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腸道鼓包了……

腸道鼓包了…… 腸道鼓包了……

□陝西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李增烈

我們知道,正常腸道是一條連續的管子,雖然口徑有寬窄,但管道內壁與外面,都是平平整整、光光滑滑的,管壁三層平行走向,互不干擾。一旦出現病變,腸道壓力變大,管壁向外鼓包突出,相應的管道內壁就出現「小凹坑」,這就是憩(qi)室。憩室原文來自拉丁文,就是小袋袋的意思。

憩室可以發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結腸和小腸為多,也可以同時發生在幾個不同部位。憩室數目不等,有多至百十個的。直徑從數毫米到數厘米不等,以小的常見。憩室形狀各種各樣,坑凹、瓶子、手指樣……有趣的是,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習慣各異,憩室的發生部位也可能會有不同。研究顯示,「老外」的憩室容易發生在結腸左側,國人則出現在右側結腸的多。

老人易「受傷」

腸憩室喜歡「坑害」老年人,其發生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40歲以前不到10%,60歲左右約30%,70歲可達50%,80歲以上升至66%,而且近年來病死率有所上升。

腸憩室為什麼愛盯上老年人呢?

首先,老年人腸道肌肉有不同程度老化,肌肉的結構與功能部分退化,特別是一些肌肉交織處更是薄弱環節。其次,老年便秘患者較多,便秘時腸腔內壓力增高,可將腸壁向外壓,在腸道表面形成突起。而腸壁肌肉衰弱及腸內壓力持續較大,是形成憩室的兩大重要條件。前者通常是由於衰老的緣故,而後者則跟便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潛伏有風險

憩室本身一般無明顯癥狀,所以患者自己可能根本不知道,常因其他疾病作消化道鋇餐透視或腸鏡時發現的,只有少數有排便習慣改變。絕大部分人一輩子帶著幾個憩室都健健康康的,完全沒事。但憩室的存在也是有潛在危險的,它有可能發展為憩室炎,還有可能導致出血。

當致病菌或食物殘渣掉入「凹坑」憩室後,難以排出,就會不斷刺激憩室內的黏膜,引起發炎,就是憩室炎,這時患者可出現腹痛、腹脹、便秘、噁心、嘔吐等,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斷與治療,可以發展成膿腫、穿孔,甚至引起腹膜炎,出現全身中毒癥狀。如果憩室穿孔到鄰近臟器,如膀胱、肝、肺等,可形成瘺管(異常通道),癥狀會更加複雜化。

當炎症侵蝕憩室周圍或底部血管,可以引起出血。憩室出血發生率高達20%以上!筆者診斷過一巨大空腸憩室,反覆出血多次,誤診達數年之久,患者幾乎「傾家蕩產」,最終經手術治癒。

此外,由於憩室可引起腸壁水腫、黏連、增厚,易導致頑固性便秘、腸梗阻,十二指腸憩室患者易發生膽結石、胰腺炎等。

因此,建議老年朋友,不論有無癥狀,主動去做一次全消化道鋇餐造影,以便做到心中有數。

控壓不憋便

如果發現患了腸憩室,遠離便秘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

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食物纖維素攝入,不僅能增加糞便體積,降低腸腔內壓力,而且能緩解本病癥狀,可謂一舉多得。燕麥片、麩子、玉米面;蔬菜中的蒜苗(蒜薹)、菌藻類;水果中的獼猴桃、香蕉、草莓、梨,都可選用,而紅薯更被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為便秘患者第一選擇。不過,纖維素不宜攝入過量,推薦10~25克/日,以免引起腹脹、腹瀉,干擾脂溶性維生素吸收。

此外還要注意多喝水,科學排便,養成定時、專註、不憋便的好習慣。要學會控制壓力,避免長時間情緒緊張,讓自己得到充分的休息,有便意的時候千萬不要憋。而鍛煉身體,控制體重,科學減肥,對於預防憩室病也有益處。

推薦閱讀:

腸道微生物研究入門必看:神奇菌群有哪些?
腸胃不保養易便秘,改善腸道空間清潔度的好方法,快來學!
你可曾想過,腸道喜歡什麼樣的膳食?
腸道不好體質會變差 調理腸胃看這5個辦法
腸道菌群與代謝性疾病關係密切

TAG: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