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創】是「左青龍右白虎」嗎?

是「左青龍右白虎」嗎?

——印反的《貝殼堆塑的龍虎圖》

●安徽省靈璧縣靈璧中學趙含清(234200)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材[1]P14在談到龍圖騰崇拜時配發的一張《貝殼堆塑的龍虎圖》(見圖一),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有的學生甚至驚呼:六千多年前就講究「左青龍右白虎」了啊!筆者對此也頗感興趣,然而深入了解後卻發現教材配圖印反了。

孫德萱、李中義說:(濮陽西水坡考古)「其最重要的收穫就是出土了四組用蚌殼擺貼而成的龍虎圖案。第一組(Bl)發現於137號探方仰韶文化第四層下;第二組(B2)位於Bl正南20 米處176 號探方;第三組(B3)在B2正南25米處」。又說:「墓主人居中,為一壯年男性,頭南足北,仰身直肢,身長1.84米。龍居於墓主之右側,長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頸,狀似騰飛;虎居左側,長1.39米、高0.67米,張口露齒,尾下垂,四肢如行走狀。龍虎皆頭北尾南,背向墓主人。B2內容為龍虎鹿(暫名)。鹿卧於虎背之上,二者皆頭向北,龍頭向南,龍身與虎疊壓,右上方擺一精緻石斧以及似鳥或蜘蛛的蚌貼動物圖案各一。B3是北虎南龍,背相對,虎頭向西而龍頭向東,龍背騎一蚌砌人形。第四組蚌圖位於B3西南,蚌砌動物的頭,腹部以下被晚期活動破壞,僅殘留脊和尖尾,形象不可辨認。尾巴的東邊,有用蚌殼貼砌的一圓圈,似日似月。」[2]P11由此可見教材配圖為該文所說的第一組(B1)圖案,墓主人頭南足北而葬,龍在右側,虎在左側,並非「左青龍右白虎」。

實際上B1圖案隸屬於西水坡遺址M45號墓。審視根據考古現場繪製的《M45平面圖》[3]P5(見圖二),乍看墓主人頭北足南而葬,但圖右上角的指北箭頭揭示了實際埋葬方位。該墓南北長4.1米,東西寬3.1米,深0.5米,方向178°。共計發現四具骨架,墓主人葬於墓室中間,墓室東西北三面還分別埋有一名殉葬者。除蚌龍、蚌虎外,尚有兩處較小的蚌殼堆積地點:一處在蚌虎西面,擺放散亂,中間夾雜一些小石片,看不出形狀;另一處在蚌虎北面,成三角形擺放,東緣還擺放有兩根人脛骨。[3]P4-5

考古發掘現場的細節大致如此,然而對其所做的解釋卻是見仁見智,爭論相當激烈。關於墓葬文化屬性有仰韶文化說、三苗部族文化遺存說[4]P105。關於墓葬範圍筆者總結為有小中大三說:小M45說否認墓主人之外的其他三具骨架為人殉,指出其系單獨的小墓[5]P1。中M45說,如圖二所示,其「西北部被東周時期的M54打破,東南、西南、東北部分別被仰韶時期的H34、H46、H51打破」[3]P3。大M45說至少把B2和B3也包括到墓葬範圍內,推測其可能為祭祀墓主人留下的遺迹[3]P4。甚至有的學者把更遠些的M45向南延長線上的M31也歸入大M45名下[6]。關於墓主人的身份,有伏羲說、黃帝說、顓頊說、帝嚳說、部族聯盟軍事大首領說、巫師說等。對於墓主人右側蚌龍有「中華第一龍說」,有可以確認的時代最早的龍說[7]P1P4。對墓主人左側的動物圖案有虎說、犬說[4]P105-107。蚌虎腹部以西散亂堆積的蚌殼有多餘蚌殼隨意丟棄說[3]P4,有精心擺放的大火星說[8]等。B2虎背上動物有鹿說、麒麟說[9]P2……可以說大到對墓葬定性與評價,小到幾乎每一處細節都存在爭議。然而經過近30年沉澱,排除細節上的小差異,比較有代表性的,獲得天文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學科支持的,為多數學者接受的一種看法是:定義或大或小的M45號墓均是精心布局的結果,如B1龍在東方,虎在西方;墓主人骨架以北三角形蚌殼堆積連帶人脛骨象徵北斗;B2龍、鳥、虎、麒麟象徵東南西北四象(戰國中期以後麒麟形象才為玄武取代);M45三具人殉骨架和M31墓主骨架代表春夏秋冬四時……對應遠古時期的星象,反映了古人天文觀象授時方面的成就。

M45呈星象布局的研究結果也支持龍在東虎在西,由於M45墓主人面北背南而葬,結果造成了左虎右龍的格局。教材配圖確實印反了,建議再版時改為正確的圖(見圖三)。

圖一

圖二

圖三

參考資料:

[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研製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歷史》七年級上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版,2013年第7次印刷。

[2]孫德萱、李中義:《中華第一龍——濮陽西水坡蚌殼龍虎圖案的發現與研究》,《尋根》2000年第1期。

[3]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濮陽市文物館、濮陽市文物隊:《濮陽西水坡遺址試掘簡報》,《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

[4]葉林生:《濮陽西水坡M45號墓的釋讀問題》,《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5]孫其剛:《濮陽蚌塑龍虎隨想》,《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6] http://baike.baidu.com/view/2874856.htm?fr=aladdin

[7]劉慶柱:《關於考古發現的「龍」之界定問題》,《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8] http://bbs.tianya.cn/post-no05-178654-1.shtml

[9]陳美東:《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本文發表於《中學歷史教學》2014年第10期


推薦閱讀:

(12)李虛中pk徐子平(原創)
學會甘當配角-處事之道-雜文-好心情原創文學
原創:【鷓鴣天】秋問
【嬿郅原創】離空紅顏
【原創】陽之無形:乾基元的詮釋

TAG: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