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4)再論 中華無跪禮

以前沒有跪,因為南宋以前都是席子,雙膝向前地坐在席子上,名為正坐。明朝桌椅普遍了,人們解放了膝蓋,不習慣正坐了,但祭孔的時候,還延續宋元的雙膝正坐,坐著疼,坐不久,於是站一會正坐一會,有了「下跪」這個怪像。 中華無跪禮,下跪不是哀求,是強求,強烈要求受跪者要像孔子般公道,當官的在大街上不敢受百姓跪,老百姓跪大街了,當官的一定要側身閃開,不敢跟孔子比。 下跪不是自我奴化,是強烈譴責,看當權者受不受得起。跪你,等於在罵你。 法國理論界有一種觀點,認為蘇聯和美國是一樣的,已經沒有理論上的區別了,為了冷戰對抗,都變成了官僚主義。官僚主義毀滅文化,冷戰過後,人類就沒存在的必要了,因為我們都沒文化了,智障們的時間表不能稱為歷史。 官僚主義的最大特點是無情,官僚是要達標的,數字化政績,所以對身邊的人無情、對管轄地區無情、對未來無情,以犧牲人情、地方、未來,來偽造成績。 冷戰讓東西方都成了無情的世界,偽造的世界。 這個世界,中華大地上經歷過,就是秦朝,實在受不了,於是推翻它。漢朝延續了秦制的中央集權官僚化——是歷史常識,可不單延續了秦制,同時延續了周朝的分封制,不封大諸侯了,細碎諸侯,後來再細碎為門第,再細碎為行會、祠堂、商會、學派------ 細碎是為了避免戰爭,一地做大,為發展,必回侵犯周邊地區,於是必有戰爭。細碎了,可以大家一塊均衡發展。 皇帝制必產生官僚主義,短期好辦大事,長期必傷百姓,文明消亡,整個社會陷入一種頹廢自毀的傾向,結果必崩潰,文明倒退。 周天子的分封制,給地方自治權,給階層自治權,文化昌盛,但地方上會出大才,必傷天子,如周武王取代了商紂王,秦始皇取代了周天子,是戰亂之源。 以細碎諸侯的方式消除戰爭隱患,又保留住地方活力,用來制約反人性反文化的官僚主義。細碎化之後,人人皆諸侯,平民就是貴族。 中國平民的本質是貴族。至北宋成功取消貴族階層後,不是「沒了貴族,平民沒變」。而是「沒有貴族了,將貴族階層原有的權力分散給平民」,平民性質變了。 漢以後的社會制度,是皇帝和天子並存,中央集權制是面子、分封制是里子,天子隱性地存在,漢以後的皇帝不單幹秦始皇的事,還要干國家祭祀、治理江河、公益事業、榮譽評定、大赦天下、最高仲裁人等天子的業務。 分封制以細碎化的方式存在,商會、行會、書院、祠堂、師門、寺廟、退休官員體系、縣誌體系都是自治自理的。 皇帝和天子同體,分封制暗存,可以修正官僚主義。我們一個朝代輕易就兩三百年,和平二三百年啊,起碼比蘇聯有智慧吧,就是總結出了這套復調結構。蘇聯沒有復調,遺憾了。 貴族細碎化成的平民,細碎得沒了力量吧? 平民自古有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比印度甘地的遊行、絕食好多了,甘地辦法少。 我們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不用在生理上折騰自己,我們可以講理,就是孔子整理出來的經典,漢朝開始,法制上就是」以儒辯法、以經解法「的方式,根據儒家的《春秋》《詩經》等經典否定政府政策,或是來重新定義政策的意思。 不是用以前的案例來論辯今日的案例,而是用儒家經典,是漢朝法庭的特色。」道義所在「是有法律效應的。清朝法律也有這樣的規定——當朝廷政令與地方民俗發生衝突時,以地方民俗為準,民俗就是法律。 一個正常的社會,光靠法律是維持不下去的,因為法律必有漏洞,法制社會如果變虛偽,人人都鑽法律空子,國家必崩潰。清朝早就是法制社會了,法律條款周密得讓學美國法律的留學生們老年後懺悔,後悔年輕時不看書,趕時髦批判傳統文化,回國後就說中國沒制度沒法律,叫囂上位。 但清朝晚期,由於官場最大勢力的官僚買辦資本帶頭鑽法律空子,整個社會虛偽了,於是崩潰。 正常社會都不是法律能維持的,是靠道德維持的。 道德是什麼?不是嘴裡說說,筆上寫寫,中華道德就是歐洲法律用詞的」習慣法「,習慣是有法律效應的,一個國家要靠民眾默契維持,光靠明文契約是維持不了的。 默契是道德。道德等於結構社會。 四書五經不是哲學著作,是政治學,是法律書。老百姓學了這個,就不用像甘地那樣遊行、絕食了,可以跟官員講理。看《鍘美案》,包公本來不想管,秦香蓮沒撒潑,講人倫道德,包公就得管了;《打龍袍》,連皇上都能打,怎麼這麼有底氣?憑的是道德。 清末留學生一代,回國批判四書五經,是奪了老百姓口才,從此遇上事,不知道說什麼了,老百姓可憐了。 八國聯軍進北京的國殤之後,光緒皇帝回京先廢了八股文,後廢了四書五經,拿錢拿地建了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跑去演講,竟然大談道德無用。 只知道造輪船大炮的皇帝,必是要亡國的。道德是社會結構,帶頭毀這個,必亡國。 儒家從來都不是單維持皇權的,是維持社會的。孔子和孟子是分封自治制度的擁護者,這兩位聖人生在秦始皇之前,都沒見過皇帝制,他倆的理論怎麼可能維持皇權? 之後的第三聖候選人——董仲舒,講」天人合一「,是要以星座、氣候、怪異來打壓皇權;另一個第三聖候選人——司馬光,寫《資治通鑒》,是以歷史教訓規範皇權,告訴皇帝,玩權謀要亡國,當皇帝得講理。 《漢書》以後的史學傳統是」以儒著史「,中心思想是」皇權-—官僚主義的制度只能傳兩代人,集權制和分封自治的復調結構可穩定社會二三百年。」 溥儀遜位時,當年報紙有《皇權並不存在》的討論,專門摘出來皇帝同時具有的天子分封特徵,列舉出種種分權自治的事實,看得大眾很迷茫,原來我們早就是君主立憲制了,比明治天皇、英皇喬治更徹底,那光緒和袁世凱還瞎搞什麼? 因為漢朝以來的皇帝制都連體嬰兒般地帶著天子分封制,單揀出來皇帝部分,就是集權的,單揀出來天子部分,就是分權的,各有龐大事例。 大清之亡,不是亡在制度,舊有制度熟練高明地降低了官僚主義和軍閥主義的風險。亡在原有的「集權、自治」的復調結構遇上了官僚主義和軍閥主義的升級版——官僚買辦階層和代言外國的軍閥,買辦官僚維護自身利益和外國人利益,不維護皇權,代言外國的軍閥不是地方經濟自然產生,猛然做大,兩大塊突兀,社會結構崩壞。 集權和分權的分寸找不著了,再加上儒家文化一毀,老百姓失去了維護利益的依據,語言系統亂了,自治空間就保不住了。鼓勵年輕人詆毀道德,必有人之後要收割大錢。人人胡言亂語,才好漁翁得利。 民國軍政界人物都愛報紙論戰,篇篇雄文,掩人耳目,賺滿了去外國移民的子孫錢,這樣亡了民國。 我抓住民國題材不放,就是想看清楚老輩人怎麼一步步活在了無情的世界裡。
推薦閱讀:

中華命理---段建業高級班筆記(1)
龍鳳三字經_說龍話鳳_說龍話鳳_中華龍鳳文化
《中華聖賢經》
中華勵志網
『第八屆中華詩人踏春行』在三亞成功舉辦

TAG: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