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背後的女人,把自己一生過成了一部史詩!
轉眼已到2017年年尾,都說12月是收穫的季節,中國的電影市場可謂是異常火爆,眾多大片上映點燃了嚴寒的冬季。目前在票房上暫居榜首的就是馮小剛精心打造的《芳華》,上映三天票房突破三億大關,更難得的是,《芳華》幾乎收穫了全年齡段的讚譽。
《芳華》沒有流量派的小鮮肉小鮮花,馮導啟用了大量的新人,而且是通過海選,所以很多人覺得票房可能會不理想,如今這部電影卻大獲成功。對於電影來說,電影質量才是本質,我們走進電影院,要看的是一部電影,而不是明星。
這部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在軍隊文工團里一群青年人的人生故事。樂於助人的劉峰,和從農村來、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都因為「意外」離開了文工團,走上了前線戰場,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
馮小剛說,她是《芳華》的緣起、穗子的原型——嚴歌苓。
這是一個傳奇的女人,兼容了嫵媚和端莊兩種氣質,她的眉眼裡寫著三個字:有故事。
嚴歌苓12歲考入了成都軍區歌舞團,成了一名跳芭蕾的文藝兵,和《芳華》中的姑娘們一樣,開始她自己的芳華。但她從未放棄閱讀,其中一本《拜倫傳》影響了嚴歌苓人生的走向。
20歲,她主動請纓,成了一名戰地記者。她更加讀懂了生命的含義,也愈發覺得,舞蹈已經無法充分表達她的內心。她要寫。25歲,退伍後的她成了一名專職作家。
1988年,一次美國的演講邀請,讓嚴歌苓第一次走出國門。回國時,她即決定報考美國的研究生,再去仔細看看那個不一樣的世界。
30歲的她只帶了三本新概念英語、一本詞典,就登上了赴美的飛機。
她瘋狂地努力,一年後,這個英語小白竟然被美國兩所知名大學的寫作專業錄取,她選擇了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在那裡接受系統的寫作訓練,她是班上的優等生,是全額獎學金獲得者。
但獎學金只夠學課費用,課餘時間,這位在國內小有名氣的作家仍然需要去洗盤子、做保姆,忍受著老闆的白眼掙取生活費。那是被嚴歌苓稱為「最艱難的」的一段經歷。即使這樣,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寫作。
在讀研期間,嚴歌苓的第一次電影版權賣給華人世界最優秀的導演之一,李安,這也更加堅定了她的寫作之路。
在與勞倫斯結婚後,她的創作達到了高潮。給陳凱歌寫過《梅蘭芳》、給張藝謀寫過《金陵十三釵》和《歸來》,給馮小剛寫了《芳華》。她的作品也屢屢被搬上電視,《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鐵梨花》、《當幸福來敲門》……
她太懂得女人的痛苦與堅韌,被稱為「女性美的歌者」。
「我活著就是為了寫故事,不寫我會死的。」現在,這位年近60的作家,仍然保持著每天寫作五六個小時的習慣,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一點就坐在自己的書桌前,雷打不動地創作,她更是堅持著源源不斷的閱讀。
她經歷文革,跨越重洋,並以此為題,創作了11部長篇、60餘部短篇小說,另外涉及電影劇本、隨筆散文及人物傳記等多種文學形式,在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學習經歷更加躉實了她的寫作基礎。
推薦閱讀:
※最有壞女人潛質的星座!
※六種男人女人千萬別要
※為什麼男人喜歡已婚的女人,看完全明白了···
※【趣話男女】138:男人離不開的十種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