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人,是成才的根本――訪陳香梅女士

做人,是成才的根本――訪陳香梅女士出處: 阜陽家庭教育網 作者:0 時間:2007-10-18 陳香梅,美國著名華裔政治活動家,現任美國總統府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美國運輸與通訊國際公司總裁。1944年從嶺南大學畢業。1947年與二次大戰時中國戰區的美國空軍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結婚。1950年定居美國。她60年代進入美國政壇,成為在白宮工作的華裔第一人。近20年來,她為改善中美關係和海峽兩岸關係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當選為美國共和黨少數民族裔委員會主席。1987年組織發起制定《華人參政宣言》。1989年獲美國」傑出華裔獎」。1990年組織美國知名華人創立了」百人委員會」,是對美國政府和主流社會最有影響的華人組織。關心中國教育事業的陳香梅女士在祖國大陸設立」陳香梅教育基金會」,並實施」香梅千校工程」,成立」陳香梅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熱心為中國教育做貢獻。  記者:您對成才這個問題怎麼看?  陳香梅:一個人要稱得上成才,自然是要在工作、學習上作出相當的成績的,這是與個人的努力密切相連的。但是,在這其中,我認為做人也是一門極重要的學問,與成才也關聯在一起。我經常見到這樣一些青年人,尤其是學校的學生,他們對科技知識了如指掌,也有相當的學位,證明他們可以算是「成才」了。但往往對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竟然不大懂得。讓我大大吃驚,也有些失望吧。  記者:這樣看來,您對成才的看法更傾向於與做人的道德品格結合起來,成才與否一定程度上就體現在做人的方面。  陳香梅:可以這樣說吧。我如今已經是70多歲了,很慚愧,只做了一些事,也被別人稱作是一個」成才」的人。這麼多年的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實實在在做人是相當重要的。只有本著」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的原則做人做事,才能以平常心態去面對做事、做學問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順境、逆境,不至於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這樣去做事,我相信才會抱有一個正常的態度,不會自亂陣腳,自己折磨自己,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是明白的,也是能夠同意的。  記者:那麼,您認為怎樣做人才能達到這樣一種境界?  陳香梅:「境界」這種話讓我來說,我可沒有這個資格。只能把自己的那一丁點經驗,提供給大家。人生在世,不要白活,除了力求上進之外,應該把時間、心力分一部分給社會,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只有服務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因此,個人應該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進大社會,服務於社會,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努力、上進,成功的可能也就大增。我還有一句話是專門對女性同胞說的,那就是―――爭取做一等女人,不要做次等男人。一切拿男人的標準扣在女人的頭上,不僅不明智,也沒有必要。  記者:聽說您在15歲的時候就進入大學學習,又遇上抗日戰爭的動蕩,能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情況嗎?  陳香梅:是的,我進入大學時年紀很小,比別人提前了好些年。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以為我應該八九十歲,而我實際只有70多歲,讓他們嚇了一跳。在當時,我算是年紀最小的同學,在一群大自己好幾歲的的同學當中,就像一個小妹妹。這對於我來說,也是一個有趣的經歷。在這當中,我要適應大學生活,也要適應大學的學習,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也有很多艱苦困難。尤其是抗戰爆發,我們一邊學習,一邊呼籲抗戰,做很多宣傳的工作。也可以說是從千難萬苦之中走過來的。說到做學生,我算是一個好學生吧,當然,也是一個很調皮的學生。但我始終是用踏踏實實做人的態度,面對這樣那樣的困難問題,在抗戰的求學時期是這樣,在到美國這些年的經歷中也是這樣。我想,要是說成就的話,面對困難的堅決努力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  記者:您擁有這樣豐富的人生經歷,那您對現在的青年有何建議呢?  陳香梅:我覺得,生活就是無止境的學習,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事情值得我們細細思考、領悟和進取。生活是一本活的詞典,沒有進步就是退步。而愛就像生活的源泉,愛國、愛家、愛社會、愛朋友、愛工作都使人活得更有意義。生命中假如缺乏了這種愛,就像沒有春天,沒有陽光一樣。時光一去不返,把握時間,分秒必爭地去工作,去享受積極的生活,去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這樣就不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就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推薦閱讀:

我在想,到底是什麼樣的父母,能培養出羽生結弦這種實力超強,雙商極高的這麼好的孩子?
最有福氣三大生肖女:丈夫顧家,寵著你,孩子省心,長大成才還孝順!
才、學、志、痛
追蹤「中國最有成就最有影響的小說家」王安憶的成才之路
孝道:安身立命之本,修業成才之根

TAG:做人 | 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