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看「四書」進課堂
06-16
樂看「四書」進課堂李越《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1年04月01日 第09 版)「四書」即將列入台灣的高中必選課程,這引發了島內熱烈的討論。「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儒家經典。有人認為,這些古籍早已過時,沒有必要再學;有人卻認為,青少年應該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應列入必修課程。此項修訂雖然在台灣引發爭議,但總的來看,還是支持者眾多。在學校教育中普及中華文化經典研讀,對「落實中華文化精髓傳承」的重大意義顯而易見,不僅有馬英九力挺,台灣教育界人士亦有多人為之聲援。台灣世新大學某教授表示,「四書」改成必修課,能夠讓學生利用這個機會把基礎打好,對了解中國文化精神會有幫助。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也說,其他科目或許對考試很有用,但「四書」對孩子是終身受益,對於終身受用的課程,當然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選修改成必修很有必要。打造文化「軟實力」,是近年來海峽兩岸的共同策略。大陸政府在海外廣開孔子學院,在國內塑造孔子像,拍攝《孔子》電影,推動「國學熱」,致力文化復興。有調查顯示,大陸中學生不知《論語》、《孟子》的分別為14.1%、27%,不知「五經」的更高達90.9%;僅2%的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知道很多」,68%的人「知道一些」,9%的人「知之甚少」。針對這一現狀,今年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近日,大陸的新華出版社把台灣中學使用40年最具權威的國語必修課本引進大陸,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這是大陸首度引進台灣國學教材。「我們小時候被逼著背《論語》跟《孟子》,逼到我們無法忍受的地步。」台灣主持人蔡康永日前表示。這也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怎樣重新認識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結合現實,發揚光大;怎樣在應試教育現狀下,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落實好每一節課,讓學生們喜歡並愉快地學習傳統文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