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哄娃利器'? 爺爺奶奶:為了讓孩子乖一點
原標題:【調查】兒童觸網年齡步步「失守」 你曾用手機「哄」孩子嗎?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們來聚焦一個跟兒童相關的話題。跟80後90後的童年時代不同的是,電子產品已經廣泛滲透到現在兒童的生活中,而很多家長,也在自知不自知的情況下,把電子產品當成了一種哄娃利器。
在江西新餘人民醫院兒科,每天都有很多前來就診的小患者,記者注意到,在等候區和輸液區,幾乎三分之一的家長都在用手機、iPad給孩子看動畫片或者打遊戲。
患兒家長 張美恩:實在是太煎熬了這個等待的日子,我都等了一個多小時了,然後她總要下去玩,我好累。
記者:孩子多大了?
媽媽:1歲11個月。
記者:你覺得他現在接觸這些電子產品算早的嗎?
媽媽:我覺得我們這個還好,有些還更早的感覺。有些他們就幾個月都會看了
患兒家長 付瀟:她已經打了四天點滴了,差不多每次要打五個小時,她坐不住。然後因為現在手足口(病)多,你也不會讓她隨便到處亂摸,也不想讓她打擾別人,所以就給她了。(對她)有規定時間,玩了20分鐘休息40分鐘。
採訪中,很多家長把電子產品當做了緩解病痛的無奈之舉。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也經常用電子產品哄娃。
爺爺奶奶:有的時候為了會讓他乖一點,讓他吃飯快一點。
記者:他多大?
奶奶:一歲兩個月。
記者:您覺得會對他眼睛有傷害嗎?
奶奶:絕對有,他有時候會揉眼睛
記者:覺得這種方式對嗎?
奶奶:肯定是不對的。
家長(小豬佩奇衣服):父母想在外面踏踏實實吃頓飯,肯定要有這個東西要有電子產品,真的是說踏踏實實讓他來吃還是坐不住。
記者:身邊這樣的小朋友多嗎?
家長:多,太多了,基本上來說每一個小朋友都會有一部手機、一個iPad。
根據共青團中央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兒童「觸網」年齡愈發提前,其中,6-10歲佔比超過六成,且八成以上都具備較強的網路能力。一項對0—5歲幼兒父母的調查結果顯示,幼兒智能手機使用率為80.4%,3歲就開始玩手機的達到32.2%,給孩子看智能手機的原因中,讓孩子老實一會的最多,佔52.9%,越來越多的家長將智能電子產品變成了孩子的「電子保姆」。
電子時代催生 「隱性失陪」父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網路電子產品時代還催生出一種 「隱性失陪」父母,雖然陪在孩子身邊,但心思卻忙著刷朋友圈、打遊戲,孩子們看到父母這樣心裡是怎樣想的呢,兒童節,讓我們聽聽他們的心聲。
記者:您有沒有這種情況,比如說在陪孩子的時候,有用手機這樣情況?
家長:有。
小孩:經常這樣。
家長:我當時因為有其他的事,但並不像爸爸一樣玩遊戲比較多。
記者:那你有什麼想法啊,小朋友?
小孩:他看手機然後我(也)總想看。
姥姥:他媽媽陪伴(孩子)的時候拿著手機,我拿一本書遞她手裡。
記者:她拿手機是在處理公務嗎?
姥姥:不一定。
小孩:不是,聊天 ,玩朋友圈看抖音。
孩子奶奶(紅色自行車):孩子會有要求,你別看手機啦別看手機啦,你跟我開汽車吧。孩子也很無奈吧,他也改變不了爸爸媽媽的行為。
小學生(陳雨婷):我和弟弟說你為什麼拿著手機玩,我媽之後就會說我就玩一下。我就想手機難道比我重要嗎?
小學生(雲南 趙一方):我一個阿姨,有一天,她在那裡玩手機,她孩子才一歲多,她們家又燒了一壺水,小孩就走過去把那壺水打(潑)了,手上全部都是疤,我阿姨特別後悔。
去年,一個網路平台做了一項「親子陪伴」調查,對近6萬份家長和一百萬份學生樣本進行了統計調查,在「你陪伴孩子的主要方式?「這項調研中,有 53%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能參與到孩子正在做的事中, 36%的父母以旁觀為主,還有 11%的父母則主要忙自己的事。
在「跟孩子在一起時,你會經常看手機嗎?」這項調研中,從來不看的家長只有 7%,經常看的有 27%。可見,手機已經嚴重「侵佔」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很多家長的陪伴只是一種「物理陪伴」。
手游風靡中小學 網路宅童增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好奇心強的孩子總會想知道父母被手機的什麼吸引。記者發現,從哄娃神器到父母的行為示範再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孩子正在被一步步推向電子屏,而這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
記者注意到,一放學就有許多小朋友迅速拿出手機,一路都在低頭打遊戲。
記者:你們在玩什麼呢?
學生:就玩王者榮耀和「吃雞」。
記者:幾年級的學生啊?
學生:六(年級)
記者:一天大概玩多久
學生1:我一天能有五局左右。
記者:一局是不是差不多半小時?
學生:對,他一天能出十局。
記者算了一筆賬,按每局遊戲半小時算,記者隨機採訪的這幾個孩子每天要在遊戲上花兩三個小時,有的甚至是5個小時。更令人擔心的是,一些孩子不僅在課下打遊戲,還偷偷在課上玩,越來越多孩子沉迷其中。
記者:你周圍知道的那些同學,他們沉迷到什麼程度?
學生:晚上不睡覺打遊戲。
記者:真的嗎?
學生:真的真的。
記者:上課老玩
學生:無時無刻,上課,什麼品德課,找個時間就玩。
家長:這個都成了家庭矛盾了,不想他玩,但是控制不了,我周圍的朋友,他身邊的,男孩女孩他們的話題就是遊戲。
記者:你喜歡遊戲的原因是什麼呢
記者:能告訴阿姨嗎?
小孩:好玩。就是很刺激,有成就感。
記者:周圍的同學會玩嗎?
小孩:會啊。
記者:有多少同學會玩能告訴阿姨嗎?
小孩:全班。
電子產品開啟「宅童」時代
沉迷遊戲,也催生出了越來越多「宅童」,這些孩子喜歡貓在家裡,跟網路中的虛擬人物做朋友。今年四年級的小楊就是其中之一,一到周末,玩網路遊戲就是他最喜歡的事情。
小楊:基本上一天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裡面也要玩。
記者:休息也不出去跟朋友聊天?
小楊:不出去。
記者:為什麼不出去?
小楊:我覺得外面沒什麼好玩的,而且又累,太陽又曬,我比較懶。
記者:那什麼最有意思?
小楊:就把自己關在家裡玩玩遊戲什麼的,我懶得出去。
在小楊看來,遊戲也有社交功能,比起現實世界的社交,他更喜歡虛擬世界裡的朋友。
小楊:在遊戲裡面認識了很多聊的開的朋友。就像個社交平台一樣可以加很多好友,沒事的時候就會在QQ上聊一聊,聊一聊那個技能怎麼發射等等,或者是聊那個更新吶,哪些更厲害呀等等。很多次就是他們發個信息給我,我只要有時間就跟他們一起上線打遊戲。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同時,我國青少年對網路遊戲等成癮行為有加劇趨勢,24%的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長達到2-4小時。
而電子產品對孩子最直接的傷害,就是健康。
警惕!電子產品可能危害孩子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曾發布了全球首份《國民健康視覺報告》。報告預測,如果沒有有效的干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專家表示,長時間沉迷電子產品,宅在家中,會加重眼睛疲勞,增加近視發病率。
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 施維:有一個小小的實驗,看20分鐘左右的手機,結果發現對視力的調節的影響,可能相當於(看)三到四個小時的電視,它對近視的發病率的增加,可能會達到多增加10%到20%的幾率。
專家表示,孩子的骨骼稚嫩更容易受傷,長時間低頭玩電子產品會令頸椎習慣性前伸,影響骨骼發育,形成「歪頭寶寶」「手機脖」兒童。而過度接觸電子產品,孩子會習慣於對著屏幕直接獲取信息,影響早期的大腦發育,特別會使小寶寶寶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延遲,容易衝動以及不能自律等情況。
遊戲里的一些虛幻、暴力內容,不僅會對孩子性格有影響,還容易讓孩子沉迷其中,形成心理依賴,引髮網癮。
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 張紀水:長期玩遊戲,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它(大腦)有一個峰值體驗,所以就會追求這種體驗,這個叫犒賞系統,容易成癮,不讓他玩了,會出現焦慮,情緒不穩定,情緒低這種反應。所以應當盡量預防。
專家指出,為了讓孩子停止哭鬧,為了圖省事,習慣性地用電子產品轉移注意力,孩子也會對此產生依賴心理。三歲以前,不要直接給孩子接觸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而父母在陪伴孩子時,如果總玩手機,也會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仿效心理,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專家建議,家庭應該成為預防網路沉迷的第一道防線,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從事戶外運動,注意培養孩子其他愛好,並給與高質量的陪伴。
編輯:齊增港
點擊查看全文
推薦閱讀:
※賢二的故事之沒有手機怎麼辦
※第四章:遇到了謎之顧客怎麼辦?
※iPhoneX實用小技巧有哪些?
※十問雷軍:1999元小米手機品質究竟在哪裡?
※颶風前夕——寫在全面屏2.0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