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詩詞: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代中華詩詞庫》代序

文/周擁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遺憾的是,在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唯獨沒有歷史悠久的、承載著中華基因的「詩詞」名目,不由令人唏噓。

中華詩詞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歷代文人都有詩詞佳作存世,經過三千多年的歷史沉澱和堆積,已然構成了中國文學藝術史上一道不朽的風景。在這道風景里,有春秋古韻,有漢魏氣象,有唐宋風雲,有明清煙雨。這樣悠長的韻律,這樣厚重的歷史,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當然,更重要是中華詩詞本身承載的中華精神的信息,依然滋養著我們體魄,豐富著我們的精神世界,並持續不斷的深深地影響著後世。可以說,中華詩詞是炎黃子孫繁衍不息的精神財富和文化基因。

人行立於世間,除了滿足外在肉體的健康和與他人交往的社會生活外,還要滿足內在的精神需要。這種精神需要,就是對生命意義的尋求。如果人們的精神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生活的乏味與空虛。詩詞是一種很好的媒介,他的內容可以涵蓋:宗教、哲學、道德、藝術、科學等精神活動領域。通過對詩詞的創作、閱讀和理解,人們可以尋求靈魂的底蘊、生命的意義,進而達到覺悟人生,使主觀精神得到超脫、獲得解放、得到滿足。數千年以來,人們正是通過對詩詞的沉思、哲學的探索,營造了一所屬於心靈的精神家園。

說到詩詞之精神,讓我不由想起詩人胡喬木在為《中國精神》一書題詞時所寫到的「中國精神」:「天下為公;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殺身求仁,捨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寥寥數語,便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精神內核表現出來,令人震撼。對於中華詩詞精神與「中國精神」而言,內容或更豐富,但萬變不離其宗,中華詩詞精神自始而終,都深深烙上了中國的印記。

第一、中華詩詞承載著中國文化的厚重精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簡而言之,六個字:入世、出世和超世三種文化精神。入世代表著儒家文化,其主要的思想精神就是修身養性,匡時濟世,使人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譬如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難而躲開。表現詩者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誠無私的愛國情操。這便是儒家濟世的思想精神。當代詩詞,對儒家文化的繼承可以說無處不在,譬如韓成武的《題庭院迎春花》:「憂生厚贈千金串,守道無求一盞茶。歲歲勞君相戲謔,三餐粗糲未曾嗟。」便是對儒家「守貧樂道」「小富即安」精神的另一種詮釋。出世則代表著道家文化。其主要的思想精神就是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清靜無為。道家的「道」是無限的、深奧的,甚至是神秘的。人要掙脫世事的困擾,不被功名利祿所惑,所以要悟道,對人生的終極目的有所悟解,才能擺脫萬物所累,保持心靈的恬淡與寧靜,使人的意識達到逍遙自得和自由快樂。譬如陶淵明的《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身處紛紜人世,卻感受不到車馬的喧鬧。寫出了詩者高蹈塵俗之上的曠遠心境,表現了作者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和那種悠然、恬靜的情懷。當代詩詞,對於道家精神的這種承載也是豐富多彩的。譬如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山坡羊· 明月》:「星空銀廈,粼波倒塔,小橋倩影誰描畫?皓無瑕,素無華,悄悄來去靜無價。只把清輝留天下,來,無牽掛;去,無牽掛。」 以明月清輝喻人磊落之情懷,確是不同凡響。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則與道家「一切虛無」的思想一般無二。至於超世,則是佛家思想精神的集中表現。其主要的思想精神是人生如夢,萬境歸空。譬如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君知否?路人長困蹇驢嘶。」 這首詩是蘇軾奉和子由(蘇轍)的詩歌而作。嘉裕元年蘇軾和子由一起赴京應試經過澠池一寺院,與老僧奉閑和尚言談甚歡,蘇轍作了一首《懷澠池寄子瞻兄》題於舊牆壁上。幾年後,蘇軾故地重遊,老僧已死,牆上詩句已不見蹤影,詩人由此感嘆人生聚散無常,就像鴻雁在雪上留下的爪印一樣,雪干之後便什麼也沒有了。人生沒有永恆的存在,這便是佛家的「無生」思想。當代詩詞,反映佛家思想的可以說比比皆是。譬如李文朝《步玉東遨虎年人日桃花澗》:「乘風馭虎覓花神,桃蕾村姑粉面新。世態炎涼何礙我,山容深淺自宜人。晴空一抹輕雲淡,古國千秋正氣純。忘卻憂煩即仙界,不愁前路有迷津。」 描寫山水,內含深妙的禪理。此詩是禪修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桃蕾村姑粉面新」它與在悟道之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山容深淺自宜人」則是悟道之後「見山不是水」之妙景。當達到一定境界之後,認識的事物又歸本來面目:「不愁前路有迷津」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了。

第二、中華詩詞記錄著中國歷史的重大變革。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上下五千餘年。素有文史不分家的傳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被譽為文學和史學結合的典範。詩詞在中國文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人喜歡以詩詠史,運用詩詞可以突出人物形象,濃縮歷史事件。中國歷史的重大變革在詩詞中都有所反映和表現。一首好的詩詞,往往言簡意賅,一字千金。它敘事清晰,短短數十個字就能將重大的歷史事件形象地反映出來。唐代詩人杜甫,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其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詩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譬如《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這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同情之懷。由此可見,古典詩詞是考證歷史的一個重要證據,現實主義內格的古典詩詞在不同程度上為我們研究歷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代詩詞記錄當代歷史這一功能並沒有在歷史的進程中消退,反而被加強。由於某時間強調文學為無產階級服務,湧現出一大批反映時代的詩詞作品。譬如陳振東《迎香港回歸》:「當年炮火震漁村,爆竹今朝萬戶聞。同是硝煙長不散,兩番心事最撩人。」詩者找到自己情感的特殊載體——「硝煙」,也就是找到詩眼,自然獲得了藝術生命力。又如王端成《香港》:「驀地驚逢咫尺間,豪華果是夢中顏。我今來此無他願,了卻相思四百年。」一介書生的愛國熱忱,由於種種條件限制,只能用隔海相望來表達。但這種「望望而已」卻十分感人。同樣是對香港回歸這一歷史事件的記錄。

第三、中華詩詞反映著中國人民的生活方式。詩是無處不在的。詩詞對人民生活的反映也是無處不在的。游山戲水、吃喝玩樂是常見的。有晨起之詩,例如溫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清晨起床,旅店裡外已經響起了車馬的鈴鐸聲,又通過霜、茅店、雞聲、人跡、板橋、月這六個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細膩而又精緻地描繪出來。全詩語言明凈,結構縝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裡行間都流露出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有描寫午睡之詩,例如陸遊《客去》:「相對蒲團睡味長,主人與客兩相忘。須臾客去主人睡,一半西窗無夕陽。」主客對榻,相忘相安,及至客人已去,詩人仍睡意正濃,一覺醒來時,西窗的夕陽已剩不多了,主人怡然自得,頗有生趣。也有夜讀之詩,即便是閨房之樂也在詩詞中有所反映。譬如李清照《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這首詞寫一少婦在涼夏之夜撩撥她的丈夫,的確是風情萬種,令人暇想。當代詩詞,對現代生活的描繪也是與時俱進的,深深烙上了二十一世紀生活的印記。譬如魏新河《水龍吟·黃昏飛越十八陵》:「白雲高處生涯,紅塵萬象一低首。翻身北去,日輪居左,月輪居右。一線橫陳,對開天地,雙襟無鈕。便消磨萬古,今朝任我,亂星里,悠然走。 放眼世間無物,小塵寰,地衣微皺。就中唯見,百川如網,亂山如豆。千古難移,一青未了,是誰功咎。正人間、萬丈蒼茫落照,下昭陵後。」本詞形式古,內容新,格調高,氣象大。全詞寫高空飛行中所見,真正的前無古人,這全賴詩者飛行的經驗所得。又如王善同【越調·天凈沙】《紅船》:「烏雲密布江南,嘉興湖上風帆。盡處青山遼遠,心中有岸,管他多少礁灘。」作者緊扣「紅船」來鋪陳。寫出了時代的大背景:江南「烏雲密布」,紅船在波雲詭譎的時空里行駛,其險惡之境不言而喻。「盡處青山」表面是寫景,實則是描繪了令人神往的理想境界。但理想還很「遼遠」。「心中有岸」,是點睛之句,是詩眼,「管他多少礁灘」,寓意更進一步,將全詩的藝術形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兩首詩詞都是在寫當代的新事物,這與白樂天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關於詩詞的社會功能,諸如中華文明的載體、愛國主義的旋律、陶冶情操的園地等等,不一而足。借一斑而窺全豹,詩詞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副其實的。理應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此,我們呼籲,為傳承和發展中華詩詞文化而努力。

世界漢詩協會在這一領域一直在堅持,在奮進,在發揚。編撰《當代中華詩詞庫》是對當代詩詞狀況的一次梳理,我們驚喜地發現,詩詞後繼有人。廣西的許天軍系九零後,詩詞已入佳境,他的《古風·遊子書》:「南嶺有行客,二十略有餘。身涉大川險,志與名山齊。晝行荊滿路,夜宿湖邊池。好看雙飛鳥,棲在連理枝。三更不能寐,投筆畏懼遲。所看平生苦,抱負有無期?惘然光陰下,凄愴剩有餘。滄海遺明月,心事主浮沉。誰人哀大雅,勞我作騷文。雖無三尺劍,徒懷萬里雲。洪荒遠不復,魏晉安可尋。黃金台上天下士,麒麟閣中十一臣。多少王侯將帥府,江山倍有帝子墳。君不見太白書,少陵魂。」一氣呵成,頗有少陵情懷。一個弱冠少年,竟有如此見地和學識,著實令人敬重。莫非是詩詞之盛的前兆?誠若是,則不負世界漢詩協會十年如一日對詩詞文化的忠守之情。

我們處在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理應寫出最偉大的詩篇,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當代中華詩詞庫》計劃兩年出版一集,擬作為世界漢詩協會文化工程和形象工程向外界隆重推出。以收集當代詩詞家的代表作和最新力作為主,同時扶持新人,提攜後學,集中展示當代詩詞家的風貌和時代精神,永傳後世。

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曾說,「寫作是一種生活方式。」我非常激賞。我希望寫詩也能成為我們新時代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或是世界漢詩協會的一種詩詞抱負。是的,所謂的「詩詞抱負」,就是我們在詩詞領域的一種先鋒氣質。先鋒是一種自由、獨立、創造的精神,激勵著我們日益汩起的詩詞激情,不斷地更新我們的生活。

是為序。

(作者繫世界漢詩協會執行會長、《世界漢詩》雜誌總編輯)

推薦閱讀:

張月新書法(詩詞)欣賞
詩詞格律通則
詩詞創作欣賞 | 絕句
淺談「虛實相生」法在詩詞中的妙用
(傻子讀紅樓)也來解解【薛小妹新編懷古詩】

TAG:中國 | 文化 | 詩詞 | 遺產 | 物質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文化遺產 | 物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