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深處的「水城村」由來
人類都是由洞穴走出來的。經過千百萬年的逐漸演化,生產力的發展和提升,認知、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的居住形態終於走出了洞穴,根據居住地的自然條件,以族群的形式聚合而居,形成了村落。在荒蠻而原始的時代里,人們為抵禦來自大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對生存居住環境的安全威脅。人們開始給村落外圍,加築防禦性的圍城設施而居,以這個來守望著村落的安全。
在黃土資源豐厚的北方地區,人們充分利用遍地都是的黃土資源,發明了打城圍護村落居住地的安全,為人們提供安逸舒適的居住生存環境。居住在黃土地區的人們,幾乎都用黃土做基本材料,就地取材,築城護村,歷史上,已相當普遍。千百年來,村落的城牆為保護村子的安全,發揮著重要的屏障作用。
人類社會的歷史車輪在不斷飛速前進,特別是運行到了明朝的初期,農民領袖------朱元璋當了皇帝,社會環境穩定,他曾號召民間:「深挖洞、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運動,「高築牆」的號召和行政手段,促使各個村落都在加設築城護村必須設施,工程完工後。再經朝廷驗收合格,大凡村落有完備城牆的,皆以「××堡」而被命名。因而,在現今的不少村名中,就有大量的帶「堡」字的村名客觀地存在著。民間也曾有「秦磚漢瓦朱(豬)打圈」的順口溜,來總結、概括著我國歷史上,村落普遍修築城防工程的歷史事實,被廣泛流傳著至今。就是說各個村莊,都在修築城牆的事。所以,明代以來,各個村莊修築城牆護村,已很相當普遍了。
可就在黃土深厚地區的北方------陝西華縣,有一個很特別的村落,自古以來,一直以深水溝(城溝)作為村落的防禦設施。是北方唯獨一個沒有用黃土作材料築城的村落,也是唯一一處根據當地自然條件,變換了築城形式的村子。以水溝作防禦性城溝,防護村莊安全的村落。它,就是今華縣赤水鎮的「水城村」 !
水城村,地處渭河關中東部一級平原上。這裡,由於地勢低洼,地下水位特高,明積水常年不斷,直至到20世紀70年代。勤勞聰明的的水城村先民們,依據他們村子的客觀條件,創造性地以水溝圍城護村。水面寬度在8米左右,水深齊腰,繞村一周,全村進城的唯一通道就是弔橋。用水溝作防護工程設施,因而得名叫做「水城」堡村。這在陝西東部,是唯一一處以水域面積做障礙屏障守護村子的村落。自古以來,村城溝忠誠的守護著這個村百餘戶人家的安生。
70年代以後,處處深井機械開鑽,提取地下水量大增,地下水位顯著下降。地表沒有了明積水。名曰「水城村」的護城溝里,以水做介質的城防屏障物逐漸消失了。也因建國後社會治安環境穩定,各地以黃土作城牆的村子,普遍的、人為地移除黃土, 挪作了它用。
如今,水城村人口增加,村宅基地擴大。過往以水圍城的現象已不存在了!留下的,只在人們的記憶里和回味中。唯有「水城村」地名名稱文化符號,仍在沿用著,直到永遠!
作者: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李吉超
推薦閱讀:
※「水口砂」、「水口」指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形勢被稱為「水城」
※《九星水城堂氣》
※南京「山水城林」佳聯多
TAG: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