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大國醫錢乙·羅大中》筆記

本節目從2012年10月8日起重播。

大國醫錢乙·羅大中

大國醫錢乙01·傳奇身世2011.02.08

六味地黃丸是錢乙研製的,他為什麼對小兒疾病格外關注呢?

古代醫生不願意給小孩子治病,稍不慎會死亡,因此古代小孩成活率低。皇室也不例外。

北宋神宗時,長公主府上發生大事,神宗們的御醫們神色慌張,原來,女兒病了,瀉痢,將殆。要死了。宋神宗重視,派許多御醫來,效果不好,病越來越重,長公主府上亂作一團。宋神宗為什麼這樣重視呢?得說說北宋王朝的生育狀況說起。他們生得多,存活的少。像宋神宗的兒子十四個死了六個,女兒十個死了七個。有人推薦民間醫生。真有一套,長公主一聽,責怪怎麼不早說呀?趕快去請。這人就是錢乙。這是六味地黃丸的創立者,中醫兒科創立人錢乙。約生於天聖四年。他曾有怎麼樣的特殊身世呢?

多年前,山東,北宋仁宗時,鄆州,一個村莊里,婦女們在家做活,一男子正收拾包裹,一個三歲小男孩,這正是錢乙。這時,他不知道一個悲劇降臨。父親錢顥正收拾行囊,跟錢乙說,誰讓你媽死得早呢?以後就得靠你呀。錢乙聽著。父親說,今天是我們分別的日子,以後見不著我了。父親掏了幾文錢,轉身揚長而去了。這位錢顥不靠譜,沒託付給任何人,他走了。「父顥,善針醫,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東遊海上,不復返。」他喜歡喝酒,喜歡遊走,東遊再也不回來了。這次錢乙再也沒等他回來。錢乙餓暈了,人們知道出事了,通知了姑姑,才知道哥哥做了什麼事。姑父是鄉村醫生,兩人一商量,不能扔家裡,乾脆收為養子。錢乙在姑姑家度過了童年,少年時,姑父安排他讀書,出診時帶上他。這個呂醫生心細,出診時發現錢乙不一樣,每看到患者是小孩時,錢乙表情也痛苦,寫在他的臉上。呂醫生奇怪,難道能記住三歲前的事嗎?也不記得了。看不得小孩受苦,他感同身受。一天對他說,錢乙呀,你對小孩有病特別關注呀?是不是以後立志來給小孩治病?呂醫生翻出舊書,交給他,叫《顱囟經》,好好地看。現在這本書失傳了。錢乙接來,為什麼大家治小孩的病辦法如此少呢?難治,小孩不會說,痛苦說不清。臟腑嫩,承受力小。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人。小孩病太難治了。如果真想治小孩病,好好看,從此,他立下治小兒病的志向。

錢乙讀書刻苦,學習五運六氣理論,這是論述宇宙天氣與人疾病的關係,讀書時,「夜宿東平王冢巔,至逾月不寐。」有一個墳高,漢武帝兒子的墳,據說葉子都向著西邊長著的。一個月觀察天象,不睡覺。二十風歲時,姑姑去世,姑父也走到了人生盡頭。臨死時,叫來錢乙,吩咐他,告訴你一個秘密。一定現在告訴你,你親生父親不是我。錢乙聽完後,腦子亂了。時常做的夢竟然是真的,被拋棄的感覺原來是真的。乙號泣。哭完後,想了想,對姑父說,您把的撫養成人,我一定像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對待您。家裡只有姐姐和他了。他必須擔當起責任,安葬了姑父,「為之收行葬服,歲時祭享,皆與親等」。一切都跟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開始打聽誰家的公子到了結婚年齡,人品也不錯,安排姐姐的婚姻大事,安排了姐姐的事。在喪期是不能結婚的,但是如果父母雙亡,把孩子出嫁了,反而是孝道了。出嫁時,錢乙要以家長的身份來為姐姐送嫁,鄰居含著淚看。姐姐與弟弟,弟弟為姐姐送嫁,眼淚下來了。安排好了,錢乙背起行囊向東走,找父親錢顥。

父親二十多年不見蹤影,去哪兒找呢?他去找,這是多艱難呀。「東遊海上,不復返。」上哪兒找去呀?這正是大海撈針。他在海邊建一個基地,找機會出海,找父親。最後終於找到了消息。凡五六返,終得所在。錢顥在幹什麼呢?一定在海島上艱難度日呢。聽到兒子來找,肯定愣了。錢乙認出父親,這是夢境中常常出現的。這就是當年拋棄自己的父親呀。錢乙澀澀地喊了一句,跟我回家養老去吧?錢乙說,因為你是我爹呀。回家路不好走,走了多久呢?幾年,才回到。鄉里人都愣了。沒成仙。鄉親們都被感動了。這才是真正的孝順。老子拋棄兒子,兒子長大了,把父親接回來養老了。許多人寫了詩,「多賦詩詠其事。」他過上了安定的日子。後來錢乙酒量好,估計此時練了出來。

長公主的小女兒病了,有人推薦了錢乙,於是立即召來了錢乙。錢乙是糊裡糊塗地被帶進了。這時他剛剛喝過酒,被請進了府里,早知道絕對不敢喝酒再去。一看,酒醒了一點,但是仍然還在醉中。進了內室,看到患兒,努力鎮定下來。現在舒展了眉頭,臉上的表情也輕鬆了些。駙馬是寧遠軍節度使是武將,一聞錢乙有酒味,覺得這個膽子太大了。錢乙還不知趣,這病沒事,真不重。明天會出疹子,出過就好了。駙馬聽了,更氣了。患的是痢疾,重得不行了。你來了,竟然說輕,再說要發疹子,才能好,不是胡說嗎?鄉村醫生幫我轟出去。「怒責之」。錢乙是山東人,聽完一句也不說,「不對而退」。第二天時,使女來報,她出疹子了。兩人奇怪,一看,果然是出了一身疹子,精神倒足了。兩人覺得怪。這醫生還真知道這病的發展嗎?駙馬再去請錢乙。一到錢乙家,正坐著呢,說,你們來了,出疹子了吧?來了,一看,用了一些葯,後來徹底好了。長公主覺得奇怪。毒邪有向外發的趁勢,容易恢復。把毒邪透出來。大家一聽,都覺得他高明。駙馬還寫了幾首詩,謝。公主奏明皇帝,授予他一個虛銜。

後來宋神宗的兒子儀國公病了,患的是瘛瘲(zòng)就是抽風。這種病在小兒好多病中都可能引起。我們只知道御醫們一點辦法沒有。長公主上朝來了,對宋神宗說,我知道錢乙雖然是鄉村醫生,治小兒厲害,我女兒就是他治好的。說他有異能,不是一般的本事。宋神宗聽過,興奮,有這種人嗎?趕快找來。錢乙又被召進了王宮。這次沒醉,診斷。給皇室看病,不是一般的,心得安定。否則沒法治。錢乙這人平和,根本不看重名利,只想著看好病,所以平靜地診脈。他說,這抽風是脾胃虛引起的,得用黃土湯,這是張仲景的一張方子,專門治脾陽不足引起各種出血的癥狀。這黃土叫灶中黃土。是爐灶鍋底下的那塊泥,灶心土,是一種中藥。開完了,御醫們面面相覷,奇怪,這不胡鬧嗎?調脾胃幹什麼呀?都想看笑話。

大國醫錢乙02·望診傳奇2011.02.09

錢乙治好長公主女兒病後,他小有名氣。皇子被他一個藥方治好,就被封為太醫院院長。

一個黃土湯的方子,所有御醫都面面相覷,抽風,一般認為是肝風內動,而他卻補脾胃。有些御醫心裡想看笑話。看你怎麼出醜吧。這葯服下去後,朝中上下都等著看呢。服下去就好轉了。不久就好了。這病好了後,宋神宗高興,召見,誇完後,微笑,談談,怎麼用這葯治這個病?錢乙回答說,我的思路是以土勝水……這是什麼奧秘呀?借五行相生相剋來比擬臟腑間的關係,肝和木一樣要調達順暢,否則四肢抽搐,筋歸肝管,肝要想順暢,體內津液足就會順暢。但是也不能過量,要肝好,水濕也不能重,否則肝木郁陷。錢乙用的正是這個方法。體內水濕太生,被脾土,土足了,水就控制住了。抽風就停止了。這是臟腑辯證的高方法。「且諸臣所治垂愈,小臣適當其愈。」這個病不是我技術高,是前邊的御醫們治得要好了,我恰巧趕上了。不是我的功勞。這句話時,給那些御醫們留了面子。神宗自己明白。錢乙說完後,神宗只能是想,他道德水平高。給御醫們留足了面子。別回老家了,留在京城中,做太醫院院丞。這是相當於院長的助手。相當於副院長的位置。賜紫衣金魚,三品以上官員才能佩戴。就這樣留在了太醫院裡。會不會平步青雲?不會,他的環境嚴酷。這些御醫不會高興,此前,十三個孩子都死了,治不好,意味著當今高水平的醫生都治不好孩子,而現在揭開了黑幕,前邊的未必真的去死,錢乙治好了,顯示了這些御醫們的無能。對錢乙肯定嫉妒與反感。這位置是許多御醫們想熬出來的,突然他來了,掉到了他們的頭頂上,他們能舒服嗎?面對這些治病對象,皇親國戚,特點是飛揚跋扈。他們心眼中認為御醫是為他們服務的,態度也就想發火就發火。錢乙的醫案里有幾處皇族發火的記載。他的脾氣夠倔的,衝突難免。遲早會爆發。他能適應這些嚴酷環境嗎?

一天廣親宅二大王來請錢乙,七太尉病了,這相當於現在各國政府的部長。這位七太尉只有七歲。北宋有趣,皇族對子弟們加官毫不吝嗇。一輩子的榮譽一串,不知道該叫什麼了。七太尉得的是潮熱。人的發熱,像潮水一樣定時來到。二大王著急,請來錢乙。錢乙一斷,說這事別擔心。這七太尉馬上好了,不用下藥就會好的。所有人都放心了。可是這時,一轉頭,看到八太尉,正玩呢。只一眼,錢乙就說,這位旦夕暴病驚人。病還挺嚇人的。二大王不高興了。這醫生到我家非得治一個就不可?人家玩得正高興呢?怎麼胡說呢?醫貪利恫人。故意嚇人。你們醫生都是這樣的。你現在就給我治七太尉的病,別提八太尉的病的事。錢乙直,這小朋友,馬上得抽搐。一抽搐得了,治療得當過三日才會中午好。二大王更是生氣。把自己當作神仙了?憤怒起來,轟走了。錢乙鬱悶。第二天,七太尉果然沒吃藥就好了。八太尉果然抽搐了。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怎麼說得這麼准呀?怎麼辦呀?二大王說,趕快請來吧。請來了。一診脈,快,體內有熱。清熱,用下去後,等呢。錢乙的話應驗了。果然是三天後中午好嗎?都拭目以待,果然是三天後停止了。所有人更吃驚,醫生還能預言呀。大家都交頭接耳,都心想,這傢伙是預言家呀?

此時,二大王兒子的病好了,他也高興也好奇。我問你,何以無疾而知?錢乙就回答,「蓋預見目直視而腮赤必肝心俱熱。」這孩子眼睛發直兩腮發紅,一定是肝心都熱。這就是中醫望診的內容。有故事講扁鵲精通齊桓侯,說,有病,在體表,不治就要深了。齊侯說,我沒病。五天後,一看,又說,你有病,在血脈。齊侯又說,我沒病。又過五天,說有病在腸胃。齊侯不理他了。過五天,來拜訪,什麼沒說,轉身走了。齊侯怪了。去問問。扁鵲說,在體表時可以除掉,在血脈可以針灸,在腸胃可以喝湯藥,在骨髓了,就是天王老子都沒辦法。現在在骨髓了。我還能幹什麼呢?齊桓侯派人去請他,找不到了。齊侯死了。這個被看作神話來看。但是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就寫:「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每次看到扁鵲望齊桓侯看得清臉色,我都感嘆他的高超。他仰慕這種診斷功夫。

在中醫里,診斷分為望聞問切四種。望是觀察神氣來收集視覺信息。聞是收集語言信息。切是切脈。《難經》里評價:「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把望聞問切來分成四種境界:一是出神入化的,二是非常高明的,三是規規矩矩的醫生,四是有技巧的醫生。四診里,把望診視為最高境界的診斷方法。有詳細記載。包括臉上各種神態,這叫色診,這個功夫是真的存在嗎?色診專家王鴻謨教授建議看看《衛氣失常》,古人真實地研究過望診的。因為太複雜了,後來會的越來越少了。清就開始這樣了。

錢乙為什麼這樣精通?因為他治的是小兒病。他不能自己形容病情。切脈都難,「一指定三關」。小孩不配合,不斷地動,切脈都難。看病一定要從語言之外找診斷信息。錢乙找的正是望診。這些望診的內容今天仍有價值。像如果小孩出現這些情況就有不同表現:目無睛光,畏明;白睛多黑睛少——腎虛//昏睡露睛——脾虛//眼睛發直,上視斜視——肝經心經熱。白睛顯現的各種顏色表現不同癥狀,叫目內證。臉劃成不同區域,不同區域代表不同臟腑,判斷虛實與寒熱,叫面上證。他的書中論述詳細。他精心地研究小孩的疾病,所以掌握了許多診斷技巧。一望就知道大概情況了。不需要再去切脈,即使有也只是為了配合望診。當時其他醫生根本做不到也不了解,因此他也就因此成了仙醫一樣。他不是先知,只是掌握了高超技巧的醫生而已。他說這孩子「更坐石機子,乃欲冷,此熱甚也。」當時看這孩子喜歡坐石頭上,說明體內熱,想涼快一樣,與望診配合才知道他肝心有熱。

錢乙提前說出三天後過中午會好,這種預言就是中醫治病的原則,是考慮到時間的因素。中醫認為人與萬物相參,世間萬物隨時間發生變化,人也應該順就達種節律。早晨對應肝,屬春;中午對應心,屬夏;下午對應肺,屬秋;晚上對應腎,屬冬。一個好醫生會考慮這些因素。肝有熱早晨比較重。清肝清心,到時間一過,心火下去了,身體就有恢復的機會,所以判斷中午會過去了。大家都讚歎他這麼高明呀。不久四大王的孩子又病了。與四大王發生了衝突。

大國醫錢乙03·御醫生涯2011.02.10

廣親宅四大王派人來請錢乙,是五太尉病了。錢乙趕快到了,一診,體內有熱,傷熱在內,一定是錯誤地服了溫熱之葯。四大王吃驚,為什麼呢?原來一天前,這位小朋友發了病,吐瀉不止,水谷不化,指的是食物不消化就排了。這病痛苦,開始請了其他御醫,一看,水谷不化,是脾腎陽虛,多數是這樣的情況。於是就用了溫熱的葯,用薑汁來服的。服下去手,更喘吐不定。這麼小的孩子能受得了嗎?四大王說不對呀,不是新來的一個錢乙嗎?去找來。錢乙才來了,發生了這一幕。這些御醫們不敢說話。要用石膏湯,三劑一次服下去。後來有許多石膏湯,不知道是哪一個了。錢乙走了,沒想到的是後來發生了變化。

錢乙在時,他們不敢說話,現在走了,他們就嘀咕了,這方子真敢服呀?四大王一聽,怪了。這石膏太冷了,吐了那麼久,一定虛。怎麼能用涼葯呢?是這樣的。只錢乙一個人主張用寒葯,應該少數服從多數呀。那就你們來開方子,開了溫熱的來。開了丁香散,主要是丁香,暖中暖腎,降逆等。開完後,抓來葯,葯剛抓來,錢乙還是跑了回來,問抓來了嗎?要看看,一看汗就下來了。我開的可是石膏湯,怎麼變成了丁香散,這玩笑開不得呀。四大王不斷點頭,這是我們商量開的。錢乙說千萬不能服,會三日外必腥滿身熱,水都喝不下去。四大王一聽氣。不愛聽這話。三天後都能知道,這不是胡說嗎?四大王不高興,錢乙就跟他頂了起來。是不是一定要服這葯,不要再召我。這樣說話的,只有錢乙一個人,性格超倔。聽完這話,四大王氣憤,還真不找你了。趕快請回吧。送走了。錢乙走了,御醫們立即讓小孩服了下去,三天,以後這位五太尉肚子脹,身體發熱,一如所言。跟錢乙說的一點不差。預言果然正確。趕快請來吧?不行,說了不找了。四大王說,我們還是請其他御醫吧。這些人一看,紛紛搖頭。還是另請高明吧。當時是你們要我服的,現在重了,推得一乾二淨。讓人去請錢乙。

錢乙忙,宋神宗重視他,皇子都得照顧,他正當班呢,四大王一看沒來,回頭再過來。他覺得這錢乙說不用再找我了,敢不來?是不是擺架子,憤怒,來人,派多人去請,十幾個去請,明顯是威脅。氣勢洶洶地到了太醫院,跟錢乙說,四大王請你,還不給面子嗎?剛才真當班呢,我當完了,就會去的。來了後,診斷,這還是有熱,沒有改變,要用白虎湯,專門清陽明之熱,主要是石膏。第一天,用白虎湯三服,二三天服兩次,第四次服一次。隨著熱不斷清掉,服藥有所改變,熱退而安。四大王嘴就張著呢,終於合上了,讚歎這才是真正的高明醫生。他也奇怪,這病其他人都識別不出來?

錢乙說,這病因為六月天氣熱腎,進入體內,引起體內發熱,導致上吐下瀉,所以食乳不化,前邊的人錯誤地服用了溫熱的葯,再用丁香散,上中下都熱了,所以肚子脹,邪熱盤據,水就喝不進去了。四大王也讚歎他醫理之深。他為什麼非提出這是六月份的呢?治病一定要考慮時間因素,人活在天地間,與萬物相參,隨時間改變而變化,人也應該順應節律。「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黃帝內經》)天地萬物隨著時間而有節律地變化,違背它就是自找倒霉。時間醫學現在已相當豐富了。

年節律,冬至是一年最冷時,陰陽互生,對立面也開始發展,一陽始生,如果陽虛,就會出現各種病症。這一天適當補陽。夏至時也是陰氣開始生髮時,一陰始生,陰虛也會出現各種病症,可以適當養陰。這是治病與養生的年節律。再如春天,肝木開始生髮,要靠津夜滋生,如果不足,會心腦血管出現問題。這是季節節律。還有日節律,像早晨對應肝,屬春。前文講過。一個好醫生會考慮這些因素。像瀉心火得在中午。錢乙正是精通這一理論。像夏秋吐瀉,錢乙就列舉了各種時間段,像六月十五日以後,「臟腑六分熱,四分冷也,食前少服益黃散,食後多服玉露散」,天氣慢慢涼了,小孩子的臟腑熱多,但也出現了寒,吃飯前少服一點,吃過後多服一點清熱的葯。像七月七日以後,「三分熱七分冷也,食前多服益黃散,食後少服玉露散」。這時,天氣更涼,這時飯前多服溫補脾胃的,飯後少用清熱的葯。會考慮飯前飯後,不傷害小孩的脾胃。考慮到是補是瀉。他在看病時考慮得很多。能不是好醫生嗎?只有當作自己痛苦的醫生才會考慮這麼多。這些經驗一直到今天還有用。

一天,十太尉病了,是瘡疹,宋朝時,這病分類不細,他病得重,睦親宮大王請來御醫,問,疹未發,屬何臟腑?他們論述了,有人說我認為是胃中大熱,有人說不對不對,我認為是傷寒未退,有人說,都不對,我認為是在娘胎里身體裡帶來的毒。這位大王一聽就暈了,五花八門的,我該聽誰的?聽說錢乙厲害來了嗎?請來了。錢乙一診,說,都來說說吧。他們怕了。因為錢乙得說服他們才能治療。而這個過程相當激烈。像辯論一樣。難道又要考他們嗎?你們來說說吧。一個說,胃中大熱,「若言胃熱,何以乍涼乍熱?」是啊。不知道。一個說,是母親肚子里有毒傳來的。錢乙說,既然有毒留在哪兒呢?「既在脾胃,何以驚悸?」他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問倒了,都沒話了。他就開始講,這病是天行之病也。是傳染而來的,一千年前他就認識到了。一定要解毒,要注意臟腑間不同。像打哈欠頓悶,要注意肝。如果是發驚悸,要注意心經;如果乍冷乍熱,要注意脾經;如果臉紅咳嗽,要注意肺經。要分開臟腑,區別對待。他用抱龍丸,好了。今天還可以看到這樣的葯。

一人病了,咳嗽胸悶,氣短,其他醫生來,看到認為是肺經有熱,得清熱,用的是竹葉湯,牛黃膏,反而厲害了。最終找來了錢乙。一斷,說這是肺經有寒,搞反了。錢乙說,是您開的方子?想清熱。何熱所作?什麼病引起的呢?是肺經有熱引起的。錢乙問他,這兩種葯是用什麼經呢?是入心經的對不對?既然是肺經有熱,為什麼用心經的葯呢?他開始講,是肺寒肺虛,被肺散寒,用溫熱的葯來治療。這個醫生一聽,眼淚開始下來了。印象太深刻了。很快治好了。李公佩服。錢乙不但要治病分清寒熱,虛實,還列出不同臟腑的不同癥狀。許多方子今天還在不斷使用。甚至收進教材里了。他認為五臟各有虛實,只有腎虛證多實證少。他創立一個方子補腎。這是地黃丸,叫六味地黃丸。廣泛利用,今天仍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中藥方劑。到底奧妙在哪?看下集。

大國醫錢乙04·傳世奇方2011.02.11

錢乙創立了一個方子補腎,今天仍廣泛應用。這是六味地黃丸。到底治什麼呢?什麼人可以服呢?通過一個醫案來看。一天他剛下班,突然有人敲門求診,是王先生。家在東京汴梁城,能不能回到我家看一看,孩子病重。他最怕小孩重病,就隨他去了。到家一看,錢乙大吃一驚,確實重,重到睡露睛,手足瘛瘲而輕冷。小孩睡覺時常常眼睛閉不上。手足抽筋,身上溫度不高,有些涼。他抬著問家長,前邊醫生開的是什麼葯,邊上人馬上露出不自然臉色,這人就是先前治病的醫生。原來是上吐下瀉。這是小孩常有的病。不大也不大小。這人說是邪氣,得用瀉法,結果,瀉下藥用過,馬上就虛弱,出現以上癥狀。錢乙聽完,看著他說,這是慢驚也。小兒驚風的一種。抽搐昏迷為主要癥狀。慢驚風屬於身體虛弱引起的。不容易好,但起病慢。大家為什麼聽完一臉茫然呢?先前沒有這樣的區分。正是他分成急驚和慢驚的。這是他的貢獻。這種分類,治療等到今天仍在應用。他是了不起的。怎麼治療呢?他開方了栝樓湯。這孩子服完後就轉機,開目身溫了。這時,出問題了。家長想,我這孩子這兩天沒大小便呀,是不是治出了問題?找周圍的醫生來看。請了幾位,一看,說是利小便吧,開了八正散。這苦寒的葯,清熱利濕。小孩的身體傷了,再服就數服不利,而身復冷。這王先生覺得壞了,看來不如錢乙。還是得請來錢乙吧。錢乙一進客廳,把事情經過說了,錢乙說,不當處小便,利之必身冷。王先生聽得呆了。已身冷矣。把孩子抱出來,錢乙一摸果然。錢乙說,你怎麼這麼著急呀,本是津夜都沒了,這樣更沒了,哪來大小便呀?幸胎氣實而難衰也。沒傷著,要擱一般孩子受不了了。這時得補脾胃。開了益黃散。這個方子今天仍用,一上午服四服,用過,中午時,孩子能夠飲食了。但是奇怪的是,這孩子本來說會了說話,但此時,能出聲就不說話。所有人都奇怪。

一個本來會說話的突然不說話了,逗他,就是不說。所有人都茫然了。問錢乙,錢乙說,別急,前邊的瀉大便,導致脾虛了,利小便,導致腎虛了,現在得補腎。癥狀夠怪了,用補腎來讓孩子說話,能好嗎?開出來,這叫地黃丸。開這方子時,他沒想到這地黃丸是知名度高的方子了。這叫六味地黃丸。這能把這奇怪的病治好嗎?得看它是什麼葯。六味地黃丸到底適合哪些人服呢?

一是六味地黃丸得名原因是什麼?這裡有三層含義。一是這方子共有六味葯,熟地、茯苓、山萸肉、丹皮、山藥、澤瀉。二是清朝著名醫生王晉三說,六味葯有獨特的味,「性味歸經」,味在中藥中重要。這六味分別佔了苦、酸、甘、咸、辛、淡六種味道。所以叫六味地黃丸。三是中國古代把數看得有其他含義。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像天一閣,水足了就不火災了。六是成水之數。這是補腎水,所以取六這個數。三種說法都是後世學者分析的。合理嗎?可以探討。二是這個方子怎麼來的?不是錢乙自己創的。是張仲景收錄的,叫金匱腎氣丸。錢乙是修改而來的。

六味地黃丸到底有哪些奧秘呢?一共有八味葯。除了有上文提到的六種外滋陰清熱外,還有附子和桂枝後來改為肉桂。錢乙認為小孩陽氣足,不缺少陽氣,往往缺少的是腎陰。所以把另兩種去年。剩下的就叫做六味地黃丸。到底治什麼呢?古代講君臣佐使。每味葯都有分工。做丸藥比例一般不變。熟地是八錢、山萸肉是四錢、山藥是四錢、茯苓澤瀉丹皮各三錢。這六味地黃丸的配方就可以看出治什麼。熟地是鮮地黃炮製而來,古代常賣。現在少見,清熱涼血滋陰。變成熟地後,藥性變了,更主要是溫的,滋陰養血,益精添髓。熟地像是君主,佔領的陣地是腎經,把營養補足了。這是他的任務。山萸葯是臣葯,是山茱萸果實晒乾而成的。色赤,入心,味酸入肝。作用是滋補心陰,補肝陰,收澀腎經。這葯實際在民國張錫純那兒認為是好葯,碰到重病,要休克時重用這葯。容易補元氣。再看,山藥,佔領的是肺經脾經,也有腎經。色白入肺味甘入脾,被肺脾經。像小孩尿床,吃這個就好。三個補了五髒的陰。全補了。這個方子不僅僅補腎了。其他三味葯呢?

先是肝經,肝經這兒有問題,有肝火,派牡丹皮,能入肝經血分,清肝火。再看脾經有水濕,派茯苓去瀉水濕。腎經也有問題了。也有水濕,派澤瀉去,多少水澤都可以瀉掉。熟地才安全。五臟之陰都補,清朝葉天士說是陰歸於腎,是全面的方子。三味補,三個是瀉的。補時瀉不壅滯。這就清楚六味地黃丸的作用了。可是這是給小孩治的,怎麼變成了大人用的呢?

六味地黃丸是靠療效說話的方子。之後,宋過去的金元時都給大人用了。李東垣《醫學發明》中說,腎氣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虛煩,骨蒸痿弱下血。這個方子專門治陰虛有熱的病,大人都能用。不斷試用,發現主治範圍越來越,成了滋陰清熱第一方的地位了。到底有什麼癥狀才能用這個呢?主治的是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骨蒸潮熱、手足心熱。肝腎不足,津不足,腰膝總是軟的;陰經無法上承,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盜汗是睡覺時出汗。這是陰虛有熱。骨蒸潮熱,越摸越熱。這都是陰虛有熱的表現。六味地黃丸正是主治的方子。要記住,六味地黃丸有明顯的適應症,千萬不要當成保健品。必須有適應症才能服。要找中醫生來幫助判斷。

什麼樣的人不能服呢?三類人:一是體內有實邪,像患體內濕熱,滋補會越來越糟糕。二是陰虛,被腎要分腎陰陽的。陰虛用這個,陽虛得服金匱腎氣丸,要分清陰陽。三是脾胃虛弱的人。這裡主要的是熟地,滯膩,脾胃不好服用就沒食慾。要調理脾胃才能服。

能治好王先生的孩子嗎?他觀察仔細,這小孩不能發聲,是腎氣不能上承陽氣,是腎虛。得補腎,結果是,半月而能言,一月就痊癒了。看來他觀察得十分仔細。看到他順風順水時,他做出決定,辭職離開太醫院,為什麼呢?

大國醫錢乙05·妙手仁心2011.02.12

在大家認為錢乙工作順風順水時,他自己卻做出決定,辭職離開太醫院。我分析有三個原因:一是他與眾不和,與他人一起治病時,一下能指出其他醫生的錯誤;二是屢遭責難,這些王公貴族飛揚跋扈;三是壯志難酬。他曾問自己難道一生就是為皇子們服務嗎?他回憶自己學兒科,是因為看到兒童在病痛中折磨。現在是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樣。這些皇子怎麼調理都不滿足。時間耗在這些伺候皇子身上,所以,不如辭職給百姓看病去,交給宋神宗,他批准了。他就告老還鄉,回到了民間。錢乙留在東京還是回到了老家呢?他回到了山東老家行醫。證據有二條。

一是文獻記載,一天他在家裡有人來求見,來人報說是老熟人,叫董及之。下人說完這名字,他一片茫然,這名字一點印象也沒有呀。於是請進來了。一看面容,也不認識,他就奇怪,這是誰呢?董及之說別急,講一個故事看能不能想起來,家在東平,小時,董及之曾有一次患瘡疹,當時其他醫生不太會治,越治越重,往裡面走了,這內陷是逆證,危險。重到自己說是危惡殆極,父母不忍視的地步了。於是請來了錢乙,錢乙一診斷,確實是往裡走,開方子叫牛李膏,很快解下像魚子一樣的大便,不久好了。父母高興,讚歎錢乙。但心裡有擔憂,我們能請到您,萬一哪一天請不到你,怎麼辦呢?能不能抄下來。錢乙境界高,非常大度地寫下來了。這個故事後,董及之問錢乙,想起來了嗎?何止千萬,哪能記得呀?忍不住問,找我什麼事呢?董及之回答讓錢乙大感驚奇。

董及之說,我被救,長大了,看到那麼多人被誤治,可不痛哉?應該活到一百歲,就被誤治,能不痛心嗎?在您的精神感召下,我也成了兒科醫生。董及之說,我常年這樣治下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寫成小冊子,請過目。錢乙大吃一驚,寫得太好了,把斑疹論述得相當清楚。「予深嘉及之少年藝術之精,而有愜素所願以授人者。」常常讚歎,這個年青人藝術精湛,而且不保守,寫出來讓大家都會治,這點境界高。錢乙讚賞極了,在書後親筆寫下後序,流傳了下來。後來自己出書時也附上了《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這個小冊子。這個方論後邊仍可以看到這個後序。這個後序里找到他到老家行醫的證據。「比得告歸里中,廣川及之出方一帙示余。」這就是回老家的證據。他用精湛醫術救活的孩子也成長為一個好的醫生。錢乙退休後,第二個證據,採藥地點在山東。他身體不好,有風濕病。他年輕時曾去東海海邊住了多年,到接回老家,前後有十年,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患上了。這個風濕病不斷發作,自己給自己治,每次控制得很好。後來,病卻嚴重了。他感到身上持續痛,四肢活動不力。他自己分析,此所謂周痹也。如果進內臟,就要死了,難道我就要結束生命嗎?

仔細思考後,錢乙想到辦法,吾能移之,不讓他進攻內臟,移到四肢,讓他在那兒停留。日夜飲之。這藥效果,不久,左手左腳不能移動了。這個癥狀出現,錢乙樂,說明這事成了。這病移到四肢去了。這時,還沒完,讓親戚上東山去採藥,這找到回老家行醫的第二個證據。現在還能看到這個東山。採的是茯苓。過程也有趣。先找菟絲子,茯苓在松樹根部的植物。菟絲是寄生的。讓親戚點著菟絲,在哪兒滅了,果然挖出來了,拿回家後,按一定方法吃了一個月,效果出來了。雖然左手不方便,但由此雖偏廢,而氣骨堅悍,跟沒病的人一樣。用茯苓來善後調理,因為風濕是風寒濕熱這些邪氣,其中三種是無形的,只有濕是有形的,附著在上邊不好治了,要把濕邪瀉掉,無形的就無所附著。茯苓就是瀉濕的,其他的就自己散了。他又開始為百姓治病了。突然來了聖旨,宣他進京。

原來,此時宋神宗駕崩,哲宗繼位。宋哲宗情況特殊,是六子。神宗病危時立為太子。宋哲宗繼位時,才十歲,大臣們擔心。小兒病治療不高,如果再出事,是宋朝的皇帝出事,怎麼辦?大臣們想只有錢乙出面來解決,召回才能保證安全。召來後,錢乙可不容易回家了。他以大局為重,這次留在太醫院時間長,等到皇帝長大了,才真正告老還鄉。從此再也沒回來了。這時,病者日造門,抱著小孩的,背著的,從百十里外來的,一排排的站在面前。看完病後一個個給葯,致謝而去。這時醫術爐火純青了。像一張家,三孩子都病了,同樣的癥狀是出汗,部位不同,一個遍身,一個是上至頂下至胸,一個是但額有汗。奇怪。醫生一看,有意思,出汗都有花樣,不知道怎麼治。反正開方子,治出汗吧。麥煎散,沒一個有效。張先生看不好辦了,來找錢乙,部位不同,立刻說,大的給香瓜丸,次者與益黃散,小者與石膏湯。就因為出汗不同分別開了方子,說明病有虛有實有寒有熱,不能用同一個方子。每個是熱邪侵襲了陰分,二孩子是脾胃虛弱,有積滯,虛實夾雜,調理脾胃。三小孩是氣分有熱,用石膏清熱。治療效果是各五日而愈。這說明他根據患者癥狀不同採取個體化治療。這是醫學至高境界。

錢乙想到,學問怎麼傳呢?交給誰呢?劉跂走進了視線,如果把學問講,讓他記,應該是好事呀,幾次找劉跂談話,劉跂沒有意識到珍貴,笑謝弗能。推辭了。錢乙傷心,結果去世後,劉跂不斷聽說故事,越聽越覺得高超,非常後悔。結合自己與錢乙的交往寫出了《錢仲陽傳》,記錄了錢乙的生平,有一定的文獻價值。

錢乙仍想傳學問,就去找別人了。錢乙看到了閻季忠,小時也常有病,五六歲時,患了驚風呀等許多都是錢乙治好了,所以家裡非常感激,並收集了一些藥方,所以,發誓要在兒科上下功夫,讓老人沒有哭子的悲傷。於是到處收集錢乙的藥方,後來他做了官,錢乙從太醫院退了下來,錢乙一看,不錯呀,如果能記載下來,多好呀,就跟他說,傳給你,你願意嗎?他知道學問重要,高興。立刻表示願意,一起來學習醫術,一條條地講,方子怎麼用,閻季忠,把老年錢乙的方子收集起來,甚至在錢乙去世後收集別的方子,寫成《小兒葯證直訣》,這是今天能見到的錢乙的唯一一部書,是中醫兒科的首部專著。如果沒有它,就沒了。錢乙來到了生命最後的歲月。一天早晨起來,診自己的脈,笑了笑,告訴家人請來親戚朋友,跟他們聊聊天,聊了一會兒,走時,錢乙特別起身一一告別,準備一件乾淨的衣服吧。大家都覺得奇怪。你們都去忙吧,我自己坐一會兒,靜靜地看小孩子們玩。他慢慢覺得自己變得年青了,恍然回到了兒童,慢慢地閉上了眼睛。享年82,終於家。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嘉慶
百家講壇 《百家姓》
【百家講壇】 清案探秘(第一部) 7 晚清太監之謎
百家講壇:閻崇年《清十二帝疑案》道光
【百家講壇】 大隋風雲下部(一)悲情天子

TAG:筆記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