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一法師講《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輪》續5

乘一法師講《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輪》續5問:如如者云何?

答:如如是不動義,心真如故,名如如也。如如是不動的意思。不動也不動,也不著不動,是名如如不動。也可以說,第一個如是空,第二個如是空還要空掉,叫畢竟空,是名如如。真如之心是空空,空也空掉為畢竟空,佛心又可名為真如。

是知過去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現在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來佛行此行,亦得成道。「行此行」,到底行什麼行?萬法畢竟空,如如不動,湛然空寂,圓明不動。不取於相,一切相都不要執著認取。這是一切修行人之根本!一切修行的根本就是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有一句話叫: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三世諸佛都依此法而成大道!

三世所修證道無異,故名如如也。所修證道無異,無異是什麼?就是一樣,沒有差別,不就是平等嘛!平等一如,就是畢竟空!如如就是畢竟空,所以體也畢竟空,相也畢竟空,用也畢竟空。一切色相畢竟有,也是畢竟空。佛性也是畢竟有同時畢竟空。每個人的佛性,都是如如不動。

《維摩詰經》云:諸佛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乃至一切眾生悉皆如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那麼我們眾生為什麼還是眾生呢?因為妄念,妄想,執著之故,把我們本來的智慧德相掩蓋了。所以說諸佛一如,彌勒佛一如,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啊!乃至一切眾生悉皆一如,眾生佛性本一如也。

何以故?為佛性不斷,有性故也。「有性故」指自性本空,自性本空,佛性本空。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本來是佛。本來是佛,自性本來就是佛啊!二元世界萬相萬法生滅無常,斷滅無止,但佛性無始以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如如不動,從未有一剎那中斷。朝面佛,夕面佛。肉蒲團上無位真人,何曾離開我們半步?

問:即色即空,即凡即聖,是頓悟否?

答:是。《心經》上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即色即空。色就是色性,空就是空性。空性畢竟空,色性也畢竟空。凡夫是凡夫的自性,聖人是聖人的自性,凡夫和聖人的自性平等一如。凡夫的性和聖人的性都是佛性,俱都平等。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如果明白這個道理,是不是頓悟?回答:是!

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聖?

答:心有染即色,心無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無染即聖。心有染是你的心執著萬相,如同烏雲蔽日。心無染就是不執著不著相,不污染那就是空,如同晴空萬里。有污染的是凡夫,沒有污染的是聖人,全是假名空說。無論晴空萬里還是烏雲滾滾,太陽如如不動,無論凡聖,佛性一如,所以即凡即聖,凡聖不二。

又雲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真如空性起妙用的時候,那就是真空妙有。妙有就是色,色不可得即是真空,即是畢竟空。

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滅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悟此性空之理,非常重要!理論上叫「空性見」。有些人以為把色相境界滅掉才是空,其實不需要滅掉,境界萬相當體即空,決不是消滅掉之後才是空。不用消滅,這些境界色相本來就什麼都沒有!看上去是有,全是虛幻假相,如陽焰,走到近處即無。如幻夢,一覺醒來,啥也沒有,了不可得!

我們要記住,當體即空有三種空:一無常是空。無常就是變化的,生滅的,不永恆的,一刻也無法固定的,這個無常本質是空。再一個叫緣起性空。什麼叫緣起性空?一切萬法都由因緣和合而成。因緣和合沒有一個本體,也就無自性。無自性叫自性空。

什麼叫無自性?每一樣東西由各種微塵顆粒組合。各種微塵合成而沒有一個主體,這個由微粒合成的東西,只是一個合成,一個結構,並不是一個體性的東西。給這個組合起個假名,實際上根本沒有叫這個名字的東西。結果它只有一個名稱,還有一個多種因緣結構的幻相。連這個東西都沒有,更談不上有什麼性質和特性。所以說無自性,就是自性空,這是大乘佛法講的緣起性空。

還有唯心現量之空。一切萬物萬相萬法都是唯心所現,你的心是畢竟空,那麼一切現象也是畢竟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還有一個空觀法理,是南傳佛教講的析法真空。將萬法中任一物體分析來分析去,最後都能分析到鄰虛塵。這個鄰虛塵無量無邊,沒有邊沒有量。沒有邊沒有量,它就只能是空。這個空還不是空有的空,而是絕對的空。那你說它沒有,它又是鄰虛塵,說它有,它的有是無量無邊無際。這個無量無邊無際中有什麼?既無量也無邊,有什麼?什麼也沒有!只有一個沒有量沒有邊的存在,那就是絕對的有。如果有量有邊就是相對。空和有,大和小之比就是相對,無量無邊就是絕對。無量無邊就只有它這一個,如果有量有邊就有兩個,無量無邊就這麼一個的話,你不會找出兩個。它是絕對的一個,絕對一個那就是絕對空。絕對空,那麼無量無邊的有,那也是絕對的有。有量有邊就可以比較,就是二元,就不叫絕對,不叫究竟,絕對究竟和畢竟都是一個意思。畢竟空也就是畢竟有,無量無邊的有,就是畢竟空。無量無邊的空,就是畢竟有。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空有不二,非色滅空。不是非要把這個色滅掉才有空。非色相壞滅為空,色相壞滅而成的空,那個空是空有的空,是相對空,就是斷滅空。好多人著在斷滅空上,對空和有不能圓融過來。《心經》上講無眼耳鼻舌身意,他摸摸全有。怎麼會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呢?他圓融不過來。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他圓融不過來。

有個沙彌念《心經》的時候,問他的師父說:「我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怎麼《心經》亂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呢?」站在二元世界,站在三界之內,一元絕對的那個境界,你怎麼能理解?你沒有開悟,怎麼理解超三界的那種即空即色,畢竟空同時畢竟有的那種境界?

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空性自色是什麼意思?畢竟空就是畢竟色,就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是空性自己能顯色相,不是以色相來顯色相。所以「空即是色。」它是自性自色,空性本身自己就是色。畢竟空本身就是畢竟有,「色即是空」,畢竟色就是畢竟空。《楞嚴經》上講:「色是自性自色,真色是自性之色,真空是自性之空。」

問:經雲盡無盡法門如何?

答:為二性空故。見聞無生是盡。 盡者,諸漏盡。無盡者,於無生體中,具恆沙妙用。無盡者,就是起妙用。盡者,就是能把你的煩惱漏盡了。一切沒有煩惱,沒有煩惱達到畢竟空,沒有煩惱的情況下,無盡就是顯現一切,起恆沙妙用。

隨事應現,悉皆具足,於本體中亦無損減,是名無盡。即是盡無盡法門也。這個也很重要。你看這個事相空的時候和這個事相有的時候,其實是一樣的。這個本體的色性是一樣的,不增不減。你認為這個色相空了,這個色相沒有了,它被破壞了,你認為就減少了,實際上它沒有減少。當你從大腦中生起一個色相,你認為這個色相增加了,它根本沒增,不增不減就是盡無盡法門。

問:盡與無盡,為一為別?是為一為二呢?

答:體是一,說即有別。體是一個,起恆沙妙用它就有別。

問:體即是一,云何說別?

答:一者是說之體,說是體之用。 為隨事應用,故云體同說別。體就是一,起一切恆沙妙用,體是畢竟空,是相同的,而說就是有差別。起恆沙的妙用,隨事應現。隨事而應現就不同了。

喻如天上一日,一置種種盆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於日, 諸器中日悉皆圓滿,與天上日亦無差別,故云體同。為隨器立名,即有差別,所以有別,故云體同,說即有別。所現諸日悉皆圓滿,與上本日,亦無損減,故云無盡也。這是天上太陽本來沒有損減公案。大家可以到河邊去,晚上有月亮的時候,一百個人在河邊,會看到一百個月亮。一百個人往不同方向走,月亮也跟著你往不同的方向走。水中月亮和天上月亮一樣。天上是一個,水中顯現無數,就是起用有很多不同。

但是起用的時候,當體即空。水中原本就沒有月亮,就天上有那麼一個月亮。但是要顯用就有很多。甚至可以無數多。拿這個來比喻,天上的月亮比喻體,本來就一個。水中顯了那麼多月亮,這是用。你往東邊走,跟著你往東邊走。你走它也走。天上的月亮沒增加,也沒減少。喻本體不增不減。

問:經雲不生不滅,何法不生?何法不滅?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滅。純善的法不滅,不善的法不要生,是指法來講。對不生不滅的義理,如果理解為煩惱不生,智慧不滅。這個不生不滅在修行中更管用。時時煩惱不生,時時大智慧不滅。顯現分別一切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就是大智慧。你的煩惱一個也不生,就是不生不滅。

問:何者善?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漏心。染漏心是什麼心?染漏心是執著的心。一切萬相本來是虛假的,你執著它,粘著上去執著不放。事情早就過去了,你還整天想著這個事,想這個貓怎麼受傷了?掛在心上不放。你難受不難受,沒有任何意義,貓早就受傷了,事情早就過去了,你還粘著這上面,就是執著。執著就是粘著,這就是不善,是不善之心。

善法者是無染漏心。無染漏心——就是不執著。不執著善的功德心,也不執著惡的那種心,這樣的心就是無染著。過去心已經過去,未來心還沒到,你不去追求它,當下心剎那剎那生滅,你觀照它,不要跟著它想,三心了不可得,你就不污染。不執著就不染著,你就會過得很輕鬆,很舒服,很自在。

智慧不要滅掉,煩惱不要生起來,那就是根本。煩惱生起,原因是什麼?煩惱生起的根本是執著!你不執著,煩惱就生不起來。你不執著,你的心就空靈,你的智慧就顯現。

但無染無漏,即是不善不生,得無染無漏時,即清凈圓明,湛然常寂,畢竟不遷。心性畢竟不動,清凈本體,如如不動,湛然常寂。「常」就是恆常,「寂」就是空寂,「湛然」就是光明顯現,光明大用。光明大用顯現恆常空寂,雖然恆常空寂而光明大用仍然顯現。所以畢竟不遷,心性不動畢竟不動,是名善法不滅也。本來不動,不增不減,就是知道善法的作用,也就是你的智慧不滅。這個善法應該理解為智慧不滅,不善法是指煩惱執著。所以還可以理解為智慧不滅,煩惱不生,此即是不生不滅。

我第一次在崇明講法。一個學生說:「師父,我第一次聽你說:煩惱不生,智慧不滅。我認為佛性不生不滅,沒聽說煩惱不生,智慧不滅。這句話真管用!」煩惱都不生,智慧當然不滅。當然管用。

問:菩薩經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何為眾生受佛戒?眾生體悟到佛清凈的心,就是眾生受佛戒。體悟你自己那顆清凈自性心,你就受佛戒。沒有體悟這個心,叫大和尚組成一個戒壇,講一番佛法戒學,你得不到這個戒心。沒有明心見性,怎麼得到這個戒心?《楞嚴經》上講,這是佛的戒心。

有些人說大話:「我修法就是持心戒。相上的戒律我不要持,我要持心戒。」心裡不明白,你持什麼心戒?持心戒要明心見性!不明心見性你持什麼心戒?你心在哪兒,你都不知道,心什麼樣都不知道,你怎麼持心戒?

持心戒要開悟,要體悟佛那顆清凈的心,那顆清凈的戒心,即入諸佛位,就是見性成佛。禪宗講見性成佛,位同大覺,大覺就是佛。

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其義云何?講個公案。有個媳婦很年輕就病死了。她臨死對公公婆婆說:

「我這輩子沒積很多功德,也沒學佛。死了怕墮三惡道。公公婆婆如果看在我孝敬侍侯你們這麼多年的份上,我死後為我請和尚念經,供養一千個僧人的齋飯。」

她死了之後,她的家人為她到寺廟去供養了一個「千僧齋」。我們到普陀山,有時候看到很多很多的和尚集中在一起吃飯,有齋主供養,就是千僧齋。這頓飯供養一千個出家師。供養之後,他的媳婦就託夢顯相給她公公說:

「非常感謝公公婆婆,我死了之後已經解脫,現在升天了。」她沒學佛,不知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升天了。問她為什麼能升天?

「因你們為我供齋之故,我得到一部《金剛經》。」哎?千多和尚念經怎麼只得一部《金剛經》?

她說:「這裡面只有一個人念《金剛經》心很清靜。其他的人打妄念,就得不到。」你們說念經就能超度嗎?不一定!

還有個公案。寺院晚課打普佛。有戶人家把家裡人的名字寫好,給他們打普佛迴向。其中有個小和尚鑰匙丟了,中午丟的到現在沒找到。念經的時候,他老想著鑰匙,不知到底丟在什麼地方?另一個小和尚的被子曬在外面,還沒收回來,天氣很陰馬上要下雨了。他老想下雨了被子怎麼辦?這兩個小和尚邊念經邊想這兩件事情。

那個時候,受供者看到所有的供品上面都鋪著棉絮,棉絮裡面插著鑰匙,象一把刀。哎呦!和尚怎麼能棉里藏刀給我吃?他決定給這些念經者一點苦頭吃,作個教訓。

念經靠的也是一念清凈心。她供養千僧齋就得到一部經。其中有一個大徹大悟的人在裡面,他的心非常清凈,他念的這部《金剛經》一點也沒有差錯。以清凈心從頭到尾念下來,一個雜念都沒有。這部《金剛經》加持力很大,非常管用。所以我們的清凈心最重要!有清凈心就有力量。

沒有清凈心,整天想要弘法利生,想要度眾生,談何容易!發這個心當然很好。你要發心:為度眾生而修行!這是菩薩發心,是菩提心!是大乘菩薩!大乘菩薩就是發心為眾生而修行。但是你要修啊!你自己的心先要修得清凈不動,再去度眾生!你自己的心整天在動蕩不安,煩惱不止,你哪有力量去度別人?

《楞嚴經》講的很清楚。第一步開佛知見。第二步修楞嚴大定。第三步才行菩薩道。你不要本末顛倒,整天忙活著這裡做事情,那裡做事情,心亂得不得了,煩惱得不得了。自利方能利他,自度才可度人。自己得不到好處,別人也得不到好處。你這個心一點不清靜,怎麼能受益?

發菩提心很好。什麼叫大乘?什麼叫小乘?是以菩提心來衡量。菩提心的本質核心是「利他。」二字。如果發心為度一切眾生而修行,你就是大乘菩薩。這樣的修行,雖然暫時沒去做弘法利生的事情,你還是大乘菩薩。總有一天你會成就,再去度眾生,這就是大乘菩薩道。什麼叫小乘?娑婆世界太痛苦,一定要想辦法脫離。小乘就是只為自己解脫,為了自己沒有煩惱而修行。有這個「自利」的動機,結果就是小乘羅漢果。大乘菩薩道是為眾生得解脫,而老老實實,好好用功修行。等修成了再來度眾生。

法法平等,小乘修的法和大乘修的法平等,沒有差別,所有的法都平等。但是因為修行者發心不同,所以有大乘和小乘之別。不要說你是小乘法,我是大乘法!法無差別,心有不同。

我們母音上師講過,有個居士談論什麼大乘的法,什麼小乘的法,這是糊塗觀念。大乘小乘以心劃分,不以法劃分。你如果發大乘菩提心,用功去修行,把本事學會了,就可以去救度眾生。道理很簡單。比如水裡好多人快淹死了,有些人頭出頭沒,喊叫救命!你不會游泳,也不懂救生的本領,啪跳進水裡去。那些快淹死的人一把把你抓住,你動不了,大家都淹死。

做事情要有智慧,沒有智慧怎麼能救度眾生?自己沒學好本事,慈悲的作用發揮不出來,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你如果有大智慧大定力!慈悲的力量就顯示出來了!我們發菩提心,就是發慈悲心。慈悲心要發,做事情要量力而行,包括發大願。有個學生跟我講:

「師父,我發大願了!我看眾生很痛苦,我給他們念經放生。有一次放生,在河邊放完了,我回不來了,腳走不動了。」為什麼?你的心不空!你的力量不夠!你度人家的時候,邊打妄念邊誦咒,力量不夠,超度不上去,結果人家走不了,就拉著你不放,你就走不動了。

大家一定要非常明確,非常理智,非常理性,非常有智慧。學佛不是迷信,學佛是非常理智,非常理性的事情。一定要開大智慧。以你的大智慧指導你的言行。認為學佛是迷信,是加入一種宗教,不是!佛學是非常講究實踐的一種科學。必須把理論用於實踐。你的理論對了,你的能力夠不夠?如果夠了,再去實踐,你就有力量。那種力量你都不需要念咒,一念清凈心,靠近你的人全解脫,碰到你的人全歡喜,聽到你講法的人全沒煩惱。

原先杭州有個念佛的老太婆。在一次念佛過程中,念著念著就死了。死了之後,沒往生西方世界。為什麼沒往生?她散心念佛,念了幾十年,心還是那麼煩亂,對娑婆世界種種因緣放不下,所以死了之後,往生不了。她說:

「我念佛三四十年怎麼不能往生?你阿彌陀佛講過,一念阿彌陀佛,佛就來接引我往生。到現在不來接我,阿彌陀佛打妄語。」她附在一個同修的身體上,整天到念佛堂去吵鬧:

「你們不要念佛,佛是騙人的,我念了三十年也不得往生。你看,我還在娑婆世界鬼道里受苦,你們不要相信佛法,不要念佛啦!」念佛的同修們組織起來給她念佛超度。她說:

「我不聽,你們也不要念,你們念佛迴向,我不要。」她完全不相信了,斷了善根。她的心煩惱的不得了。集體為她念佛,她也不能清凈。為她念佛她更煩。

心煩的時候,念佛超度,本人不信,這個念佛超度就不起作用。你越念她越煩。有些人臨死快要斷氣的時候,你給她念佛,她說你不要念,再念煩死了。心念不清凈,念佛沒有什麼用。後來凈土宗的祖師蓮池大師剛好回杭州。同修們都說:

「師父!這個人吵死了,請你務必給她超度吧!」師父答應了。這些弟子都去準備供品。第一天第二天,到第三天。師父怎麼沒吭聲?就派代表去問:應該準備些什麼供品?蓮池大師說:

「已經超度了。」不用念咒,不用念阿彌陀佛,就超度了。蓮池大師是成道的人,一念清凈心就可以超度人。西藏那些上師怎麼超度人,大家知道嗎?他是把自己的心貼在你的心上面去。你的心煩惱,他的心清凈。他的心貼在你的心上,你的心不得不清凈,是這樣超度的。你的心整天煩惱,你給人家超度?你比他還煩惱,他本來沒那麼煩惱,你的心貼上去,這下子麻煩了!超度別人,自己心要清凈,人都不好超度,還超度鬼?要量力而行。是不是?

鬼煩惱的不得了,地獄惡鬼時刻煩惱痛苦。無間地獄煩惱沒有一刻間斷。你沒點力量怎麼能超度他們?我們的地藏王菩薩太偉大了!他的清凈心像顆明珠一樣,一放到地獄裡去,大家都清凈下來。就都超度了。

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修行大家發菩提心很好。發慈悲心很好。但是自己一定要好好用功,否則你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無量劫以來,供養你修行的那些施主。我們出家的師父,廟裡三餐飯不是白吃的,吃飽飯不好好修行,披毛戴角,做牛做馬,背甲帶鱗,要這樣才能還欠債。

出家師父很不容易的。為什麼?在家人是按班按點的修行,出家師父是什麼?加班加點晝夜24小時都在修行。為什麼要這樣?他是專業修行,必須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修行上。在家人要上班要賺錢,養家糊口,只能業餘修行。

出家師父的任務是先修行,修行成道明白了之後,弘法利生就是家務事,本分事。修行成道弘法利生是每個出家人的本份事。所以出家人非常偉大。我們一定要恭敬供養尊重每個出家師父,不管他有道沒道。他有這個任務,在人間顯三寶相,主持佛門正法。

有人喜歡分別師父到底有道沒道?有道高僧我才恭敬他。你不要分別,你不一定認識。你沒有慧眼法眼,你怎麼能認識人家有道沒道?不管他有道沒道,只要他是三寶,就是我的師父。佛法僧三寶是你的師父,你就應該尊敬供養。

換句話說,一個出家師父,穿這套袈裟到街上轉一圈,他的功德都無量無邊。為什麼?因為讓在場每個人看到,這是和尚!他就種下善根種子。三寶種子就種下去了,他讚歎歡喜之後,下輩子如果再看到和尚就會非常親近,生起歡喜心,很可能就想出家。

從反面說,起不歡喜心進行誹謗謾罵:這個禿頭禿驢,如何如何。出家人也無量功德。為什麼?讓他認識你這個和尚之相了。他因誹謗佛法僧,下了三惡道。雖然下三惡道,但他八識田中還是種下了三寶的種子。罪業還清了之後,從地獄上來,他忘不了這個根緣。因為出家師父,我下了地獄。誹謗罪永遠忘不了,怎麼辦?趕緊懺悔!懺悔明白了,他還是要修行出家的。

所以說,如果沒有出家師父,佛法傳承必然會斷掉。有出家的僧人,佛法才會一代代延續下來,發揚光大。簡單講一講這個事情。本來出家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不勸人出家,到現在為止,也沒敢剃度僧人。出家為什麼?因為出家太難了,太不容易了!出家為僧乃大丈夫之所為!非帝王將相所能比之於萬一!

真正出家,你如果要顯出家相,我們歡喜。出家功德無量無邊。有些人說:論修行,在家出家都一樣。根本不一樣!說一樣那是方便說。你不能顯出家相,所以說一樣。是對你講的,你不能出家,所以師父方便說一樣。出不了家不要生煩惱,一樣啊!在家修也一樣。真的是方便說!怎麼能一樣?當然不一樣,太不一樣了!我們心中心祖師說:在家修要成道,比出家修困難二十倍!所以要出家的話,趕緊出家。等你娶了老婆,嫁了丈夫,生了孩子,那就實在沒辦法了。結了緣要盡責任和義務,推不了的,決不能逃避。關鍵在你還沒有這些牽掛的時候,全力以赴。

這輩子能到這個世界上,就為一大事因緣而來!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的時間,用到這件事情上,那才不白活!這件事情是什麼?開示悟入佛知見!這是人生第一大事因緣。我決不是糊弄你們出家。出家要考慮好,出家的功德無量。一個家族從祖上延續下來,出一個出家人,比出一個皇帝還要好!要出一個開悟的覺者更不得了!古德說必須有十世帝王福,九世狀元才,才具備開悟得道的資糧。

如果一個家族祖上出了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既使不成道,你所有的怨親債主,所有的歷代祖宗,都受用他的福田。所以叫「福田僧」。如果成道,所有的怨親債主,所有的九族親屬,何止是九族,和你有緣的人全能成道!全能得到巨大的利益受用。一人成道,九族升天。那是道家講的。佛家講的一人成道,九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你有緣的人,他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因為有緣,看見你就歡喜。看見你歡喜,你說的話他就歡喜信,聽得進去。他講的都是真理,你聽進去了,真理就進入你的心。你的心裡有真理,你就少煩惱直至沒有煩惱,不就解脫了嗎?

一個家族能出一個出家人,這個家族必須造無量的福德。真不容易。在福建有一個老人家,有五個兒子。留一個最沒有用的,在家裡作種。作種什麼意思知道嗎?把有智慧的全部送出去出家當和尚。我認識那四個有智慧的,全都是法師。留一個在家裡種田,娶了老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人家看到他們的母親非常恭敬。你家裡出了這麼多的法師,你真是佛母!對他們的父母都非常非常的恭敬尊重。真不得了!人家說出一個和尚就了不得,你家出好幾個和尚,福報比天大!

若有人發心修行清凈行,得無所受心者。無所受就是正受。無所受就是無求,不執著。不執著就是無所受,就是正受。

得無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什麼是佛的戒?這就是佛的戒。是名佛戒。

過去諸佛皆修清凈無受行,得成佛道。今時有人發心,修無受清凈行者,即與佛功德等用,無有異也,(就是沒有差別)故云入諸佛位也。如果面對一切,受而無受,你的功德入佛位。你的功德和佛一樣,你就是佛,和佛無差別。故云入諸佛位也。

如是悟者,與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為什麼說他是諸佛子,而不是佛呢?因為一個時期就這一尊佛出世。譬如這個時期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時期,只有一尊佛釋迦牟尼佛在世。所有的古佛再來,都顯菩薩相。所有成道的人都叫佛子。他成佛了,不叫佛叫佛子。因緣決定你將來到哪個世界顯像成佛,那個時期,那個世界也同樣只有你一尊佛。其他古佛都來護持你的法,但是顯菩薩相。

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他早就成佛了,佛名:正法明如來。他來護持釋迦牟尼佛的法,顯觀世音菩薩的相。所以好多古佛都要再來。一佛出世,千佛護持。所以此千佛皆是諸佛子也。

從清凈心生智,智清凈名為諸佛子,亦名真佛子。希望大家都要做真的佛子。此論中說,從清凈心生智慧。因為我們眾生是慾望心,所以智慧就昏了。有句話,慾令智昏。你的慾望心,你的貪嗔心,貪心就是慾望心。你貪嗔痴很重的話,就把你的智慧掩蓋了。我們的佛是一切受而無受,他的清凈心就是智慧。他的智慧清凈,所以叫諸佛子,亦名真佛子。今天講到這。阿彌陀佛!

共同迴向: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人生的三個頓悟:忍,善,悟
《六祖壇經》里令你頓悟成佛的十句智慧佛語
喝茶從佛性頓悟說到禪茶妙悟說佛與茶
乘一法師講解《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15)
文章很短,但讀完我頓悟了!

TAG:頓悟 | 法師 | 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