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輪下行周期或有三個較大信貸損失浪潮出現
「呆壞賬」的大生意
劉艷
高空的「禿鷲」正在注視著眼下的世界,隨時準備著俯衝向下去搶奪「腐屍」。
十年之前,他們的機會在於國有銀行股改剝離產生的萬億不良資產,而十年過後,處於經濟下行周期的中國經濟同樣為這些嗅覺敏銳者準備了「豐盛的大餐」。
不過,時過境遷的是,這頓大餐不再是由國家隊——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所獨享。除了一批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獲批可從事不良資產處置以外,一些民間機構亦在從事銀行相關領域的信貸催收業務。
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及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也給了一批新進入者機會:一來,互聯網金融經過前期圈地式發展,由於風控措施的不完善,在接下來的幾年將會有一批不良資產產生;二來,新進入者自身也乘上了互聯網的東風,利用O2O方式來介入不良資產處置。比如資產360、包之網、青苔債管家等等平台,它們提供的服務包括為不良資產處置平台、網路拍賣、催收O2O、信息搜索等等。
不良尋底
10月底,中國最大「壞賬銀行」——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而其首次公開發行 (IPO)約70%的股份配給多家基石投資者,這足以說明投資者對壞賬銀行有多喜愛。
而滬上一家名為一諾銀華的催債公司即將登陸新三板的消息更是引爆了金融圈。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以服務外包方式從事銀行信用卡為主的個人信貸產品及其他信貸產品的催告及諮詢服務業務。通俗地說,就是幫銀行和P2P公司向那些拖欠信用卡債務的人催債。
事實上,2013年信達資產管理(下稱「信達」)在港上市迎來大漲,一定程度上就展現出投資者的微妙心態。
市場對於中國經濟下行所帶來的不良資產上升預期強烈,果不其然,今年已經披露三季報的16家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持續承壓,平均不良率達1.38%,環比6月末上升7個bp(基點),不良貸款餘額達9080億元,比2014年末增加2048億元。
各地方銀監局披露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三季報顯示,不良資產突破千億的省市已有多個在不斷侵蝕著銀行業的利潤。銀監會發布的2015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亦顯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法人口徑,下同)不良貸款餘額11863億元,較上季末增加944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59%,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至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正常貸款餘額73.4萬億元,其中正常類貸款餘額70.6萬億元,關注類貸款餘額2.81萬億元。
而從信達披露的半年報來看,2015年上半年,信達的凈利潤達到78.2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7%;不良資產業務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業務產生的收入從2014年上半年12.20億元增長12.9%至2015年上半年人民幣13.78億元。故事似乎還需要延續一段時間。
相比之下,中國的銀行業的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在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撰寫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到2015年銀行業半年報披露之後,凈利潤幾乎遭遇了斷崖式下跌,同比僅增長了2.4%。而今年的三季報顯示,五大行凈利潤增速下滑至1%左右,逼近「零增長」,除了極少數實現兩位數的凈利潤增長,大部分都是個位數的增長。而在利率市場化、互聯網金融競爭、金融脫媒、經濟下行四面楚歌的情勢下,銀行業的利潤收縮恐將繼續。
邵平在其文章中寫道:「過去十年,基於政府的隱性背書,商業銀行將大量的信貸資金投向相關領域,如今,由於經濟持續下行、產能過剩和政府財稅體制改革,這些行業迎來拐點,利潤率下滑,現金流壓力加大,系統性風險可能隨時暴露。在這種風險形勢下,以政府融資平台、傳統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為主、風險係數大、資本消耗大的重資產信貸模式必然難以持續。」
標準普爾評級資深董事廖強表示,中國這一輪下行周期可能有三個較大的信貸損失浪潮出現。第一波發生在對外出口、商品批發部分,第二波是產能過剩、第三波是房地產。
多位不同銀行的對公客戶經理也向記者提到,銀行不良爆發的重災區在製造、商貿領域較多。一位總部在華南的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有的行業本來利潤就很薄,遇上經濟形勢不好,企業就是面臨倒閉的情況。他補充道,有技術壁壘的製造業稍好些,至少先倒掉的不是這些。
而在客戶經理面對的那些企業多半掙扎在生死邊緣,「現在就看誰能撐下去,擴張就別想了,勉強維持吧,有錢就能撐著」另一家總部在華南的銀行客戶經理王強對記者說道。
銀行客戶經理面對這樣的形勢,心裡也著急。就記者採訪的客戶經理中,雖然他們所在的支行沒出現壞賬,但是每天都擔心。因為整體不良率很高,他們也不敢做業務,而所面對的審批官也更加嚴格,新增限制條件、以前能貸的現在已經不行了,同樣的擔保物能夠批到的貸款被壓縮……王強反問記者:「是你,你敢放給他們嗎?」
「以前惡性、中性、良好的企業,中性的企業都可以批,現在中性的企業都是再議。審批變得比以前嚴格,以前不批的企業,大家給審批人做做工作,他想了解一些更詳細的數據提供給他,如果他覺得能夠為銀行帶來很大的收益,有點風險也無妨。」上述總部在華南的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說道。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製造業數據依舊疲弱表明正在進行的經濟結構調整不會再讓經濟在短期內出現明顯回升的態勢,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三季度的投資、消費、進出口很可能仍然無法給經濟反彈一個有力支撐。而這或意味著企業的信用風險依然不容樂觀。
不一樣的禿鷲,不一樣的盛宴
面對不斷下行的經濟形勢,銀行縮手縮腳,而激進的互聯網金融卻承接了銀行不敢或者不願做的業務,將來伴隨P2P而生的逾期資產將成為新禿鷲的食物。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曾經對記者表示,互聯網金融那些資產,銀行是不敢碰的。普惠金融風起,乘風而舞的消費金融路數跟P2P相差無幾,消費金融服務的客戶同樣是銀行難以覆蓋的群體。
業界一直對P2P行業自身披露的不良率諱莫如深,消費金融的壞賬同樣自說自話,資產360市場總監劉帥向記者表示,真實的不良率肯定跟公布的有所出入,不過他不願意向記者透露其客戶在資產360上掛出的不良資產的具體信息。
資產360,號稱中國第一家不良資產O2O大數據催收服務,其模式是為不良資產委託方和催收方提供一個平台,委託方能夠在平台上發布不良資產包信息,由線下的催收機構接單,當然他們也會根據不同不良資產包的特點去匹配合適的催收機構,這個匹配的過程,即委託方提供不良資產的相關數據,在資產360自建的模型上運行,然後去適配催收方。就如同滴滴利用演算法去匹配合適的計程車和乘客。平台自身不會涉入逾期資產具體的處置過程,目前收取代理費用。
目前在資產360官網上,能夠看到兩類不良資產,一類是個人信用貸款的逾期資產、另一類是有抵押的不良資產處置。
劉帥向記者表達了資產360的努力方向是想沉澱有關不良資產的數據,做實債務匹配的大數據,通過平台拿到的真實業務數據,去發現債務的共性,提供一些類似貸前反欺詐的信用審核大數據,更科學的放款方案以及金融產品設計的改進等等。
近年聲名鵲起的互聯網金融為諸如資產360這樣的新誕生的「禿鷲」提供了機會。「逾期資產的體量很大,尤其以P2P比較多為主,很多公司快速發展,風控、貸前管理,並沒有銀行那麼專業,最早的時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那麼一個過程,後期造成逾期的客戶體量就非常大,市場的需求量比較大。」上海奇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總監林子琳對記者說道。他和資產360的創始人一樣,此前都有P2P的從業經歷。
而林子琳供職的上海奇子資產也是聞風新起的一家資產管理機構,據林介紹,其公司的官網都還處於建設的過程,而不良資產處置只是其所在公司的一塊業務,其中包括銀行信用卡、P2P的信用貸款、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的抵押貸款出現逾期業務的,逾期資產清收、交易、收購、轉讓等他們都有涉足。
林子琳告訴記者,他們處置有抵押的不良資產的方式跟四大資產管理機構類似,收購資產先進行自身處置,考慮到時間周期或者其他原因,上海奇子也可能將其轉讓、委託第三方的催收機構進行協助。由於資產質量、不同逾期的資產、受催收時效的影響,包括不良資產本身在市場上的價值波動都會發生變化,不同階段介入的不良資產處置標的將會產生差價。
與信達這類不良資產管理機構處理的不良資產不同,互聯網金融的逾期資產有著分散、小額的特點,而多數做到一定規模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在全國多個地方開設了分支機構,而不良資產處置的地域性很強,這是諸如資產360這樣的平台的機會。
而像四大資產管理機構能撬動的資源更多,在資產定價能力、交易結構設計、不良資產運營、不良資產處置、融資、風控等領域更有競爭力、更加專業,它們凝視的一般都是大額、較複雜的不良資產標的。
但是,互聯網+為新進者提供了新的機會。劉剛向記者表示,互聯網是信息交互的工具,可以展示不同地區的不良資產情況,無論是有抵押還是沒有抵押。
(經濟觀察報)
推薦閱讀:
※656.中國結——蝶戀花拖鞋編結過程
※2017年世界強國排名,中國上榜!日本名次讓人有些不敢相信
※中國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恩威並重
※【解局】中國南海出招有新變化
※韓媒:中國如何能接受韓朝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