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圖】

從廣義上而言,旅遊業是指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一系列相關行業的統稱,是以旅遊者為對象, 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其所需服務和商品的綜合性產業。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涉及的相關產業包括餐飲業、旅館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景區業、零售業和娛樂服務業。

2、旅遊業發展現狀

(1)世界旅遊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是世界經濟中持續高速穩定增長的重要戰略性、支柱性、綜合性產業,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 世界旅遊業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1)旅遊業是世界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

從全球範圍看,現代旅遊業開始於十九世紀中期,到上世紀50年代,世界旅遊業開始具有一定的規模;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旅遊業加快了發展速度,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活動之一,行業收入增長速度遠超過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據《世界旅遊業發展趨勢》統計,1950年至2010年的60年中,年平均增長率達6.90%。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2013旅遊業經濟影響》報告顯示, 2012年旅遊業對世界GDP總量的直接貢獻為2.10萬億美元,全部貢獻(包括直接、間接和引致貢獻)為6.60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經濟總量的9.30%,比2011年上升3.00%。

2)世界旅遊市場逐步出現分化,亞太地區增長快速

從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板塊劃分來看, 歐洲和北美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兩大旅遊勝地。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對世界旅遊業的影響逐步深入,原有的旅遊市場格局被打破,國際旅遊者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出現多樣化, 亞太地區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首選目的地, 從而形成歐洲、 北美、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2030年全球旅遊展望研究報告》,亞太地區接待的國際入境遊客人數預計將由2010年的2.04億人次增加至2030年的5.35億人次,成為新增入境遊客最多的旅遊目的地,佔世界旅遊市場的主要份額。

3)旅遊呈休閑化、大眾化和社會化發展趨勢,世界已經進入「旅遊時代」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人們的休閑時間與時俱增,恩格爾係數則與時俱減,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恩格爾係數已下降至20%~30%,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實行每周5天工作制,同時又實行每年5~52天不等的在職帶薪休假制。有些發達國家甚至打算實行每周工作4天、每天工作5小時、每周工作20小時,並進一步延長帶薪休假時間,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加。因此,在「可支配收入增加」及「閑暇時間增加」兩大因素的驅動下,旅遊者已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產品,開始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休閑度假旅遊產品,休閑度假旅遊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度假旅遊成為最重要的市場方向,在一些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如百慕大、巴哈馬、開曼群島等,旅遊經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旅遊業收入占其國民收入的50%以上,世界已經邁入了「旅遊時代」。

4)旅遊業與周邊產業緊密聯動

一是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信息技術、網路技術、交通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旅遊需求多樣化、旅遊管理信息化、旅遊裝備科技化。在線旅遊預定業務、電子旅遊信息、電子簽證和電子商務等正在改變旅遊業的市場環境,社交網路的廣泛應用也在改變旅遊業的面貌。二是旅遊業與文化體育事業產業的結合成為亮點。文化是旅遊產品的靈魂,沒有文化的旅遊是不存在的。如奧運會、世博會等重大的文化體育盛會,既可以為主辦國帶來強勁的旅遊客源和旅遊收入增長,又可以傳播本國文化、展示文明成果、提升國家形象。三是旅遊業直接促進了與其密切相關的酒店業、餐飲業、服務業和百貨及奢侈品消費。

(2)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動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顯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之一。

1)我國旅遊業發展起步晚,但發展迅速

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經濟蕭條,旅遊業發展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旅遊產業尚沒有形成。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較快提高,我國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旅遊產業已經成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增長最快的居民消費領域之一。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從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間,國內旅遊收入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收入從2006年的6,229.70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9.00%。

近十年我國國內旅遊收入和出遊人數情況如下圖所示: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旅遊業市場供需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15年國內旅遊總人數40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34,195.10億元,入境旅遊收入1,136.5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遊接待國及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

2)旅遊業已經步入爆髮式增長期

研究表明,「當城鄉人均收入超過1,000美元,每增加10%會有1%用於旅遊;當城鄉人均收入超過3,000美元,每增加10%會有2~5%用於旅遊;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時,旅遊進入大眾化日常性普遍消費階段。 2015年,我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正處於旅遊消費需求爆髮式增長時期。」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費升級加快、「帶薪休假」逐步落實,汽車時代全面來臨,用於旅遊的花費越來越高,旅遊消費將成為一種剛需,旅遊形式將由觀光旅遊向休閑旅遊和度假旅遊轉變,大眾旅遊時代將全面來臨。

3)從旅遊市場的發育程度看,以「觀光旅遊」、「中短距離旅遊」為主,旅遊消費尚待進一步升級

旅遊產業發展呈現階梯性態勢:在第一階段,遊客的旅遊大體是觀光,目的是看世界,豐富經歷,出行方式大多是團隊,選擇的目的地主要是名勝古迹、名山名水,以拍照片為主,遊客在此過程中往往較疲憊。第二階段,遊客旅遊目的增加了休閑的需求,目的地不再局限於名勝古迹,城市周邊、自然山水、農家樂園和休閑文化主題公園成為人們的徜徉之地,從容遊玩日益成為一種愛好和時尚,消費程度加深,出行方式中散客、家庭自助式、自駕游的比例大大增加,開始超過團隊方式,出國旅遊也日漸增加。到第三階段,人們的休閑需求和消費能力日益增強並多樣化,目的地選擇更在乎環境的優雅和設施的品位,停留時間大大增加,一地滯留型和第二家園式的休閑旅遊日漸成為有消費能力者的愛好。其目的不再是為了獵奇或是長見識,而是休憩身心,盡享天倫和自然之樂,藉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

近年來我國休閑度假旅遊發展很快,但觀光旅遊仍處於主體地位,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享受型、文化型旅遊項目比較少。就旅遊的地域性和時間期限而言,一般以中短距離旅遊為主,遠距離旅遊相對較少;旅遊時間期限較短,一般多為二、三天或三、五天,「一日游」也佔有很大比重,一周以上旅遊的比較少。我國旅遊業目前尚處於觀光旅遊向休閑旅遊過渡的階段, 還沒有真正進入休閑度假旅遊時代。

4)城鎮居民依然是國內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花費差距縮小

2006年-2015年的十年間,城鎮居民旅遊收入與農村居民旅遊收入基本保持在8: 2比例左右,城鎮居民旅遊依然是國內旅遊收入的主要來源,下圖為2006年至2015年我國旅遊收入結構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人均旅遊花費看,近十年來旅遊人均花費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城鎮居民旅遊人均花費從2006年的766.40元上升至2015年的985.50元,增幅29.00%;農村居民旅遊人均花費從2006年221.90元增長至2015年554.20元,增幅149.75%,農村居民旅遊人均花費增長速度遠超過城鎮居民的增長速度, 與城鎮居民旅遊人均花費的差距正在縮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農民對旅遊的消費需求也不斷增強,未來農村居民旅遊人均花費將進一步增長,對旅遊業的貢獻將不斷增加。

(3)我國紅色旅遊業發展現狀

1)紅色旅遊定義

1999年,江西省首次提出「紅色旅遊」概念,此後,紅色旅遊便逐漸興起而發展。 2004年1月,由江西發起並聯合陝西、福建、河北、廣東、北京和上海簽訂了《七省市共同發展紅色旅遊鄭州宣言》 , 決定就發展紅色旅遊進行區域協調,打造紅色旅遊精品鏈。同年,國務院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其中將紅色旅遊定義為: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誌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遊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2005年2月,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旅遊局聯合召開全國發展紅色旅遊工作會議,對全國範圍內深入持久地發展紅色旅遊進行了全面部署。隨後,國務院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後者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遊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遊的脫貧攻堅作用,更加突出強調紅色旅遊的內涵式發展,進一步促使紅色旅遊蓬勃發展,成為促進我國旅遊業更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2)國內紅色旅遊的發展模式和軌跡

我國現階段紅色旅遊的開發與發展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將目的地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傳統旅遊目的地體系的傳統開發模式; 二是將目的地建設為注重遊客參與和體驗的休閑旅遊目的地體系的體驗經濟開發模式; 三是混合開發模式,將傳統型與體驗經濟型有機結合,使旅遊目的地既有傳統項目,又有新項目。國內紅色旅遊的發展軌跡主要由革命紀念地演化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再演化為紅色旅遊景區。

3)我國紅色旅遊行業的規模

在《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兩個規劃綱要的推動下, 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人數達到10.27億人次,紅色旅遊景區達到249個,綜合收入達到2,611億元。另據統計, 2016年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1.47億人次, 同比增長11.7%, 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紅色旅遊已經成為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繫的重要渠道,成為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

4)江西省紅色旅遊行業的發展

江西是全國紅色旅遊的策源地和熱點地區,井岡山、瑞金共和國搖籃旅遊是全國著名的5A級旅遊景區, 2015年,江西紅色旅遊接待人次1.21億人次,綜合收入1,089億元。2017年是我國三個「90周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暨「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秋收起義90周年),歷史背景均涉及江西省,以此為契機,江西省2017年旅遊工作會議明確將「辦好2017年紅色旅遊博覽會」列入「2017年江西旅遊十件大事」。《江西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一再強調,要進一步弘揚井岡山精神、充分運用好紅色資源。南昌、吉安(井岡山)、贛州(瑞金、興國)、上饒、萍鄉等地將積極謀劃,創新形式,通過豐富多彩的紅色旅遊活動,激活旅遊消費市場,推進旅遊強省建設,進一步擴大江西省各省市之間、江西省與全國其他省市之間紅色旅遊的交流、合作,加強紅色旅遊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融合。

5)井岡山市紅色旅遊行業的發展

井岡山作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著名的5A級旅遊景區,景區面積261.43平方公里,分為茨坪、龍潭、黃洋界、主峰、筆架山、桐木嶺、湘洲、仙口、茅坪、礱市、鵝嶺共計11個景區, 76處景點。 2016年12月22日,江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發布由清華大學開展的《2016年度江西省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結果顯示,井岡山景區在全省重點調查的40個景區中遊客滿意度排名第一,並保持連續六年獲此殊榮。《江西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針對井岡山景區旅遊發展,提出「打造井岡山紅色旅遊名城」的戰略。依託革命搖籃與高山美景相結合的特色資源,以國際化的視野推進紅色旅遊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重點打造紅色文化體驗、山水休閑度假等旅遊產品,帶動區域紅色旅遊一體化發展,建成全國最具影響、國際知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城市。

近年來,井岡山圍繞「紅色最紅、綠色最綠」目標,堅持「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的理念,將旅遊業作為本市經濟層面的重點發展對象, 2016年1-11份,實現接待遊客1,402.9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9.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37%、 13.24%(摘自《井岡山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井岡山設有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紅色培訓基地。 2016年度,舉辦紅色培訓班5,000多期,培訓學員29.78萬人,同比增長50%以上。井岡山依託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較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突出的教育功能,相繼獲得了「全國十大最熱門的紅色旅遊目的地」、「我最嚮往的黨史紀念地」等榮譽稱號。 2016年12月19日,井岡山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中宣部等14個部委聯合印發的《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進一步突出井岡山作為紅色培訓基地的重要地位,促進井岡山實現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旅遊業發展趨勢

(1) 未來十年,全球旅遊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世界旅遊組織預測,直到2020年全球旅遊人數將一直保持3.8%的年均增幅,2030年全球入境旅遊人數將達到18億。另據世界旅遊協會預測,從2010年到2020年,國際旅遊業人數和國際旅遊收入將分別以年均4.3%、 6.7%的速度增長,高於同期世界財富年均3%的增長率;到2020年,旅遊產業收入將增至16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崗位達3億個,佔全球就業總量的9.2%,進一步確立其在全球經濟的重要地位。

(2)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條件改善,對國內外旅遊者的吸引力增強我國旅遊資源豐富,文化自然遺產數量眾多,截至2016年6月,我國已有50處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位列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義大利,其中:文化遺產34處、自然遺產10處、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4處、文化景觀4處。另一方面,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尚未完全開發,尤其是中西部眾多資源遠未向遊客揭開神秘的面紗,隨著東部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西部旅遊資源的相繼開發和旅遊條件的改善,我國將會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吸引力,吸引眾多的旅遊者。

(3)我國旅遊業增長潛力大,對GDP貢獻將不斷增強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我國國內旅遊總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深化,我國旅遊行業快速發展,近十年來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 的比重整體呈上升趨勢, 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及我國地震、冰災等自然災害影響,比重下降後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4.99%。雖然我國旅遊行業佔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但是比重值與中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偏低。在中等發達程度以上的國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約10%;以旅遊為支柱或主導產業的國家,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則超過20%。隨著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需求的提高,尤其是隨著中等收入階層規模的不斷增加,旅遊消費預期會得到極大釋放,旅遊參與者規模將迅速擴大,旅遊產業規模不斷擴張。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旅遊目的地,旅遊總收入將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然而,旅遊業對GDP的貢獻不僅僅在於其行業本身,實際上現代旅遊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已突破了傳統旅遊業的範圍,廣泛涉及並交叉滲透到許多相關行業和產業中。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旅遊產業每收入1元,可帶動相關產業增加4.3元收入。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測算,在發達國家,旅遊消費支出每增加一個單位,工業產值可擴大2.71倍,國民收入擴大1.36倍,投資擴大0.25倍。旅遊產業能夠影響、帶動和促進與之相關聯的110個行業發展,增加就業,據國外學者研究表明,旅遊從業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個相關行業就業機會。

(4)旅遊市場結構升級,逐步從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過渡

我國旅遊業經過幾十年快速發展,正面臨一個整體轉型問題。目前旅遊市場體系的結構仍然比較單一,觀光型旅遊「一枝獨秀」,無論是入境旅遊、出境旅遊還是國內旅遊,觀光型旅遊都佔主體地位。未來一段時間,觀光旅遊仍將會保持第一的市場份額,但隨著我國中等收入家庭階層的建立及逐步擴大,其對閑暇的需求越來越多,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將會選擇以放鬆心身、體驗生活的休閑度假類旅遊產品。屆時,休閑度假旅遊將迅速崛起,其旅遊體現形式也將多樣化,旅遊市場結構將逐步完成從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過渡。

(二)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化程度

1、全球旅遊行業競爭格局

世界旅遊組織(UNWTO)將世界旅遊市場劃分為五大區域:即歐洲區、洲區、亞太地區、中東區、非洲區。目前,歐洲區、美洲區、亞太地區分列前3位。近30年來,亞太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世界平均值,居世界之首。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2030年全球旅遊展望研究報告》, 2010年,亞太地區在全球旅遊市場的份額為16%,預計2030年市場份額將上升至30%,超過美洲區成為全球第二大旅遊市場。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另外,據波士頓諮詢公司與全球大型旅遊網站到到網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到2030年,中國遊客將佔亞洲出境遊客總數的40%左右。屆時,中國將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2、國內旅遊行業競爭格局

由於我國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且分布較為分散, 大部分旅遊企業均依託相應的旅遊景區發展,因此單一企業所佔的份額較小,總體上市場化程度較高,並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競爭特點。國內旅遊行業影響客源的因素主要是旅遊資源、往返旅遊區交通便利程度、交通成本、渠道網路等方面。在眾多景區中,有的旅遊區以自然風光取勝,有的旅遊區以歷史古迹、 建築設施、 革命遺址、 民族習俗等獨特的旅遊資源吸引遊客。

其中,國家最高級別的5A級景區,在各類景區中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此外,旅遊者在選擇目的地時,不僅考慮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情況,還會考慮往返目的地的行程時間、交通舒適程度、交通成本等方面。出行交通方便、舒服、往返旅遊目的地時間短、交通花費低的旅遊區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如交通發達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旅遊客源廣泛。

推薦閱讀:

《自言至語:骨肉相連的澳元與鐵礦石》20180523
2016年中國綜藝節目趨勢分析
2018年全球10大時尚趨勢分析

TAG:中國 | 旅遊 | 未來 | 發展趨勢 | 發展 | 趨勢 | 現狀 | 旅遊業 | 趨勢分析 | 【圖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