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思想者】旺角騷亂,小販之春

電影《旺角黑夜》中,張柏芝在劇中反覆詢問著一句台詞:「香港為什麼叫香港?」

很多人喜歡旺角,而不是香港的中環或者銅鑼灣,因為旺角更像香港,狹窄擁擠雜亂中又虎虎有生機。然而大年初二的暴亂又確實發生在旺角,不論是特首梁振英定性的「暴亂」還是外交部口中的「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策動,旺角似乎又成為日漸陷入紛爭的香港縮影。陰謀論、激進派、港英旗幟,不是嘗試理解而是煽動對立,香港安定有序的形象似乎也敗落下去,其中何人可受益?

彌敦道、砵蘭街、豉油街、西洋菜南街,2月8日晚到2月9日凌晨火光處處,暴力升級。雖然衝突背後必然有複雜深層的原因,集中爆發或可令各方反思香港何以走到今天,而事件的由頭卻是支援小販,因而旺角的這場騷亂也被部分媒體稱為是「魚蛋革命」。

正如香港媒體刊文指出,「在這個風暴中,小販是平靜的風眼,一如以往,他們的聲音和故事不為人所知,依舊沉默。」兩聲槍響,之後的香港或許變得不一樣,但是在這槍響的間隙,小販們卻難得可以伺機做起生意,旺角暴亂、小販之春。

對於普通香港人來說,高喊捍衛港人價值或者如高校提出「以武制暴」都不如保障吃到一串地道的魚蛋更為實在。小販不在政治紛爭的中心,卻聯繫著港人的生活,是特色香港的一角。小販日漸艱難的生存環境,是不是更能促使人們思索,「香港為什麼叫香港?」除了政治紛爭,還要七百萬人活生生的生活,這才是一座城市最踏實的意義。

如同民俗般存在的香港桂林夜市近年來被食環署打壓,而港府建議的美食車需要最少60萬元「入場費」,申請者還要經過「烹飪挑戰賽」的遴選,為小販的經營重重設限。小販本想借春節遊走街頭,但春節未至,香港食環署已先發制人,在深水埗區內多處懸掛「嚴厲取締無牌熟食小販」的橫額。小販在桂林街次次突圍不成,流轉旺角,也只有在每年的這四五日,老顧客們才能看到小販車的煙滾滾。

腸粉大王曾啟新說:「香港無小販,無特色。」一地越發展越容易喪失特色,中國內地的城鎮化逼農民上樓,拆了古迹再仿古,幾乎處處時時發生。香港給人的驚喜在於既有高端品牌又有食肆小食,中環的高樓大廈是發展,旺角深水埗的小店營生能繼續也是進步。

以不衛生為由驅趕小販換不回市民口中地道的風味小食,以高門檻堵塞小販經營美食車也並非規範小販的生存之道。市民愛懷舊,如何令小販復活,讓桂林夜市重生,是政府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比起去探究騷亂背後的勢力,更重要的是讓普通百姓能夠有尊嚴地生活......

「香港為什麼叫香港?」不僅因為人們心中的港人價值,也因為地道的魚蛋腸粉,香港在政治紛爭之外,追尋和爭取普通人的幸福,讓窮人富人、讓富商小販都能有立足之地,才能算是公平的社會。

切磋交流,不妨添加小編,已經添加過思想者小編微信的

請勿重

復添加

推薦閱讀:

【文章】任志強思想像大師
平凡普通的文章小說人物的思想性格塑造
求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是黨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
他人即地獄……嗎?
張兵:醒醒吧,零碎經驗不值錢,系統的經驗才值錢

TAG:思想 | 小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