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的學術流派和研究成果

作者:佚名 | 文章出處:網路

  據陳菁菁《音樂治療學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一文介紹,國際上音樂治療學已產生了諸多流派:如諾多夫羅賓斯音樂治療法、心理動力取向音樂療法、臨床奧爾夫音樂治療、柯達依概念的臨床應用、達爾克羅茲節奏教學的臨床應用、引導想像與音樂治療法、發展音樂治療法、音樂治療和溝通分析、完形音樂治療法、應用行為矯正的音樂治療法、音樂電療等等。我國音樂治療學發展的時間並不長,音樂治療的技術分化還沒有達到國外的水平,但也已經形成了學術流派的雛形。與外國的技術流派不同,我國是以治療思想的不同而形成學術派別的。對此,陳菁菁《音樂治療學的定義、形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音樂探索》2004年第三期)一文比較委婉地指出,中國音樂治療學界存在著「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應當系統的全面的接受西方的方法用於中國的音樂治療……持這派觀點的大多為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音樂治療學學者。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自己的音樂治療方法……音樂養臟功是運用傳統的中醫和氣功相結合的音樂治療方法;音樂色光療法是中醫當中五音、五行與五色相結合的音樂治療方法等等。中國音樂治療學的發展方嚮應該是對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的醫學領域中有價值的土生土長的音樂治療方法的繼承和發展。」

  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其實已經形成了不同思想基礎的學術流派。尤其是「西洋派」不大認同中國傳統音樂治療思想,認為中國古代的音樂治療理論不科學,過於籠統,難以用科學實驗來證明等等。這和西醫對中醫的看法如出一轍。而傳統派對西洋音樂治療理論倒顯得更加包容。從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二、第三屆學術交流會發表的論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以上觀點的分歧和對立。

  和醫學界一樣,中醫、西醫之外,也有中西結合一派,音樂治療學也是如此。他們認為:「必須全面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於中國的音樂治療學,……同時,在學習西方音樂治療理論的時候應當適時的考慮到哪些音樂治療學學術流派的方法技術更適應中國人的性格特徵,文化背景和社會內涵,並將其理論選擇性的加以借鑒和發展,而並非全盤皆收。實際上,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中的音樂治療方法有許多也是非常有價值和值得研究的。這些觀點來源於中國本土,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厚重的根基之上,更適宜於中國人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內涵。因此很有必要從中國傳統醫學和文化領域中發掘出最具中國特色的音樂治療方法和技術,並將其發揚光大。」(同上陳菁菁文)這種看法,是中允而誠懇的,應該作為中國音樂治療學發展的思想準則。

  學科隊伍特點和理論研究成果

  中國音樂治療學的學科隊伍和國外有著明顯的不同,據筆者參加過的兩屆世界音樂治療大會情況來看,西方國家從事音樂治療事業的專業人員中,音樂工作者占絕對多數,而我國則多以臨床醫務工作者為主,除了張鴻懿、高天、沈建軍、普凱元等音樂治療理論研究者從事或涉及音樂專業外,其它專家都是醫學院校教師、醫院或療養院的醫生護士等。如長期擔任中國音樂治療學會會長的張培琰先生,就是北京廻龍觀醫院的院長。

  在學科建設上,音樂學界已經將音樂治療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來看待,而在醫學界,音樂治療只不過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而已,所以,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的參加成員雖然有很多醫學工作者,但該學會卻隸屬於中國音樂家協會,而培養該學科的搖籃――音樂治療專業,也是設立在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1988年成立,四川音樂學院2004年成立)。

  這樣的學科隊伍格局,客觀上導致了一些學術上的盲點,如音樂與醫療不能有機的結合,音樂只能附著於醫學,醫生運用時沒有對音樂的深切掌握,音樂家在運用時缺乏醫學知識。加上我國醫學法律的限定,音樂學院培養出來的音樂治療人才沒有醫師資質,不能建音樂治療作為醫學方法用於臨床。如此等等,在學術成果上也表現得非常充分:既異彩紛呈,也凌亂無章。

  作為醫學家研究音樂療法的先行者,成都中醫藥大學的郭子光教授和瀘州醫學院的張子游教授,在1986年出版的《中醫康復學》中,總結了中國傳統音樂康復治療的歷史、實施方法等。具體分類為:

  「音樂安神法」(代表樂曲:梁代古曲《幽蘭》、晉代古曲《梅花三弄》),以清幽柔綿之曲,治療緊張、焦躁所致的病症,或怡情悅志、胎教等;

  「音樂開郁法」(代表樂曲:漢魏古曲《流水》、唐代古曲《陽關三疊》),以爽快鮮明之曲,治療精神憂鬱所致的病症;

  「音樂悲哀法」(代表樂曲:漢代古曲《小胡笳》),以凄切悲涼之曲,治療憤怒暴躁所致的病症;

  「音樂激怒法」(代表樂曲:唐代樂曲《離騷》、《滿江紅》),以激昂悲壯之曲,治療憂思鬱結所致的病症;

  「音樂喜樂法」(代表樂曲:宋代《黃鶯吟》、嗩吶獨奏《百鳥朝鳳》),以輕鬆喜悅之曲,治療悲哀郁怒所致的病症。

  張子游教授的另一著作《娛樂康復法》(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出版),雖然篇幅不大,但卻將中國音樂治療的歷史、音樂用於康復的原理、音樂在醫學領域的運用(如胎教、增加體重、催產、益智、止痛、降壓、催眠、通便、治療精神疾患等)等方面有深入的挖掘,值得一讀。

  沈建軍著《音樂與智力》(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音樂與科學》(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出版)、《音樂與超常思維》(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三本書都是科普著作,主要介紹音樂和智力之間的關係,屬於音樂益智的醫學範疇。

  朱麗葉特·阿爾文著,高天與黃欣編譯《音樂治療》(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年出版),這是音樂治療學領域僅有的外來譯著。該書在介紹音樂治療基本原理方面並無突出之處,倒是譯者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附錄了四篇綜述和實驗報告(音樂情緒的生理及心理機制綜述,音樂情緒反應實驗方法綜述,音樂心身反應實驗報告、音樂對於疼痛的緩解作用實驗報告)值得參考,是提供音樂治療科學性的直接證據。

  國內學者劉澤倫醫師在胎教音樂的研究上頗有成績,其成果發表於《胎教與胎教音樂》一書(台灣·搖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該書以胎兒發育生理、心理為基礎,依據國內外多年優生學的研究成果,結合教育學、物理聲學、營養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對音樂胎教的理論、運用、禁忌有系統的論述。例如,他提出胎教音樂的情感特徵為:輕鬆愉快、意境優美;頻響範圍為:不能超出正常人聽覺敏感範圍1000~2000Hz,最好在此基礎上下降500Hz;而對於節奏和力度,則提出不允許樂曲中有較多的突發聲音,尤其是中低頻聲音如爵士鼓,音樂的節奏盡量協調、平衡、簡單,不宜變化太過頻繁。所有用於胎教的音樂,力度都不能過大,像理查·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命運》之類的音樂,絕不適宜。總之,該書作為音樂治療在單項應用上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

  高等醫藥院校試用系列教材《中醫養生學》(王玉川主編)、《中醫康復學》(傅世垣主編)、《中醫養生康復學概論》(孟景春主編。以上均為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出版),分別設有音樂療法章節,或在「娛樂療法」篇章中介紹了音樂治療的理論、方法、設備、技術。這是國內首次將音樂治療納入醫科大學教材。而王旭東主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中醫養生康復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年出版),則是新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國家級醫學教材中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音樂療法,雖然只是眾多療法中的一種,但已經反映了音樂治療學的全貌。

  普凱元編著《音樂治療》(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年出版)較系統地介紹了該學科的歷史、治療原理、目標、方式與方法、對象、音樂治療師的條件、治療學的進展和實例等。其基本觀點和方法都是建立在西方音樂治療理論體系上的著作,是以實用音樂生理學為基調的著作。

  何化均、盧廷柱編著《音樂療法》(科學普及出版社,1995年出版),這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通俗讀物。除了介紹音樂治療的原理何方法外,書中以大量成功病例,給讀者以具體的示範。具體內容有:高血壓、各類神經症、消化性潰瘍等常見疾病的音樂治療、兒童音樂早教、特殊教育與音樂治療、弱智兒童的音樂訓練。書中還附錄了很多的治療曲目。

  張鴻懿著《音樂治療學基礎》(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出版),該書全面論述了音樂治療學的發展概貌,心理學基礎,治療的適應症,心理治療各流派與音樂治療的關係,音樂治療的方法與技術等。

  范欣生編著《音樂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出版),系統論述了中國傳統醫學中有關音樂治療的理論、方法以及各種疾病的音樂治療,各類人格體質的音樂養生。

  王旭東編著《怡情悅志――中醫娛樂療法》(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在這本20萬字的科普著作中,有一半以上的篇幅用來介紹音樂治療的內容。其中不乏新的觀點和方法,如音樂與其它治療方法的結合、色彩音樂的生理效應等,尤其對音樂胎教、音樂美容的介紹更具特色。

  目前有關音樂治療學專業論著的種類還非常缺乏,以上介紹的代表性著作,達到一定深度的原創作品並不多,這正說明我國音樂治療學的研究尚處在初步階段。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上述理論性的著述顯示出如下特點:一、介紹外國音樂治療學現狀、進展和學術體系,泛論我國音樂現狀和前景;二、發掘總結中國傳統醫學中有關音樂治療的內容;三、音樂治療知識的普及與推廣。不僅著作如此,理論探討方面的論文也有這樣的傾向。如:

  在介紹外國音樂治療學現狀、進展,泛論我國音樂資料現狀和前景方面,有如張鴻懿教授《世界各國音樂治療的方法技術概述》(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資料,1999年北京)、《發展中的音樂治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劉邦瑞《音樂治療學問題》(《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0年第一期)以及孫國榮輯譯的《音樂治療學(音樂學科介紹)》(《中國音樂》,1983年第四期),在這些文章中,介紹了國外的音樂治療狀況,分析了國內音樂治療在精神科、心身疾病、殘疾兒童等方面的運用現狀。還展望了音樂治療多學科橫向結合的研究前景等等。黃曉瑩、黃濤的《音樂治療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8卷)22期)則闡述了音樂治療日漸風行的背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心身疾病越來越多,傳統的醫療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文章對音樂治療的原理、實施的方法及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分析在新的醫學模式下音樂治療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類似的論文還有:《音樂和醫學發展中的「頂尖治療」:音樂治療》(成其訊,《醫學與哲學》1998年第二期)、《音樂療法:一個愈趨重要的醫學領地》(劉麗文,《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第二期)、《近20年來音樂療法的研究概況》(盧銀蘭、賴文,《上海中醫藥雜誌》2002年第一期)等。

  在發掘總結中國傳統醫學中有關音樂治療的內容方面,山東中醫藥大學研究生劉偉發表了《淺談五音療法的理論基礎》(《國醫論壇》,2003年(18卷)5期),認為五音療法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治療方法,是根據中醫傳統的五音理論,運用角、徵、宮、商、羽5種不同音調的音樂來調治疾病的方法,其原理是「宮動脾,商動肺,角動肝,徵動心,羽動腎」。類似的文章有穆俊霞等人的《<內經>中五音的含義及與五髒的關係》(《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年第二期)、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杜德業的《從中醫經絡理論探討音樂治療對人體的作用》(中國音樂治療學會第五屆學術交流會論文,1999年)。

  至於音樂治療知識的普及與運用,在我國幾乎所有的醫藥刊物、時尚雜誌、各類報紙上都有大量刊載。許多科普性的著作也都全力宣介,如《少兒智力開發與保健90題》(王旭東主編,金盾出版社1991年出版、國際村文庫書店1996年出版)、《漫談科學養生與長壽》(劉漢青等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年出版)、《健腦之道》(張香桐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音樂生活顧問》(詠北,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儂本佳人――中醫美容》(蔡建偉,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前文已將我國音樂治療學的研究成果表述成「異彩紛呈,雜亂無章」,通過上面的綜述可以看出大概的輪廓。與西方音樂治療學科比較,我國的音樂治療研究,缺乏深入而尖端的理論研究,缺乏系統而科學的分工,沒有整體的明晰的發展規劃,急需兼通醫學和音樂的專門人才。長期跟蹤式的研究基本闕如,高水平的生理實驗少有進行。這些都需要認真對待,加以解決。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音樂治療的實用性研究卻是如火如荼地蓬勃展開。


推薦閱讀:

鷹嘴豆,不僅營養豐富,還可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病,更適合女性
腳氣治療
治療腦血栓的偏方
中醫治療重症肌無力或其它神經肌肉疾病主要藥物
飛龍心語----滑鼠肘的治療體會

TAG:學術 | 音樂 | 治療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