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2講 李白翰林之謎

第2講 李白翰林之謎上節課,跟大家講到,李白進長安了。進長安對李白來講,是一個很重大的事件。他不是說到長安來遊覽,那你來幾回都行。他這次進長安,就是要見一個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誰呢?就是唐玄宗。他見了唐玄宗,他才能把他壓在心裡這麼多年的話,講給他聽。他的抱負,他要做什麼?他的規劃。都要給唐玄宗說。要實現他的政治抱負。可是很奇怪,李白是唐玄宗的天寶元年的秋天,進的長安。天寶三年初春時節就離開了。掐頭再去尾,他在長安待了就一年多,號稱三年。實際上只有一年多。這就很奇怪了。他花了那麼多的工夫,找了那麼多的關係,費了那麼大的精力,進了長安。見了他朝思暮想的人。在他身邊,只待了一年多。然後就離開了。在這一年裡邊,李白沒有擔任過任何實際的官職。從現有的資料看,也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能留給後人反覆回味的那些政治上的業績。沒有。就這麼就離開了,就覺得很奇怪,像他這樣一個執著的人,這麼自信的一個人,像他對自己的期望值這麼高的一個人,怎麼會就輕易地放棄了這個很多的知識分子,追求一生往往都追求不到的,寶貴的機會呢?這裡邊,就有很多的玄機。就是我們要講的。他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做翰林的時候的一些具體表現。【畫外音】以詩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進皇宮。成為皇帝的嘉賓。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是惟一的一個。他能受到這樣的禮遇,也算是皇恩浩蕩了。李白與唐玄宗,一個是名滿天下,個性張揚的詩壇奇才。一個是九五之尊,開創盛世的當今皇帝。他們,會有什麼不同尋常的會面呢?李白會受到唐玄宗的特別招待嗎?而在長安,生性喜歡交友,擅長交友的李白,又會與哪些人交好呢?康震:我們得先說說,他剛到長安的時候,得到什麼招待。那招待是比較隆重的。李白臨去世的時候,是在他一個族叔,就大概相當於本家叔叔,叫李陽冰家裡邊去世的。這個李陽冰,是唐代很有名的寫篆書的一個書法家。李白臨去世的時候,就把自己平生所做的詩文,都交付給這個李陽冰,讓他編輯出版。當時的集子的名字,不是叫《李白詩文總集》。叫什麼呢?叫《草堂集》。《草堂集》這個序,對研究李白特別重要。為什麼呢?因為李陽冰算是他同宗同族的親戚,他見過李白。而且李白是在他家裡邊去世的。所以他的這個序,很有可能裡邊涉及到李白的生平事迹。都是李白告訴他的。它這裡邊有一段記敘。寫唐玄宗見李白的情形。太長了。得翻譯白話文才能說明白。怎麼件的呢?就是本來唐玄宗是坐著轎子的。他從轎子上下來,親自步行到李白跟前來接見他。這是很隆重的禮遇。我們都知道,大家可能有的人見過一幅圖。畫唐太宗的,叫《步輦圖》。畫的是什麼呢?就是唐太宗坐的這轎子有點奇怪,不像我們現在見的八抬大轎。它一個擔架一樣,兩面幾個人抬著他。他坐在上面,這就是步輦。唐玄宗就是從這個步輦上下來,然後去接見的李白。他不但親自接見李白,還設宴招待他。裡邊也提到了,說什麼呢?說唐玄宗讓他坐在七寶床上,這個七寶床,不是他坐在床上。因為床這個字,在唐代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呢?桌椅板凳這類的坐具。睡的是什麼呢?是榻。李白有一首詩,叫「床前明月光」。有的人說,月光照片我國在他們家床上,這是不對的。那指的是坐具。讓他坐在七寶床上。那我們想那肯定是一個寶座,上面鑲嵌著七寶的彩石。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因為他具體沒有解釋這個問題,而且親自給他什麼呢?調糖羹。給他吃的東西。不但給他賜御宴,而且秦德給他了一碗「八寶蓮子汁」給他喝。然後還說了一段話。說什麼呢?說「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翻譯成白話文是什麼呢?題是個老百姓啊,可是我卻知道你的名字。不是你平時道德品行高,文章做得好,咱們倆怎麼今天坐到這兒來呢?因為這個東西,是李陽冰寫的一個序,裡邊提到這麼一小段,李陽冰當時並沒有寫一本小說叫《李白傳》。如果是別了《李白傳》,我們就知道得更詳細。但就是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知道,從禮遇上來講,從待遇上來講,從接待的規格上來講,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除了皇帝器重他,他在長安,有一些比較有名的詩人,也對他比較感冒。這裡邊,有一個最退出的人物是誰呢?就是賀知章。賀知章這個老作家,我們大家是比較熟悉的。他有兩首詩特別有名。其中一首說「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還有一首詩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綠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絕對流行歌曲。我們是不知道啊。賀知章這兩首詩大家特別熟,可是賀知章寫的大部分的詩,大家肯定不會太喜歡及因為什麼呢?賀知章長期待在宮中,跟皇上在一起,他要寫大量的應制詩。應制詩裡邊,都是一些大家不太理解的典故。不太讀得懂的一些詞。所以寫得看上去很艱澀。大家這些詩真正流傳與民間,生命力特別旺盛,一千多年了,我們大家還非常喜歡。賀知章當時做個什麼官呢?他擔任的是太子賓客,這是太子的一個署官。我們都知道,做了太子以後,身邊也有很多的官員。還有一個官叫什麼呢?叫秘書監。這是管什麼的?有一點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從三品。非常大了。當時賀知章多大歲數呢?八十三、八十四了,歲數很大。老作家,見到了中年作家。他見到李白之後,對李白非常地崇敬。李白後寫過一首詩,叫《對酒憶賀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過了很年之後,賀知章當時已經去世了。他在喝酒的時候又想起跟賀知章的交情。【畫外音】《對酒憶賀監》(其一)。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康震:說賀知章一見他,「呼為謫仙人」。就是一見到李白,說你哪是一般的人哪?你是從天上下凡的神仙哪。叫謫仙人。然後就請他喝酒。兩個人喝得很高興。喝完發現沒帶錢。賀知章身上帶了一個小小的佩飾之物,是黃金做的小烏龜。就把這個黃金做的小烏龜算還了酒錢。李白身上經常發生這種事。喝著喝著沒錢了,要不就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老得換。但是這次是賀知章請他的客,是八十多歲的一個著名的老作家,是一個大官,請李白吃飯,請李白喝酒。也有一些資料說是賀知章看到李白的一首詩,非常地崇敬他。哪首詩?《蜀道難》。「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個詩,我們什麼時候讀,都覺得李白氣勢恢弘,把一個唐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面貌就寫出來了。賀知章看了這首詩覺得,真是謫仙人。你不得了。賀知章對他的稱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不但政治地位高,在文壇上地位也很高。所以當時李白是聲名鵲起,本來就鵲起了。這回更鵲起了。【畫外音】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李白,走進長安。受到了唐玄宗超乎規格的特殊接待。而李白也把這次會面,當做一次大展宏圖的機會。當做實現自己,治國安邦理想的機會。隨後,李白被唐玄宗任命為翰林待詔。在宮廷中的翰林院供職。展現在李白面前的,似乎是一條通往輝煌前途的光明大道。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李白究竟在翰林院做了些什麼?翰林待詔這個職位,是否能讓李白一試身手呢?康震:現在從一些史料來看,李白主要做什麼工作呢?第一,據他說,他經常地出入金鑾殿和翰林院當中。唐玄宗向他詢問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他呢?經常為皇帝起草一些詔書。一般人還不知道。大體來講這是第一個工作。第二個工作是什麼呢?陪皇上,給皇上寫詩。那個時候,楊玉環還沒有被封為妃子。我們都知道,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看上她了。但是直接娶來不太好,就先給她度成女道士。由女道士再曲線大宮裡來。當時楊玉環還是女道士。但是,已經到興慶宮裡邊,有時候陪皇上看花。所以他有時候會給他們歇一歇詩,他這個裡邊,最有名的一首作品,叫做《清平調》。這個《清平調》寫作的背景,也是一個醉醺醺的背景。就是什麼呢?唐玄宗帶著楊玉環,在興慶宮裡邊觀賞牡丹。看著牡丹很高興,然後就讓李龜年唱曲。當時他身邊的一個樂工,唱首歌吧。認為賞名花,對妃子,應該唱新詞。這才把李白同酒館裡叫出來。這是雜史上面這樣寫的。他來的時候稀里糊塗的,然後用涼水給他弄清醒了。他一揮而就,寫了《清平調》三首。【畫外音】《清平調》(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花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清平調》(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康震:大體說來,他就是這麼兩項工作。而且李白從他自己後來寫的詩裡邊,他回顧自己在長安這段生活的時候,很有意思。我們就從這兒也能看出李白也有俗的一面。他回憶的時候,特別得意忘形。他怎麼說?他在詩裡邊說「君王賜顏色,聲價凌煙虹。……歸來入咸陽,談笑皆王公。」說什麼呢?說我很自由地就能在宮裡邊走動。為什麼呢?皇上看重我呀。而且我的聲名很大。跟我該網的人,都是王公大臣,一般的老百姓我都不閻。看上去我馬上就要凌煙閣了。我們都知道,凌煙閣,是唐太宗的時候,為了表彰功臣,把二十四個功臣的像,畫在凌煙閣上。他覺得自己馬上也可以進入凌煙閣的資格。還有的詩說什麼呢?說「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你看當時那些人都看不起我。現在他們主動跟我交朋友。現在看得起我。還有說「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璋紫綬來相趨。」就是說,朝中的大臣們都來巴結我。為什麼呢?皇上看得起我。他這裡邊也有一些庸人的氣息,但這個也很正常。為什麼呢?他高興啊。他剛進入長安的時候,按他自己說的,工作也很忙,社會活動也很多,大家都很看得起他。他覺得自己在長安,一定要大展宏圖。可是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李白做的這些工作,是真的還是假的。是他自己說成那樣呢?還是實際上他真的幫皇帝起草詔書了。他真的就天天跟皇帝在一起談國家大事,像宰相一樣,這裡邊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是,他到底當的這個翰林,是個什麼翰林?這個翰林,與他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有沒有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有沒有對他實現政治抱負,提供直接的幫助。這是最最關鍵的問題所在。我提供一個答案。就是不是那麼回事。李白所擔任的,並不是真正具有政治內涵,和政治意義的翰林學士。他擔任的是什麼呢?是一個陪著皇上,進行詩文娛樂的翰林待詔,或者叫什麼呢?翰林供奉。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是一個重大的區別。換句話說,如果說李白手裡接過了皇帝遞給他的一支筆,這支筆不是用來起草詔書的。是用來幹什麼的呢?是用來寫詩文,用來潤色鴻業,是用來佐佑王化的。是用來陪皇上散心的。這是一支散心的筆,不是一支走向政治前途的筆。大家說你有證據嗎?有。為什麼呢?新舊《唐書》,這個官修的史書裡邊,沒有說李白是翰林學士。李白自己在詩文裡邊,從未稱呼過自己是翰林學士。李白的那些朋友,像杜甫、賈至、任華等等,在寫給李白的詩文裡邊,他們有時候經常也詩文交往,也從來沒有人稱他為翰林學士。這裡邊有一個很關鍵的關節點。就是說,唐代有很多人做過翰林學士。就是我剛才說的有政治內涵的翰林學士。比如說白居易,還有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還有比方說有一個人姓丁,叫丁居晦,這個人大家不熟。他專門寫過一本書,這書的作用在哪兒?就是把從唐玄宗開始,一直到往後,所有的翰林學士的名單全列出來,而且對他們有簡要的介紹。後來元稹做了翰林學士以後,發現這牆上寫的字,漫漶不清,就是很模糊。為了保存史料,他又在丁居晦的這個基礎上,重新修訂這部著作。所以我們現在對於從唐玄宗開始,一直到晚唐的時候,翰林學士的名單了如指掌,我查了這個名單,裡頭沒有李白的名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證據。那大家說,你說了這麼長時間,這個翰林學士跟翰林待詔有什麼區別呢?我聽著反正都是翰林。也許互相之間還有聯繫,我們說這個區別非常大。先來說這個翰林待詔,也叫翰林供奉。我舉一個例子吧。皇上又到公園了,又看見牡丹花了,這回不唱了。把吳道子叫來,給他畫一下。叫畫待詔。叫詩文待詔。除了還有什麼呢?有下棋的,陪皇上下棋的。還有什麼呢?算卦的。還有什麼呢?講道的。還有什麼呢?論佛的。還有什麼呢?求仙的。總而言之,就這個翰林待詔在翰林院里待的這些待詔們,他為什麼叫待詔?就是等皇上的命令,隨著應詔。這些人主要的職責,就是讓皇上高興。陪皇上玩,但是玩得高雅,玩得有層次。不像咱們動不動就卡拉OK了。這是有區別的。因為這是陪皇上娛樂。所以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天天地就干這個活兒,他們的活動,嚴格的意義上來講,跟政治不搭界。皇上也不會想到,向這些人去問什麼政治上的大事。因為他職責所定。你就是干這個活的。但是有一點,這批人,跟皇上的關係很密切。這個很重要。就是他根本是個沒有品級的官,他連個官都不是。大家他跟皇上關係很密切。這一批雜班子裡頭,地位最高的就是詩文待詔。而且,詩文待詔裡邊最優秀的人,往往到後來,就發展成為什麼呢?翰林學士。但是裡邊數量很少。他們可能有時候幫皇上起草一點文書,但絕對不是詔書,這一般性的文書,跟皇上的聖旨那有本質的區別。這是翰林待詔,就是陪皇上玩的。通俗來講,就是陪皇上玩的。沒有什麼政治責任。【畫外音】看來,充滿政治幻想的李白,並沒有得到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只是做了陪皇帝娛樂詩文的翰林待詔。那麼,表面上,與翰林待詔,非常相似的翰林學士,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同在皇宮禁地之中,翰林待詔與翰林學士的政治責任,差別在哪裡呢?而才華橫溢,胸懷抱負的李白,憑什麼就不能成為翰林學士呢?康震:什麼是翰林學士呢?說起來話也很長。我們知道,唐代的時候,本皇上起草詔書,這不是個簡單的活。這有專門的人負責。什麼人負責啊?唐代有三省六部制,其中有一個省,叫什麼省?叫中書省。這個省是幹什麼的?這個省是管決策的。中書省決策之後,寫下詔書,交給呢?交給門下省,門下省進行複核,覺得合適了,沒有什麼意見了,再返回中書省,中書省蓋上皇帝的大印,交給尚書省。如果這是蓋房子的事,尚書省交給工部了。這個決策機制是這樣的。起草詔書的是誰呢?是中書省裡邊的中書舍人。舍就是取捨的舍。中書省專管起草詔書的。可是有一樣,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國家很強大,政務很繁忙。這些中書舍人,就忙不過來了。工作效率比較低。唐玄宗,有時候經常從現任的官員當中,臨時抽調一些人,幫著起草詔書。這是臨時差遣。把這些人有時候也叫翰林待詔。或者翰林供奉。但是,大家弄清楚,這些人本身就是官員,他們只是為了應付臨時的差遣,幫皇上起草詔書。那也得有辦公的地方啊。就跟那幫人,都待在翰林院裡邊,所以史書上有一句話叫什麼呢?叫「人才與雜流相處」。就是這棒起草詔書的官員有時候也到翰林院的那些雜耍班子裡邊去,在那辦公,就混在一起。這個就很混亂,不好管理。到了唐玄宗的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搞了個大動作。什麼大動作呢?把這一批人摘出來,就把他們叫翰林學士。他們專管什麼呢?起草詔書。別的什麼都不管。然後又蓋了一個辦公室,辦公樓。怎麼蓋的呢?我們都知道,唐代的這個皇宮,它是有分別的,裡邊它是內宮,寢宮。外邊大臣不能進去。唐代的長安城,最北邊叫宮城,皇上住的地方。南邊叫皇城,相當於我們現在國務院。是官員們辦公的地方。再往南邊,最南邊是外廓城。這是什麼呢?這是老百姓住的地方。宮城裡邊只有兩類人。一種是太監,這不說了。還有一種叫內朝官。就是什麼呢?就是這幫雜耍班子的,在裡邊住。當時,他們有一個辦公樓,叫翰林院在北邊。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的時候,就在它的南邊,又修改了一座什麼呢?翰林學士院。北邊那叫翰林院,南邊叫翰林學士院,中間弄了一堵牆,開了一個小門。這就把兩撥人,完全就分開了。在地理上也就分開了,在職責上也分開了。而且翰林學士,再也不會是一個臨時性的差遣職務。它成個專門的工作。它成了什麼呢?成了皇上的私人政治秘書。你去查唐代的史書,你做任何一個官,都有歸屬的。比如我做這個官,我是工部的。我做這個官,我是吏部的。這個翰林學士,沒有歸屬。哪兒都不歸,只歸誰管呢?歸皇上親自管。說白了,為什麼唐玄宗這麼做?唐玄宗是想奪宰相的權力。因為在中書省要起草詔書,這是誰的權力?這是宰相的權力。所以皇上要把宰相的權力收回來一部分。收歸自己。他就弄這麼一個翰林學士。好了,翰林學士和翰林待詔,我剛才已經講清楚了。這裡邊有一樣,大家還不太清楚。就是這個翰林學士,沒有品級。我話說白點,就是做翰林學士的人不靠這個拿工資。這個是個沒有俸祿的位置,也沒有品級。換句話來說,翰林學士都掛一個別的官職,通過那個官職去拿俸祿。這是判別這個人,是不是翰林待詔,還是翰林學士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區別。而且在排行上也有講究。你比方說,我是翰林學士,但是我的官是什麼官呢?比如我是吏部尚書。那我在上朝的時候,要排班。就是站在那的時候,都有順序的。我上朝的時候,我的順序就按照我這個官的順序來排。可是你知道,在宮城裡邊,在內宮裡邊,皇上如果設宴款待百官的時候,翰林學士坐哪兒啊?頭上坐著皇上,皇上底下坐著宰相,宰相底下就是他。我們知道,我剛才講過好幾次李白在長安待了一年半。沒有擔任過任何實際的官職。就這個證據都能說明他根本就不是翰林學士,如果他是翰林學士的話,他肯定要另外掛一個實際的官職,他得靠那個來拿工資。現在李白拿的是什麼工資?拿的是翰林待詔的工資。拿的是陪皇上進行詩文娛樂的,那個工資。所以我們說,就是前面講這麼一長段,就是為了區別開,為什麼李白在長安,沒有政治作為。這是一個體制性的原因。換句話說,當玉真公主給唐玄宗推薦李白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想著給他推薦一個經天緯地的宰相之才。她給她哥哥推薦了一個,陪著他哥哥進行詩文欣賞,詩文創作的這麼一個御用文人。李白哪知道這些啊?李白抱著自己的想法,跑到了一個自己陌生的環境裡邊。所以他在長安,待了一年多,卻反而懷才不遇。而且我們說,從選拔的渠道上,也有點不對頭,李白成天幻想著,一鳴驚人、一飛衝天。這是一個文學式的一個提拔方式。比方說,像他這樣的,去陪皇上進行詩文娛樂的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玉真公主給她哥哥一推薦,這反正又跟政治上的大事沒什麼關係,我可以接納你。但是你知道,要做翰林學士,是要考試的。要給皇上起草詔書,首先你得是一個文詞之士。而且,這文詞還得是有相當的功夫。李白當然具備這個能力。但是第二,你必須首先是朝廷裡邊的官員。你首先對政治方面,就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或者說在政治上已經有了歷練的經歷。那要經過一整套的繁瑣的提拔的程序。白居易自己在文章裡面,信息地記敘過自己是怎麼接受考試的。那根本不是說玉真公主一句話,她哥哥就把李白弄到翰林學士院里。所以從提拔的程序上來講,也有重大的區別。【畫外音】既然李白擔任的,只是陪皇帝娛樂詩文的翰林待詔,而不是具有重要政治責任的翰林學士。每日忙碌的都是自己不想做,也不屑做的事情。那麼生性狂放,桀驁不馴的李白,會甘心嗎?廣招天下賢才的唐玄宗,為什麼就不給文才蓋世的李白,一次實現政治理想與抱負的機會呢?康震:李白是個浪漫主義的詩人,他自己在長安待了一年半。所處的位置,無法幫助他實現政治抱負,如果他真的有政治才華的話。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大部分的工作,都跟政治沒有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把自己在詩文裡邊,一方面要極力地表現皇帝對自己的器重,自己對皇帝的感恩。但是他還有很多的詩,表現自己不滿的情緒。但是這個話說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他還得為自己以後著想。換句話說,李白也是個聰明人。這次機會是很難得的。他必須把這次機會,作為將來繼續在政治上圖謀前途的一個基礎。一個什麼呢?一個證明。而不是一個絆腳石。所以他必須在詩裡邊,始終地強調,自己在做這個翰林的時候的政治上的突出作用。我們覺得李白在長安裡邊待的時候,其實待得也挺憋屈的。就是完全不對號。自己的主觀期許進來之後,跟客觀上給他的待遇,完全的對不上號。他有很多詩,表現了自己一種既閑散又無聊的情緒。比如說他有一首詩說什麼呢?《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院內諸學士》。什麼意思呢?他不是在翰林院里待著嗎?那裡邊還有個集賢院。什麼是集賢院?就是國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有一些圖書館員。那兒藏書很多。他跟這些人倒是有一些共同語言,給他們寫了一首詩。詩裡邊說「觀書散遺袟,探古窮至妙。片言苟會心,掩卷息而笑。」說他們經常在一塊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像李白,跑到長安來,肯定不是來跟別人交流讀書的心得體會。他倒是寧可跟唐玄宗交流什麼呢?該留在政治上的體會。可是唐玄宗不給他這個機會。不是說唐玄宗不給他機會。而是唐玄宗壓根兒就沒往他這兒搭這根弦。因為什麼呢?他待在北院,他沒有待在南院。他要是待在南院,唐玄宗會天天召見他。這個翰林學士,特別重要。到了中唐的時候,重要到什麼程度?它裡邊有一個翰林學士承旨。那是什麼意思?就是翰林學士院的院長,如果你做了翰林學士院的院長,快的話,三四個月裡邊就能做宰相。到了最後,翰林學士這個位置,便成了宰相的一個預備役。就這麼重要。所以有的人把他叫什麼呢?叫天子私人。就完全是天子自己的人。天子私人。也有人把他叫什麼呢?叫內相。為什麼加內相呢?因為我剛才說了,他的辦公的地點在皇宮裡邊,在宮城的裡邊。外頭有個宰相,可是從翰林學士對皇上的重要性來來講,他叫內相。李白肯定也想當內相。當不了。這從他進來的時候就決定了他的命運。所以我剛開始跟大家說,李白翰林之謎。以前有很多的人老是說李白懷才不遇,政治很黑暗。所以他在長安裡邊,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那是因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有個前提,就是我上節課剛講過了,大家的心裡和李白的心理,和大家的心理,都有個政治神話。認為李白既是超一流的詩人,肯定也像他自己說的,是個超一流的政治家。可就沒人想過,李白進來的時候,人家怎麼看他。他光想著自己看自己,就沒想過別人怎麼看他。尤其是唐玄宗怎麼看他。但不管怎麼講,我們說李白跟唐玄宗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可惜的是,這種密切的關係,是一種密切的娛樂關係,不是一種密切的政治關係。唐玄宗也許向他問過政治方面的事情。也許也動過心思,想要啟用李白,做點實際的政治工作。但是,最後的結果,我們只看結果。到最後的結果是就像我開始說的,就只待了一年,就離開了。所以這裡邊有很多複雜的原因。如果就像我今天說的,僅僅是因為李白沒有做翰林學士,所以在長安待了這一年多,就沒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這個就太片面了。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是,以往人們所忽略的一點,就是什麼呢?以為李白是翰林學士,所以就會導向另外一個方向,認為是有人陷害他。有人在皇帝面前進獻了讒言。所以李白身在其位,卻不能發揮在其位的作用。今天我要說的是,李白本來就不身在其位,他又怎麼能發揮作用呢?可是我還要說,就是身不在其位,以他和唐玄宗,和宮廷的密切關係,他應該,並且我想,如果他真的有毅力的話,他也能夠想法地發揮一點作用。可是這點作用,也沒發揮出來。這就很奇怪了。有人就說,為什麼他沒發揮出來?還有人陷害他。總而言之,李白是沒有責任的。有責任的是什麼呢?是黑暗的,腐敗的政治環境,有責任的是周圍那幫小人在陷害他。但是我們都知道有個基本的哲學原理。事物的發展的核心的動力是什麼?是內因。不是外因。但是我們長期以來,在對李白政治才能這個問題上的評價,作為研究者,作為讀者,太主觀。一廂情願地認為,李白肯定是能夠發揮作用。只是由於很多很多其他的什麼原因,使他沒發揮。我們也不是要在這個地方做驚世駭俗之語。我們只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因此的工作,還李白一個客觀的真實的面目。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真切地、真實地去了解我們所喜愛的那個李白的形象。也許,李白在政治上越失敗,反而在我們的心目中越可愛呢?他如果在政治上沒那悲劇,也許他今兒寫的詩,我們就不喜歡讀了。他如果做了宰相,中國文學史上就少了一位大詩人,就少了很多的華彩。所以這個問題,它是相輔相成的。不是說我們說他在政治上不行,就是說,對他的評價就降低了。恰恰相反,也許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們對他在文學史上的評價才更高。這就是特別要給大家強調的一點。所以我們說,李白進入長安之後,他的這個悲劇也罷,他的失落也罷,僅僅就從這個體制上來講,就把他的命運定住了,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可是李白他自己有說法啊。他有什麼說法啊?他寫了一首詩,裡邊有兩句,說「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說什麼呢?他比喻說,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女子,美女。說皇上雖然很寵愛我,可是有人忌妒我。有人排擠我。有人打擊我。我待不下去,我走了。到底有沒有人打擊他。到底有沒有人造成他的謠,有沒有在唐玄宗跟前說他的壞話。還是說李白自己有問題,那這就不光是他擔任,還是不擔任翰林學士的問題。而是什麼呢?而是涉及到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李白在長安的期間,跟周邊的人際關係怎麼樣?李白在長安期間,到底是不是得罪了某些政治勢力。換句話說,我們再說白一點,人家到底把李白當沒當作一股政治勢力。如果說你是一個在政治上有競爭力的人,那我詆毀你是有價值的。但如果說,你在政治上沒有價值,那我費那勁詆毀你幹什麼?這些問題如果不搞清楚,我們依然沒法了解,李白在長安的真相。但是,這個內容就不是這節課內容所能容納的了。我們到下節課的時候,會接著講,李白遭到讒言的謎團。這節課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又被課本騙了,「床前明月光」竟然不是李白寫的
李白:把酒問月
【跟著公號學詩詞】 李白:和平是人類的共同嚮往
李白故鄉到底在哪裡?
李白忒聰明,一邊旅遊一邊忽悠掙錢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