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朗誦學的藝術

原文地址:朗誦學的藝術作者:即興評書第一人188

朗誦學的藝術

輕輕揮灑美的情愫,清音流韻哲理人生。巧語闡發自然王國,真情描述人生段落,激情點點鼓盪心扉……

朗誦是一項很好的藝術,不僅能鍛煉頭腦還能鍛煉口齒,既可以比較深入地體會文字語言的精美,又可以比較充分地展現有聲語言的魅力。朗誦又是一個十分靈活的文化活動,一兩個人在台上演出,觀眾在台下欣賞,一起體驗人間的悲歡冷暖,共同領略廣遠時光的色彩紛呈,不需要複雜多變的舞台構架,也不需要高級精緻的化妝和服裝道具,可以隨時隨地隨機應變,還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因事選擇恰當的詩文,有針對性朗誦。

朗誦是有聲語言的藝術再創作,文字作品是創作的依據,而作為藝術創作,應該有藝術的玩味兒。然而現在仍然處於「重文輕語」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者們,講學,辯論,遊說……幾乎處處是有聲語言的交往,形成了「百家爭唱」的繁榮景象。等到科舉制度開始之後,「學而優則仕」,那「學」只是八股文,於是,「寫」比「說」高尚的多。今天,也還是覺得寫文章的人水平高,朗誦是念別人的詩文,不是什麼創作,何談水平?雖然「五四運動」開啟了新文化,新觀念的旅行,講演和朗誦日漸廣泛興起。人們仍然視其為「稱其口舌之利」「非真才實學」有聲語言的興旺,歷史將恢復自己面貌。

朗誦是受人歡迎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張口就可以演,選擇得當,感情投入,就能使聽眾共鳴、陶醉。又是一種很好的自我宣洩的放失,高興的時候,吟誦一首歡快的詩,能增加愉悅,不快的時候吟一首感慨的詩,能排解自己的鬱悶,。他又是學習普通話的好方式,許多人學普通話都是從聽朗誦學朗誦開始的。朗誦還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藝和藝術修養,因為我們所用材料常常都是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佳作。朗誦這些作品是我們會在理解他們,在線他們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判斷力、感受力、創造力、審美力等。

普通話朗誦的要領

——聲音、形象、背景

一、要學會彈奏世界上最美妙的鋼琴———發聲

朗誦是語言的藝術。是朗誦者用語音再現作品中的意境、情感、形象,並且感染聽眾,引起共鳴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那麼語音肯定是最關鍵。人的語言賽過了世界上任何一種聲音,是最完美,最美妙的一家鋼琴。要想朗誦的出色,就得學會靈巧地演奏自己的鋼琴,發出純正、飽滿、自在的字音,節奏分明、表情恰當的語句。並能夠使自己的嗓音宏亮圓潤善於變化。

1.語音一定要:純正、飽滿、自然。

2.語調一定要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3.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來增加表現力

噴口,此詞從京劇唱腔中借來的,凡事在發音是特彆強調聲母,都可以造成「噴口」的效果,他可以使聲音傳送到很遠的地方,表達憤怒、激昂的情緒。在聲母是送氣塞音的時候,效果更為明顯。要發好「噴口」必須得繃緊發音部位的肌肉,迫使氣流用更大的壓力把它沖開。這時候,發出來的聲母就比平時更響更重了。

拖腔,指在某一個詞的結尾處讓聲音拖長一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沉思、猜測、猶豫的時候,把聲音稍稍拖長,運用拖腔時便可以表現這些情感。破折號、省略號等標點後也如此。

模擬,自然生——風聲、雷聲,或動物聲——鳥鳴、馬嘶,或者人聲——哭聲、笑聲、喊聲等。模擬是為了傳神,是增加那個朗誦生動性的一種有效方法,但要和戲劇、口技區別開,不要太像了。

二、充分展示高雅、從容的人文魅力——形象

朗誦不是表演藝術,也要展示朗誦者的形象。必須重視形象的塑造。

1.姿態:姿勢和神態,應全身心的投入,在完全陶醉於作品的情況下自然流露出的嘴何時。在面對觀眾時,有多重不同的「看」法:正視、側視、仰視、俯視、斜視、虛視、環視、流轉等等。表情分為三個系列:

A.激動:憤怒、驚訝、悲傷。表情肌肉緊張,眉頭緊鎖或眉毛高揚,眼睛圓睜,嘴唇下撇或大張。

B.快樂:愉快、歡笑、欣慰。眉間呈展開「眉開眼笑」,欣慰是一種含蓄美,愉快、上翹,歡笑張嘴。

C.平靜:沉思、滿足、陶醉,放鬆,眼瞼下垂,陶醉時甚至會閉上眼睛,朗誦如能投入作品特定的情境中,那麼他的臉上一定會有相應的表情出現,用不著準備或者排練的,初學者可模仿對照練。

D.姿勢主指手勢,自適、忌誇張。凡是向上、向內、向前,都有積極的含義;凡是向下、向外、向後消極。回顧未來,向後揮手,「展望未來」向前推手,「不!」要向後揮手表示否定。

2.外形,面貌的修飾。頭髮整齊、臉凈,服裝要得體悅目,裝飾品也要有內涵、普通。

3.舞台調度。朗誦者走出側幕;走到台中,向觀眾行禮,禮畢,再開始朗誦,邊走邊朗誦也很好。A重點突出B結構勻稱C錯落有致

三、營造和諧、雅秀的舞台意境——背景

「清唱」固然行,但表演要更有立體感,要配音樂、伴唱、伴舞,配燈光、布景等。

1.配樂:文與樂意境相似,風格吻合

樂曲剪接:自然、和諧、完整、基調一致

2.燈光:獨誦,較暗的背景光加照亮的報幕等(突出朗誦者)集體朗誦:較暗的舞台光加遠光。

3.襯托:大屏幕放映影片或幻燈(無聲、突出主題)

伴舞:相得益彰的襯托以情緒舞為好

塑像:最理想的襯托(由合誦演員兼任最好)

附:普通話朗誦大賽評分標準:

一、內容健康向上,新穎生動(1分)

二、普通話水平:語音純正、清晰優美(5分)

三、作品表現:音質好、生動、充分(3分)

四、綜合表現:儀態樸素大方、自然(1分)

五、時間限制:5分鐘「左右」,超時扣分。

朗誦學小記

古人云:「好文章擲地做金石聲」藝術家們朗誦過的作品才更熠熠生輝,光彩四溢。我逐漸領悟到金石之聲的美妙的旋律,醉人的音韻交相輝映的美。從而能感受到作品的真實本質內涵。書中人物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眼前景物歷歷在目,而作者的情愫與內心的波瀾又彷彿通過大家之聲波透入我的心扉,不知為何去淺談。

他的聲音深沉、寬闊鬆弛、舒展自如的蕩漾,直衝雲霄,直入人心。餘音何止繞樑三日。現如今都市生活日趨豐富,人們的趣味多元化,朗誦的功能已越來越多的融入更多的藝術形式當中,但朗誦這門藝術作為單門的藝術門類已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然而,我相信朗誦還有生命力,仍在勃發出青春魅力。

第一章漢語朗誦研究

人類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的漢語朗誦,像一條大河,經過了時間與空間的篩選、加工、組合又以嶄新的姿態活躍在今天的各種社會形式中。從藝術舞台的藝術朗誦,到大會媒介的廣播朗誦,從影視藝術的配音朗誦,到引人入勝的評書、曲藝、開始、廣告、演講朗誦……何處沒有朗誦,何處就是原始、閉塞、貧窮和狹隘。現代漢語朗誦直接反應著社會的進步。

一、漢語朗誦的語音流是一條表達情感流動的音聲過程,是一條傳遞語義信息的音聲頻帶。

二、朱光潛先生在《形象思維:從認識角度和事件角度來看》指出:「筋肉感覺」其作用最大的就是舞蹈和詩歌之類的「時間藝術」,都離不開節奏,而節奏感主要是一種筋肉感或運動感。讀這類作品,如果不從筋肉感覺上體會到其中形象的意味就很難說吃透,歷來在詩文上下功夫的人都要講究朗讀(大聲),從其中加強抑揚頓挫所產生的筋肉感覺。從而加深對詩文意味的體會。

所謂筋肉感覺,屬於運動覺中的內覺,語意語流中的音高層級、節奏等。包括胸、膈、肋、腹、唇、舌、齶、喉等肌肉群的運動感。進一步也讓聽眾聽生這種筋肉感覺。強化、弱化、轉化因人而異。

三、朗誦的情調是指朗誦者情感的外在表現,作品的總體的情感色彩,通過不同音聲手段的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的格調。「樂感」朗誦「內感」(內在、曲拱、節奏)

四、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並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互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編者言:朗誦是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藝術,再好的理論亦是附屬物。

演講者面部表情的運用

人的面部表情是反應人心靈的窗口,特別是人的眼神有傳情表意、達神的功能,對於傳遞演講的內心,世界意義特別重要。

面部表情有臉的臉顏色、光澤、肌肉收縮與展開以及臉面的紋路加上五官動作所組成。這種表情能把人們的內心複雜世界、喜怒、哀樂、悲畏、失望、憂愁等最敏感最迅速的表達出來。

面部表情的運用

1.要有靈敏感。要迅速、敏捷的反映出內心的情感,並應該和有聲語言表達的情感,同時產生和結合,多少都不恰當。

2.要有鮮明感。面部表情準確、明朗,每一點微小的變化都能讓聽眾察覺到喜就是喜、憂就是憂,不要模糊不清。(喜怒形於色)

3.要有真實感。從面部表情讓聽眾看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東西,而不是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的。

4.要有分寸感。表情的運用要適度,不瘟不火,適可而止。過火,矯揉造作;不及,顯得平淡無味。

5.要有藝術感。從面部表情應既有生活中的真實,又有藝術性的表現的結合體。拘泥於生活,就缺乏美感;過於藝術化,不會不自然。(自然大方的藝術性)

眼睛目光的運用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眼睛傳神是許多演講家和藝術家慣用的藝術,怎樣傳神達意呢?

1.演講者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在隨有聲語言宣洩的同時,應儘可能在眼睛表露,隨感情的變化而變化。

2.眼睛的視線要始終注視所有聽眾。這不僅能引起和抓住聽眾的注意力,而且也可隨時洞察聽眾的心跡。

3.眼神的變化完了之後馬上恢復正常,並注意和有聲語言,手勢密切配合,協調完成表情之後,不能各顧一頭,兩相分離。

另外,演講者把演講場分為幾個「場區」,眼光要流動於各區,前後左右兼顧。

演講中的幾種手勢的運用

手勢的運用給演講內容提供直觀的形象。但手勢不可泛用,重複、消極更為不美。手指指點觀眾、手指敲桌子、揉眼睛、揪頸背、抓後腦、玩衣等。

1、抓握式。A手搶式,五個指頭相觸,形成一個包狀物;B接觸式,即僅由大拇指和食指接觸。(表準確)

2、科式:這種手勢的動作好像有意識地根據想像中很小的話題,但是手的動作不能延續到大拇指尖,這強調精闢的意勝似事實上精確的本身。揮動的手好像在尋找所探討的答案。

3、拳頭式。手指僅輕微地觸摸到了手掌,傳播著堅定的思想和思想強度。強烈的信號感染力。在自己的聽眾身上喚起強烈和充滿信心的力量。

4、強力式。如果聽眾並不是聚精會神地隨從演講者的意願。那麼可採用強力手勢吸引觀眾。手指呈僵硬程度,五指分開,稍微彎曲。自然鬆開。

5、空擊式。這種手勢不是伸手抓握和握緊,而是用手掌擊和打,或在空中揮舞。分為手切式、手琢式、手剪式、上舉式等。

6、伸展式。演講時,手自然地向外展。五指合一,手掌平坦,並表現出各種姿態,傳遞各種信息。可分為:手掌向上式、向下式、向前式、向內、向外式。

7、合攏式。雙手慢慢地合攏在一起,表示演講者成竹在胸,並反覆強調,加深聽眾記憶和印象。

8、食指式。即使、僅用食指,其他指在握。食指在向上有節奏的揮動,表示演講者再三強調的事物,力圖征服某事物的願望。

推薦閱讀:

朗誦: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朗誦】愛的最高境界是——心疼
詩歌朗誦技巧教案
朗誦:一朵光陰,落滿了塵埃
朗誦《秋之纏綿》

TAG:藝術 | 朗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