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無它,下功夫而已

發佈於2013-11-06 08:00:05

壹心理導讀:最近跟朋友交流有關自我驅動力。於是想起我自己人生到今天為止,比較努力,比較「自我驅動」的那些人生階段。最早的一次要追溯到中學,那時積累下的東西時至今日仍在受益。

第一次「自我驅動」,是中學的時候學英語。我在高中那陣子,花了一年多,徹底搞定了英語。所謂搞定,當然不是指達到母語般嫻熟。但是的確達到了聽說讀寫都相當流利,特別是寫作,除了小說詩歌這類文學性的東西之外,其他如書信,應用文等,我可以自信流暢的用準確的英語寫作。

當時15、16歲,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英語學好。當時雖然有其他學業,但是對我來說還算能夠輕鬆搞定,特別是數理學科。省下來的時間就全部用在英語學習上。現在想起來,當時的學習毫無章法,全是蠻力。可能是受了我爸的影響。

我爸是在上山下鄉時候偷偷自學英語。後來近40歲的時候,又被公派到日本做訪問學者。而在此之前他從未碰過日語!也不知當時做決定的領導怎麼想的。但就是這樣,我爸40歲開始學習一門新的語言。經過半年培訓,被派往日本。我沒能力直接判斷老爸日語的水平,但是後來見到他的日本朋友說,老爸的日語,如果不仔細聽,幾乎難以聽出是外國人!

所以,在當時15歲的我看來,我爸對語言學習是很有發言權的。而我爸的外語學習哲學就是,「無它,下功夫而已」。而他的邏輯是,不懂數理化經濟歷史等學科的人很多,但是一般人基本都能把話說利索了。可見,只要智商正常,肯下功夫,雖然成不了文字高手,基本總能夠把話說明白。

後來知道這邏輯大有問題,但是當時還是很深的影響了我。所以我立志搞定英語後,方法雖然混亂,但真是廢寢忘食。我記得當時專門去買了一個帶有收音機功能的隨身聽。對勤工儉學的我來說,價格不菲。但是咬牙買下。平時不是聽磁帶就是聽英文廣播,主要是BBC。不管聽得懂聽不懂,幾乎每天都在英文廣播的聲音中睡去,然後在英文廣播中醒來。現在偶爾聽到BBC那英國腔兒的「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BBC world service",還是心中溫暖。它陪我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聽著耳機中遙遠國家傳來的聲音,憧憬著有朝一日能夠去看看。

自己也並沒有去找什麼教材,就是從圖書館裡一本一本的找英文書看。當時全無判斷力,不知什麼書好,什麼書不好。記得當時看了幾大本合訂的英文《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然後又開始看短篇故事(short stories),於是又借來各種英美作家的短篇小說合集來看。選擇的時候完全不知這些作家什麼來頭,有的可能是大家,估計也有不少庸劣之作。但都囫圇吞之。

再之後就是長篇小說,從科幻到歷史題材,兼收並蓄,但求數量。還有非故事題材(non-fiction)的書籍,社會學、歷史、科普,不一而足。我總是開玩笑說,我讀書是按字母順序讀的。

開始的時候,閱讀能力不強,句式語法一概不懂,辭彙量也僅限於初中三年課本所學。但就是一本本硬讀了下去。有耐心的時候就逐一查字典(當時還沒有網上字典這樣的好東西),標註,用小本本記錄單詞。缺乏耐心的時候,就一路摧枯拉朽的通讀下去,也不管懂了還是沒懂。總之書里認識的單詞全看一遍,不認識的也混個臉熟。有時讀了半天不知道自己讀了些什麼,但眼看翻過了幾十頁紙,還是有一種興奮和成就感。

字典當然是當時不離手的工具書。後來聽說學英語時,字典最好不要用英中對照,要用英英字典,也就是英美人民自己所用的字典。於是就去買一本來,生生休了自己那本翻爛的朗文英中字典。這之後相當一段時間,不僅我看書有很多生詞,查了字典後還是不懂,因為字典里的解釋都是英文的。

學英語我用過各種離譜的方法。比如有一陣子,我養成習慣,讀書中每見覺得寫得不錯的句子,就抄在專門的本子上。平時有時間就掏出來背誦。有一次在數學課上,偷偷拿出來背誦。被數學老師抓個正著。老師沒收了我的本子。課後找我談的時候,明白了我在幹什麼。我說,數學這些我已經懂了。我現在要的是搞定英語。不知是否為我的決心所感動,老師沒有怎麼怪我。當然也還是說,以後課上還是別這麼幹了。

有一次我聽BBC,有一個節目是專門給非英語母語的學習者的。記得當時節目內容是討論失戀。我聽了覺得內容特好,但是在廣播中沒全聽懂。節目結尾時候,主持人說,歡迎聽眾來信。需要的話,BBC會把整個節目的稿子寄過來。我大喜,記下地址就發信過去了。過個個把星期,果然收到BBC寄來的厚厚一疊列印出來的稿子。於是通讀學習了幾遍。不知BBC現在還干這樣功德無量的事情不。

就這麼毫無章法的學下來,其實也沒過多久,大概半年一年,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已經打通任督二脈。聽BBC毫無困難,忘記了自己在聽英語。寫東西時候也彷彿可以自由表達,雖然句子辭彙都比較簡單,但是感覺沒有阻力,想到哪能夠寫到哪。口語也是能夠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就是那種「神功已成」的感覺。

我現在也說不上當時哪裡來的那股勁頭。我想可能相當部分來自我對高中環境的痛恨。這其實不能怪我的高中。十幾歲的我,估計在哪裡都會有這麼股叛逆的情緒。當時我想,到了大學,絕不能夠再在這麼個大環境下了。當時就是鐵了心一定要去美國,並且知道,去美國就要搞定托福,就要能夠掌握英語,在美國的環境下生存。就是這麼一個簡單樸素的想法,已經足夠支持我發揮出現在看來是驚人的毅力。自那以後,我再沒有特別花時間學習英語。並且我一直受益於當時所打下的英語基礎。

這段經歷給我帶來的另一個認識就是,學東西真的沒什麼難的。從此我獲得了信心,面對什麼需要學習的新事物時都並不畏怯:無它,下功夫而已。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學佛為什麼功夫不得力?
貓的功夫是怎樣練成的——松功論
黃褐斑病源多屬內因祛斑,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抱朴慈緣所作「傳統太極拳的技擊原理、習練方法和技擊應用」一書即將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TAG: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