕涵翠縷煙。
分贈恩深知最異,晚鐺宜煮北山泉。
鬥茶歌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暖冰微開。
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
露芽錯落一番榮,綴玉含珠散嘉樹。
終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貪。
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圓中蟾。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泠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
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吁嗟天產石上英,論功不愧階前蓂。
眾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
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
盧仝敢不歌,陸羽須作經。
森然萬象中,焉知無茶星。
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陽先生休採薇。
長安酒價減千萬,成都葯市無光輝。
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風飛。
君莫羨花間女郎只鬥草,贏得珠璣滿斗歸。
名茶傳說
大紅袍的來歷
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僧人們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
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烏龍茶茶藝欣賞
第一道恭請上座:請客人到上位,主人或侍茶者徹茶、把壺泡茶、斟茶待客。
第二道孟臣沐霖:即燙洗茶壺。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家,後人把名茶壺喻為孟臣。
第三道烏龍入宮:把烏龍茶放入紫砂壺內。
第四道懸壺高沖:把盛開水的長嘴壺提高沖水,高沖可使茶葉翻動。
第五道春風拂面:用壺蓋輕輕颳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清新潔靜。
第六道重洗仙顏:用開水澆淋茶壺,既洗凈壺外表面,又提高壺溫。重洗仙顏為武夷山雲窩一石刻。<
第七道若琛出浴:即燙洗茶杯。若琛為清初人,以善制茶杯而出名,後人把名貴茶杯喻為若琛。
第八道玉液回壺:把沖泡出的茶湯再倒回壺中,以均勻茶湯。
第九道關公巡城:依次來回往各杯斟茶水。
第十道請品岩茶:請尊貴的客人品嘗岩茶、領悟岩韻。
小貼士
烏龍茶是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的茶類,溫性,無綠茶的苦澀、青味,也無全發酵的紅茶的熱性,對人體的作用有生津止渴、提神醒酒、利尿解毒、消炎滅菌、清心明目、防蛀牙、助消化、降血壓、防輻射等,還可防癌、美容。
湘、鄂、閩名茶 福建名茶-建陽 政和 福鼎--白毫銀針
第三站建陽政和福鼎——白毫銀針白牡丹白毛猴
站點特色
建陽市位於武夷山脈南麓,別稱潭城。這裡歷史悠久,山水秀麗,人文薈萃,地沃物豐。建陽是古代閩北歷史文明的搖籃,史稱朱熹、蔡元定等"七賢過化"之鄉。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晚年定居考亭講學,四方學子不遠千里前來求學,研究理學,著書立說,與蔡元定等創建學術史上令人矚目的"考亭學派",建陽被稱為"理學之鄉"。
建陽山嶽之靈和人文之秀相輝映,成為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半月形旅遊網中的重要景點。建陽名勝古迹有革命遺址3處、古文化遺址132處、古建築12處、古墓6處、古石刻3處。著名的有朱熹墓、宋慈墓、建窯遺址、將口唐窯遺址;還有青銅器時代的牛山遺址、漢代平山遺址,以及唐代西山石城遺址、宋代書坊積墨池、明代鯉魚山多寶塔、水吉大覺寺等等。
白毫銀針
名茶鑒賞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珍品。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肩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主產地有福鼎和政和,尤以福鼎生產的白毫銀針品質為高。白毫銀針外形芽壯肥碩顯毫,色澤銀灰,熠熠有光。湯色杏黃,滋味醇厚回甘,沖泡後,茶芽徐徐下落,慢慢沉至杯底,條條挺立。白毫銀針性寒,有退熱、降火解毒之功效。
名茶傳說
白毫銀針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無數。在洞宮山上有一口龍井,龍井旁長著幾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要救眾鄉親,除非採得仙草來。當時有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因路途艱險,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剛,二哥叫志誠,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見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見回,則由三妹尋找下去。這一天,大哥志剛出發前把祖傳的鴛鴦劍拿了出來,對弟妹說:"如果發現劍上生鏽,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著就出發了。走了三十六天,終於到了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白髮銀須的老爺爺,問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剛答是,老爺爺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可上山時只能向前千萬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身後傳來喊叫聲,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這一天志誠兄妹在家中發現劍已生鏽,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於是志誠拿出鐵簇箭對志玉說,我去采仙草了,如果發現箭簇生鏽,你就接著去找仙草。志誠走了四十九天,也來到了洞宮山下遇見白髮老爺爺,老爺爺同樣告訴他上山時千萬不能回頭。當他走到亂石崗時,忽聽身後志剛大喊"志誠弟,快來救我",他猛一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志玉在家中發現箭簇生鏽,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髮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給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背著弓箭繼續往前走,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來到龍井旁,射死看守仙草的黑龍,採下仙草。志玉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幫助鄉親躲過了災難。這種仙草便是茶樹,於是這一帶年年採摘茶樹芽葉,晾曬收藏,廣為流傳,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白牡丹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創製於建陽水吉,1922年以後,政和縣開始產制白牡丹,成為白牡丹主產區。20世紀60年代初,松溪縣曾一度盛產白牡丹。現在白牡丹產區分布在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市。
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
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香味鮮醇。
白毛猴
白毛猴,福建政和縣的傳統名茶,當地又稱"白綠",因條索粗壯捲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縣產茶歷史悠久,自北宋開始,就以生產銀針著稱。1910年,當地茶商范昌義創製了白毛猴,遠銷廣東及香港、澳門,深受消費者喜愛。白毛猴的製法介於紅茶綠茶之間,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品質特徵是外形肥壯捲曲,色澤鐵灰,白毫顯露,狀若毛猴靜伏,湯色橙黃清澈,味醇香清。
推薦閱讀:
※人民性 | 反對蔑視華人,中國人也要有種族敏感性
※中國畫家可分「五品」
※澳大利亞既想吃中國的飯又想砸鍋
※只有中國醜女才會嫁外國男人?其實是你不懂美
※《摔跤吧!爸爸》叫好叫座 中國電影能學到什麼?|摔跤吧!爸爸|中國電影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