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國公共新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轉自人民網新聞頻道:我國公共新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2009-05-17 15:42:45)

標籤:雜談

「公共新聞」,是從2004年開始在我國新聞學研究領域出現的一個熱門話題。不僅許多學術刊物上出現了大量有關研究論文,而且在新聞學術圈裡也似乎形成了一種言必稱「公共新聞」的現象。  公共新聞理念,與傳統的居高臨下的以傳者為中心的新聞傳播理念相比,或與傳媒業經營引入市場機制以來,僅視公眾為媒介產品消費者的媚俗性新聞報道訴求相比,可以說是一種變革性的觀念。因此,不管它在我國新聞傳播領域中能否實踐和推行,對它的研究和關注都是十分必要的。  「公共新聞」,是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反潮流的新聞改革運動中出現的一種新聞學理論。其特點是主張新聞報道與媒介活動相結合,強調新聞傳播者在報道新聞事實的同時,還可以組織者的身份介入到公眾事務中,發起公民討論,組織各種活動,尋求解決公共問題的對策,使公共問題最終得到解決。①它的最大特點可以概括為:關注公共事務,發動公眾參與,組織公共討論,謀求公共問題解決。  作為一項運動,美國「公共新聞」在進入新世紀後已基本停息下來。但作為一種理念,卻藉助新興的網路博客等新的媒介形式和新的傳播現象,不斷得以延伸並獲得了進一步發展。  我國對美國公共新聞及其運動的零星介紹最早始於1999年,但真正引起人們關注並促使公共新聞成為我國新聞學研究熱點的是2004年發表的幾篇文章。  一、1999年~2004年:從零星介紹但無人回應到集中引介並引發關注  從1999年到2003年,有關「公共新聞」的研究論文已經零零星星出現了好幾篇,但這些文章似乎一直形單影隻,沒有回應。這幾篇與「公共新聞」有關的文章分別為邵國松翻譯的《〈跨媒介寫作〉、〈公共新聞事業〉、〈新聞文學:範例和語境〉評介》②、BarbaraBlissOsborn撰寫、周亭編譯的《植根網路的美國公共新聞事業》③和謝明輝撰寫的《傳統媒體公共新聞的特徵及發展趨勢》④等。  在這些文章中,謝明輝的那篇並非對美國公共新聞的引介,其中所說「公共新聞」實為基於我國主流媒體公共新聞評論實踐而提出的一個原創概念,與美國公共新聞概念無關;除此之外的幾篇主要是對美國公共新聞及公共新聞事業的介紹,但由於這些介紹不系統、不集中,再加上當時我國的社會環境和傳播環境中還沒有出現能夠引發人們關注美國公共新聞的土壤,因此,這些文章在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與回應。  進入2004年以後,對公共新聞的介紹開始有了較集中的回應。這一年第1期的《國際新聞界》刊登了蔡雯的《「公共新聞」:發展中的理論與探索中的實踐———探析美國「公共新聞」及其研究》,以及李青藜的《美國的公民新聞事業》兩篇文章,對公共新聞的總體特徵作了系統的介紹,使國內學者第一次從理論上比較系統、全面地認識了「公共新聞」。  除這兩篇之外,這一年還出現幾篇對公共新聞的介紹文章。尤其是在國內具有廣泛影響的《南方周末》也加入到了介紹公共新聞的隊伍中。  這一年11月的某期《南方周末》上刊登了張恩超的一篇《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的文章,對「公共新聞」進行了生動而全面的介紹。  可以看出,2004年是我國對公共新聞集中介紹並開始引起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此後,公共新聞研究迅速成為我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的熱點。  二、2005年~2006年:公共新聞在我國研究的勃興與繁榮  從2005年開始,公共新聞在國內「突然」間勃興,大量研究論文紛紛湧現。2005年論文數量達到23篇,2006年21篇,這些論文的研究內容和關注點總體來看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繼續引介和研究美國公共新聞運動及其理論  由於2004年的幾篇文章對公共新聞的引介,引發了許多人探究美國公共新聞的熱情,於是許多研究者開始加入到評介公共新聞的隊伍之中。據統計,這個時期專門介紹美國公共新聞運動和理論的文章至少有10篇。如《美國「公共新聞事業」的實踐與理論探析》(陸銀味,《甘肅社會科學》2005/01)、《美國公共新聞:一場關於媒介角色轉換的試驗》(高運峰,《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06)、《美國「公共新聞」運動興起的背景》(郭平,《當代傳播》2006/04)、《美國公共新聞業運動的專業背景分析》(馬慶圓,《理論月刊》2006/01)等。這些介紹文章有些在介紹的基礎上,分析了公共新聞對中國的借鑒意義,如《美國公共新聞運動的內涵及其借鑒意義》(張敏,《新聞知識》2006/03)等。  除了這些專門性的介紹文章外,其他一些探討性文章也大都對公共新聞運動及其理念作過簡單介紹。

(二)對我國發展公共新聞的宏觀思考與探索  引介公共新聞理論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在我國得以實踐和應用。而在我國的實踐和應用,既需要具體的案例解析和實驗式研究,也需要對公共新聞植入我國的現實可能,及理論認識上的各種問題進行探索。這方面的文章2005年開始出現了好幾篇,如任金州的《管窺中國式「公共新聞」的理念與實踐》一文,就對我國發展公共新聞的背景、土壤和現實條件進行了分析。  作者認為在中國,公共新聞形成主要基於兩點,一是國家公共意識的日益強化,二是現代生活「公共領域」的漸次顯露。在此基礎上,該文對我國公共新聞的發展路徑做了宏觀展望⑤。  除了直接探討我國公共新聞發展問題的文章外,對中美各國新聞傳播的比較研究,實際上也起到了幫助人們認識在中國發展公共新聞的可能性、條件、策略、前景等的作用。這方面具代表性的論文有《試論中美兩國公共新聞傳播的現實差異》⑥等。  (三)對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轉變的研究  2004年開始,公共新聞之所以能夠引起學界的集中關注,很大原因是出於對民生新聞日益流於瑣碎繁雜的憂慮和希望公共新聞成為救治民生新聞的良藥。也正因為如此,從2005年開始的公共新聞研究熱潮中,很大一部分論文與此有關。據統計,從2005年開始專門談論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關係的研究論文數量竟達十多篇。從下面所列論文標題中,就可看出這方面研究的興盛程度:  《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以〈1860新聞眼〉、〈南京零距離〉和〈都市現場〉為例》(項國雄,《新聞界》2005/01);  《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電視民生新聞的可持續發展探討》(朱菁,《新聞實踐》2005/02);  《從民生新聞向公共新聞轉變的傳播學思考》(項國雄,《中國電視》2005/04);  《從代言者到組織者———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郝迎利,《新聞知識》2005/07);  《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論民生新聞的品質提升與自我超越》(趙虎,《新聞前哨》2005/07);  《民生新聞與公共新聞》(吳越,《山東視聽》2005/12);  《公共新聞是民生新聞的突圍之道嗎?》  (武俊,《青年記者》2006/06);  《公共新聞運動:後民生新聞時代的媒體選擇及其困境》(羅鋒,《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1);  《從「民生新聞」到「公共新聞」———淺談民生新聞的品質提升與自我超越》(姜躍中,《記者搖籃》2006/03);  《公共新聞:真的「超越」民生新聞?》(陳立生,《今傳媒》2006/10)……  (四)對中國化的公共新聞實踐和公共新聞中國化的研究  在公共新聞研究熱潮中,大量論文是對我國媒體自覺追求公共新聞實踐、以及一些媒體不自覺的公共新聞實踐與探索進行的研究。同時,也有許多是對公共新聞將給我國新聞傳播所帶來的方方面面的變革,如觀念、欄目形態、內容等變革的研究和探討。  這方面最突出的要算對江蘇衛視的《1860新聞眼》的研究。《1860新聞眼》自稱(同時也被許多研究者認可)是主動按照公共新聞理念進行改版而產生的一檔電視新聞節目,該節目剛創辦時是純粹的民生新聞欄目,引入公共新聞理念後收視率和社會影響顯著提高,被認為是公共新聞在我國的成功實踐。因此,專門研究該欄目的論文在所有此類論文中佔有突出位置。如《「公共新聞」理念的創新實踐———江蘇衛視〈1860新聞眼〉的啟示》(周紅梅,《新聞三昧》2005/02)、《借〈1860新聞眼〉看「公共新聞」的本土實踐》(高傳智,《現代傳播》2006/05)等。  除「1860」外,還有許多電視節目和都市類報紙的新聞報道也被認為是公共新聞在我國的實踐,並被眾多學者進行了研究。如對海南台的《公共新聞網》、《楚天都市報》和《武漢晚報》等媒體的民生新聞和社會新聞改革等的研究。  除對這些具體實踐進行探索外,許多論文還運用公共新聞理念審視或研究我國新聞實踐環境中的許多具體問題。如公共新聞對地方電視台社區化的啟示⑦,公共新聞理念給我國電視新聞形態可能帶來的變革意義⑧,公共新聞對媒體角色⑨、媒介的社會責任⑩、媒體的報道創新輥輯訛等可能帶來的促進作用,等等。這方面的研究論文約有20篇,有些文章的分析具有一定深度。  (五)對由公共新聞延伸出的各種理論問題的研究  公共新聞與傳統的新聞報道,無論是從理念,還是從運作方式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必然會帶來過去傳統時期產生的某些理論、新聞傳播要素的存在形式及狀態在公共新聞背景下的變化。因此,對公共新聞的研究必然應該關注這些理論的變革和傳播要素存在形態的變革等等。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論文雖然不是很多,但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公共新聞:議程設置理論的解析》(項國雄,《傳媒觀察》2005/09)、《公共新聞事業與公共領域的建構和發展》(沈松華,《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從「公共新聞」的提出看新聞傳播理論的重構》(方雪琴,《新聞愛好者》2005/12)、《「公共新聞」:一種公共領域的新闡釋》(曾偉,《新聞知識》2006/01)等。這些研究為公共新聞的深入研究開啟了一個重要方向。

三、2006年至今:從公共新聞到「公民新聞」  「公民新聞」又稱「公共與參與式新聞」。無論使用哪個名稱,其所指的都是普通公眾藉助網路技術(尤其是Web2.0技術)主動參與新聞傳播活動時所發布的新聞,它與公共新聞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可以說,它是公共新聞強調公眾參與新聞傳播過程這一核心精神與理念的發展與延續,區別在於它所實現的公眾參與更加充分,公眾可以不依賴於傳統媒體,成為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的新聞參與者。  和美國公共新聞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逐漸「和『參與式新聞』(ParticipatoryJournalism)融為一體」,進入「公共與參與式新聞」的新階段輥輰訛一樣,我國的公共新聞研究在繁榮興盛了大約一年以後也進入了這樣一個新階段。從2006年起,在公共新聞研究熱火朝天的同時,有關「公民新聞」的研究論文就開始出現。  第一篇「公共與參與式新聞」意義上的「公民新聞」研究論文,是范東升的《公民新聞的興起和啟示》輥輱訛。該文對具有公共新聞轉型意義上的美國公民新聞之興起歷史、原因、爭議,以及公民新聞所帶來的新的價值觀、規範等進行了介紹,並分析了「公民新聞」在中國發展的現實條件和可能。此文之後至今,有關公民新聞的研究論文相繼出現了十餘篇,如《我國公民新聞的發展現狀與問題》輥輲訛、《淺談「公民新聞」的發展》輥輳訛等,其中大多數已經開始探討中國「公民新聞」的發展問題了。另外還有大量研究博客、播客、公民新聞網的文章,也大都在「公民新聞」的理念下討論的。在這方面研究中,博客、播客等參與式新聞形式與公共新聞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以及公民新聞在中國產生的巨大變革意義的研究,從目前來看成為研究的重點。當然,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小結  公共新聞是在美國土壤上結出的果實,對我國來說,完全是舶來品。任何舶來品在「舶來」的時候都不是隨意「舶來」的,都有自己內部能夠使其孕育和產生的社會土壤與社會需求。公共新聞為什麼會被學者們引介進來,又為什麼能夠在被引介後成為一時的熱點,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公共新聞在中國被引進及隨之興起與民生新聞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曾經大受歡迎的民生新聞逐漸陷入瑣碎化和媚俗的困境,正欲謀求改革發展,公共新聞剛好有助於民生新聞品質的提升。  其次,從社會視角看,隨著中國社會轉型的深入,利益分配不公、公民權益遭受侵害、行業風氣不正等公共問題及社會矛盾大量產生,並由此激發了社會不同群體對於公共生活的關心,日益強化了社會公眾的公共意識,而公共新聞從理念上關注的正是公共事務和社會公共問題。  再次,中共十六大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等新的執政理念,強調親民、愛民、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並提出和制定了許多相關的政策措施,這些都激發和引導著新聞界進行相應的改革,而公共新聞正好吻合了新聞改革在這方面的訴求。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公共新聞不僅被引介了進來,而且受到了熱情關注和歡迎。  然而,從目前來看,與美國一樣,在中國,公共新聞似乎也有向「公共與參與式新聞」或稱「公民新聞」轉向的趨勢。由於「公共新聞」主要屬於由媒體發動公眾討論、尋求公共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模式,而「公民新聞」主要強調社會公眾不依賴傳統媒體而自主發表觀點、形成輿論甚至組織輿論,以此來影響媒體、影響公共事務的決策。因此,將來對我們社會的潛在變革作用最大的可能是最新出現的公民新聞,而不是公共新聞。基於此,今後,我們的關注點似乎應該更多地向「公民新聞」轉移。  (作者:鄭保衛 樊亞平 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學院教授;蘭州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  注釋:  ①蔡雯:《美國新聞界關於「公共新聞」的實踐與爭論》,《新聞戰線》2004年第4期  ②邵國松譯:《〈跨媒介寫作〉、〈公共新聞事業〉、〈新聞文學:範例和語境〉評介》,《國際新聞界》1999年第5期  ③BarbaraBlissOsborn撰,周亭編譯:《植根網路的美國公共新聞事業》,《國際新聞界》2000年第3期  ④謝明輝:《傳統媒體公共新聞的特徵及發展趨勢》,《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⑤任金州:《管窺中國式「公共新聞」的理念與實踐》,《青年記者》2005年第6期⑥蔡雯:《試論中美兩國公共新聞傳播的現實差異》,《今傳媒》2005年第6期  ⑦董燕:《「公共新聞」理念與地方電視台的社區化》,《懷化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⑧汪黎黎:《公共新聞:電視新聞新形態》,《傳媒觀察》2005年第3期  ⑨劉揚:《試論公共新聞中的媒體角色》,《新聞界》2005年第2期  ⑩項國雄:《公共新聞時代的媒介社會責任》,《傳媒觀察》2005年第10期  ⑾趙高輝:《深化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從公共新聞談媒體的報道創新》,《山東視聽》2005年第7期  ⑿蔡雯:《美國「公共新聞」的歷史與現狀(下)———對美國「公共新聞」的實地觀察與分析》,《國際新聞界》2005年第2期  ⒀范東升:《公民新聞的興起和啟示》,《國際新聞界》2006年第1期  ⒁張羽、趙俊峰:《我國公民新聞的發展現狀與問題》,《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⒂鍾恩洪:《淺談「公民新聞」的發展》,《新聞窗》第2007年第3期


推薦閱讀:

從八字研究內熱疾病*姚亞峰
什麼是「天文」?又為什麼要研究天文學?
中國古代歌詩研究:第七章
心理研究:說服別人時應該看著對方嗎?
研究發現男女夢境存差異

TAG:新聞 | 研究 | 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