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京梅園新村導遊詞

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城東長江路東端的梅園新村街道兩側,由中共代表團辦事處舊址、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周恩來銅像、周恩來圖書館等組成,屬於近現代歷史遺迹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篇一:南京梅園新村導遊詞

  各位朋友,你們好。我們現在來到梅園新村紀念館參觀。梅園新村是一組歐美式的建築,儘管經歷了歲月的風風雨雨,但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風采。這幾幢在我國革命史上意義非凡的小樓,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公原址。從1946年5月到1947年3月,周恩來同志率領中共代表團在這裡與國民黨政府進行了十個多月的和平談判,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留下了不朽的一頁。歷史跨過了半個世紀,為了充分展示中共代表團在梅園新村的鬥爭生活,1960年在這裡籌建中共代表團梅園新村紀念館,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興建了國共南京談判史料陳列館;在1998年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百年誕辰之際,又建成了周恩來圖書館並成立了「周恩來研究會」,以緬懷和研究偉人的豐功偉績和崇高品質。目前,紀念館已接待了國內外觀眾1000多萬人,每年觀眾數保持在50萬左右,是全國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下面,我先介紹陳列館的情況。

  1990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談判期間曾任周恩來政治秘書的宋平同志為史料陳列館開館揭幕。同年7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喬石同志專程來此為周恩來銅像揭幕。陳列館的館名是由時任國家主席的楊尚昆同志題寫的。陳列館工程曾獲1993年全國優秀建築設計一等獎。陳列館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建築,由莊重的展廳和典雅的庭院組成。建築創作既強調歷史環境的再現,又考慮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在庭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這尊周恩來全身銅像,銅像高3.2米,重900公斤,是以當年周恩來步出梅園新村30號大門的一張照片為原型塑造的,神形兼備,表現出周恩來堅定、沉著、機智、從容的革命家形象,氣度非凡,風采卓然;銅像下沒有基座,彷彿周恩來正邁步向我們走來,表現了他一生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銅像腳踩紅色大理石鋪成的路,象徵了他一生走過的是革命的道路。

  銅像上方是高大的拱門,拱門上一組鐵花拱圈門頭線,是以中共代表團辦公原址梅園新村30號大門為原型,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設計的,能讓人感到真實、親切、熟悉,與銅像相配令人依稀如見周恩來在龍潭虎穴中,談笑風生出入梅園的情景。銅像後高高豎起的牆面上開著許許多多鑲玻璃的小窗孔,是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反映了當年特務監視的眼睛,西面山牆上四扇浮雕式的老虎窗就是當年軍統特務監視站的歷史再現。山牆上變形組合的馬蹄蓮花飾及雕有梅花圖案的石刻透空窗就象徵著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在狼眼的環視中處變不驚,從容自若,傲霜鬥雪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下面請到室內參觀。

  進入陳列廳,您現在看到的是展廳中央的這塊漢白玉浮雕。浮雕高6.5米,寬3.3米,上面雕刻的是中共代表團領導成員與工作人員的形象。從下往上是:周恩來、鄧穎超、董必武、吳玉章、葉劍英、陸定一、李維漢,這七位是代表團的領導成員。當時,代表團對內稱中共中央南京局,上面那位女同志就是南京局組織部長錢瑛,她左邊是協助周恩來工作的廖承志。後面三位刻畫的是代表團工作人員的形象,沒有具體的姓名。浮雕上人物由大到小呈「S」形排列,一方面象徵著中國革命道路是艱難曲折的;另一方面預示了革命事業後繼有人,源源不斷。人物的身邊還有一些風和雲的圖案,表示他們都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代風雲人物。

  浮雕後是一幅大型的油畫——《梅園春色》,反映的是中共代表團辦公原址的場景。油畫上方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親筆題詞——為真民主真和平而奮鬥到底!這正是中共代表團在南京與國民黨政府和談的宗旨,也反映了我館陳列的宗旨。

  下面請隨我參觀史料陳列。

  請看第一部分——國共重慶談判。

  由於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第二次國共合作,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當時,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團結、和平、民主」的號召。但是,國民黨企圖獨佔抗戰勝利的果實,堅持「內戰、獨裁、分裂」的方針。中國面臨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關鍵時刻。然而,由於在抗戰期間,蔣介石躲在地處大後方的四川保存實力,國民黨大部分軍隊都退到了西南和西北,所以在抗戰勝利後一時來不及將兵力調往內戰前線。國民黨政府為了爭取時間,加緊運兵、部署內戰,同時又迫於國內外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擺出和平的姿態,一連向延安發出三份電報,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決定接受美國政府的調停,派出代表團與國民黨政府進行和平談判。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由延安飛往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和蔣介石多次單獨會面,經過43天的談判,「國共雙方會談紀要」也就是《雙十協定》在重慶簽定。不久,毛澤東返回延安。12月16日,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到達重慶,一方面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另一方面繼續國共之間的和談。12月2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任命馬歇爾來華調處中國內戰,周恩來對他的來華表示歡迎。1946年1月,國、共、美三方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2月,簽署了《整軍方案》,《方案》規定,中共部隊縮編為十個師,僅為國民黨軍隊的五分之一,表明中共為和平做出了真誠的努力和讓步。但在這些《協定》和《方案》簽訂期間,國民黨政府並沒有停止過對解放區的進攻。

  1946年5月,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5月3日,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也遷來南京,分別居住在梅園新村17、30、35號。常駐南京的領導成員是周恩來、董必武、陸定一、鄧穎超、李維漢。

  這裡陳列的是國家一級文物,中共代表團在南京期間的戶口卡,還有證件、徽章。當時、在代表團工作過的同志先後有200多人,國民黨警察機關為了監視代表團工作人員的活動。對所有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都進行了登記、備案。請大家注意看,當時每張卡上的戶主都是周恩來,表明這是一個特殊的大家庭!戶口卡是南京談判的歷史見證,十分珍貴,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價值。再請看這塊紅綢,它也是國家一級文物。當年,同在《新華日報》南京辦事處工作的魯明和林同兩位同志結婚,大家歡聚在一起,鄧穎超同志剪下了這塊紅綢,董老題了「天作之合」,同志們都在上面簽名表示祝賀。周恩來和鄧穎超還對新婚夫婦講了正確處理夫妻關係的「八互」——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互讓、互諒、互慰。這塊紅綢讓人感到當年婚禮的簡單與樸素,但題字、簽名、贈言又無不體現出這個特殊大家庭的溫暖。

  請看第二部分——國共南京談判。

  首先是「制止中原內戰」的談判。中共代表團到達南京時,國民黨軍正以30萬兵力,將我中原部隊6萬多人層層包圍在湖北宣化店一帶,妄圖一舉消滅,內戰一觸即發。周恩來揭露了這一陰謀,駁斥了國民黨當局散布的「中原無戰事」的謊言。在他的據理力爭下,1946年5月5日,國、共、美軍事三人小組及工作人員60餘人赴宣化店就地調處。途中遇上了大暴雨,到了黃陂縣十顆松河時,河水沖斷了木橋,吉普車開不過去。為了爭取時間,年屆48歲的周恩來不顧個人安危,帶領中共代表毅然蹚過了100多米寬、齊腰深的冰涼的河水。而當時,美方和國方代表都是被老百姓背過河或坐在吉普車裡被抬過河去的。到達宣化店後,周恩來立即與中原部隊司令員李先念、王震等一起研究,布署中原部隊突圍的具體方案,周恩來一夜未曾合眼。離開宣化店不久後的6月26日,正如周恩來所預料的——蔣介石挑起了內戰,揚言「要在48小時內一舉殲滅中原共軍」。然而,我中原健兒早已成竹在胸,全部順利突圍。為這一切,周恩來付出了多少心血!這張珍貴的照片就是歷史的見證。

  接下來是關於「黃河堵口復堤工程問題」的談判。黃河原經河南轉東北方向經山東流入渤海。1938年夏,國民黨為了阻止日軍進攻,炸開了河南鄭州花園口的堤壩,使黃河朝東南方向改道。抗戰期間的故道兩岸連成了大片的冀、魯、豫解放區。國共南京談判期間,國民黨政府借口抗戰勝利了,要讓黃河回歸故道,在花園口強行拋石堵口,實際上是企圖以水代兵衝垮解放區。為此,周恩來親赴花園口實地視察,最後終於達成協議「先浚河復堤,後堵口放水」,保護了數萬解放區軍民的生命安危。

  1946年7月,美國政府任命司徒雷登為駐華大使,協助馬歇爾調處中國內戰。但由於在廬山借口避暑的蔣介石對談判毫無誠意,一再提出要我方無條件退出大片解放區等無理要求,遭到我方拒絕,致使馬、司調解宣告失敗。

  馬、司調解失敗後,國民黨軍又佔領了張家口,蔣介石以為大局已定,便宣布要召開「國民大會」,談判面臨著破裂。當時,一些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組成了「第三方面」竭盡全力在國、共之間奔走調解,希望能夠恢復和談。中共代表團為了教育人民、團結「第三方面」人士,接受了調解。但所有的調解努力都由於國民黨一方面在軍事上不斷進攻解放區,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召開了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致使談判大門被其一手關閉。

  就在「國大」召開的第二天,即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梅園新村17號舉行了告別性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他指出:中共堅決反對、堅決不承認一黨「國大」,中共願和全國人民一起為真民主、真和平奮鬥到底。根據黨中央的指示,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三人提前返回延安。

  1947年1月,美國宣布退出中國調處。同年2月,國民黨當局發出通知,要求中共代表團成員返回延安,這就正式宣告了國共南京談判破裂。

  1947年3月,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團全體成員離開南京。董老在南京機場向送行的朋友們說:「再見之期,當不在遠」。後來,時局的發展正是這樣,代表團離開南京後,僅經過兩年零一個半月的時間,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就解放了南京。

  在二樓展廳,首先請看第一部分——領導和發展愛國民主運動。

  在國共南京談判期間,國民黨政府不斷擴大內戰,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對。1946年6月,上海數萬群眾集會歡送「和平請願團」到南京和平請願。當他們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包圍毒打,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下關慘案」。周恩來聞訊後,於深夜2點趕到醫院慰問了受傷代表,周恩來握著馬敘倫的手說:「你們的血是不會白流的!」馬敘倫回答;「中國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你們身上了!」第二天,周恩來就向國民黨政府提出了嚴重抗議。就在「下大慘案」發生不到半個月,國民黨特務又在雲南昆明接連暗殺了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聞一多。周恩來聞訊後悲痛不已,憤然寫下悼詞:「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聞一多兩先生,時局極端險惡,人心異常悲憤。但此時此地,有何話可說?我謹以最虔誠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絕,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殺人者終必覆滅!」他還公開對中、外記者們說:「我們隨時準備好了接受李公朴、聞一多同樣的命運,要怕就不敢來談判,來了就不怕!暗殺決不能阻止我們為中國之和平、民主而奮鬥!」

  大家請看,這是周恩來同志和董必武同志的模擬塑像,是以他倆在梅園新村30號院內的合影為原型塑造的。請問大家是否知道他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嗎?告訴大家,董老比總理大一輪,所以他們是同一屬相,而且他們的生日都是3月5日。

  請看下一部分——為祖國統一大業不懈努力。

  國共南京談判破裂後,解放戰爭打響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搖搖欲墜的國民黨當局開始向我黨乞求和談。1949年1月,毛澤東發布《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了進行和談的八項條件。2月,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宣布接受中共的八項條件。3月,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抵達北平。然而,國共雙方代表在北平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最終被蔣介石所拒絕,致使建國前夕的「北平和談」宣告破裂。但是,以張治中為首的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團成員毅然決定全部留在北平。

  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時隔兩日,即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隆重舉行。

  建國以後,黨和政府一直積極尋求解決台灣問題的途徑。50年代中期,毛澤東提出要「和為貴」。1956年,周恩來會見新加坡《南洋商報》特派記者曹聚仁時說:「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過兩次,第一次合作有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成功,第二次合作有抗戰的勝利,這都是事實,為什麼不可以第三次合作呢?台灣是內政問題,愛國一家,為什麼不可以來合作建設呢?我們對台灣,決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談,只是政權統一,其他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的。」60年代初,根據周恩來概括並經毛澤東審定的中國共產黨對台政策,歸納為有名的「一綱四目」。——「一綱」: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一是台灣統一於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二是台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撥付;三是台灣的社會改革都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蔣的意見,協商決定後進行;四是雙方互約不派遣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普遍讚譽。90年代,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

  請看第三部分——梅園風範,萬古長青。

  這部分主要展現了建國後原中共代表團領導成員以及現在的中央領導同志視察參觀紀念館的圖片資料,體現了他們對紀念館建設的重視和關懷。另外,還有近年來紀念館開展的各項活動的照片。還展出了紀念館的部分研究成果及獲得的獎狀、獎牌。下面請參觀辦公原址。

  各位觀眾,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梅園新村30號,是當年周恩來同志和鄧穎超同志辦公、居住的地方。這幢房子是國民黨政府安排給代表團使用的。在代表團沒來之前,他們就在這所房子的周圍安設了許多特務據點。馬路對面的梅園新村29號、22號和離我們最近的31號都是特務監視站。國民黨特務常利用31號的這兩個窗口偷看偷聽代表團的活動。同時他們還在這附近的街頭巷尾布置了許多化了妝的流動特務——「裁縫」「鞋匠」「黃包車夫」「算命先生」等,跟蹤、盯梢來訪的客人們。郭沫若先生曾訪問梅園新村,對代表團所處的環境深有感觸。他在《南京印象》一書中曾寫道:「……彷彿在空氣裡面四處都閃耀著狼犬那樣的眼睛、眼睛、眼睛。」代表團到達南京之後,為了安全,首先將30號院牆加高了近一倍,防止外面流動特務的偷看和破壞。接著,又在傳達室上加蓋了一層小樓,擋住了特務的監視視線,還可以通過樓上的臨街窗口觀察外面流動特務的活動情況。

  代表團離開南京到現在已經50多年了,這個院子仍然保持著當年的原樣——那兩棵柏樹、這棵垂絲海棠(周恩來當年十分喜愛!鄧穎超說過他選中北京的西花廳也是因為那裡有海棠的緣故),還有圍牆邊的那四棵石榴樹,它們都是當年的原物。

  這幢房子的樓上,是代表團的機要科和秘書室。上面是三間低矮的小閣樓,一伸手就能摸到屋頂,在南京炎熱的夏季里,裡面就像個大蒸籠。窗戶很小,通風又不好,但是為了防止31號特務的偷看和偷聽,日夜都得用紅、黑兩層窗帘緊緊地遮住。最熱的時候,機要科的同志們只好打一盆涼水,把腳泡在水裡解暑,他們就是這樣在艱苦的環境下汗流浹背、不分晝夜地工作著。周恩來和鄧穎超十分關心大家,常常上樓看望同志們,給他們送一些菊花茶和綠豆湯解暑,並把代表團僅有的一台電扇送上樓給大家用。周恩來同志還風趣地說,你們是干保密工作的,要注意安全,我住在樓下,給你們放哨!一席話讓同志們感到十分親切,也忘記了工作的疲勞與艱苦。

  樓下這間是代表團的會客室。當年周恩來和董必武常在這裡接待來訪的民主人士、新聞記者、國際友人,也有國民黨的談判代表。請看,在會客室的桌上,放著一碗雨花石,這是代表團去雨花台憑弔革命烈士時,周恩來、鄧穎超同志撿回來的。鄧穎超同志說:「每當我看見這些雨花石,就使我想起無數革命先烈來。」他們還以此對代表團的青年同志進行氣節教育。郭沫若先生對這碗雨花石感慨萬分,在《南京印象》中有這樣的描寫:「雨花文石的寧靜、明朗、堅實、無我,似乎象徵著主人的精神。」會客室牆角是落

  地收音機,當年立下了不少功勞。因為,每當代表團在會客或開會時,隔壁的特務們總是豎起耳朵偷聽,同志們就將收音機打開,將音量開大,干擾敵人的監聽。會客室牆上的照片,是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在提前返回延安時與留守的董老就坐在這兩張沙發上照的。會客室的裡面一小間是代表團的小餐廳。當年周恩來同志很少在這裡就餐。他一般都是與大家一起到17號的大飯廳里吃飯。這裡平時就作為同志們的閱覽室,現在裡面的桌椅、報紙與報架也都是當年的原物。

  請看對面兩間,外間是周恩來和鄧穎超的辦公室。牆上的照片就是1946年初夏深夜他辦公時的情景。當年,鄧穎超負責婦女界的工作。她就坐在靠門邊的座位。

  裡間是周恩來同志和鄧穎超同志的卧室。裡面是兩張簡單的小木床,床上的棉被他們使用20多年。櫥柜上的小皮箱是1936年周恩來處理「西安事變」時開始使用的,在南京談判期間用它存放衣物和文件,後來又帶到北京使用。衣架上的太陽帽和黑西服是周恩來當年在這裡時穿戴過的。周恩來同志十分愛惜這件西服,在工作或吃飯時總是習慣地戴上護袖,防止衣服弄髒磨破,所以儘管穿了很多年,看上去卻還是很新。

  周恩來同志在生活上非常艱苦樸素,克勤克儉。他有一副刮鬍刀具從青年時代留學時就開始使用了,到1946年南京談判期間已經相當舊了,刀架一邊的一隻腳已經磨掉,刀片上下都不方便,用起來很不順手,可是周恩來同志卻堅持不願換新的。後來一直使用到1952年,直到刀架上的另一隻腳也磨掉了,壞得實在不能再用時,才重新換了一副刀具。

  下面請看汽車間,這輛小汽車是周恩來同志當年乘坐的,是原物,現在還可以開動。當年這部汽車一出去就會有特務的汽車跟蹤,司機段廷英不僅機智聰明,而且有著高超的駕駛技術,他經常利用十字路口綠燈將要轉換成紅燈的剎那間,出其不意地加快馬力衝過去,甩掉後面跟蹤的特務。在南京談判期間,它還護送了許多地下黨和民主人士,從未發生過事故。

  這間是周恩來的政治秘書宋平、陳舜瑤夫婦的卧室。這間是董必武的政治秘書歐陽方、鄒德馨夫婦的卧室。

  這裡是梅園新村35號,是董必武、廖承志、錢瑛、李維漢四位同志辦公、居住的地方。當年代表團由於住房擁擠,就以廖承志同志夫人經普椿的私人名義買下了35號。代表團在這個小院里加蓋了這兩座對稱的小平房,既擋住了31號窗口的特務監視視線,也解決了住房問題。左邊小間是當年宋平等同志辦公的政治研究室,右邊一間居住著董老的警衛員劉國安。樓上居住的是李維漢和錢瑛兩位同志。樓下這間是廖承志同志的辦公室和卧室。廖承志同志是代表團的對外發言人之一,當年他主要負責宣傳和外事工作,牆上的照片是他1946年1月從重慶出獄時照的。

  這間是董必武同志的辦公室。當年他在代表團工作時已61歲了,年齡最大,大家都叫他董老。現在桌上的公文包是1945年董老代表解放區人民去美國舊金山參加聯合國成立大會時使用的,談判期間一直用它。桌上的銅墨盒是當年葉劍英、李克農、徐冰三位同志在北平軍調部工作時送給董老六十壽辰的禮物。董老學習過的書籍還在這裡。當年,董老的學習興趣很廣,除了學習馬、列著作外,還有英文、哲學、歷史等。相通的一小間是董老的卧室。雖然只有8個平方米,當年卻居住著董老和夫人何蓮芝以及三個孩子一家五口人。床上的用具都是他們全家使用了二十多年的:兩床棉被是1945年重慶談判時開始使用的;毛巾被是1937年時董老從武漢的一家舊貨店買的;裡面床上的印花床單由於使用了多年,一再縫補,最後何蓮芝同志只好將它從中間剪開,把兩邊好一點的再對縫起來,繼續使用。

  這裡是梅園新村17號,是當年代表團的辦事機構駐地。右邊這幢房子的樓上有代表團的軍事組、婦女組、黨派組和電訊室。樓下是小會議室、新聞組、新華通訊社南京分社抄報室、十八集團軍駐京辦事處處長辦公室和卧室以及外事組的辦公室和卧室。左邊這幢房子的樓上是代表團同志們的宿舍,樓下是大飯廳。當年,國民黨政府召開了一黨「國民大會」的第二天,周恩來就是在這裡舉行了告別性的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

  至此,梅園新村紀念館的情況全部介紹完了。謝謝大家。

  篇二:南京梅園新村遊記

  十一月一日 星期二 多雲11月1日,我們四年級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坐著旅遊車,浩浩蕩蕩地到南京參觀了總統府和梅園新村。我們先到總統府參觀。總統府的門樓的柱子是標準的古羅馬愛奧尼亞柱做成的,看看柱頭上精緻的卷渦紋樣,就感覺到很美。進入大門後,就看見一應頗具中國特色的大堂,與之前的西式大門形成強烈反差。1929年國民政府部分改建時,就將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匾額懸掛在大堂正中橫樑上。接下來,我們來到子超樓,它是總統府的重要建築,30年代初期,中國建築師中的一些有識之士,受西方建築思潮的影響,大膽探索了中國新民族形式的建築。

  子超樓就是這種建築形式的代表作之一。參觀了總統府,我們來到了另外一個地方---梅園新村。梅園新村前有巨大的周恩來銅像。像後有許許多多閃閃發亮的小窗戶,代表著許多閃閃發亮的眼睛,我走進梅園新村的大客廳,看到裡面有許多檔案材料,還有周恩來送給司徒雷登的敞口瓶,馬歇爾贈給周恩來的公文包。另一個大廳里有周恩來和其他人認真工作的塑像。周恩來爺爺當年為革命在梅園工作的情景歷歷在目,大家對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該回家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總統府和梅園新村。

  篇三:南京梅園新村遊記

  停在門口,仰頭注視著這座布滿綠藤的小院。曾經,周總理就在這裡工作;曾經,敵人就在對面的小樓上監視著這裡的一切……如今的小院早己人去樓空,但那份緊迫與莊嚴仍在小院中回蕩著……

  步入大門,我環顧四周,只見滿院的青藤正旺盛地生長著,就如同我們正在爭先恐後地努力超越他人的樣子。綠藤掩映之間,映入眼帘的是周總理的銅像。他昂首挺胸、神態端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露出了從容、沉著與機智,但更多的還是堅定。銅像的上方是一道梅花邊框,同時記起在書中看過,周總理生前最愛梅花。因為它不畏嚴寒,傲霜鬥雪,正如同中國共產黨那樣不畏艱險,無私忘我奉獻的精神。想必這道梅花邊框就是為此而來吧!銅像的下方則是一塊紅色的大理石,那觸目驚心的紅色,它不僅代表著周總理一生都在紅色的革命道路上奮鬥,更代表著中國走過的革命道路上充滿了兇險與艱辛,革命的漫長道路上灑滿了烈士們的鮮血!

  接著,我們走入大廳,來到了巨大的漢白玉浮雕前。浮雕上面雕刻著12位以周恩來總理為代表的共產黨員。他們呈現出一個反著的「S」形。我出神地凝視著這塊浮雕,漸漸地,漸漸地,我彷彿看見了中國人民充滿坎坷的取勝道路,勝利的來之不易;看見了周總理看見中國革命道路源遠流長,後繼有人而露出的欣慰笑容。人群邊的幾朵祥雲環繞在這12位黨員身邊,好像在講述著他們當年叱吒風雲時的英雄事迹。

  離開漢白玉浮雕,繼續參觀。牆壁上的櫥窗中,陳列著一篇篇周總理的文章與他生前曾經使用過的物品。然後,我們來到了梅園新村30號。那是周總理原先工作的地方。院落里兩棵高大的松柏顯得十分蒼翠,我輕撫著那粗糙的樹榦,心裡不覺有些震撼,這兩棵松柏是經歷了多少歲月的滄桑啊!它們不論嚴寒酷暑,都猶如兩個綠色的巨人,守護著這個美麗而又神聖的地方。一陣微風吹來,樹葉輕輕搖晃,一起進入我的眼帘的是一叢青翠的枝葉。我順著那一抹綠光望去。啊!是桂花樹!

  猛然間,一道亮光如同劃破了秋日的長空,照亮了我的腦海。對呀!這松柏與桂花樹不就象徵著共產黨的崇高品質與遠大的理想嗎?松柏的萬古常青與堅韌不拔,不就在襯托著共產黨員堅定的信念與持之以恆的品質嗎?桂花的不張揚與花香的純凈疏淡,不也正是共產黨純潔、樸素的高尚品質嗎?想到這裡,我終於明白了周總理為什麼要在工作的院子里種下松柏與桂花。為的就是激勵自己在革命的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呀!

  最後,我又回到了總理的銅像前,充滿敬佩地看著這位一生都邁著堅定的步伐,在紅色的革命道路上勇往直前的偉人。一位位同樣為革命鬥爭而奮鬥著的人們浮現在我眼前……


推薦閱讀:

中國黑導遊在日本騙國內遊客:謊稱酵素治癌、化妝品得諾貝爾獎
太平湖茶園文化導遊詞
【原創】導遊講國學
導遊詞訓練
大酉洞導遊詞

TAG:南京 | 導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