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四運動的真正革命意義

論五四運動的真正革命意義
王偉光

(2009年5月4日)

在90年前的今天,爆發了一場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主義革命運動,即五四運動。今天,紀念五四運動,就要真正地認清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總結五四運動的革命經驗,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偉大精神和優良傳統,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90年前的五四運動,表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五四運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第一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誌。毛澤東同志指出:「五四運動的傑出的歷史意義,在於它帶著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封建主義。」「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現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五四運動的意義在於,它宣告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工人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從此中國近代歷史展開了新的篇章,五四運動真正具有馬克思主義、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社會主義開啟的革命意義。 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和基本國情決定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第二步不間斷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只有完成這兩個相互有機聯繫的革命任務,中國才能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振興中華,建設民主、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目標。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性質上來說仍然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然而它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農民階級為主要同盟軍,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作為社會主義革命準備階段,不同於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新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五四運動為分水嶺,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分為兩個時期,五四運動前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運動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雖然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對象都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但革命的領導階級、革命的性質、革命的最高綱領、革命的指導思想則根本不同,革命的結局也就根本不同。 為什麼?原因很明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要革命對象應當是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中國首先要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然而中國社會的性質決定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贊成革命和懷疑革命的兩重性,決定了它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因而領導不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政黨——國民黨擔當不了領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任。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也都不允許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成功,建成獨立、富強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不徹底的革命。辛亥革命既成功又不成功、既勝利又失敗,推翻了清朝皇帝,但卻被袁世凱篡奪了勝利成果,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仍然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且越發沉重。辛亥革命表明,中國資產階級無力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孫中山先生的舊三民主義不能成為引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取得成功的指導思想。 那麼,中國的命運如何,中國向何處去,孫中山先生髮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構想的三民主義理想如何實現,孫中山先生未竟的事業怎樣完成?只能由中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制定指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才能完成革命的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究竟新在哪裡?第一,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第二,是要進步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不間斷的革命,最高綱領是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共產主義偉大目標;第三,革命的領導力量是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第四,要建立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第五,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致使中國近代史發生重大變化,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實現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轉折,功不可沒。五四運動直接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導致中國工人階級走上政治舞台,導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導致中國人民選擇了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道路。它的歷史地位在於: 第一,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十月革命的經驗引進中國,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毛澤東同志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帶動了全世界的也帶動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道路——這就是結論。」五四運動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其發生和發展是世界歷史和中國社會矛盾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大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社會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它的產生和發展趨向受到處於十月革命爆發和社會主義革命前夜的世界局勢的深刻影響。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國家日益走向腐朽和無產階級革命方興未艾的世界局勢,以及舊中國繼續延續甚至更加惡化的黑暗現實,特別是1914年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資本主義制度及其思想武器產生了懷疑,感到資產階級的民主平等等思想武器解決不了中國的問題。而三民主義又無法解救中國,到底什麼思想能解決中國問題。十月革命的成功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產生巨大的震撼和影響,使他們開闊了眼界,認識到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不是資產階級,不是資本主義,也不是資產階級思想武器,而是工人階級、科學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辛亥革命為什麼失敗,救中國的目的為什麼達不到,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通過十月革命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開始在馬克思主義中尋找答案,他們衝破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藩籬,衝破了舊民主主義民主、科學、愛國主義的精神界限,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思想工具,選擇社會主義為中國的唯一出路。 五四運動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啟發了中國人民的覺悟,解放了中國人民的思想,其意義遠遠超出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作為反帝反封建的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運動,代表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一次深刻的反帝反封建專制的、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工人階級走上政治舞台的思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最突出的思想貢獻就是引進了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經驗,使中國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探索中國民主民族解放之路的思想方向發生了根本轉折。當時各種社會主義思潮湧入中國,什麼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合作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等等,一時沉渣泛起,魚龍混雜。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蔡和森、惲代英等一批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對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反覆比較,選擇了科學社會主義,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十月革命道路。這是五四運動的根本方向,也是新文化運動的政治主流。 第二,致使中國階級力量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推動工人階級代替資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在五四運動中,英勇地出現於鬥爭最前列的是學生群體,他們起到了先鋒作用。然而5月4日之後,自6月5日起,上海六七萬工人舉行聲援學生的罷工。隨後,工人罷工鬥爭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國,擴大到二十多個省區、一百多個城市,工人的奮起增添了五四運動的聲勢。事實上,五四運動時的工人階級已由辛亥革命時的五六十萬人增加到二百萬人。五四運動使一個重要歷史事實終於發生了,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走上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前線,工人階級參與鬥爭,表明中國民主革命的性質發生重大轉向。五四運動突破了知識分子的狹小範圍,鬥爭的主力由學生變成工人。中國工人階級的政治罷工,使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發展自己階級的獨立力量與獨立鬥爭,中國工人階級以特有的革命性、戰鬥性和組織性,成為五四運動後期的主力軍,作為新生的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五四運動的經驗表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依靠力量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知識分子和進步的資產階級,離開中國工人階級,離開了以中國工人階級為領導階級的,包括農民階級、學生群眾和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壯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的陣營,不可能完成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第三,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理論、階級力量和幹部準備,推動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經過五四運動洗禮,1915年發起新文化運動的中國思想界、知識界經歷了一次嚴峻的分化。堅持資產階級思想立場和個人主義觀點的知識分子在五四運動高潮時退出了鬥爭;能夠起領導作用的、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鬥爭堅決的左翼知識分子轉向了工人階級和人民大眾,開始新民主主義革命準備和建黨準備。自此,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開始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國先進分子認識到中國工人階級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和中國的未來。然而工人階級是不能自發地產生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必須由其先鋒隊即中國共產黨從外部將正確思想灌輸到工人階級頭腦中,引導工人階級發揮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和主力軍的作用,由「自在階級」轉變為「自為階級」。五四運動促成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並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促成思想武器和物質力量相結合。毛澤東同志說:「即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沒有一個革命的黨,沒有一個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和革命風格建立起來的革命黨,就不可能領導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兩年後的1921年,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 第四,促成中國先進知識分子走理論聯繫實際、與工農結合的革命道路,標明中國青年運動和知識分子發展的正確方向。毛澤東同志說:「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最後的分界,看其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這就是五四運動的經驗。在中國民主革命運動中,中國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成分。在五四時期,英勇地出現於運動先頭的則是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比辛亥革命時期的知識分子更具有覺悟、更廣泛,他們介紹了西方先進文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在鬥爭實踐中親眼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使他們深刻認識到,中國革命的成功,必須依賴於工人階級及其同盟軍,知識分子一定要同工農相結合,接受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與工農相結合,接受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否則中國革命將一事無成。

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所倡導並高揚的三面大旗,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精神是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今天應該發揚光大的精神遺產。 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精神有著明確的、具體的、歷史的、革命的含義,這就是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鮮明特徵和具體內容。 1915年由《新青年》雜誌發起的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運動。以五四運動為分界線,新文化運動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互為因果,相互促進。初期的新文化運動是五四風暴即將來臨的前奏,啟發了五四運動,為五四運動做了輿論準備和思想拉動。五四運動又使新文化運動發生了根本轉向,賦予新文化運動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啟蒙和解放的新鮮內容,構成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初期的新文化運動針對辛亥革命失敗後十分猖獗的維護封建專制的復古尊孔的保守思潮,展開英勇鬥爭,實質是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的反對封建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初期新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試圖使用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武器救治中國,反對封建中國在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提出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也是初期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功績。 初期新文化運動有許多不同思想傾向的知識分子參加,在集中火力批封建主義、批孔時,他們之間的分歧並不明顯,可是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隨著具有真正革命性質的五四運動的爆發,新文化運動知識分子的營壘開始發生明顯分野。一支仍然堅持資產階級的政治理論和政治主張,轉向更加保守甚至反動,反對中國人民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反對中國走徹底革命的道路,他們退出了鬥爭,脫離了工農大眾,個別人甚至走上工農大眾和革命的反面;一支轉向接受馬克思主義,轉向徹底革命,拋棄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走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道路。五四運動導致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佔了上風,成為不可抗拒的潮流,走上與工農相結合的正確道路。 五四運動後的新文化運動實質上與五四運動結合在一起,又可稱之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進步潮流是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這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鮮明特點。這個鮮明特點表明,五四運動前後新文化運動所推崇的民主、科學、愛國主義精神發生了根本性質和具體內容的轉變。 所謂「德先生」(Democracy)和「賽先生」(Science),也就是民主和科學,是初期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愛國主義是初期新文化運動的政治導向。當封建主義在中國社會生活中佔據支配地位時,初期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有著歷史的進步意義。然而他們提倡民主與科學,是為了「建設西洋式之新國家,組織西洋式新社會」,即建設資產階級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這對於解決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中之國家,使之強盛,是有愛國主義意義的。初期新文化運動所大力提倡的民主、科學與愛國主義的新文化,實質上是用資產階級文化反對封建主義文化,用資產階級民主、科學來反對封建專制、迷信和禮教束縛,用資產階級共和國來代替封建專制國家,所追求的不是全體勞動人民的民主解放,是資產階級和少數人的民主解放。中國人民民族解放的歷史事實證明,資本主義民主、科學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處方是解救不了舊中國的,不能給舊中國以真正出路。事實上,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嚴重弊端在當時現實生活中已暴露無遺,第一次世界大戰把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以及其尖銳的形式暴露出來。新文化運動的左翼知識分子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產生懷疑,對資產階級的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產生懷疑,推動他們去探索挽救中國危亡的新思想、新途徑。1917年爆發的十月革命在他們之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他們還在苦悶中摸索時,俄國十月革命給他們指出一條光明之路。國內矛盾的進一步激化,促成新文化運動的左翼知識分子開始拋棄資產階級主張,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這時他們所主張的民主、科學與愛國主義的實質內容已經開始發生了性質上和具體內容上的根本變化。 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以後,並沒有拋棄民主、科學與愛國主義精神,而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賦予它們以新的更加深刻的時代的、歷史的、革命的內容,民主不再是狹隘的資產階級民主,而是強調剷除封建專制和少數人階級特權的,以多數人的、勞動階級為主體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科學從此成為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的對社會發展規律和中國社會發展趨勢的科學認識;愛國主義成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人民大眾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新中國的具體目標。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同時,並沒有取消反帝反封建的思想鬥爭,而是掌握了比資產階級政治理論更加強有力的思想武器;沒有放棄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而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的指導,有了馬克思主義指導的人民民主,有了建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人民共和國的奮鬥目標。 真正繼承和高揚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光榮傳統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民主和科學旗幟,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同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本主義勢力進行堅決不妥協的鬥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人民民主,建立了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愛國主義的偉大理想。取得全國政權以後,又不失時機地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並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改革,逐步實現更加廣泛的社會主義民主。中國共產黨最鮮明地繼承和發揚了五四運動民主、科學與愛國主義精神,最徹底地實現了五四運動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主張。今天,中國共產黨所主張的民主、科學和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泛化的,而是社會主義的民主,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報

推薦閱讀:

唐代山水田園詩的成因及美學意義
網評:李克強柬埔寨之行的四重意義
用愛詮釋結婚的意義,獻給不婚族的孩子們!
賺錢的終極意義:往!上!爬!
81 天梁入十二宮之意義

TAG:運動 | 意義 | 革命 | 五四運動 | 五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