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劉顏濤解析《牆盤》與《毛公鼎》——綜述丨三品課堂

本季三品課堂由三品美術館攜手「正書六家」:王友誼、王學嶺、劉顏濤、張建會、張繼、管峻六位老師,共同推出。

  大家還可訂閱書法媒體《書法》雜誌、《書法報》獲取更多精彩教學內容。

1965年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

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

河南省安陽市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被中宣部、人社部、中國文聯授予「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國書協授予「德藝雙馨」書法家稱號

全國第十次文代會代表

多次擔任中國書協主辦的書法展覽評委

  篆書作為各種書體的源頭,形成了書法對美的審美原則,正如明·豐坊《書訣》所云:「故作篆、分、真、行、草書,用筆無二,終以正鋒為主」。又云:「古大家之書,必通篆籀,然後結構淳古,使轉勁逸」。米芾作為歷史上的行草書大家,對篆書卻有著深深地體悟。他說:「篆籀各隨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狀,活動圓備,各各自足」,他認為篆書最具備書法的自然之美。《晉史》稱王羲之書法暮年方妙,「渾渾然猶篆籀意」。傅山也曾說道:「楷書不知篆隸之變,任寫到妙境,終是俗格。鐘王之不可測也,全得自阿睹」。還說:「楷書不自篆隸八分來,即奴態不足觀矣」。而且通過正確對識篆用篆,掌握古漢字的構成原理,形體結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主體演進與「篆引」的性質和美學意義,這對各種書體中文字的正確運用和審美的準確把握提供了保障。正如明代趙宦光所說:「學書先學篆隸,而後真草。」又雲「作字須略知篆勢,能使落筆不庸。是故文字從軌矩準繩中來,不期古而古;不從此來,不期俗而俗,書法所稱『蜂腰』,『鶴膝』,頭重末輕,左低右昂,中高兩下者皆俗態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態自遠。」

《牆盤》原貼

  以上是說明學習篆書的重要性。我們這裡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學習《牆盤》和《毛公鼎》。需要說明的是在以這兩種銘文為範本的大篆學習之前,我們一定先要有小篆的基礎,即遵循先靜後動,先收後放,先平穩後險絕,先共性後個性的原則。學習篆書,多以秦篆秦《泰山刻石》為入手正途,也有主張以介於大篆和小篆過渡期間的《石鼓文》入手者。此兩種筆法一致,都完備的體現出「篆尚婉而通」的「篆引」古法,風格特徵統一,只是字型一個趨長,一個取方,重心一個靠上些,一個居中些而已。此兩種範本,以文物出版社「歷代碑帖法書選」秦《泰山刻石》和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石鼓文四種》最為受用,前者在刻石拓本後附有現代書家沙曼翁先生的臨本。後者四種依次為原拓本、技術復原本和吳昌碩、羅振玉二位先生的臨本。這樣可以照原拓精神風貌如實臨寫,遇到殘泐難以辨認處,則可把技術復原本和臨本作為參考,以免將某些殘泐不清的字寫成與原字篆法不同的錯字。對篆書初學者也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先臨習較完整地保留了秦篆筆法的《王福廠書說文部目》作導引。

《毛公鼎》原貼

  因為小篆字形平正端莊,修長婉轉,線條圓潤勁健,沉鬱通暢。有了這種形同「玉箸」、「鐵線」的小篆長線條的形態和質感訓練,我們書寫金文時,尤其是其中遇到一些短小筆畫,甚至「肥筆」時,不至於零亂瑣碎,或因製作影響其書寫性,即線條的自然流暢,開張伸展。結體也因有了小篆的方整統一基礎,從而避免在書寫形散體圓的金文大篆時,因把握失度而顯得支離散漫。

  前面王友誼先生在課程中已經為我們講過了金文的流變,所以下面,我們就直奔主題,一起了解和重溫《牆盤》和《毛公鼎》的相關常識。

牆盤

  《牆盤》,西周中期前段,即恭王時的器物。1976年12月,陝西扶風縣法門公社庄白村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座青銅器窯藏。該窯藏共出土青銅器103件,玉器6件,著名的國寶重器《牆盤》重見天日,展現在世人面前,此盤通高16.8厘米,口徑47.2厘米,腹深8.1厘米,重12.5公斤,現藏陝西省岐山縣的周原博物館,造型優雅,窄沿方唇,雙附耳高出盤口,圈足沿下折。紋飾精美,腹飾垂冠,分尾鳥紋,圈足飾變形獸體紋,均以雲雷紋襯底,外底有斜方格陽線。《牆盤》最珍貴的價值在於銘文內容。銘文18行284字(其中重文5,合文3)。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文學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首先用簡短的文字,記載了周初七位天子和作者史官牆的微氏家族列祖列宗的功業偉績,可以說是一部西周前期,長達百餘年的詳實歷史。把重大歷史事件,列出一條主要線索,屬於大事記式銘文,內容豐富,涉及西周歷史,政治,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與《詩經》、《尚書》等有關史料相互印證和補充,所以被讚譽為青銅史書。其次。銘文以四言為主,辭藻華麗,自成段落,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味十足,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帶有駢體風格的文章。內容結構嚴謹,層次井然有序,文辭典雅高古,用字精鍊扼要,韻文與散文互見,對研究上古文學有重要意義。而這裡讓我們尤為嘆為觀止的是其書法藝術的美崙美奐。最具代表性地顯示出西周金文書法的典型已經確定。其線條圓潤,遒勁挺秀,起收筆皆藏鋒,中鋒行筆,圓轉自然,氣韻流暢,結體端莊典雅。字形依筆畫繁簡錯落生動。章法上除最後一行較其他行多出五字,字距密,如同收尾處落款,打破橫成行、豎成列的齊整外,總體上充分表現出結構均衡,氣息純靜。其線條的純化與結構的秩序都已達到了很高的境地。《牆盤》的典正雍容,純淳嫻雅,代表了西周金文鼎盛時期所追求的藝術審美理想。

毛公鼎

  《毛公鼎》,西周晚期宣王時的器物,清道光末年出土於陝西岐山縣,通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徑47厘米,重34.7公斤,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因其同時具有的高度歷史價值和獨特超凡藝術價值,與同是晚清時期又同是在陝西周原地區相繼出土的《大盂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並稱為「四大國寶」。只是《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盤》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而《毛公鼎》和《散氏盤》在抗日戰爭前夕隨國家南遷,1949年又送往台灣,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毛公鼎內壁鑄銘文497字(其中重文9,合文9)。是商周青銅器中銘文最長器物,世屬罕見,可與《尚書》媲美,被稱為天下第一銘文。這個體形並不算大,而且造型,紋飾和鑄造又簡單樸素的毛公鼎,之所以被視為稀世瑰寶,正是源自其銘文在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銘文記錄了宣王對忠臣毛公的訓誥和賞賜,對研究西周晚期歷史提供了重要資料,特別從宣王的訓誥中,顯示他重用賢人,愛待民眾的態度,以及推進王朝中興的一些重大新措施等。《毛公鼎》銘文雖然篇幅巨大,字數繁多,但章法疏密有致,成行列隊,可見周人尚禮,進退有節。尤其銘文字體,圓融婉通,轉折自如,字勢縱向舒展,修長平整,線條穿插處處顯得彬彬有禮。自然靈動中又不失規矩嚴謹,結構端嚴中又不乏生動活潑。通篇氣勢磅礴,彰顯出中華民族「正大氣象」的氣勢宏大、泱泱風烈的審美理想。

  《牆盤》和《毛公鼎》文字內容的識讀和欣賞,現在收錄的資料很多,簡易普及的有文物出版社「中國古文字導讀」《商周金文》小冊子,即可參考,這方面的話題不再展開。我們主要從金文書法藝術角度,首先來談談,我們為什麼選擇這兩種做學習金文書法的範本。

《牆盤》臨寫

  從清人至民國到當代的以毛筆書寫原本鑄刻金文的書家,細細鑒賞,儘管表現手法各異,風貌繁多,但總體上可歸納為兩種類別,一種是偏重於文人學者的靜態工穩型,追求作品的文雅,即所謂「書卷氣」。一種是偏重於書法藝術表現的動態寫意型,追求作品的雄強,即所謂「金石氣」。如果說前者是高韻深情的內斂性低吟傾訴,後者則是激情四射的外向性高歌吶喊。當然這只是為了說明兩者的不同,誇大其特徵的語言表述。其實,二者也只是相對而言。好的作品,兼具眾妙大美,「金石氣」中含有「書卷氣」,「書卷氣」中含有「金石氣」,只是不同側重而已。《牆盤》和《毛公鼎》在商周金文中不但字數多,便於作為範本臨習掌握風格特徵,而且這兩種結體都穩健,筆法都精嚴,線條都嚴實有規律可循。集中體現了金文的筆法和主流審美風格。《牆盤》中很少有方折,更與後來「婉而通」的「引筆」小篆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我們甚至可朦朧地看到其延伸到《虢季子白盤》到《秦公簋》到《石鼓文》再到小篆秦《泰山刻石》這樣的軌跡。也因為此器在製作和保存上都十分精良,銘文字口光潔如新,用筆特點清晰明了。線條粗細均勻,清澈明凈,筆畫中間幾乎沒有提按痕迹。在金文中,應該適合以靜態工穩型筆法來表現。

《毛公鼎》臨寫

  《毛公鼎》與《牆盤》在主題相類的統一大格調中,又有著自己的風格特點,即圓中帶方,多處有寓圓於方,轉中帶折,轉折自如,而且字與字,畫與畫,甚至同一筆畫中有粗細變化。而且因為鏽蝕殘泐,增加了線質蒼澀的節奏感,應該更適合以動態寫意型筆法來表現。當然「對花作畫將人意」,對作為載體的《牆盤》和《毛公鼎》這種「花」如何去「畫」,用哪種手法表現,可以因不同作者的理解、想像而發揮。只是從兩種銘文的形跡上,我認為這樣與原始文本更接近些,至於不同的發揮,甚至創造性地節外生枝,則是另外一回事。

  篆書用筆,正合賓虹老人說的:「平、圓、留、重、變」五字法。

  通常說到的「玉箸」、「鐵線」為代表的小篆線條時,以「線無起止」來概括形容。既不似楷書和隸書強調起筆和收筆時的複雜,甚至誇張動作留下兩端明顯突出的痕迹。也不似行草書法大提大按的「甩開」。更多的時候其關鈕則是善於於空中使筆,寓動於靜,要筆筆送到,受力均勻,而不可使其柔弱,這才是「平」。平非板實,如水有波折,而不妨礙其平,用筆要外現平穩而內含波瀾、暗流涌動,才能顯示出它的生動,才能見線勢。所謂如錐畫沙者,方可得到「平」的要義,此為「平」之法。

  起筆須要逆鋒藏頭,收筆須要迴轉護尾。篆法起訖要做到首尾銜接,勢取全圓,筆法線條須化「金剛杵」為「繞指柔」,於婀娜中仍保持剛勁和遒練,圓渾中仍不失潤麗和柔媚。所謂如折釵股,此為「圓」之法。

  筆有迴轉顧盼,上下映帶,不疾不徐,如善射者盤馬彎弓,引而不發。用筆之法,最忌浮滑,浮則輕忽不通,滑則柔軟無力。要做到筆欲向右,勢先逆左;筆欲向左,勢必逆右,即先蓄力而後發力。筆畫由積點而成線,遒勁沉著,所謂如屋漏痕者,此為「留」之法。

  「重」並不是重濁,重濁便使筆畫婉轉和交接處筆路浠混不清。亦不是重滯,重滯便使筆畫行進時筆鋒頑笨而難以轉運。在以筆殺紙中又能做到金至重而取其柔;鐵至重而取其秀,使氣而不逞強,不以鼓弩為力,這樣才能稱得上是得到了「重」的法要。

  李陽冰論篆書云:「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筆筆之間須有左右回顧,上下呼應之勢。筆隨勢轉,情由勢生,法而無法,無法而法,其不拘於成法的生動活潑正是其「變」之法。能以賓虹老人這用筆五字訣為之,自可求得篆書線條獨特的「個中三味」。

  因此篆書筆法與其它幾種書體相比較最為簡約純粹,而恰恰越是這種輔助手段少的表現越見難度,所以對篆書線條質感的這種「有意味的形式」要求也更高,因此我們才在這裡佔用了大塊篇幅和時間細講詳述。

三品學院「張建會《禮器碑》與《張遷碑》」隸書班、「張繼《石門頌》」隸書班、「王友誼《大盂鼎》」篆書班報名已停止。即日起「劉顏濤《牆盤》與《毛公鼎》篆書班」正在火爆招收學員中。

觀看學院內部獨播視頻,請在三品名家微信訂閱號後台,回復關鍵字「入學 劉顏濤」,三品學院,給你好看!

  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我們將從《牆盤》的基本筆畫開始學習,分析其結體與章法特徵,最後再將《牆盤》與《毛公鼎》二者的銘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解析,加深大家對它們不同藝術風格的理解與印象。

-----藝 無 止 境----


推薦閱讀:

有誰不想要趙麗穎的嬰兒臉啊?這些你都學不會,活該看起來老10歲啊 (乾貨解析)
鬼谷子七十二術完整版(解析),建議永久收藏,看完受益一生!
【卦例解析】淺述「大定數」中的「分宮照策」
解析配方奶粉里的特殊成分
印堂凹陷面相解析

TAG:課堂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