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基本練習說明
練習曲可分為四組,1~6為第一組,都是散弦音練習,也就是只用右手彈弦,左手不按的練習。此時左手可用中指按弦的姿勢按在十徽上,或以掌跟靠在九十徽間琴的內側邊上。不論採取哪種姿勢,左手和手指都不要觸及琴弦。 右手彈弦,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向內向外構成擘、托、抹、挑、勾、剔、打、摘等八種基本指法。八法之中,以食指的抹挑和中指的勾剔用得最多。彈弦的部位,以岳山至一徽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為宜。這兩個部位,相當於全弦的十六分之一或十二分之一,不論對散音、按音、泛音都很適應。當然,為了取得某些效果.,也可適當偏左或偏右,偏左則音柔,靠岳則音剛,當視需要而定。 要想出音豐滿,減少雜音,琴弦的振動必須略為傾向琴面,這就要講究手勢和運指方法。總的說來,各個手指應保持獨立自主、機動靈活,互相配合而又不互相牽制。在抹挑勾剔每一個指法的預備階段,都要注意處理好弦指關係。應該是不論向內或向外彈,甲背都是向外或向內傾斜45度,指甲的中點在弦的正上方,甲尖的高度與弦平齊。這樣,也就是彈入時先肉後甲、彈出時離弦擊彈的較好位置。很自然的彈入彈出,甲尖著弦,都是推動琴弦略為傾向琴面振動。 這裡,大指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以抹挑為例,有大指頂住,抹時指落何處,挑時從何起指,才會有個確切感。大指頂住食指箕斗左側,大食指作圈,才能使甲背向內傾斜45度。挑時大指打直,幫貼用力,實際上不是以力助力,而是以勢助力。抹挑中大指的型勢和作用,亦應適用於中指的勾剔。不要以為中指本來力度較大,不用大指幫貼用力。因為大指的真正作用不在於助力,而在於作勢,在於定位。 但大指在抹挑勾剔中的作用,也不是絕對的。如練習二是隔弦挑勾或勾挑練習,在第一段稍慢的情況下,每彈一弦都可用大指頂住。第二、三段稍快,大指來不及對付兩指,就只有在抹挑時頂住。第四段更快,大指對付食指,也成了「虛晃一槍」,做個象徵性的動作,主要是靠食指和中指發揮獨立自主的作用。 從練習1~6都是散音練習,眼睛可以看著右手彈琴,看彈的部位是否準確,手形手勢是否合乎規矩,運指是否合乎法度。目的是為了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糾正不良的姿勢和習慣,這叫看琴彈琴。 初步掌握彈琴方法後,重點應該轉向看譜彈琴。看譜彈琴不是不看琴,而是以看譜為主,把譜表和琴面聯繫起來。琴上每條弦的散音,在譜表上都有相應的位置,代表這個弦的音符在哪個線間,要有明確的印象。看到譜上的音符和指法符號,就知道該彈哪條弦和用什麼方法去彈。而且應該熟彈牢記,直至造成條件反射。使用正譜記譜法,讀譜的練習很重要,看譜彈琴是提高讀譜能力的有效方法。 看譜彈琴熟習後,就應該轉向聽音彈琴。聽什麼音?聽記憶中的音,也聽琴上的音。也就是不看譜,不看琴,憑聽覺的記憶,背譜彈琴。想到所彈的音和曲調,就能聯想到譜上的形狀或手在琴面上活動的情況,並辨別取音是否準確,節奏是否合拍。學習彈琴一開始,就應該注意培養聽音能力,記住各條弦散音的音色、音高、音準,這是個基礎。今後對定弦是否準確,按位是否適當,以及上下進退、吟猱綽注等,都要靠聽力矯正。 最後是唱弦彈琴,就是在彈弦的同時,用該弦的弦序名稱為唱詞,按譜上曲調的音高和拍節唱出。這個弦序名稱,也就是該弦散音在譜表上的音名。以正調為例,從一弦到七弦分別唱為C、D、F(fei)、G、A、c(cei)、d(dei)。唱弦很有好處,它可以密切琴與譜之間的聯繫,引導按彈,加強記憶。 經過這樣的反覆練習,可以為下一步學習按音、泛音打下較為良好的基礎,而這幾首散音練習曲,其音調也是構成旋律及和聲的基礎,多作些反覆練習也是值得的、應該的。所謂反覆練習,不是從頭到尾一遍遍的彈個不止,應該是一個小段或一兩行的逐段練習,直到彈會、彈熟、彈好為止。 在練習曲6中,有撮、反撮、托、滾、拂、輪等指法涉及到大指名指彈弦。食指中指彈弦的弦指關係,仍然適用於大指名指,只是大指擘托,名指的打摘,都是該指的獨立活動,勿須藉助他指。 隔一弦或兩弦挑勾並作為撮,符號
,隔三弦或四弦托勾並作也是撮,有些譜上叫大撮,符號
;反之,抹剔並作或擘剔並作都叫反撮,符號
。撮或反撮都是雙聲,要注意同時發音和音量平衡,唱弦時可只按高聲部演唱。 食指連抹數弦為拂,名指連摘數弦為滾,滾拂手勢如摘抹,用肘臂之力推動。滾時從左向右轉,拂時從右向左轉,滾拂相連,運指如順時針方向畫一圓圈。要聲聲均勻,字字分清,不可含糊。快速滾拂的唱弦,可以只唱為首的一音,其餘可用滑音哼出。 輪是在一條弦上用名中食指,以摘剔挑次第彈出。其法食中名三指併攏屈曲,指尖平齊,大指在左側抵住,然後從右至左,逐一彈出。 練習曲7~1 2第為第二組,是中下准按音及左手指法練習。左手按弦,仍然只用大食中名四指,四指之中以大指名指用得較多。大指按弦有兩個部位:一般按法是末節微屈,用右側指甲中部的半甲半肉處按弦;有時也會用骨節處按,這時大指末節微微翹起,用骨節右側挺骨處按弦。如果同時按兩條弦,則末節伸直,用上述兩個部位去按。在入門琴曲4、5、6中,大指過弦較多,兩個部位都用上了;大指骨節處按弦,則用符號1』表示;其他曲操就不再標明,由習彈者自行掌握。 名指按弦,中末節微屈,用指頭左側靠甲處按弦,不可正按,更不可折指。若是同時按兩弦或數弦,則可將末節稍為伸直,用整個末節左側,甚至連同中節按於弦上。中指按弦,多用於一弦,用指頭稍左的部位按在弦上。食指按弦,可用指頭平按,多用於泛音。 練習曲7、8是1、2的高八度重複,右手指法完全相同,只是增加了七徽按音的左手指法。所以要作這樣的重複,完全是為了突出弦序位置和彈弦符號。我們規定,在低音譜表上,各弦的弦序位置是該弦的七徽音位,彈弦符號出現在某弦的弦序位置上,就表示按彈某弦;彈弦符號與音符之間的音程距離,就表示徽位;彈弦符號與音符出現在同一位置上,就表示按彈七徽;音符在彈弦符號之上,必然是中上准音;音符在彈弦符號之下,必然是下准音。散弦音不是沒有彈弦符號,而是被省略了。散弦音的弦序位置,就在音符高八度的位置上,和按音、泛音仍然是相同的。如果能立即反應出散音的弦序位置,對於讀譜和按彈,方便不少。 練習曲7.大指在同一徽位上過弦,指頭不能離開弦和琴面,應沿著琴面推進。為了便於推進和發音靈活,指頭可以微微轉動。連續挑出數弦時,指端左轉而過弦;連續勾入數弦時,骨節右轉而過弦。大指按弦的兩個點,如蛇行交叉著弦。 練習曲8.右手隔弦挑勾,左手則用大中指在七徽處換按,都是連續移指,指力相當,每一音的時值必須留夠,不要過早移換。 練習曲9.是以散音為主,插入少數按音。而這些按音又是常用徽位上的按音,對每一個按音,都要看清和記住它們的弦徽及其相關指法的形狀和位置,並與琴面上如何按彈相聯繫。在這個練習中,因為按音不多,比較容易記住,積少成多,可以觸類旁通。 練習曲1 0、1 1按音增加,還增加了吟、猱、綽、注等裝飾音的練習。吟猱都是波動音,吟波幅較小,波動較快,主要利用肘臂的振動,帶動按弦手指左右動蕩。猱的波幅較大,波動較慢,純用腕力,使指掌左右擺動。吟的指法符號,沿用《古琴曲彙編》的吟猱符號~,猱是借用現成的波音符號~,兩者形相似而又有區別:吟由幅度較小的曲線連接,猱是較大幅度的折線聯結,符合傳統「旋規」、「折矩」之說。在練習時,每個四分音符,吟可波動四五次,而猱則波動兩三次。 吟猱一般是作為波動音,有時也是把一個音劃分為幾個音,或者表示演奏附點音符時略為晃動一下,對此,譜上若已用音符表示了的,就不再加註吟猱符號。如果所對應的音符時值極短,低於八分音符,無暇吟猱的,譜上也就不用再加註吟猱符號。本練習的吟猱,是根據傳統說法「吟從綽,猱從注」安排的,在實際使用中並非都是如此。但在練習中按此安排,確實比較順手,易於掌握,效果較好。 綽是上滑音,一般從下一個音位滑到本位,要等左指滑動後再彈弦,若彈後再滑,就成了兩個音。注是下滑音,是從上一音位滑到本位取音,與綽的滑動方向相反,也是要滑動後再彈。吟猱綽注在實際使用中變化很大,在本組練習里,是就一般情況而言。 練習曲12.可以說是這一組練習曲的綜合練習,重點在進復退復,這是走手音的基礎。按弦用力要均勻,不可時松時緊,走手要乾淨利落,不要拖泥帶水,要充分保證每個音符的音準和時值。這個練習曲曲調優美,指法比較規律,音調也較常用,應反覆練習,彈會、彈熟、彈好。 對本組的每一個練習曲,仍然應該按照看琴彈琴,看譜彈琴,聽音彈琴,唱弦彈琴的步驟,反覆練習。所要補充說明的是,看琴彈琴時,要認清琴面上每一條弦每一個徽在整體中的位置。眼睛要跟著左手轉,看按位是否準確,方法是否得當。右手彈弦,主要是憑記憶、憑習慣、憑感覺、憑聽音。在看譜彈琴時,要記牢譜上各條弦的弦序位置,把彈弦符號和音符聯繫起來,他們之間的音程距離就是徽位。對各條弦的主要徽位,應該記住,並能及時反應到琴面上。對左右手指法符號也不能忽略。對每一個音符及構成這個音的各種符號,要像學習漢字一樣,不僅要知道它是怎樣一筆筆寫成的,還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它、認識它、記住它、使用它。在聽音彈琴時,應以音調為中心,聯繫到讀譜和按彈,藉以加深印像。在唱弦彈琴時,對曲調性較強的練習曲,可先按首調唱名法唱會,再按唱弦法彈唱。 練習曲1 3~1 7為第三組,是四徽音、中上准音和泛音練習。在使用高音譜表時,以各弦的四徽音位為該弦的弦序位置,彈弦符號出現在那條弦的弦序位置上,就表示按彈該弦。四徽音的音符與彈弦符號相重合,音符在彈弦符號之上的,必然是上准音,音符在彈弦符號之下的,只能是中下准音。 練習曲1 3、14是1、2高兩個八度的重複,也是7、8高一個八度的重複。1 3的右手指法沒有什麼改變,而左手指法則有些變化。傳統沒有這樣的指法,由於考慮到這樣高的徽位,按位偏於身的右側,根據自然布指的原則,可以垂直於弦按弦,用名中食指按一二三弦,大指可以同時按四五弦或六七弦,只需大指換一次按位,七條弦都可按遍。 練習曲14與8指法相似,只是按法不同,由按音改成了泛音,這樣做,一方面是作為學習泛音的初步,同時音質也較清嘶,指法也好掌握,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熟悉高音譜表和四徽音位。四徽和十徽、泛音的記譜和演奏都是相同的,泛彈那個徽位,由學者自行掌握,輪換練習。 練習曲17是中上准音練習,也就是高音譜表上的讀譜和按彈練習。高音譜表上的曲調,由於穿插使用了一些散音,使高低音之間跳動很大,音區很寬,常常需要使用大譜表,或變換譜號,或使用8va符號,不論記譜或閱讀,都很不方便。在此,散弦符號確有妙用。高音譜表、散弦音一般記在弦序位置上,即四徽音位上,有時也可記在七徽音位上,如有混淆,還可加註彈弦符號。從練習曲17可以看出,提高散弦音記寫,旋律線很明顯,曲調很直觀,實際演奏的效果,也與琴譜完全吻合,大跳動變成了音色的略有變化。 練習曲14、1 5、1 6是泛音練習。所謂泛音,就是在右手彈弦的同時,左手在泛音點上輕觸琴弦,使全弦分節振動。泛音音色純凈、清晰、明亮,有天音、仙音之美譽。古琴泛音之多,使用之頻繁,是古琴的一大特色,它不僅可以穿括在樂句中作為點綴,而且可以自成曲調,這在各種樂器中是絕無僅有的。 泛音雖有少數暗徽,但一般都是使用明徽,泛音點都在徽位上,十三個徽是泛音取音的標誌。七徽以上的泛音,除六徽高一個八度外,其餘都與按音相同。七徽以下和七徽以上相對稱。即九徽同五徽、十徽同四徽、十二徽同二徽。譜上都是按七徽以上記錄,實際該泛彈什麼部位,應根據自然布指和就近取音的原則,由左手指法判定。若部位不當,運指必然彆扭。 泛音的彈法有兩種,即浮泛和點泛。浮泛是手指在泛位上離弦少許,彈時弦躍,觸指而成泛音,這叫「粉蝶浮花」,多用於滾拂或同徽快速連彈。點泛是在右彈的同時,左指輕點弦上而成泛音,這叫「蜻蜓點水」,是一般的泛彈方法,而互泛時,也只能使用這種方法。 彈泛音的要點,一是泛位要準確,二是泛、彈必須同時。七徽以下的泛音,離身較遠,由於視角差的影響,初彈時,內弦的泛位常會偏右,以致出聲喑啞不純,可側身泛位上進行校正。 練習曲1 8~20為第四組,是綜合練習,重點是走手音練習。走手音接近人聲,溫潤柔和,近代琴曲,走手音用得較多。走手音按弦要實而不滯,運指要活而不亂,須聲聲舒暢、字字分清,毫不含糊。只有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古琴指法,豐富多彩,以上二十首練習曲,加穿插安排四首散音民歌歌曲和六首入門琴曲,都只是就主要的常用的指法進行練習,所以叫做基本練習,其餘右手的鎖、全扶、半扶、涓、撥、刺、伏,左手的罨、搖起、帶起、推出、跪指以及撞、喚、使、逗等指法,只有在學習曲操時結合進行練習。
推薦閱讀:
※練習太極拳體悟
※練習太極拳如何加強腿部力量
※如何進行簡短的陰瑜伽練習(一)?
※偉大的「中段」——拉丁舞舞者中段的練習與運用
※情景默寫分課專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