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電視去年做了什麼?

中國電視去年做了什麼?(2011-04-18 09:08:51)

標籤: 雜談

(1) 應對突發事件

去年的世博、亞運會、南非世界盃等國際盛事,中國的電視新聞報道都保持了比較高的水平。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電視新聞直播正在融入全球電視直播的大格局,比如,在菲律賓馬尼拉人質劫持事件的電視直播中,以及智利礦工營救的電視直播中,都能夠看到這個趨勢。過去,我們的電視通常只是把發生在中國的事件直播出去,現在,我們開始把發生在世界上的事件直播進來。從中似乎可以看到中國媒體開始了走出去的工程。

嫦娥2號升空的電視直播有了突破,似乎升空的時間和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開播時間形成了某種契合,使得《新聞聯播》節目出現了少見的直播畫面,不足之處是同時出現了郎酒的廣告畫面,引起了質疑。

從某種意義上說,重大突發事件更容易反映媒體的應變能力。只是多少讓人有點沉重的是,這種重大突發事件經常是有關人類的災難。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報道以後,中國電視媒體的災難報道已經表現的越來越成熟了。在玉樹地震報道中,青海電視台首次實現了全天24小時4個頻道突發新聞報道滾動播出,自製節目量達到300分鐘的突破,佔總播出量的20%。這背後有湖南電視的功勞,在此之前不久,湖南衛視兼并了青海衛視,這當然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兼并,湖南衛視給青海衛視帶來了大量的娛樂節目,讓我們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又多了一個湖南衛視。那麼,我們究竟需要幾個湖南衛視?從玉樹報道到花兒朵朵,都能看到湖南衛視的影子。湖南衛視在全國的影響是比較大的,辦的不錯,特別是它的娛樂節目把很多青少年重新吸引回電視機旁。問題是我們需要幾個湖南衛視?文化多樣化如何體現?這當然是題外話。我們想說的是,事實上,看青海衛視的玉樹地震報道時,我們恰恰可以發現湖南衛視新聞報道的問題,也就是說,這是在湖南衛視基本上放棄新聞報道之後產生的問題,原來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還是有點影響力的,現在,它的主持人張丹丹已經在青海衛視上採訪鳳姐了。看到她在青海衛視採訪翹二郎腿的鳳姐,張丹丹的採訪水平真是令人汗顏。對鳳姐的自我吹噓,張丹丹沒有任何觀點和立場的回應。我原來覺得張丹丹在主持湖南衛視晚間新聞的時候,還是可圈可點的。結果沒想到她竟然在專訪節目中表現得這麼滑稽。讓鳳姐來她們這個節目本身就是個錯誤。

對於湖南衛視來說,這可能是無可奈何的放棄,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正是這种放棄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湖南衛視新聞報道能力的下降,直接影響到它對青海衛視地震報道的援助。從某種角度看,湖南電視讓青年人弱齡化。李幸多年前說中國的電視是弱智,這話可能言重了,不過,湖南衛視的節目確實有讓人弱齡化的嫌疑。比如,湖南電視觀眾的低齡化是非常明顯的,問題是它們有可能把低齡化變成了一種弱齡化。倡導快樂是沒問題的,問題在於這種娛樂化是否在影響青少年的成熟?我們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變相的愚民和愚青。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關注,就是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報道都把當地衛視變成了一個專門頻道,比如,在西南大旱期間,雲南衛視就變成了抗旱頻道,而東方衛視就是世博頻道,青海衛視變成了抗震頻道。這似乎是前所未有的。一時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獨特的全國電視格局,電視出現了分屏效應。也就是區域電視現象,看上去有一種陌生的感覺,不是特別適應。過去,習慣了在中央電視台的統領之下,步調一致。

今年4月26日,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正式改版為英語新聞頻道,每天直播新聞達19小時。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動向,考慮到與此同時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也出了英文版,似乎表明中國的國際傳播正在出現新的調整。

菲律賓人質劫持期間,法國兩家主流媒體進行實時直播,受到了菲總統的譴責,被指媒體報道直接導致劫持案局勢惡化,菲警方總結教訓時,一直把媒體的現場直播當作導致解救失利的重要原因。突發事件電視直播成為風頭浪尖的話題,有兩個問題引起討論,第一個問題:是否是因為犯罪分子通過電視直播,直接掌握外界動態,產生過激行為?第二個問題是常規性的,就是認為電視畫面血腥暴力,會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由此,很多人在探討,電視新聞直播是否娛樂化了?直播是為了還原真實,還是為了迎合觀眾的獵奇心理?

對於中國電視媒體來說,這次菲律賓人質事件的報道也是一個挑戰,央視也有直播。如果這次被劫持的不是香港人,而是別的國家的遊客,那麼,央視還會參與直播嗎?換句話說,正是因為有中國人在海外被劫持,所以,央視的直播似乎是在所難免。過去,中國電視參與海外新聞事件直播是很少的,通常是在奧運會和伊拉克戰爭這樣的事件上,而今年,我們看到一些變化,智利礦工營救的全球直播中,中國也參加了,雖然那裡並沒有中國礦工。這種直播甚至會引發國人的一些想法,比如,今年山西的王家嶺礦工營救怎麼沒有這麼久的電視直播?

從理論上說,菲律賓人質事件直播涉及到了國際傳播中的新聞倫理。國際傳播和國內傳播在新聞倫理上的表現似乎有所不同。這次直播在考慮新聞透明度時,有可能對中國內地的菲佣造成一定程度的緊張。

另外一個問題是,有沒有媒介主權?這次菲律賓人質事件直播就涉及到這個問題。多年前,西方在探討跨國公司時就會觸及到國家的媒介主權問題。一個國家是不是有媒介主權?報紙時代是比較容易控制的。而電視直播則是全球化的。這次菲律賓人質事件電視直播就屬於國際電視直播。可以說它對菲律賓的國家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在國內,電視台怎麼辦?

(2) 火熱的電視相親節目

進入2010年以後,中國的電視屏幕上忽然開始流行交友節目,標誌是三個最有影響力的省級衛視湖南、江蘇和浙江不約而同的開辦了電視相親節目。在國家廣電總局提出批評以後,浙江的《為愛向前沖》退出了競爭,東方衛視的《百里挑一》加入了競爭。

電視湘軍的《玫瑰之約》曾經紅極一時,湖南屬於引進派,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湖南充當了國外電視本土化的第一站。如果說《玫瑰有約》還有電視服務性節目的色彩,那麼,今天湖南衛視的《我們約會吧》則反映了這種節目的轉型,看上去,它們更像是電視真人秀節目,或者說是電視情感類節目。

在目前的電視相親節目的三國演義中,《非誠勿擾》做的比較突出。江蘇的一個成功秘訣就是把這種交友的節目平台變成了展現當今中國年輕人生活態度的舞台,如今,很多人如果想要了解中國的青年人,特別是80後和90後,通常是有兩個渠道,一個是互聯網,另外一個就是像《奮鬥》那樣的電視劇。像《非誠勿擾》這樣的節目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了解青年人的方式。實際上,我們現在看到湖南的《我們約會啦》也在增加節目的思想性,說白了,就是不僅展示事實,也反映觀點。當然,在這個展示觀點的過程中,難免泥沙俱下,一些女孩為了出名而出言不遜,看上去似乎是網路的翻版。這恐怕不能怪江蘇衛視,因為目前中國大陸普遍缺少電視對話類的節目,我們已經習慣於觀看勵志類型的電視談話類節目,而流行的電視訪談節目則更像是一種青少年的學習方式。

從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開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軌跡,就是電視已經和網路分不開了。雖然在理論上,很多人仍然在研究電視和網路的互動,但是在實踐上,電視和網路已經產生了某種不為專家所覺察的聯合,確切的說,這種共謀更多的是發生在有關青年的節目中,比如,在電視交友這樣的節目中,如果沒有強大的網路支持,或者說沒有在網路上走紅的表現,那麼,它們頂多只能停留在生活服務類節目,就好像是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的《選擇》節目。

江蘇電視原來在國內最有名的節目要算是《南京零距離》了,孟非主持的就是那個節目。不過,那節目是典型的民生新聞,就是局限於地方。而湖南一開始就是全國性競爭,和央視叫板,它的新聞不行,《快樂大本營》面向全國。而江蘇的《非誠勿擾》如今在打全國牌。比它的《人間》節目影響大。東方衛視的《百里挑一》節目以上海為中心,無論是戶口還是買房,都是本地化。和上海文化匹配。而《非誠勿擾》節目則沒有強烈的南京味道,主持人也強調全國化,甚至以世界華人相親為己任。《我們約會吧》的嘉賓有全國特點,但節目是湖南化。

這好像是在錯誤的地方講對的東西。當相親節目辦成了電視論壇,它似乎成了不能承受之重。因為現在國內缺少討論節目,所以說就把價值觀這樣沉重的話題放在了本該輕鬆的節目中,這是一種諷刺,是電視的錯位。

我們可以把《非誠勿擾》節目作為一個文化樣本來看。央視在談論電視相親節目的時候,水均益和演播室嘉賓說到美國報刊也出現了有關中國電視相親的報道,一些美國人很驚訝。那麼怎麼看這問題?美國電視劇《達拉斯》曾經被作為經典的案例研究,不同文化區域的讀解不同。《非誠勿擾》代表的也是這種文化現象。

電視相親節目熱也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央視的討論節目主持人都到哪裡去了?自從《實話實說》節目停了以後,崔永元的節目已經沒有什麼討論環節了。倪萍是在雲南衛視開的辯論節目《民生大議》,現在也沒了。而央視二套的《對話》節目已經基本上蛻變成了一個專門為所謂的成功人士打造的成功指南。我們似乎只剩下大學生辯論賽了。難怪很多人會覺得《非誠勿擾》像討論節目。

(3)越來越國際化的紀錄片

CCTV-2的紀錄片《公司的力量》由《大國崛起》的原班人馬完成。可以說是2010年的年度紀錄片大片。有趣的是,最近幾年的年度紀錄片大片似乎都是出自央視二套,也就是央視的經濟頻道。

不誇張的說,所謂紀錄大片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電視台的社論。《新聞聯播》不是央視的社論,同樣道理,《焦點訪談》也不是。《焦點訪談》節目的成功讓很多電視人欣喜若狂,似乎已經解決了電視評論的難題,夾敘夾議,述評加畫面,這幾乎成為當今電視評論的秘訣。但是,當我們看到人民日報的社論時,問題出現了,電視台的社論在哪裡?

去年的這個紀錄大片至少提醒我們,電視紀錄片一直存在三個功能,第一個就是知識啟蒙,《公司的力量》如此。在一個社會的知識生產系統中,新聞當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百家講壇》這樣的節目,但是,如果我們僅僅認為《百家講壇》應該成為知識傳播的主力時,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還要有紀錄片?為什麼一年可能只有一部的紀錄大片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紀錄片的第二個功能就是政論,我們會在紀錄片的歷史上發現這種驚人的相似性,新聞立台不假,紀錄片發聲也是真的。這就是電視的力量。在這裡,特別不能忽視的是,紀錄片對知識分子的影響,這當然會涉及到紀錄片的傳播對象,也就是說,紀錄片的觀眾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化水平,受教育程度比較高。

紀錄片的第三個功能就是國際傳播,這是以往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考慮到中國政府目前是如此的重視國際傳播,並且同時又開始關注紀錄片的發展,那麼,我們不妨把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看,從理論上說,電視的國際傳播通常有三種模式,分別是新聞、紀錄片和電視劇。期待用電視新聞來影響國外的普通觀眾是很難的,比較起來,用電視劇來影響老百姓更靠譜,可是,電視劇出國沒有電影容易。總結一下,電視新聞更容易影響國外的政府,屬於官方對官方。而知識分子看電視是相對少的,電視劇和電視新聞對他們來說都有點過於戲劇性,因此紀錄片合適。按照這種邏輯,紀錄片在國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方面是大有作為的。

(4) 靠近現實的電視劇

今年的電視劇是小片對抗大片,現實小片對抗歷史大片。結果是小片大獲全勝。《媳婦的美好時代》、《婚姻保衛戰》、《手機》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收視效果。這些電視劇關注當下婚姻與家庭等熱點話題,引起了觀眾的極大興趣於反思。它們似乎和同時流行的電視相親節目交相輝映。

從電視劇《手機》可以看到真實的農村狀況。很多人都會認為這個電視劇里最好看的地方是農村戲,是黑磚頭。為什麼?因為這是久違的概念,我們已經有很長的時間沒有看到真正的農村戲了。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可是,我們現在了解農村好像主要是靠趙本山的小品。曾幾何時,農村戲一直是我們了解中國的最踏實的窗口。

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和過去的電視劇《新結婚時代》形成了有趣的對比。如果說電視劇《新結婚時代》反映的是農村人和城裡人結婚產生的問題,那麼,《媳婦的美好時代》折射的則是今天複雜的社會關係,因為離婚的人多了,就可能有兩個婆婆。看上去是寫媳婦,實際上和電視劇《家有兒女》一樣表現了新型大家庭。

與此同時,新版大型歷史劇《三國》吸引了眾多一線明星拍攝,演出陣容強大,拍攝質量和藝術水準較高。新版《紅樓夢》雖引起諸多爭議,但在電視劇的創新與時代感方面作了大膽的嘗試。不過,寶玉不是快男,黛玉也不是超女,所以,會有多少年輕人看新版電視劇《紅樓夢》呢?如今影視劇的消費主體是青年人。這主要是從廣告的角度看。《紅樓夢》是名著,在今天看,名著通常都是不容易讀懂的書。因此,似乎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理解紅樓夢的時代。

2010年的電視劇狀況似乎恰恰證明了電視劇和電影的差別。電影和電視有什麼不同?喜歡出名的演員去演電影,喜歡賺錢的演員去演電視劇。韓國的電影顏色有點黃,但是,它們的電視劇很乾凈。因為電視劇是在家裡看的,而電影仍然是在電影院看的。電影走國際路線,電視劇走國內路線。我們容易引進國外的電影,但是卻不容易引進西方的電視劇。因為電視劇提供生活,電影提供夢想。

我們能夠引進什麼樣的影視劇?托爾斯泰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開篇說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這話用來形容影視劇引進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容易引進的是美國大片。而像英國電視劇倫敦東區人就很難被引進。因為我們容易更理解富人的生活。全世界的富人生活都差不多。窮人則各有不同。

從電視劇也能夠看到跨文化傳播的錯位。比較起來,中國人好像比西方人看電視多,比如,一些中國人到美國以後就發現,美國人很少看電視,而與此同時,中國年輕人受美國電視劇影響太大,誤以為美國人的生活和電視劇一樣。美國是對外傳播模式,中國人知道美國的事似乎比美國人還多。中國是對內傳播模式,中國的影視劇很少有海外影響。中國夢正在模仿美國夢。

國產電視劇的昌盛似乎和政府的援手有關。多年前,港台電視劇流行。而後,政府扶植國產電視劇,黃金時間播放本土電視劇。結果,現在看港台電視劇的人少了。甚至美劇和韓劇也在網下被大陸電視劇擊敗了。通常認為政府不應該插手市場經濟,但是看來,電視劇這件事好像是做對了。電影可能就不一樣。

電視劇在衛視上撞車一直是老大難問題,今年政府出手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政府有沒有必要制定政策限制電視台一天連播幾集電視劇嗎?有時候會有很多人覺得衛視連播很多集電視劇非常過癮,這滿足了一部分觀眾的需要。可是,如果碰到不喜歡的電視劇呢?那麼,這個時候市場經濟就會用無形的手來管理它們了,沒有觀眾,就沒有廣告。這些電視台應該比誰都重視收視率。現在主要的問題可能就是上星的電視台太多了。

今年在電視劇領域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電視劇的廣告植入。廣告植入與有償新聞不同。有償新聞是被禁止的,而影視劇中的植入廣告被視為雙贏。在新聞中植入廣告被認為是違反行業的規矩。而在電影和電視劇中植入廣告就是能耐。為什麼?因為廣告會影響記者的公正。但是,廣告植入不影響電視劇導演嗎?顯然,現在中國的法律在這方面還是一個空白。比如,它可能不僅僅涉及到觀眾的抱怨,還會影響到稅收。

另外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就是欄目劇。欄目劇是什麼東西?青海衛視的《下一站幸福》打出的是欄目劇,可是觀眾是搞不清楚的,多半會認為這是真的情感紀實節目。東方衛視的《幸福魔方》節目和湖南衛視的《8090》節目乾脆都不說自己是欄目劇。這是電視劇的一種嗎?它有點像報刊的軟文。北京電視台的《大城小事》也是群眾演員演的,但是,觀眾明白這是在演戲。

那麼,什麼是情感體驗者?在看到青海衛視的《下一站幸福》節目時,我們會覺得假的厲害。欄目劇就是便宜電視劇的意思嗎?難怪一些大學的很多學生都積極學習寫劇本,因為很多電視紀實節目都需要演出腳本了。真假難辨了。如果不說是假的,你就會以為是真的。問題是主持人和心理學專家是真的,他們也都被繞在裡面編。還有什麼是真實的呢?

有一種說法,就是西方人善於把假的搞成真的,而中國人是一不小心就把真的搞成了假的。我們的很多新聞看上去好像是電視劇。而我們的很多電視劇看上去似乎就是新聞。這種顛倒很可能與我們的技巧有關。弄巧成拙。所以,西方人羨慕我們的原材料。我們欣賞西方人的作品。

(5)值得注意的節目動向

2010年中國最轟動的節目應該是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雖然中國現在每年都會引進一些國外的電視節目,而《中國達人秀》可以算是近幾年裡改造的最出彩的群體性節目。央視有感動中國的人物評選,而《中國達人秀》無疑是在感動這個概念上做足了文章。與此同時,今年的快樂男生和花兒朵朵都顯得有些平淡。

提到《中國達人秀》節目,幾乎就不得不談及另外一個同樣是出自東方衛視的節目《壹周立波秀》,事實上,在這兩個節目中,周立波都同樣顯眼。在《中國達人秀》節目中,他是三評委之一。而《壹周立波秀》更是他個人的獨角戲。甚至會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電視脫口秀節目。而周立波在《中國達人秀》節目中的表現令人覺得好像東方衛視正在把他塑造成為頻道的形象代言人。

不過,電視台請代言人還是需要謹慎的。看《中國達人秀》總決賽時,感覺周立波一點都不把自己當外人。的確,他的風格是和上海電視比較搭,但是,搞不好也會弄巧成拙。前面有郭德綱的例子,老郭有一陣子就跟北京電視台的代言人差不多,後來出事了。實際上,中國當代的三大笑星都和電視走的比較近,趙本山就不必說了,有時看上去趙家班也似乎成了遼寧衛視代言人,趙本山的班底做的比較大,也做的比較聰明。

讓人有點不好意思的是,當年終點評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第三個引起我們興趣的節目仍然出自東方衛視,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上海也辦了一個世界文明講座節目,看上去這個節目很像央視的《百家講壇》節目。在《百家講壇》節目已經走下坡路的時候,東方衛視的這個節目卻令人覺得津津有味。為什麼?有一種可能,就是《百家講壇》這樣的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局限於歷史,局限於古代的故事。而世界是開放的,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是否也需要考慮歷史全球化的問題?沒有中國的世界是一種損失,同樣道理,沒有世界的中國也是一種損失。可以說《百家講壇》之類的節目是在講述歷史,有人說它在宣揚封建,可是,如果我們從拯救歷史的角度看,這樣的節目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傳統文化的斷裂問題嗎?目前,沒有看出來有這種效果。有點遺憾的是,東方衛視的這個節目似乎只是為世博會而作,沒有長期性。

去年還有一個節目值得關注,就是央視二套新創辦的《對手》節目,光頭王凱主持,屬於辯論節目,央視目前非常缺少這種有討論性質的節目,在《實話實說》節目停辦以後,央視能夠稱得上討論類節目的似乎就剩下《對話》和《我建議》了。有意思的是,《對話》節目和新辦的《對手》節目都是在央視二套,從中可以看到央視二套的活躍程度。雲南衛視在今年也創辦了一個辯論類的節目《民生大議》,倪萍重新出山主持,雖然她的感性主持路線似乎不大適合這種理性辯論節目,但是,最後這個節目仍然莫名其妙的不了了之了。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中國被稱為「斜塔」的古塔有多少?
施華洛世奇抓緊中國(10.8.23)
釣島之爭:中國百日間扭轉百年頹勢
中國歷史上20位尚武的皇帝
茶葉知識大全 中國十大名茶

TAG:電視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