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的問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12-06-23 09:00 自「心」的問題自「心」的問題
2012年5月12日
萬法既然是唯心所造,是自心所影現出來的,是己心所所投射出來的影子,換句話說,無論這個影子是什麼?皆是自心的影像而已,是自心的造作罷了,與現象界事物無關聯,這是想告訴我們修行人一個正確的觀念或稱之為「知見」,亦為正見,就是說修行要曉得該從哪裡用功、下手!方可談到說是在修行,不然方向錯誤也很悲哀,修行要尋找到最根本處下手,那就是修正自心!別無他路!不管它是具象的、還是非具象的的意識形態,無一例外皆是自心所顯現出的和投射的;譬如我們的好惡等分別心,即能說明這一切,當我們人看到自己歡喜的事物,我們的心就產生一種愉悅心出來,看到厭惡的事物就產生厭倦的心情出來,其實它們本身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別、善惡之分別、是非之分別,沒有!不存在任何的實在的相可以讓我們能夠去捕捉、去追尋,因為世尊講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們都是由自心所影現的,乃至自心所營造出來的妄想心、虛妄顛倒心,所以我們說萬法唯心!換另外一個角度講,萬法即是唯心所造,那麼,萬法也就是自心啦!就是自己的「心」啦!因此我們又說,尊重萬法就是珍視自己,因為萬法就是自己嘛,萬法就是自己的心嘛。珍惜萬法的緣(起)就是珍愛自己嘛,用這顆真心去善待萬物,我之心即是他、她、它,他、她、它就是我之心,自己就是萬法,萬法就是自己,不二!不分彼與此,彼此此彼是一不二,其實呀,老實講菩提心就是這樣的一顆心,生活中要學會運用這樣的一種心境,去待人接物,把自己訓練到不二,真正圓融了,二者達不二之境。
2012年5月13日
乘無相法到涅槃岸———師父說的話。
2012年5月24日
萬法唯心所造,所有境界皆出自於自心,乃至成佛也不例外,是心做佛,一顆身口意三業清凈的心作佛。一顆清凈心會映現出一個清凈的一真法界來,反之,若是一顆雜染的心也會映現出一個讓人煩惱的心境出來,此是告訴自己:什麼樣的心境都取決於自己的那顆心,與其他無關!無明就煩惱,貪染就鬱悶;開啟智慧就光明,快樂無憂;煩惱、憂愁、鬱悶、苦惱、惱怒、嫉恨、疑心、煩躁不安是自心所營造,愉悅、快樂、舒暢還是自心所創造,永遠是自己的「心」所問題啊!既然是自心的問題,降伏自我、降伏自心便成為我們修行過程中的中心重點了,最重要的下手處了!那麼在具體的生活中,我們總是自己要跟自己過意不去?那這到底又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有我執、有法執,貪嗔痴慢疑等習氣還在,無始劫以來的習氣還在的緣故,因此,我們再受苦不斷,輪迴依舊不停輪轉啦。那麼,要想擺脫這些種種的干擾,一、要運用所學的佛法,開啟智慧。二、要具足證量,證得空性,要明心見性。三、要時時刻刻踐行佛法,錘鍊自己放得下的功夫。
那麼,我們了解到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心的問題之後,就是說與境沒有任何的絲毫關係!這個就是問題發生的根本所在!當你發現了這個根本問題的所在處,也就知道了,我們修行就在這個地方轉換,轉換就是在這個觀念上,我們過去總認為是境界的問題,是境界干擾到我們的清凈心了,讓我們活得不自在,叫我們煩惱不斷了等等,現在,我們換了另外一種思惟方式,那就是所有的覺受都是我們自心所造成的,如此以來,在方向上就來一個徹底的轉換;況且,緣起也是空,也是我們自心的影像而已。當無明光臨時,就以為有那個境在,實實在在地存在在自己的面前,我們就會隨之生起抱怨、忿怒等等;當一念覺悟時,發覺那都是自心的問題,自心上的妄想、妄念罷了,每每都是過心眼的煙雲而已,即生即滅的,剎那生出來剎那之間又滅沒了,沒有一點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所有的覺受、所有的意識心,噁心也是一樣不存在的。所以,修行的我們要把問題看得清清楚楚啊!不被這些虛幻的假相所矇騙了,我們應當很清楚,保持一顆清凈之心,既然是選擇種子,那還是選擇善意的種子啊!不會選擇那些惡意的種子來種植吧!對此,佛弟子的回答是肯定的!因果不虛!而對大悟的人,看所有的一切皆是空空如也。也就是說:修行的話不離這顆心啊!所有的情緒都是自心的影相而已,就是這樣啦,所以說修行就是修我們自己的這顆心,即降伏自我的情緒是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問題。
2012年6月1日
自心凈則種種的法凈,修行人求凈,當從自心始覺、自意起修。只有自己的那顆污穢之心能夠攪亂自心,能讓自己不清凈之外,外界無關乎於其心!所以,何為修行?心境上的轉換名之為修行,就具體的操作運用(方便說)———將心放大、再放大、放大至盡虛空遍法界,法界是我,色界是我,處處是我,如是返照內照,慧光照性,哪裡有剛剛所執的那個「我」?找不到了!沒有一個一直在意識裡面強烈執取的「我」的存在,沒有了所執著的那個我,瞬間即知無我,無我所。但對大悟的人來說,緣起的當下即是性空,性相不二,常寂常照,默如,於無相行而行住坐卧,心量如虛空,無所增減,無有來去,沒有善惡、是非,自在無礙,佛之境界地。
如上所言的,這裡的「轉換」二字在修行當中顯得太重要了!有智慧方能自覺去轉換,轉換起來像一摩尼寶珠,自如無礙,湛然妙圓,它是無相的,且能作用呢!這就是不可思不可議之處啊!
轉換需要有智慧,這也正是師父為什麼常常強調的:開「智慧」的重要所在!很簡單,沒智慧沒辦法轉動起這個法輪,難,太難!
所謂智慧就是:能夠看得破世間是假的,無一真,唯獨一真就是真如也,「真如」二字也是相說而已,曉得就好!修行人對世間的這個正知正見就是智慧,而這個智慧來自於聽經聞法!不然的話,為世間人是沒辦法搞清楚這個世間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運用此智慧於世間生活,這個亦須訓練,就是轉動這顆心,轉動的快而圓潤些,做到:不傷害他人,自己就不被傷害!也更懂得保持威儀,順遂一切大眾。回歸當下的同時即是永恆的我。
2012 年6月4日
所以說:控制自心、降伏自心,降伏自我是自己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不為一切事物所動,因無所求亦不可得,生生滅滅而已,世間沒有什麼真實性的東西,可以讓人去執著追尋的。令心生起煩惱,煩惱也不存在。想讓自己處於安詳、平和、幸福之中嗎?那就看好自己的這一顆心吧!只要自己不惹自己的話,其他任何人都沒有辦法使自己煩惱起來,就是這樣子的。 封住自己的口,免造口業,這樣就不會惹來煩惱從而困惑自己,自己也不會生起無明的煩惱,來干擾到自己的佛性,回頭再向佛菩薩求懺悔?口業,這個在無形當中就會傷害到別人哦!往往是自己認為自己很對,沒有講錯話,實則不然喔,因為什麼?因為大家的認知程度、角度及立場都不相同,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我執法執都在,所以說,說什麼都可能不對?!怎麼說都有可能是錯!?即使是善意的話也會惹怒他呢?這個世間就是很奇怪喔,真得是很難圓融,很難!因此,知道就好,這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因為彼此都還是凡夫,凡夫就是這樣!不容置疑!這也再一次警示了自己,那就是:默如,一定要堅守這個原則。
用佛菩薩的智慧去深度理解世間人事,包容寬容乃至於忍辱也沒有什麼,我等凡夫都是很可憐的人嘛!
2012年6 月8日
既然我們曉得了,萬法唯心所造,萬法唯是自心!即自心擾之!所以,修行也就曉得了在自心上下功夫了;當自心出現問題狀況時,無明生起的時候,這個時候一定要冷靜下來,靜下來思惟一下,問題出在哪裡?改之,改之!同時告誡自己:不可以有如此的妄想、妄念,用佛尊教導的正知見來替代不正見以及邪見。何謂修行之人,就是這樣點點滴滴的訓練這顆心,直至這顆心通過種種的錘鍊,經歷了所有的方方面面,就是不同的境遇和種種不相同的事相,之後,成長至成熟。
換言之,懂得了這一層的佛理之後,知道自己該在哪個地方用功,很大的好處就是:自己的這顆心,慢慢慢的會很平和,很平和、很平和!為什麼呢?因為不是外在的原因嘛,也就不會再向外尋找所謂的原因了!與境界無關,皆是自心所為嘛,既了知是自心的問題,所有的過失也是自己所為的,當下就承擔,果報亦然,自然也就不會再跟自己較勁了不是?
要說錯?錯在自己!這點要很清楚啊!是自心深處的妄想、妄念、貪嗔痴搞的讓自心不寧,煩惱,若不貪不嗔,那就沒有什麼好讓自己煩惱和憂愁的。用佛講的道理,來對治自心的病症,佛的弟子就這樣不斷的洗滌清理心靈上的塵垢,讓自性顯現、展露、發光。
當我們發現了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心的問題之後,有趣的是,同樣是這顆心,好像聽話似的不再那麼容易焦躁、不再怨天尤人、不再那麼忿怒、怨恨了,就會想說:哦,這會兒我這般的情緒,煩躁來,煩躁什麼?鬱悶了,憂鬱什麼?怨恨,怨恨誰呢?愁悶,又在哪裡了?快樂又在哪裡?沒有!一切都像過眼的煙雲一般,放下這些吧!自然清涼。
還有,師父講過:只要是「相」的東西,就一定不會是圓滿的,一定是有缺陷的!師父講得太對了!相——它總是對立存在的,變易的,無法永恆存在,好壞都是不會長久,而我們凡夫都有一種虛妄,就是試圖在這個不圓滿不完美的地方,想追求到完美圓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呀!徒勞無功。曉得了自心可以生煩惱,可以生愉悅,自心可以生出一切的法,那麼,修行就會特別注意到自己起心動念了,如何來降伏這顆心?怎麼樣來過每日的生活?心安住在哪裡?時時刻刻警覺自心,用佛所教的道理,來把問題矛盾化解掉,這種化解的能力隨著每日的用功,會縮短用時。就在放下的同時,我們可以過上安詳自在、無是無非的生活,每刻都是那麼的具有幸福感,命運真正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終日如此修習,永恆可常在!說到這裡,就知道了學佛與不學佛所過的日子是多麼的不相同啊!
2012年6月9日
所有的煩惱、苦悶、憂傷、怨恨、不滿、喜悅、幸福、快樂等等皆來自於同一顆心!所有的覺受都是自心的能所反映,它們如夢幻般的不實在,換言之,一切皆是虛妄,自然也就沒有一絲的必要去跟誰發生爭執,或是跟自己過意不去,煩憂等諸情緒以及勞作都是徒勞無用,無論你怎麼做,做多少多少的統統都歸零,畢竟空寂,不可得。
既知如此,即所有的感受都來自於這顆心,是自心在作用,是自心在起反應,與其境界毫無關係,那麼日常常作如是觀想,即可做到摒棄外緣,返觀內照,覺明本心,修行中的人為何還跟自己過不去呢?基於此種種思惟考慮,降伏自我也就變得輕而易舉了!就是這樣,沒什麼大問題,稍安勿躁,隨遇而安。這樣堅持下去念自性佛,念念回歸清凈自性,阿彌陀佛!
2012年6月22日
南無阿彌陀佛!感恩三寶!
頂禮上慧下律法師!感恩師父慈悲開示!
修行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經歷的,生死之大事在一念之間,覺悟了,就快樂無邊;不覺悟就註定要痛苦輪轉此生,於其痛苦迷茫的過生活,在外道和不正法上轉來轉去,繞來繞去耗費了我們寶貴的光陰和體力,真的是很遺憾!於事無補益;倘若行人一不小心踩上一堆屎,也很悲哀!或踏上地雷,那就全完了!迷茫、迷惑的生活也是一輩子啊,是很痛苦的啊。所以,末學在此,以自己親身所經歷的來勸告呼籲一下,學佛方能得到解脫,身心皆可自在,覺悟之道是快樂一生之路啊!真誠地期待所有有緣的朋友們,大家都能夠聽聞到佛陀的正法,聽聞到無上的解脫法門,遵從大慈悲上慧下律法師的教誨:每日聽經聞法。在恩師的大般若智慧的引領下,慢慢慢來開啟我們的智慧,使我們每個人的短暫人生過得不迷茫、不迷惑、不愚痴、不顛倒,這該有多好啊!末學記下的聽經聞法體會正值端午節,歡喜地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來分享、交流、互相勉勵。最後,祈願:佛教興盛,正法重現!祝願:上慧下律大法師法體安康!感恩三寶!頂禮感恩師父!祝願:所有的法師師父們端午節吉祥!祝願:大家端午節快樂吉祥!
慚愧學子:凈融 合十
2012年6月23日端午寫於靜心齋。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讓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責任。希望大家發心,成為法的傳遞者和播種者。將手中的法寶,一化為十,十化為百,讓千千萬萬的眾生,都能步上成佛覺悟的之道。
—————— 高雄文殊講堂
高雄文殊講堂 Kaohsiung Wen Shu School
台灣-高雄市806前鎮區嘉陵街6號 No.6 ChiaLING St. Chen Dist Kaohsiung. Taiwan,R.o.c
文殊講堂 www.wenshu.org.tw
電子信箱 wenshu.org@msa.hinet.net
聯繫電話 886-7-3327833
傳真號碼 886-7-3362077
上慧下律法師佛學講座視頻地址鏈接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一):《楞嚴經》寶典講座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66.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二):佛法入門。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62.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三):禪宗寶典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52.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四):唯識經典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49.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五):大德開示系列。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43.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六):凈土經典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33.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七):其它經典部分。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24.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八):經咒唱誦系列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418.html
慧律法師佛學講座(九):智慧寶典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41392.html
特別推薦: 成觀法師的佛學講座
成觀法師《楞嚴經義貫》(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10321.html
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901784.html
成觀法師《唯識三十論頌義貫》(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894712.html
成觀法師《六祖法寶壇經義解》(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880170.html
成觀法師《天台小止觀講解》(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874019.html
成觀法師《大日經疏講解》(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737949/
成觀法師《六祖法寶壇經》(專輯)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0873464.html
南無阿彌陀佛!末學感恩佛菩薩的加被!
推薦閱讀:
※停經怎麼辦 如何解決停經的問題
※地方狂熱後的負債問題
※2014年首輪中央巡視曬"問題清單"提整改要求
※淺談男女之間愛和性的問題
TAG: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