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皈 依(真想解脫必看) - Qzone日誌

皈依是進入佛法的大門,是修一切法的基礎,一切誓戒也是以皈依戒作為基礎;我們要成為佛門弟子,尤其要修學密宗,必須學習掌握皈依,具足皈依戒。

(一)皈依的意義

皈依亦作歸依,為歸投依靠之義,為一種信仰和安身立命之本的託付。《大乘義章》卷十云:「歸投依伏,故曰歸依。歸投之相,如子歸父;依伏之義,如民依王,如怯依勇。」

(二)皈依的重要性

就像小孩子要依靠父母,我們要依靠的是上師及佛法僧三寶。因為長劫的無明,我們輪迴生死苦海,不得解脫,而一切外道的典籍中,沒有任何一法能使我們解脫生死。而今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上師善知識難遇,我們要解脫輪迴,成就佛果,利樂有情,必須生起迫切的皈依之心。

(三)皈依的目的

皈依的目的有很多,歸納起來有如下三種:

<1>嚮往今生能健康、長壽、發財等,畏懼地獄、餓鬼、旁生等惡趣的痛苦,希求人天的安樂而皈依,稱為小士道皈依,是最下等的目的。

<2>因為了知無論生於輪迴的善惡趣都不離痛苦的本性,為了擺脫輪迴的一切痛苦,獲得寂靜涅槃的果位而皈依三寶,稱為中士道皈依,是中等的目的。

<3>如果是因為現見沉溺輪迴大苦海中的所有眾生遭受無法想像的各種痛苦逼迫,為了將他們安置於遍知無上真實圓滿正等覺的果位而皈依,稱為大士道皈依,是上等的目的。

在以上三種發心目的中,我們應當具有希求將無邊眾生安置於圓滿正等覺果位的大士道發心而皈依。

(四)皈依的基礎

皈依的基礎就是信心,皈依的最初就是要從自己內心深處,生起穩固的信心。

信心分為清凈信、欲樂信、勝解信三種。

<1>清凈信:進入寺廟殿堂,見到佛像、經書、佛塔等,或見到上師、善知識、高僧大德的尊顏,或聽到高僧大德祖師們的功德事迹,以此類因緣,能夠立即想到他們的悲心廣大等,這種由清凈心引發而生起的信心,稱為清凈信。

<2>欲樂信:聽到惡趣輪迴的痛苦後生起想擺脫之心;聽聞善趣與解脫的安樂則生起想獲得之心;聞到善法的功德後生起要修持之心;現見罪業的過患後生起想斷除之心,這些都是欲樂信。

<3>勝解信:了知三寶的不共功德與加持之後,從內心深處生起信解,知道三寶是一切時分無欺的皈依處,想到無論是苦與樂,病與痛,生與死,任何事情三寶都會知曉,除三寶外,沒有其他的依賴和皈望,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心,稱為勝解信。

蓮師說:「具有堅信得加持,若離疑心滿眾願。」祖師們也說:「如果你具備那若巴的信心,我將給予你帝洛巴的加持。」信心能出生一切善法功德,只有以堅定不移的不共信心與恭敬心,才能開啟皈依之門。

(五)皈依的本體

皈依的本體就是決心。我們為了消除輪迴的恐懼而決心依賴上師三寶,除此外,別無皈依之處,並且於皈依的同時發願:「從今天起直至圓滿正覺果位,把上師作為究竟的依怙之主,把佛陀作為導師,把佛法作為道,把僧眾作為助道之友。」有了以上的決心,就有了皈依的戒體。

只有密乘中才有上師,釋迦牟尼佛在宣講密法時也要示現上師相,即金剛總持佛相。經典中說:「沒有上師,聽不到佛的名字。」就是無上至尊的佛陀也要依靠上師,才能獲得正等覺的果位。如今佛陀已不住世,佛陀的教法經典又艱澀難懂,而傳持佛陀教法的僧眾,又不能直接帶領我們證悟成佛,只有恩德超過佛陀的上師不捨棄我們,而且密宗不僅依靠經典,更多的是依靠上師的口傳。上師的身即僧寶,語即法寶,意即佛寶。

我們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某位法師,法師只是三寶的代表;皈依上師也不是皈依某位上師,而是皈依一切成就的上師,上師是一切傳承的根本和一切加持的泉源,我們今生的解脫與成就,完全依賴於自己的根本上師。

(六)皈依的學處

皈依的學處就是皈依戒,分個別學處和共同學處。

1個別學處也稱不共學處,又分為遮遣三學處和成辦三學處。

<1>遮遣三學處就是不允許做的三條戒:

第一,皈依佛以後,不允許皈依世間的鬼神;

世間的鬼神包括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天主、大仙兒、龍王、山神、土地等等,都不是我們皈依的對象,不能對他們進行禮拜,因為他們還在輪迴中,但是按照教授,我們可以對他們布施食子和煙供等法,請他們作如法的助伴,就像給別人送禮,請他們幫忙辦事,而不需皈依一樣。

第二,皈依法以後,不允許傷害眾生;

所謂眾生就連很小的昆蟲,如蒼蠅、蚊子、螞蟻等也不能傷害,傷害包括虐待動物、奴役它們、強迫它們做事等,還有傷害它們的身體,甚至在夢中也不應作損害眾生的事,更不能有意去做損害眾生的事,如果做了就應馬上懺悔。

第三,皈依僧以後,不允許與外道交往和共住;

我們應避免和不信因果毀謗上師三寶的人接觸交往,如果僅僅是身體與他們在一起,並沒太大問題,而如果我們被他們的言行所左右,或者經常與他們交往,那就不允許了。

<2>成辦三學處就是必須要遵守的三條戒:

第一,皈依佛後,對於佛像的一小碎片也如佛般恭敬供養;

包括質地粗劣或外貌醜陋的佛像以及殘破的佛像等,都應以頭頂戴,放置凈地,對其生起真佛之想。現在有些人,佛像或唐卡舊了就送人或處理掉,無異於將自己的福德折損,造成不好的緣起,這是內心對三寶沒有恭敬的表現。

第二,皈依法後,對於經典文字的一筆一划都如法敬奉;

如果不恭敬經書法寶,我們將生生世世變成愚昧無知甚至呆傻,過失極大。對於有字的紙,不能隨意踩踏如廁等,更不能隨意放置經書法本,坐在屁股下,放到地上凳子底下,或不幹凈的地方,或以腳對著經書,用腳踩等不如法的行為,都應杜絕。

第三,皈依僧後,對僧眾的法衣一小塊紅黃的補丁也應恭敬禮拜;

以前格西敦巴仁波切和大瑜伽師在路上發現一塊黃色補丁時,不是貿然踩過,而是拾起來抖動乾淨後,再放到潔凈的地方以示恭敬,這樣的行持我們應該效法。

2共同學處:

第一,縱遇生命危險與利誘也不捨棄三寶;

就算有人威脅我們,要弄瞎眼睛、肢解手足、傷害身體,甚至斷取我們的生命,我們寧可讓他們這麼作,也不捨棄三寶;就算有人滿足我們的一切所需,給我們一切財富、珍寶、權勢,讓我們捨棄三寶,我們也絕不交換,絕不捨棄三寶。

第二,任何所需必要之時也不尋找另外之道,直依三寶;

無論發生任何事,或病或苦,或喜或樂,或有緊急事,都應供養三寶、祈禱三寶,除三寶外,不尋求其他途徑。要注重平常的供養、禮拜、誦經、祈禱等的積累,即使有事時祈禱無助無效應,也不對三寶生起邪見,而應思維是自己過往的惡業所致,於此時不能做占卜和巫術等事,只作皈依。

第三,任何時候都不中斷供養三寶。

比如在初一、十五佛菩薩紀念日等時,應儘力供養三寶,陳設會供好飲食水果等,並頂禮、讚頌、修法等,如果沒有供品,至少每天供水。

第四,令自他都皈依。

我們要經常念誦皈依文,向他人讚歎皈依的功德,使他人都皈依,自他所有眾生,今生來世的依賴處就是三寶,向三寶作祈禱,祈請三寶賜予加持。

第五,向何方行進即向彼方佛頂禮。

比如向東方出行,之前要供曼達並祈禱東方一切佛菩薩,祈請消滅人非人所生障礙並令諸事吉祥,直至到達目的地。如果出發後離家七步內忘作皈依,則此戒將壞。

(七)皈依的功德

皈依有八種功德:

<1>與佛弟子聚。

皈依上師三寶以後,經常與師兄弟、善知識,甚至菩薩聖者聚會一處。如果不作皈依,或內心沒有生起真正的皈依覺受,則即使是大修行人、活佛,有再高的證量也不屬於內道佛弟子;皈依也不是趕數量,不是念上十萬遍皈依文就可以的。以前,阿底峽尊者有很多弟子都證悟成就了,而尊者本人還未獲得成就,尊者就入定向大聖文殊師利菩薩請問緣由,文殊菩薩說阿底峽尊者皈依修的不夠,於是,尊者又重新修持了一百萬遍的皈依,才獲得即身成就。

<2>成一切戒。

《皈依七十頌》中說:「雖眾可以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比如別解脫戒中的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等所有的律儀都依靠皈依。一切大乘的發菩提心、密宗金剛乘的灌頂等,之前必須具足真實的皈依。如果沒有皈依就無法接受任何戒律。如果皈依戒失毀,那麼以之為基礎的他戒亦壞,如果要還凈,則皈依戒還凈就可以了。

<3>皈依三寶後,消盡過往生中所積聚的一切業障。

我們要在行住坐卧一切時中作皈依,以強烈的信心與恭敬心皈依三寶,業障就會自然減輕或消除了。

<4>能具備大福德。

世間的福德如長壽、財富、健康、平安、光彩、尊貴等於皈依後即獲得,也可獲得出世間的成就,即成佛。

<5>人與非人不能為害,障難不生。

真實的皈依生起後,此生不受人為障礙,也不為非人如龍及惡鬼等所害。

<6>一切所願成就。

皈依後,如果我們真實的覺受生起,就像得到如意寶珠一樣,一切的願望都能實現。

<7>不墮惡道、邊地與邪途。

皈依後,不會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也不會生到沒有佛法的邊地國度,更不會出生在對佛法有邪見的邪途地域。

<8>速疾成佛。

我們應當日夜不斷的作皈依,一定會在一生或幾生中圓滿正覺,蓮師說:「如果精勤作皈依,不用修甚多法,即能達到覺悟之果。」

(八)皈依的修法

<1>共同乘皈依法:外皈依三寶佛、法、僧。

誠信佛為本師,法為道,僧眾為修道的助伴,以此方式而作皈依,持守皈依戒如前所述。

<2>不共同密乘皈依法:內皈依三寶上師、本尊、空行護法。

內三寶又稱三根本,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本,本尊是一切成就的根本,空行護法是成辦一切事業的根本。皈依三根本是進入密咒道之門,我們應以身口意三門至誠皈依,相信上師即佛,縱然捨棄生命也不捨棄本尊,並且不可間斷對空行護法的供養。自灌頂之日起,我們就應以身口意三門供養上師、依止本尊、以空行護法為助伴,發起菩提心,直到成就金剛持佛果位都要皈依三根本,我們自身要虔信密咒道,轉為密咒根器,能得到不共加持。

根據蓮師的口授,有八種修持,三種不共修持與五種共同修持。

1三種不共修持:

第一,皈依上師後,不能對上師生起邪見和毀謗上師。

第二,皈依本尊后,不能間斷觀想本尊與持誦本尊真言。

第三,皈依空行護法後,不能中斷對空行護法經常的供養。

2五種共同修持:

第一,任何飲食之前,先將飲食加持成甘露,供於觀在頭頂的上師、心間的本尊和臍間的空行護法,作飲食的鍛煉。

第二,無論向何方出行,都要祈請三根本,觀想上師在頭頂,自己是本尊,空行護法為護佑,作行的鍛煉。

第三,縱然失去生命和肢體,也要鍛煉自己,上師就像心臟一樣珍貴,本尊像眼睛一樣珍貴,空行護法像身體一樣珍貴。

第四,無論發生任何事,或生病、痛苦與安樂、歡喜與憂愁,即使在平時,也要鍛煉自己祈請上師、供養本尊、供獻飲食及食子給空行護法。除此之外,不作任何占卜和巫術等事。

第五,經常憶念上師本尊空行護法的功德,經常作皈依。皈依上師,障礙消除,皈依本尊,得大手印成就,皈依空行護法,滿足一切願和得一切成就。

<3>殊勝方便道之金剛藏皈依法:密皈依三寶氣、脈、明點。

脈清凈而現化身,氣清凈而現報身,明點清凈而現法身。皈依自身五種氣為皈依佛寶,皈依自身明點為皈依法寶,皈依自身三脈四輪等諸脈為皈依僧寶。

1氣:俗語說:「人活一口氣。」氣也稱「生氣」或「風」,是作用在人身中的生命能量。《金剛鬘續》中說氣有108種,其中最重要的有十種,分為兩類,一類稱「根本氣」,一類稱「支分氣」,各有五種。

五根本氣:

(甲)持命氣:也稱「命根氣」,為人從生到死的生命之本,以空大為體,蘭色,主要位於臍下四指三脈會合處。

(乙)下行氣:其作用為推動下身精液糞便等的排泄,以地大為體,黃色,住於臍下四指三脈會合處略下的海螺脈部位。

(丙)上行氣:作用是引氣上行,維持上半身的飲食、語言、思維等活動,以火大為體,紅色,主要住於喉部。

(丁)平住氣:作用為推動消化吸收,以風大為體,色深綠,住於心輪的前方。

(戊)遍行氣:遍行全身,維繫肢體運動,以水大為體,白色,住於心輪左方。

五支分氣:分別維持五種感官的功能。

(甲)行氣(龍氣),維持視覺功能,以地大為體,黃色。

(乙)循行氣(龜氣),維持聽覺,以水大為體,白色。

(丙)最行氣(提婆氣),維持味覺,以風大為體,深綠色。

(丁)正行氣(海馬氣),維持嗅覺,以火大為體,紅色。

(戊)決行氣(財生氣),維持觸覺,以空大為體,蘭色。

五支分氣以心輪為本,行於五種感官。

氣又分業氣、智慧氣兩類。業氣指人生來本具的由業報所生的四大之氣,以臍輪為根本住處,通過呼吸與外界之氣進行交換,從左右二鼻孔出入,每日出入共20925次。智慧氣指修鍊時能入於中脈而出生般若智之氣,以空大為體,此氣在凡人身上每日出入共675次。

通過瑜伽修鍊,把全身業氣盡轉化為智慧氣,令之入、住、融於中脈而不從鼻孔中出入,從而引生心寂,得到與真實相應的智慧,為無上瑜伽密法鍊氣之要。《五次第論》謂氣為心識之體。

2脈:脈就是氣血循行的通道。無上瑜伽說人身共有七萬二千脈,其中最重要者有一百二十,更重要者有二十四,最重要者為左、中、右三脈。三脈中以中脈為最要,此脈又名「命脈」,藏文名「烏瑪」,一般說中脈粗細如筆管,總體蘭色,外白內紅,具薄如蓮瓣,直如芭蕉,色如茜草汁(棕紅),明如麻油燈焰四相。上端達頭頂梵穴,下端開口於密處。左脈藏文名「江瑪」,上端開口於左鼻孔,白色;右脈藏文名「柔瑪」,上端開口於右鼻孔,紅色。左右二脈下端在臍下四指處與中脈相連。左脈有十四條支脈,右脈有十條支脈,總計為廿四條脈。

脈輪是無上瑜伽所說中脈上的要點,從其處向四周輻射出支脈,狀如車輪,故名。有四輪、五輪、六輪、八輪等說。根本四輪為:(甲)頂輪,又名「大樂輪」,位於頂門,三角形,雜色,有32條支脈,向下彎如傘形。(乙)喉輪,又名「報身輪」,「受用輪」,位於喉結後,圓形,紅色,有16條支脈,朝上仰如碗形。(丙)心輪,又名「法輪」,位於心間,三角形,白色,有8條支脈,平行。(丁)臍輪,又名「化身輪」,位於臍後,圓形,雜色,有64條支脈,上仰如碗形。諸輪的大小一般皆說量如芥子。脈輪是無上瑜伽觀修中的關鍵部位,亦即本尊壇城。

3明點:明點簡稱「點」,意為精滴,藏密無上瑜伽所說人身中生命能量的凝聚體及水液。有圓潤、明空之相。《大幻化網導引法》中把明點分為三類:

(甲)離戲明點,是無法用名言概念詮表的明點,是俱生智、最細風心的自體,具空、明、不滅等特性,修道證果時所證得。

(乙)錯亂明點,是一般人身中所具,由依無明所起的業而生,分不壞、咒、風三種。不壞明點為人生命及心識之本,稟自父母精血,終生不壞,住於中脈中,亦稱「真水」,「真精」。此明點隨人心理活動的變化,在中脈內上下移動。人熟睡時住於心輪,稱「心真水」;做夢時住於喉輪,稱「敕真水」;醒覺時有思維時住於頂輪,稱「躬真水」;性慾熾盛時降至臍輪以下,稱「智慧真水」。咒明點指修誦咒的禪定時,於身中脈輪內觀想的或由觀想而生的明點。風(氣)明點指修寶瓶氣等調息鍊氣的禪定時,由觀想或氣結成的明點。

(丙)物明點,分凈、濁二分。凈分指稟自父精的「白菩提」與稟自母血的「紅菩提」,合稱「紅白菩提」、「紅白大」,主要住於心間。白菩提的一部分從中脈內向上分布,延伸於頂輪;紅菩提的一部分從中脈內向下分布,延伸於臍下三脈會合處。故說「白大在頂,紅大在臍。」物明點的濁分,又分為濁中之凈分與濁中之濁分。濁中之凈分,指精、血等體液中被身體吸收的部分;濁中之濁分,指飲食所化液汁中被排泄的部分,如精液、經血、尿、涕、汗等。諸明點中對瑜伽修鍊來說最為重要的是紅白菩提,被稱為「道之根本」。無上瑜伽母部法圓滿次第尤以修明點為主。

氣脈明點只能略述於此,有心的人應該參閱第三世大寶法王著的《甚深內義》,要向上師請求氣脈的傳承,並且不能對上師產生一絲一毫的疑惑,才有資格修習氣脈大法,不能將此氣脈大法流於表面。

<4>究竟無欺實相金剛乘皈依法:密密皈依,為皈依自性明體。

皈依境聖眾相續中的本體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三相無別的智慧,我們為了使自相續(即自心)生起這些智慧而反覆修持、決定,以此方式而作皈依。

這樣所有的皈依方法明確後,當明觀自宗皈依境修持真實皈依。

(以下是帝樂巴大手印皈依境的正式觀修方法,不同於任何教派,沒有正式皈依上師與得到灌頂口傳者,請不要擅自修習。如果觀修方法與上師所傳有出入,應以上師口傳為準。)(略

宇姝格格轉並編輯
推薦閱讀:

班主任德育工作論文 - 孫小蘭 - 職業日誌 - 價值中國網:中國領先的財經商業新媒體(金融投資·新興戰略產業)- 實名制·專業主義·股權共享
字字為真言 句句皆上品 - Qzone日誌
校內網 - 瀏覽日誌 - 你適合穿什麼類型的服裝,自查表(轉)
第十三講、楊公陰陽風水、易理日課之案例展示 - 發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爺們兒必看 - Qzone日誌

TAG: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