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譯注

 

140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注釋】 憲:人名。

【譯文】 憲問恥。孔子說:「國家太平時,可以當官;社會黑暗時,當官就是恥辱。」問:「好勝、自誇、怨恨、貪婪,這幾種毛病都沒有的人,可以算仁嗎?」孔子說:「可以算難得了,算不算仁我不知道。」 523 

1402

【原文】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士如果戀家,就不配作士了。」 309 

1403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

【注釋】 危:正直。遜:謙遜。

【譯文】 孔子說:「治世中,言談正直,行為正直;亂世中,行為正直,言談謙遜。」 113 

1404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談也好,言談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516 

1405

【原文】 南宮括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釋】 羿(義)。奡(奧)。稷(計)

【譯文】 南宮括問:「羿善於射箭、奡善於水戰,都不得好死;禹、稷都親自種莊稼,卻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宮括出去後,孔子說:「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440 

1406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中有不仁慈的人,而小人中卻沒有仁慈的人。」 417 

1407

【原文】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注釋】

【譯文】 孔子說:「愛護他,能不為他操勞嗎?忠於他,能不對他勸告嗎?」 214 

1408

【原文】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裏子產潤色之。」

【注釋】 裨諶(幣趁)。行人:外交官。東裏:地名。

【譯文】 孔子說:「鄭國的法令,都是由裨諶起草的,世叔審閱的,子羽修飾的,子產潤色的。」 826 

1409

【原文】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

【注釋】 駢(篇的第二聲)

【譯文】 有人問子產怎樣,孔子說:「慈善的人。」問子西怎樣,說:「他呀!他呀!」問管仲怎樣,說:「是個人才。伯氏被他取消了封地,過了一輩子苦日子,直到老死也無怨言。」 1028 

1410

【原文】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注釋】

【譯文】 孔子說:「貧窮而無怨恨很難,富裕而不驕狂容易。」 206 

1411

【原文】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孟公綽當趙氏、魏氏的總管都能當好,但不能當滕、薛等小國的大夫。」 1008 

1412

【原文】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約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注釋】 約:貧困。

【譯文】 子路問怎樣算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藝;再加上知禮懂樂的修養,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說:「現在的完人就不必這樣了,見到利益時,考慮道義;見到危險時,奮不顧身;長期貧窮也不忘平日的諾言,也可以算完人了。」 128 

1413

【原文】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注釋】

【譯文】 孔子向公明賈詢問公叔文子:「他不說、不笑、不取,是真的嗎?」公明賈答:「這話過分了。他該說時才說,人不厭其說;快樂時才笑,人不厭其笑;該取時才取,人不厭其取。」孔子說:「是這樣嗎?難道真是這樣嗎?」 1033 

1414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注釋】 防:地名。

【譯文】 孔子說:「臧武仲以離開自己的封地作條件,要求冊立其後代做大夫,雖說表面上不是要脅君主,但實質上是。」 1009 

1415

【原文】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

【注釋】

【譯文】 孔子說:「晉文公狡詐而不正直,齊桓公正直而不狡詐。」 1003 

1416

【原文】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釋】 管仲原先輔佐公子糾,公子糾在爭奪君位時被齊桓公所殺,管仲轉而做了齊桓公的宰相。

【譯文】 子路說:「齊桓公殺公子糾時,召忽殉死,管仲卻不去死。管仲不算仁人吧?」孔子說:「齊桓公九合諸侯,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勞。這就是仁,這就是仁。」 1030 

1417

【原文】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從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注釋】 衽(認)。微:沒有。諒:遵守信用。瀆(獨)。

【譯文】 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公子糾時,管仲不能為公子糾殉死,反做了齊桓公的宰相。」孔子說:「管仲做齊桓公的宰相,稱霸諸侯,一匡天下,人民現在還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還要受愚昧人的侵擾。豈能拘泥於匹夫匹婦的小節小信?自縊於溝瀆而不為人知呢。」 1034 

1418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注釋】 僎(尋)。

【譯文】 公叔文子推薦一個傭人做了大夫,與他平起平坐。孔子說:「公叔文子可以稱為『文』了。」 1016 

1419

【原文】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

【注釋】 圉(雨)。鮀(馱)。

【譯文】 孔子說衛靈公之無道,季康子說:「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敗亡呢?」孔子說:「仲叔圉治接待賓客、祝鮀管理宗廟、王孫賈統帥軍隊,像這樣,怎麼會敗亡呢?」 841 

1420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

【注釋】 怍(作):慚愧。

【譯文】 孔子說:「說話大言不慚,做起來就難了。」 310 

1421

【原文】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注釋】

【譯文】 陳成子弒齊簡公。孔子沐浴後上朝,向魯哀公報告:「陳恆把他的君主殺了,請討伐他。」哀公說:「向三位大夫報告吧。」孔子說:「因為我做過大夫,不敢不報告。君主卻說出『你去向三位大夫報告』的話!」孔子只好向三位大夫報告,他們不同意討伐。孔子說:「因為我做過大夫,不敢不報告。」 1334 

1422

【原文】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釋】 犯之:犯顏直諫。

【譯文】 子路問怎樣對待上級,孔子說:「不要欺騙,可以犯顏直諫。」 107 

1423

【原文】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注釋】 上達:追求高尚。下達:追求庸俗。

【譯文】 孔子說:「君子心懷仁義,小人心懷財利。」 403 

1424

【原文】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於人。」 209 

1425

【原文】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注釋】 蘧(渠)。

【譯文】 蘧伯玉派使者訪問孔子。孔子請使者坐下,然後問:「蘧先生最近在做什麼?」答:「他想減少錯誤,但沒做到。」使者出去後,孔子說:「好個使者!好個使者!」 1029 

1426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注釋】

【譯文】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就不要考慮那個職位上的事。」曾子說:「君子考慮問題從不超過自己的職權範圍。」 330 

1427

【原文】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到而沒做到很可恥。」 404 

1428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君子的三種品德我沒做到: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說:「老師是在說自己呢。」 429 

1429

【原文】 子貢謗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

【注釋】

【譯文】 子貢誹謗別人,孔子說:「子貢啊,你就那麼好嗎?我可沒這個閒工夫。」 1112 

1430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注釋】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能力。」 314 

1431

【原文】 子曰:「不逆詐,不臆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

【注釋】 逆:迎,預先猜測。

【譯文】 孔子說:「不要事先懷疑別人欺詐,不要事先懷疑別人不講信用,如果能預先覺察到欺詐和撒謊,就是賢人了。」 219 

1432

【原文】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

【注釋】

【譯文】 微生畝對孔子說:「你為什麼四處奔波、到處遊說呢?你不就是要顯示自己的口才嗎?」孔子說:「我不想顯示口才,只是因為痛恨社會上的醜惡現象才不得不如此。」 1204 

1433

【原文】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

【注釋】

【譯文】 孔子說:「千里馬值得稱讚的不是它的力氣,而是它的堅韌不拔的品德。」 205 

1434

【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注釋】 或:有人。

【譯文】 有人問:「以恩德報答怨恨,怎樣?」孔子說:「這樣怎麼報答恩德?應該以正直報答怨恨,以恩德報答恩德。」 115 

1435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注釋】

【譯文】 孔子說:「沒人瞭解我啊!」子貢說:「怎麼說沒人瞭解您呢?」孔子說:「不埋怨天,不責備人,我學了些平凡的知識,從中領悟了高深的道理。瞭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929 

1436

【原文】 公伯寮訴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肆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注釋】

【譯文】 公伯寮在季孫氏面前誣衊子路。子服景伯將此事告訴了孔子,他說:「季孫氏被公伯寮的諂言所迷惑,我有能力殺了他,將他陳屍街頭。」孔子說:「理想能夠得到推行,是時運決定的;理想得不到推行,也是時運決定的。公伯寮能把時運怎樣?」 932 

1437

【原文】 子曰:「賢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釋】 賢:優秀。

【譯文】 孔子說:「賢者逃避渾濁的社會,其次逃避動盪的地域,再次避鄙視的目光,最次逃避惡毒的人言。」孔子說:「這樣做的有七個人。」 120 

1438

【原文】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注釋】

【譯文】 子路在石門睡覺,看門的說:「哪來?」子路答:「從孔子那裏來。」問:「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1205 

1439

【原文】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則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注釋】 末:沒有。

【譯文】 孔子在衛國擊磬,一個背背簍的人從門前走過,他說:「擊磬的人,有心思啊!」一會又說:「硜硜之聲真庸俗?沒人理解有什麼關係?獨善其身就是了。好比過河,水深就索性穿著衣服游過去,水淺就撩起衣服趟過去。」孔子說:「說得真乾脆!沒有什麼可責問他的了。」 1214 

1440

【原文】 子張曰:「《書》雲:『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三年。」

【注釋】 諒陰:為天子守喪。薨(轟)。

【譯文】 子張問:「書上說:『商朝的高宗守孝,三年不議政。』是什麼意思?」孔子說:「不止是高宗,古人都這樣。君主死了,百官三年內都聽從宰相安排,各司其職。」 1414 

1441

【原文】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

【注釋】

【譯文】 孔子說:「領導尊崇道德規範,群眾就樂意聽指揮。」 803 

1442

【原文】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

【譯文】 子路問君子,孔子說:「提高自己的修養,對人恭敬謙遜。「這樣就行了嗎?「提高自己的修養,使人心安。「這樣就行了嗎?「提高自己的修養,使百姓過上太平的生活。這一點,堯舜都難做到。」 441 

1443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注釋】

【譯文】 原壤叉開雙腿坐著等孔子,孔子說:「你小時候就不懂禮貌,長大了一事無成,你這個老不死,真是個害人精。」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 1018 

1444

【原文】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釋】 夷:叉腿而坐。俟:等待。

【譯文】 孔子外婆家的童子來傳話,有人問:「是個要求上進的孩子嗎?」孔子說:「我見他與長輩同坐同行。他不是個要求上進的人,而是個急於求成的人。」 1025 


推薦閱讀:

論語鑿度:1-1、子曰:學而時習之
《論語》100則精讀
論語6.24
細說《論語》(六十三)
論語翻譯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