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匱要略釋(一)

1、《金匱》上工治未病源於《難經》七十七難:

七十七難言上工,五臟相通治未病。

見肝之病先實脾,小柴胡湯為其證,柴胡黃芩舒肝膽,參草大棗補脾功,

補其不足損有餘,四季脾旺自養生。

臟病惟虛則能受,臟邪惟實則能傳,五臟元真通暢足,養慎得宜人即安。

2、張仲景發病學說:

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針可除。

衛外皮膚邪所中,四肢血脈壅不通,房室金刃蟲獸傷,自家知因皆應防。

發病無非此三因,六淫為主仲景陳。陳無擇將三因並,張仲景重在六淫。

3、「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主「頭中痛」:

語聲啾啾細而長,氣從下焦從陰旁,胸膈氣道尚自如,病在頭中不敢揚。

巔頂之痛偏頭痛,低聲細語怕震響。

4、「語聲喑喑然不徹」謂心膈間病:

語聲喑喑然不徹,心膈間病心肺所,痰濕阻滯升降難,心陽已被邪阻遏。

5、「息搖肩者,心中堅」「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

息搖肩者心中堅,胸悶邪實呼吸難,區別腎虛不納氣,肺失肅降鼻孔煽,

肺為氣主腎為根,呼出心肺吸腎肝。

在上焦者其吸促,肺之氣陰已不足,在下焦者其吸遠,氣不歸根腎虛言,

虛慢難治脫不治,悔不當初護真元。『

6、望氣色:

色由氣生氣之華,氣色相依氣血家,氣藏於內色外露,諸內諸外根枝芽。

桃花勞,美人勞,戴陽之症黛玉曉,虛陽上浮非時者,不因酒怒急走跑,

微赤非時為死證,陰虛血少脫陽兆。

7、「厥陽獨行」「卒厥」「脈脫入臟即死,入腑即愈」:

陽勝上行陰以吸,陰性下行陽以煦,厥陽獨行陰氣衰,陰陽失衡病總機。

厥氣血並走上,內閉外脫陽渙散,唇青身冷血不流,身和汗出可回天。

入臟則邪無出路,入腑尚可令排泄。邪氣驟至遏正氣,氣滯血阻失通利,

並非真正絕脫脈,入臟即死入腑愈。

8、《金匱》分類計算病證:

陽病十八何所謂,三六乘得一十八。

何謂三?營病衛病營衛交,何為六?頭項腰脊臂腳痛。

陰病十八何所謂,二九乘得一十八。何謂二?曰虛曰實當為二,何為九?

咳喘上氣噦咽滿,腸鳴心痛拘急間。

五臟各有十八數,故合稱為九十病。

六淫入腑為六微,入氣入血氣血並,此三合六一十八,六微一百零八病。

9、五邪:

五邪霧濕風寒食,清濁大小?飪別。霧傷於上犯皮腠,濕邪傷下流關節。

風為陽邪力大散,多中午前肌表犯,寒邪緊斂而氣銳,多中日暮經絡對。

?飪宿食從口入,傷損脾胃中法度。

10、五勞七傷六極:

久視傷血卧傷氣,久坐傷肉立傷骨,久行傷筋謂五勞,不知七傷如何讀。

飽傷脾,怒傷肝,強力濕地傷腎間,形寒冷飲則傷肺,憂愁思慮傷心內,

風雨寒暑傷形體,大恐懼時傷志氣。六極極度衰之意,氣血筋骨肌精類。

11、極寒傷經,極熱傷絡:

直行為經橫行絡,絡淺經深陰陽說,極寒陰寒雲傷經,極熱陽熱謂傷絡。

寒氣歸陰熱歸陽,同氣相求以類講,水流濕,火就燥,

稟體素質最重要,陰虛火旺邪歸營,陽虛濕熱氣傷到。

12、表裡同病,急者先治:

表裡同病先治急,俱急俱緩同治齊,虛虛之戒君莫犯,虛者先治扶正氣。

13、先治其卒病,後乃治其痼疾:

卒病萬變勢迅急,痼疾複雜非旦夕,先治卒病痼緩圖,遠其所惡近所喜。

14、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思之,必發熱:

素不喜食反暴食,臟氣為邪氣擾致,食入於陰長於陽,必發熱加胃不適,

難受嘈雜曰火嘈,又稱食復緣由吃。

15、痙濕暍三病合篇:

痙濕暍病在太陽,痙在筋脈項背強,角弓反張口噤態,內津不足外邪傷。

濕為外濕太陽受,暍為暑犯淫熱傷。

16、痙病病機脈症:

素體津虧感寒傷,液失輸布筋失養,誤治傷津成痙病,誤汗誤下汗犯瘡。

獨頭搖動熱惡寒,直上下行脈緊弦。重按不減輕不輕,三部強直浮沉兼,

頸項強急背反張,身熱有汗或無汗。脈細無力正不足,預後不良疾難安。

17、柔痙剛痙:

柔痙不足感風邪,瓜蔞桂枝當可解,剛痙不足感寒邪,葛根湯義君好學。

誤治入里郁陽明,熱盛灼筋成痙病,四肢拘攣腸滿悶,大承氣湯能解痙。

太陽無汗小便少,津液已傷未能表,氣上沖胸口不語,欲作剛痙醫當曉。

麻黃桂枝葛根求,微汗生津當為好。大汗傷津可亡液,溫病亡陽虛脫戒。

18、濕痹:

濕阻經脈曰濕痹,關節疼痛脈沉細,內外合邪脾失運,大便反快小不利。

當利小便里濕除,里濕一解通陽氣,陽氣一通外濕解,五苓倍桂有深義,

治濕大法利小便,醫家臨證謹須記。

19、風濕:

一身疼痛感風濕,風濕微汗方為治,風為陽邪性輕揚,濕為陰邪性濡滯。

大發其汗風易去,濕邪猶存不能愈,緩緩蒸發微汗出,營衛暢通風濕去。

20、濕病治禁:

試論濕病禁攻下,攻下額汗喘促發,小便失權兼下利,陽脫於上陰竭下。

再論濕病禁火攻,誤用大汗亡陽中,風去濕存病不愈,火熱內攻黃衄成。

三論濕病禁大汗,外界氣候陰雨綿,外濕極盛濕難排,仍利小便方為賢。

21、寒濕在上:

寒濕在上頭痛多,鼻塞而煩身發熱,面黃或喘能飲食,濕未傳里腹中和。

宣洩上焦通肺氣,寒濕得散為治則。

22、濕痹與濕家不同:

濕痹濕家不相同,濕痹邪阻陽不通,關節疼痛煩不已,濕家疼痛多酸重。

疼煩掣痛為風濕,風性善行遊走疼。濕家發熱多綿綿,早暮不分輕與重。

風濕發熱有起伏,日晡較重因屬性。

23、防己黃芪湯證:

防己黃芪湯何用,汗出惡風身亦重,脈浮衛虛不能表,風濕身疼風水腫,

兩證一方托陽氣,異病同治分邪正。白朮姜草棗來助,固表祛邪即時應。

24、麻黃加術湯與麻杏苡甘湯適應證區別:

寒濕身煩疼,麻黃加術湯,太陽表實證,微汗功效良,麻黃得術不過汗,

術得麻黃行濕良。

發熱變化無朝暮,偏於溫散用此方。

麻杏苡甘風濕襲,化熱之勢痛可移,祛濕清熱兼解表,偏於涼散為輕劑。

25、桂枝附子湯證,白朮附子湯證:

桂枝附子治風濕,邪在表兼表陽虛,若風已去濕殘留,

去桂加術仍除濕,若大便堅小便利,理氣調和此方施。

26、甘草附子湯證:

表裡陽虛兼惡風,肌腠關節痛不伸,小便不及身微腫,

甘草附子雙病因,桂附白朮三並用,甘草緩急用意深。

27、太陽中暍:

太陽中暍暑為患,耗氣傷陰濕熱兼,白虎人蔘清涼滋,汗出身熱虛燥煩。

莫誤發汗誤攻下,否則熱蒸小便難。中暍惡寒汗出過,腠理開泄脈虛弱,

傷寒惡寒腠理閉,陽氣被郁莫用錯。

28、傷暑挾濕:

汗出入水水行皮,貪涼冷飲陽被遏,瓜蒂一味主大水,身面四肢腫疼說。

誤用溫針誤汗下,更傷其陰溺淋澀。

29、百合狐惑陰陽毒:

百合狐惑陰陽毒,熱病後期邪未盡,或感濕熱疫毒氣,辨證有異亦有同。

魏荔彤言百合病,百合葯滋心肺陰。尤怡則言脈可分,分之則百合一宗。

一言病理一言治,虛多邪少清養中,不可攻補為其忌,百脈調和氣暢通。

熱病之後熱未盡,陰液未復恍不定,情志不遂火傷陰,百脈受累變百症。

如寒無寒熱無熱,默默不語傷精神,意欲食復不能食,欲卧不卧行不行。

口眼陰爛狐惑見,陰陽毒見喉血膿,飲食行動皆失調,口苦便赤脈數症。

見於陰以陽法救,見於陽以陰法施。陰陽互根互消長,糾其偏盛得平衡。

見陽攻陰從里治,百合滑石正合時,見陰攻陽從外治,百合洗方從表施。

30、百合地黃湯,百合病主方:

百合病,百合方,百合地黃為主方,養肺陰而清血熱,益氣益營兩相將。

誤汗傷津心煩渴,百合知母可清養。

大便如漆地黃故,地黃寒涼致便溏,停葯即復元,如此莫驚慌。

誤下傷胃氣上沖,滑石代赭可幫忙。胃中失和躁不食,百合加上雞子黃。

熱灼胃陰渴不止,栝蔞牡蠣散為饗。

里熱較甚熱外達,身熱百合滑石嘗,百合養肺清上源,滑石熱從小便降。

溺時頭痛六十日,內衰邪深臟腦髓。溺時不痛四十日,邪未入臟病淺意。

溺快然但頭眩者,二十日愈不用急。陽氣尚足營衛通,時日非定勿拘泥。

31、甘草瀉心湯與赤小豆當歸散治狐惑病:

甘草瀉心用芩連,姜夏參草棗相安,尚未成膿清濕熱,安中解毒和胃兼。

赤豆當歸已成膿,解毒排膿滲濕清,漿水清熱共為助,祛瘀生新自當平。

32、升麻鱉甲湯:

陽毒血分熱毒盛,升麻鱉甲咽喉痛,升麻甘草為君王,當歸蜀漆雄黃共。

陰毒熱毒兼瘀滯,身痛喉腫面目青,升麻鱉甲去雄椒,山甲紫草加赤紅。

不能食者熱散慢,若能食者膿已成。

33、瘧病脈證:

瘧之始發起毫毛,寒慄鼓頷痛脊腰,伸欠乃作陰陽爭,爭不得出變花招。

寒去發熱欲冷飲,頭痛如破未輕饒。

連發間發病不定,必從病因探根苗,寒熱往來作有時,邪伏少陽風暑交。

瘧生於風通於肝,故瘧病時脈主弦,內有痰涎宿留滯,外感少陽營衛間。

弦數可清遲可溫,弦緊可汗亦可針,弦小緊者可用下,弦浮大者用吐法。

汗吐下溫清自酌,和解截瘧為原則。久病正虛熱盛時,養正為主甘寒食。

梨汁藕汁西瓜汁,飲食消息以止之。

十五日為一更氣,五日一候三候愈,更氣不旺三十日,正能勝邪自然力。

34、癉瘧、溫瘧、牝瘧:

癉瘧內外熱盛候,少氣煩冤時欲嘔,陽氣獨發陰孤絕,消鑠津液身脫肉。

外舍分肉內藏心,白虎人蔘功可收。竹葉石膏隨證施,金匱內經同一籌。

溫瘧熱多寒少證,表邪未解骨節痛,先傷於風后傷寒,「其脈如平」言其變,

白虎桂枝湯主之,金匱內經共相識。牝瘧寒多熱少者,素體陽虛痰飲說,

祛痰截瘧蜀漆散,龍骨雲母三味啜。

35、蜀漆散:

蜀漆薑汁炒熟用,或酒蒸煮夏陳共,發作前二小時服,冷服分服效顯著。

蜀漆乃為常山苗,涌吐痰涎瘧主葯,和胃降逆須竹茹,以防嘔吐當為要。

36、鱉甲煎丸:

遷延日久正氣衰,假血依痰結成塊,居於脅下成症母,鱉甲煎丸可化裁。

破瘀消癥和氣血,通利上下表裡解,平調寒熱勿峻猛,有功扶正並祛邪。

37、牡蠣湯:

牝瘧外台牡蠣湯,牡蠣蜀漆草麻黃,柴胡去夏瓜蔞入,勞瘧發渴津液傷,

休作有時宜平調,柴胡桂姜真妙方。

38、中風:

正氣虧虛外邪中,中風氣血不足故,半身不遂難屈伸,口眼?斜語不出,

神昏不清脈失養,入臟入腑經絡阻。

有邪一側氣遲緩,無邪一側正急然,在絡不仁經沉重,在腑昏冒臟難言。

39、風引湯

肝陽亢盛風引湯,大人風癱兒驚忙,龍牡石脂石英鎮,

寒水石膏滑石涼,苦寒大黃佐桂姜,甘草國老和短長。

40、頭風摩散:

頭風摩散附子鹽,十二經通散風寒。入血能去皮風毒,止疼之效功獨擅。

41、防己地黃湯:

防己地黃陰不足,血虛生熱外邪入,內擾心神不得寧,狂妄獨語生地重,

桂枝防風甘草調,治風先治血為著。

42、歷節病,斷泄:

歷節感受風寒濕,總是肝腎虛損時,血虛陽虛易受風,小關節病為主征。

斷泄即損肝腎故,酸咸太過損筋骨,筋傷則緩名曰泄,

骨傷則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斷泄,精竭血虛難復甦。

關節疼痛兩足腫,因遭風濕濁下注。

斷泄乃歷節主因,濕熱歷節君知否?

43、歷節與濕痹病因病機病位治則不同:

歷節濕痹皆痹症,病因病機病位殊。歷節內虛外邪合,濕痹不因內虛入。

歷節風寒濕雜合,濕痹外濕邪為主。歷節病位在關節,濕痹多發在肌肉。

濕痹祛濕即可愈,歷節祛邪正當扶。

44、歷節病與黃汗異同:

汗出入水浴有關,歷節病與病黃汗,歷節受邪在骨節,黃汗營衛經脈間。

歷節肢節疼不伸,黃汗色如柏汁染,歷節各處痛劇烈,黃汗弛痛重腰髖。

歷節可獨足腫大,黃汗腫四肢頭面,歷節患處可發熱,黃汗全身熱黃汗。

歷節通陽行痹治,黃汗調營衛除濕。

45、烏頭湯、桂枝芍藥知母湯:

烏頭芍甘芪麻黃,白蜜久煎烏頭湯,寒濕歷節寒腹痛,喜熱畏寒方可嘗。

桂枝芍藥知母湯,病久不解正氣傷,祛風除濕兼清熱,甘草麻防術附姜。

腳腫如脫眩欲吐,養陰之功正相當。

46、腳氣衝心:

腳氣衝心悸喘嘔,導濕下行心氣收,礬石湯用僅一味,漿水煎沸浸腳對。

47、血痹虛勞:

血痹病因體雖豐,氣血不足感受風,筋骨脆弱腠不固,營氣痹阻衛不行,

麻木不仁很少疼,輕微酸痛言其重。

引動陽氣宜針刺,陽暢營運血痹通。

48、黃芪桂枝五物湯,血痹:

黃芪桂枝五物湯,調和營衛自有功。莫用氣血雙補法,滯氣礙邪不能通。

活血之品多破氣,反損正氣因無功。

血痹主因陽氣痹,血行澀滯肌膚叢,中風邪阻入經絡,筋脈失養臟腑中。

血痹局部麻不仁,痹證四肢關節痛,血痹肌膚風來侵,痹證風寒濕皆勝。

49、虛勞:

久虛不復謂之損,久損不復謂之勞,五臟氣血陰陽虛,虛中挾實醫當曉。

補腎健脾為治本,腎氣建中加減效。虛勞脈大應無力,陰虛陽浮為少氣。

有形於外不足內,黃芪建中重薯蕷。四君桂枝龍牡湯,大黃?蟲用仔細。

建立中氣生氣血,陰陽營衛寒熱濟,助陽之弱滋陰虛,培本固根自能愈。

50、革脈:

革脈脈形當為弦,大而中空不耐按,虛寒相搏精血虧,婦為漏下或半產。

男子亡血失精苦,陰不抱陽陽不斂,極虛芤遲微緊脈,失精日久脈皆顯。

51、虛勞證:

腎陽不足虛勞證,少腹拘急兼腰痛,小便不利失氣化,腎氣丸助溫腎用。

痰飲咳喘或水腫,小便頻數遺尿症,微微生火生腎氣,性命之根本生命,

助陽之物以化氣,滋陰之虛以氣生,水火之臟真陰陽,生生不息化無窮。

52、虛勞遺精,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虛勞遺精陰陽虛,陽不固陰夢滑遺。少腹弦急外陰冷,目眩脫髮脈芤虛。

桂枝龍骨牡蠣湯,失精家服病自愈。

53、虛勞里急,黃芪建中湯:

虛勞里急為何勞,神勞體勞及房勞。積虛成損精氣虧,腹急悸衄口咽燥。

四肢酸痛兼夢遺,黃芪建中為基調。

54、陰陽兩虛之虛勞病,小建中湯:

陰陽兩虛寒熱雜,咽干口燥衄血加,手足煩熱急腹痛,四肢酸疼悸遺乏。

小建中湯和陰陽,執中運以達四旁,氣血生化健有源,寒熱錯雜自平祥。

55、大小建中,黃芪建中,桂枝龍牡湯異同:

陽損及陰小建中,桂枝龍牡陰及陽。大建中偏脾陽衰,痛連胸腹嘔吐忙。

劇痛拒按腹有塊,蜀椒乾薑參飴糖。小建中偏胃氣虛,寒熱錯雜腹里急。

「勞者溫之」急者緩,濕滯加苓去棗膩。

痰濕「補氣加半夏」,舌胖大嫩苔白滑,黃芪建中緩急補,臨症化裁效極佳。

56、虛勞陰虛失眠,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梔子豉湯,虛煩不眠,可選哪方?虛勞陰虛,肝陰虧損,心血不足,酸棗仁湯。

苓草知芎,知為清養,養血安神,寧心夢香。

傷寒證中,汗吐下後,餘熱擾胸,梔子豉有,苦寒瀉火,透邪煩除。

57、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

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生,健運脾胃法,薯蕷丸可行,八珍去甘草,

加柴桂防風,君若有此恙,何不試一用。

58、虛勞干血證,「緩中補虛」大黃?蟲丸:

緩中補虛何意也,緩消瘀血補陰血,干血在內虛勞證,大黃?蟲不傷正。

虛極羸瘦不能食,肌膚甲錯血不行,兩目黯黑腹卻滿,瘀停有礙新血生。

經絡營衛氣已傷,風傷衛而寒傷營,虛損日久經絡虛,營衛自病虛瘀成,

血傷則熱熱更灼,謹守病機此說明。

59、區別薯蕷丸、?蟲丸:薯蕷丸,?蟲丸,同治虛勞分哪般,

薯蕷虛勞兼外邪,?蟲虛勞瘀血兼,薯蕷扶正兼祛邪,?蟲緩中補虛言。

60、肺痿:

肺痿因何起,重亡津液故,發汗或太過,嘔吐或頻數。

攻利葯多用,消渴耗無度,陰虛火上炎,熏灼肺葉枯。

或因他病者,皆由誤治故,咳吐濁涎沫,短氣失宣肅。

寒痿因少見,脾陽傷病久,虛冷氣不振,甘草乾薑救。

熱痿麥門湯,參草棗粳求,半夏七之一,下氣化痰由。

61、寒痿與消渴之小便數區別:

寒痿小便數,多涎口不渴。消渴小便數,熱盛腎不攝。

只問渴不渴,分清便好說。虛冷陽不升,頭目眩暈作。

上虛不制下,培土生金和。甘草蜜炙倍乾薑,乾薑炮用志必得。

62、「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營,吸而不出」:

風中於衛傷皮毛,呼氣驅邪使不入,呼氣不入萌可救,銀翹加減功效速。

風舍於肺干不渴,時時振寒脈滑數,咳嗽喘滿鼻不聞,葶藶大棗瀉肺主。

熱過於營引邪入,呼吸正傷難驅出,吸而不出入血脈,桔梗排膿清熱毒。

63、肺癰惡寒振寒與太陽表證惡寒不同:

肺癰振寒風熱毒,陽邪開泄肌腠疏,衛氣抗邪爭於里,不耐風寒外氣無。

太陽表證振寒者,風寒束表外被郁,一分惡寒一分表,發汗解表病可去。

64、肺癰三階段三治法:

風傷皮毛衛表說,風舍於肺咳唾沫,熱傷血脈血凝滯,蒸腐為膿癰潰破。

開肺清肺排膿法,葶藶大棗第一家,清肺千金葦莖湯,排膿桔梗效可誇。

65、葶藶大棗湯:

葶藶大棗開瀉肺,瀉下逐痰為峻劑,咽燥癢咳脈浮數,汗出惡寒發熱繼。

兼表可加銀翹散,正虛膿成非此例,葶藶十五克上下,大棗十二枚煮去。

胸脹身面浮腫者,不聞香臭鼻流涕。

66、千金葦莖湯:

千金葦莖可清肺,清熱去痰化血瘀,咳吐痰臭胸痛喘,振寒脈數兼滑利。

苡仁瓜瓣桃仁行,銀翹薄荷蒲公英,貝母甘草魚腥草,荊芥桔梗各顯能。

肺癰各期通用方,一再服當吐如膿,誘發嘔吐增劑量,就近上排出癰膿。

67、桔梗湯:

桔梗湯以開提主,久久吐膿如米粥,血敗肺蝕礙呼吸,毒勢蔓延利導出。

生用甘草量加倍,桔梗用三甘草六,不傷正氣排膿法,宣肺利咽在一吐。

68、肺脹:

肺脹病性實咳喘,內飲外邪病機言,欲作風水汗即愈,越婢加夏目脫看。

麻黃石膏當為主,姜草大棗不可減。煩燥喘有心下水,小青龍加石膏擅。

麻黃半夏與石膏,肺脹三味必用藥,宣散外邪以麻黃,清肅水飲半夏效。

清泄鬱熱石膏靈,隨症加減方為妙。寒阻細辛姜,氣逆杏朴幫,痰阻紫苑冬花助,化熱石膏宜加量。

上氣面浮肩息症,脈浮大加利尤甚,陽越於上陰竭下,此乃脾腎俱敗證。

外邪束表有是症,聲高氣粗胸膨膨,脈實有力起病急,非聲低怯胸中空。

認真鑒別實與虛,方不誤傷葯誤用。

上氣喉有水雞聲,射干麻黃湯可用,姜細冬苑夏味棗,消痰祛邪不傷正。

時時吐濁不得眠,胸滿便難痰稠粘,去皮皂角酥炙末,煉蜜和為皂角丸,

棗膏調服防傷正,愈後調治保平安。

69、脈沉者,澤漆湯主之,與厚朴麻黃湯鑒別:

脈沉應為里有水,水停溢表正氣虧,停久不去鬱熱煩,二便不利澤漆為,

菀姜夏桂前參草,清熱黃芩苦寒追。

厚朴麻黃湯治飲,飲熱迫肺病在表,澤漆治飲病在里,治用下法君當曉。

70、麥門冬湯:

虛火咳嗽上氣者,麥門冬湯細斟酌,參草粳米少半夏,肺胃津傷清養得。

虛熱肺痿重亡液,此方對症正穩妥。

71、桔梗白散:

桔梗白散外台名,實乃仲景傷寒中,三物白散同一劑,貝母巴豆破逐功,

不利進熱粥一杯,不止冷粥水可停。

72、咳嗽上氣、肺癰、胸痹、支飲均因之不得卧:

胸痹痰濁阻胸陽,瓜萎薤白半夏湯,肺癰風熱濁壅肺,葶藶大棗瀉肺湯。

支飲溫肺兼化飲,小青龍湯治法當,咳嗽上氣宜導滯,利竅滌痰皂莢幫。

虛火上炎麥門冬,寒飲射干麻黃湯,飲停正虛身腫者,澤漆湯用可通陽。

寒飲夾熱頭汗出,厚朴麻黃正相當,飲甚於熱煩而喘,小青龍加石膏湯,

飲熱郁肺目如脫,越婢加夏平逆降。

73、奔豚氣:

奔豚氣病因征名,小豬河豚喜奔動,少腹氣逆上沖胸,痛苦難忍咽喉中。

情懷不暢肝氣鬱,誤汗感寒陰氣盛,素有停飲腎陽虛,沖氣上逆寒飲動。

陰液偏虛郁化火,肝經氣火隨上沖,因從驚恐引發者,治當認準心肝腎。

奔豚湯用姜夏降,李根白皮肝熱情,甘草緩急當為使,佐有芩葛歸芍芎。

往來寒熱此方合,桂枝加桂陰寒盛,陽虛飲動臍下悸,苓桂甘棗方可行。

沖氣平則如常人,此與沖疝不相同。沖疝發生因督脈,二便不通腹劇痛,

沖氣平復痛不止,氣上衝心不因情。奔豚氣乃無形氣,不與腎積奔豚同。

腎積奔豚有積塊,有形無形識別清。

74、苓桂甘草湯:

苓桂甘草苓先煎,重用先煎力更專,甘瀾水揚千百遍,水上有珠五六千。

捫無水性不傷腎,善走不滯因取煎,棗實培土防下焦,有形水飲勢發難。

茯苓獨重伐腎水,欲作奔豚利可安。

桂枝加桂有表邪,下焦寒氣上胸間,心陽不足邪無形,更加桂枝二兩專。

已作奔豚病較重,解表平沖溫散寒。苓桂味甘治上焦,五味斂肺不待言。

苓桂術甘燥脾濕,主治中焦當明辨。平沖降逆皆有功,奔豚主葯桂苓擔。

75、陽微陰弦:

陽微陰弦胸痹脈,寸脈微乃陽不足,寸微即脈沉而遲,關弦即脈小緊數。

寸微上焦易容邪,下焦陰盛邪上浮,關尺脈弦陰乘陽,短氣本虛標實處。

喘息咳唾胸背痛,陰寒痰濁相滯阻。

茯苓杏仁甘草湯,偏於水飲用此方,橘枳薑湯亦可主,偏於氣滯用此降。

急則治標緩治本,無寒熱者外感無,平人不虛非內傷,寒痰水飲實邪故。

本文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u/3990612942


推薦閱讀:

【金匱要略】第一章第9條
楊大夫講金匱要略9
劉渡舟:金匱要略詮解
【金匱要略】第三章第1條
《金匱要略論注》注釋特點

TAG:金匱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