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醫針灸?
什麼是中醫針灸?中醫針灸是中國的一大特色遺產,現在在有些國家也進步著很好。中醫針灸學在中國的進步空間卻是不大,因為中國人比較喜歡西醫,治療快。但不得不承認中醫針灸能治好多疾病,並且效果還是很好的。中醫針灸學對於醫師的要求非常高。很多人不是很了解針灸學,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針灸治療的原則就是運用針灸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是確立治療方法的基礎。在應用針灸治療疾病時,具體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從總體上把握針灸的治療原則具有化繁就簡的重要意義。針灸的治療原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清熱溫寒、治病求本和三因制宜。
一、補虛瀉實補虛瀉實就是扶助正氣祛除邪氣。《素問·通評虛實論篇》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因此,"虛"指正氣不足,"實"指邪氣盛。虛則補,實則瀉,是屬於正治法則。《靈樞·經脈》篇說"盛則瀉之,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在針灸臨床上補虛瀉實原則有其特殊的含義。
1.虛則補之、陷下則灸之"虛則補之"就是虛證採用補法治療。針刺治療虛證用補法主要通過針刺手法的補法和穴位的選擇和配伍等而實現的。如在有關臟腑經脈的背俞穴、原穴,施行補法,可達到有起色臟腑功能,補益陰陽、氣血等的不足;另外,應用偏補性能的腧穴如關元、氣海、命門、腎俞等穴,也可起到補益正氣的作用。
"陷下則灸之",屬於虛則補之的範疇,也就是說氣虛下陷的治療原則是以灸治為主。當氣虛出現陷下證候時,應用溫灸方法可較好地起到溫補陽氣、升提舉陷的目的。如子宮脫垂灸百會、氣海、關元等。
2.實則瀉之、宛陳則除之 推薦閱讀 < 中醫針灸的治療有什麼作用?="">"實則瀉之"就是實證採用瀉法治療。針刺治療實證用瀉法主要是通過針刺手法的瀉法、穴位的選擇和配伍等而實現的。如在穴位上施行捻轉、提插、開闔等瀉法,可以起到祛除人體病邪的作用;應用偏瀉性能的腧穴如十宣穴、水溝、素髎、豐隆、血海等,也可起到祛邪的目的。
"宛陳則除之","宛"同"瘀",有瘀結、瘀滯之義。"陳"近"陳舊",引伸為時間長久。"宛陳"泛指絡脈瘀阻之類的病證;"除"近"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療法等;就是對絡脈瘀阻圍堵引起的病證,宜採用三棱針點刺出血,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如由於閃挫扭傷、丹毒等引起的肌膚紅腫熱痛、青紫腫脹,近可以局部絡脈或瘀血部位施行三棱針點刺出血法,以活血化瘀、消腫停辦。如病情較重者,可點刺出血後加拔火罐,這樣可以排出更多的惡血,促進病癒;又如腱鞘囊腫、小兒疳證的點刺放液治療也屬此類。
3.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不盛不虛",並非病證本身無虛實可言,而是臟腑、經絡的虛實表現不甚明顯。主要是由於病變髒腑、經脈本身的病變,而不涉及其他臟腑、經脈,屬本經自病。治療應按本經循經取穴。在針刺時,多採用平補平瀉的針刺手法。
二、清熱溫寒"清熱"就是熱性病證治療用"清"法;"溫寒"就是寒性病證治療?quot;溫"法。《靈樞·經脈》篇說:"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這是針對熱性病證和寒性病證制定的清熱、溫寒的治療原則。
1.熱則疾之近熱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淺刺疾出或點刺出血,手法宜輕而快,可以不留針或針用瀉法,以清瀉熱毒。例如,風熱感冒者,當取大椎、曲池、合谷、外關等穴淺刺疾出,近可達到清熱解表的目的。若伴有咽喉腫痛者,可用三棱針在少商穴點刺出血,以加強瀉熱、消腫、停辦的作用。
2.寒則留之近寒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是深刺而久留針,以達溫經散寒的目的。因寒性凝滯而主收引,針刺時不易得氣,故應留針候氣;加艾灸更能助陽散寒,使陽氣得復,寒邪乃散。如寒邪在表,留於經絡者,艾灸法較為相宜;若寒邪在里,凝滯臟腑,則針刺應深而久留,或配?quot;燒山火"針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溫針法最為適宜。
三、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療疾病時要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疾病在發生進步的過程中常常有許多臨床表現,甚至出現假象,這就需要我們運用中醫理論和診斷方法,認真地分析其發病的本質,去偽存真,堅持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這樣才能避免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錯誤,只有抓住了疾病的本質,才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什麼是中醫針灸?大家看了以上的內容對於中醫針灸應該有了大致的了解,中醫針灸的治療原則是中醫針灸至今還進步得很好的根本性原因。
推薦閱讀:
※中醫百科-經絡學說
※「e葯熱點」剛剛!官方發布首部《中國居民補碘指南》
※保溫杯里只泡枸杞?中醫教你選最適合自己的「養生茶」
※[轉載]老中醫識人斷病
※懂調理能百病消!名中醫鮮為人知的15個治病調理方,簡直太實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