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慕凡雜談的回答

袁崇煥的爭議袁崇煥的事迹、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被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學者之一的朱舜水參加過「反清復明」的活動,在他的著作《朱舜水集》里,將袁崇煥稱為「賣國賊」。明末將領徐石麒也認為,袁崇煥表面上主戰,而實際上是想主和,甚至以擒殺毛文龍的方式取信於清廷。

清朝學士張廷玉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

清乾隆皇帝覺得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民國初年,梁啟超在《袁崇煥傳》中對袁崇煥大加讚賞,認為他是能影響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的人。1952年,北京市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城市建設時,葉恭綽等聯名上毛澤東,請求保護袁墓,毛澤東在回復中稱袁崇煥為「明末愛國領袖」。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劍橋中國明代史》稱:「他(崇禎皇帝)相信了謠言,於1630年9月22日在北京殺了他最有才能的將領袁崇煥。」

袁崇煥簡介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祖籍廣西梧州。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廣東東莞石碣鎮水南鄉,年十四隨祖袁世祥,父袁子鵬遷至廣西藤縣(一說出生於廣西布政使司梧州府藤縣北門街)。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明末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抗清(後金)名將。多次以少敵多擊敗強敵,先後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京城保衛戰(廣渠門大捷、左安門之捷、南海子襲營)等勝利,一生無一敗績,被皇太極稱為十五年來從未有過的勁敵。己巳之變,後金實施反間計,最後被崇禎帝以通敵謀叛之罪磔殺。如今,在斬帥和袁崇煥最後是否死於反間計的問題上,尚存在不同看法。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煥中三甲第四十名,賜同進士出身,授福建邵武知縣。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袁崇煥被朝廷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位於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南麓,瀕臨閩江支流富屯溪,為「八閩屏障」。

  袁崇煥在邵武知縣任上的重要事迹,流傳下來的主要有五件:

  第一,救民水火。《邵武府志》記載:袁崇煥「素(qiáo)捷有力,嘗出救火,著靴上牆屋,如履平地」。

  第二,處理冤獄。《邵武府志》記載「明決有膽略,盡心民事,冤抑無不伸」。

  第三,關心遼事。夏允彝《倖存錄》記載:袁崇煥「為閩中縣令,分校闈中,日呼一老兵習遼事者,與之談兵,絕不閱卷」。袁崇煥了解遼東邊事,為後來的軍旅生涯,做了初步的準備。

  第四,聚會奎英。袁崇煥企盼做一番大事業,就要聯絡、組織志同道合者,為共同理想而奮鬥。袁崇煥在邵武招納的軍人如羅立,後在固守寧遠之戰中向城北後金軍大營,燃放西洋大炮,一炮發中,「殲虜數百」。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第五,題辭高塔。袁崇煥在邵武為民救火、處理冤獄、關心遼事、聚會奎英的文物標誌,是他題寫塔名的聚奎塔。

  塔額中題「聚奎塔」三個字,陰文,顏體,行楷,舒朗,蒼勁,剛挺,圓渾,流暢。這方題刻,字跡清晰,完好無損,是至今袁崇煥留下惟一可信的極為珍貴的墨跡與文物。

  邵武知縣袁崇煥任職不久,遵照朝廷的規定,於天啟二年(1622年),到北京朝覲,接受朝廷的政績考核。他利用在京的時機,察視邊塞,了解形勢,為遼事進行準備。

  此時遼東形勢,已經越來越危急。遼東經略王在晉分析當時關外形勢道:「東事離披,一坏於清、撫,再坏於開、鐵,三坏於遼、沈,四坏於廣寧。初壞為危局,再壞為敗局,三壞為殘局,至於四壞——捐棄全遼,則無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縮之于山海,此後再無一步可退。」意思是:明朝先失陷撫順、清河、開原、鐵嶺、遼陽、瀋陽,又失陷廣寧,丟棄全遼,無局可守。《明史》記載:自努爾哈赤攻陷撫順以來,明朝在遼東的總兵官,陣亡者共14人:撫順則張承胤,薩爾滸之戰則杜松、劉、王宣、趙夢麟,開原則馬林,瀋陽則賀世賢、尤世功,渾河則童鍾揆、陳策,遼陽則楊宗業、梁仲善,廣寧則劉渠、祁秉忠。天啟帝驚慌失措,抓住首輔葉向高「衣袂而泣」。京師朝野官員,談敵色變。張岱在《石匱書後集》中說:「時廣寧失守,王化貞與熊廷弼逃歸,畫山海關為守。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不敢任。崇煥獨攘臂請行。」

  袁崇煥在這個明朝關外局勢空前嚴重的態勢下,單騎出關,巡視形勢。《明史·袁崇煥傳》記載:

  天啟二年正月,朝覲在都。御史侯恂請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職方主事。無何,廣寧師潰,廷議扼山海關,崇煥即單騎出閱關內外。部中失袁主事,訝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還朝,具言關上形勢。曰:「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稱其才,遂超擢僉事,監關外軍,發帑金二十萬,俾招募。

  在失陷廣寧的第四天,御史侯恂慧眼識人,不泥成規,題請破格擢用袁崇煥,具疏奏言:「見在朝覲邵武縣知縣袁崇煥,英風偉略,不妨破格留用。」

  明天啟帝採納侯恂等的建議,授袁崇煥為兵部職方司主事,旋升為山東按察司僉事、山海監軍。

  袁崇煥赴任前,往見革職聽勘在京的熊廷弼。熊廷弼問:「操何策以往?」袁崇煥答:「主守而後戰。」熊廷弼躍然喜。

  袁崇煥任職後,上《擢僉事監軍奏方略疏》。力請練兵選將,整械造船,固守山海,遠圖恢復。他疏言:「不但鞏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將復之。」當時山海關外廣大地域,為漠南蒙古哈剌慎等部佔據,袁崇煥便駐守關內。朝廷採納薊遼總督王象乾的奏議,對邊外蒙古部落實行「撫賞」政策,就是頒發賞銀,爭取他們同明朝結盟,共同抵禦後金。一些蒙古部落首領接受了「撫賞」,遼東經略王在晉令袁崇煥移到山海關外中前所(今遼寧省綏中縣前所鎮)。王在晉又令袁崇煥往前屯(今遼寧綏中前屯),安置遼民流亡、失業者。袁崇煥受命之後,連夜趕路,叢林荒野,虎豹出沒,天明入城,將士都讚歎他的勇敢與膽量。


推薦閱讀:

你是什麼皮膚就怎麼保養。
醫生說 | 人老先老腿,怎麼樣才能補補?
法律談判陷入僵局怎麼辦?你只需這麼做
八字時柱怎麼排,原來有訣竅

TAG:袁崇煥 | 怎麼 | 雜談 | 回答 |