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顛覆偏見)

  關於「內向者是否適合職場生存」的話題,早有討論。不久前,蘇珊·凱因(SusanCain)出版了她的新作《安靜:內向者在一個滔滔不絕的世界中的力量》(Quiet:ThePowerofIntrovertsinaWorldThatCan』tStopTalking),凱因認為,性格內向的人並不需要假裝自己很外向,事實上,內向的性格也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哲學博士JenniferB.Kahnweiler也持類似觀點,她認為:內向者的一些關鍵特性——比如注重深度、清晰準確的表達、習慣孤獨等,使他們更易成為卓越領導者。

  通常我們以為:企業界崇尚極度自信,CEO們大多是控制力強、語言流利、說話鏗鏘有力的管理者。

  事實上:內向的CEO比我們通常以為的要多,根據統計,美國40%的商業權力掌握在性格偏於內向的人手裡。

  「內向者」榜單領導

  比爾·蓋茨:童年的蓋茨並不願意主動與人接觸,他不善於言談,喜歡獨處但並不在意別人的意見。比起與人相處,他更愛鑽研新技術。

  沃倫·巴菲特:全球著名投資商、「股神」巴菲特曾經是個內向的小孩,他能數小時沉迷在畫有火車模型的目錄中,或是很安靜地盯著一把母親給他的牙刷,一盯就是兩個小時。

  奧巴馬:成功顛覆了「害羞的人無法在政治選舉中取勝」的這一成見,喜歡獨處的奧巴馬從政前從事學術工作,工作履歷上都是偏內向的職業,此外他還喜歡寫作。

  「內」、「外」有別

  「內向」與「外向」定義,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提出,這也是心理學類型理論中最為著名的劃分方式。榮格認為,個體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於外部環境,就是「外傾型」的人,他們重視外界,愛社交、活躍、開朗、易適應環境;心理能量的活動傾向於自己就是「內傾型」的人,他們更重視主觀世界、好沉思、善內省、常自我欣賞和陶醉,孤僻、缺乏自信、害羞、冷漠、寡言、較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而在凱因的定義中,內向者被認為更喜歡刺激較少的環境,並傾向於安靜專註,聽得多說得少,在開口之前會思考。相反,外向者在社交場合中非常有活力,通常堅定自信,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表達自己的想法,反應迅速。在凱因看來,內向者迴避社交並不是出於害羞或恐懼,他們只是單純地不喜歡而已。

  對「內向者」的偏見

  毫無疑問,這個世界已經被「外向者」所佔領——儘管其中有一部分是「偽裝」的。我們的文化也更加推崇性格外向的人,特別是職場中,「性格外向」、「開朗樂觀」、「擅長溝通」已經是對於每一個應聘者的基本要求。不過,一些我們認為理所應當的情況,事實上並非如此。

  「內向」的潛在競爭力

  1.更注重深度:

  內向型領導者追尋深度而非廣度,他們樂於向縱深挖掘,獲取他們想要得到的信息;和外向型領導相比,他們更加謹慎和細心,更容易把事情想得透徹並作出明智的決定,完成一件事後再繼續處理新問題和新點子。即使需要與他人交流,他們也更熱衷進行有意義的談話,認真地聆聽並提出有見地的解答,而不是無謂地閑聊。

  2.開口之前先思考:

  內向者極少會說出不靠譜的話,因為在開口之前,他們已經在腦海中完成了字斟句酌的工作,就如同書寫下來的文字報告一樣觀點清晰、用詞準確。在和他人的溝通交談中,他們也會仔細思考對方的發言和評論,並且在思考之後才做出回應,因此在公司會議中,他們可以在一片嘈雜喧囂中保持清醒和冷靜,並做出判斷與回應。事實上,公司會議上最沉默的那個人,往往掌握著決策權。

  3.孤獨帶來成效:

  有心理學家專門做過研究:喜歡單獨訓練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精湛技藝,這些技藝包括體育方面、樂器演奏,或是學生的課業考試等等。單獨訓練保證了在集體訓練時無法達到的練習強度,被訓練者的精神也更加集中,因此結論是:人在單獨工作時會更有成效,而那無疑是性格內向的人所喜歡的方式。此外,頭腦風暴並不是產生「好主意」的唯一的方式,獨立思考的效果有時候可能會更理想。

NLP薩提亞親子 微信號:NLP_333

中國NLP大學:國內最專業的心靈成長平台,與您分享NLP、薩提亞在親子、兩性、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傳播最實用有效的心理學。在這裡,讀懂人心。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註↑↑↑

推薦閱讀:

知乎書籍筆記·再內向也不怕: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只要三招,內向的男生一樣能夠搞定女神
其實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這樣教育內向的孩子,他更有出息
「內向」需要改正嗎?(附內、外向性格自測)

TAG:性格 | 競爭力 | 偏見 | 內向 | 競爭 | 顛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